第三节 网络新闻编辑学的研究意义
一门新学科的建立,不仅是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而且将反过来给实践以理论的指导。网络新闻编辑学是一门既有学科创新的理论价值、又有实践指导意义的新学科,它对理论和实践的影响不仅局限于新闻学和编辑学,还远远扩展到传播以外的领域。网络新闻编辑学的学科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编辑学在信息社会环境下的创新和发展
一方面,网络新闻编辑学扩充了传统编辑学的内容。网络新闻编辑学的问世,显然是顺应现代科技和社会的发展,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体即网络的出现而创立的编辑学,它与其他编辑学的各分支一样,使编辑学的内涵和外延都更加丰富,更加适应时代的需要。新的传播媒体出现了,随之出现与之相对应的编辑学分支学科,这种发展应当是不言而喻的。另一方面,网络编辑学更新了编辑学的理念和技能。由于网络传播的出现,传播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而将导致编辑学一系列观念的变革。网络编辑学从编辑学的许多原理方面提出了值得重新思索的问题,例如,网络传播使信息的收集方式发生重大变化,使受众的接受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使信息的传播介质和速度以及方式都发生了彻底的变革,这些都必须由网络编辑学进行系统的归纳和研究,使之成为编辑出版的新的理念和技能。因此,网络编辑学的问世,不仅从形式上扩充了编辑学,而且从深层次反映了编辑学发展的本质和规律。
2.有利于拓宽网络媒介从业人员和政策制定部门的视野
由于目前网络编辑人员大都是技术和美术设计出身,缺乏编辑学的理论和技能的训练;而传统媒体的编辑人员虽然有编辑学的知识,但又缺乏电脑和网络的知识,他们均需要有一门学科,使编辑学与网络技术结合起来,使上述两类人员进行知识互补有所依据且爱学易懂,这就是网络新闻编辑学应用部分的重要任务。学习网络新闻编辑学,可以帮助网络编辑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使之成为德才兼备、博专统一的编辑出版人才。开展编辑学理论研究,其最终目的就是指导编辑活动的具体实践,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网络新闻编辑的从业人员需要从理论上清醒地认识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社会作用和社会责任,从而自觉地按照科学的编辑活动原理,开展自己的社会活动,拓宽自己的活动领域,创新自己的活动形式,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开展网络新闻编辑学理论研究,有益于帮助相关政策制定部门的人士认清网络新闻编辑活动的本质属性和社会意义,从而在现在和未来的网络新闻实践中,在政策法规的制定上,避免盲目和麻木,服从科学和逻辑。
3.有利于规范新闻网站的发展
目前,从网络媒体本身的问题来看,网络在信息传播方面的问题层出不穷,成为现代社会问题的主要矛盾焦点之一。许多学者都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段京肃教授在《传播学基础理论》一书中就总结出网络媒介在传播过程中的技术性污染、信息性污染、信息低量、信息超量等现实问题。如果说网络社会问题是社会矛盾的焦点之一,那么,其源头就在网络、网站本身,就在拥有和管理网站的网络编辑本身。
由于网络是一个对大众自由开放的领地,而且网络消费者的成分复杂,目的不一,因此,网络的管理要求政府、公安、工商、新闻出版等主管部门发挥职能作用,各司其职,形成合力,介入网络监管。但是,最为直接和有效的管理者是网络编辑本身,换句话说,没有网络编辑参与,网络管理是不可能实现的。网络的监管和控制有两个层面,一是广义的管理,即网络的社会控制,依靠政府、社会的力量对网络犯罪、网络越轨和失范行为进行预防、监视、阻止、惩戒,并采取相应的强制性措施。另一层面是网站的自我管理,这就要求每个网站的每个环节都要有控制的要求和措施。而网站的自我控制是靠人来实现的,这些肩负着网络自我控制责任的人就是网络编辑,他们是规范网络、网站发展的主体力量。目前,对于网络社会问题的控制的对策研究,往往只重视网络的社会控制或外部控制。
4.有利于打造中文语境下的网络文化
网络是重要的思想文化宣传阵地,在现代社会愈来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网络中英语信息占主导地位的状况十分突出。在因特网上,英语内容大约占90%,虽然全球华人占世界1/4的人口,但因特网上的中文信息比例很少。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对这种英语垄断的局面表示担忧,并提出对策。一些人借用意大利共产党创始人葛兰西提出的社会批判理论,指出这实际上是一种“文化霸权” 。从目前因特网上英语的强势垄断以及信息量呈爆炸性增长的趋势来看,任何非英语国家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网络的自主权和信息的本土化问题,无疑将遭遇到信息殖民化或文化渗透和侵略的危险。网络是一柄双刃剑,它一方面可以促进各民族文化的融合,另一方面,对于以信息接受为主的非英语和发展中国家,与英语占绝对主导地位的全球网络的互联有可能造成对本国文化的冲击。在目前,甚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英语文化在网络上将持续具有霸权的地位,我们还不得不接受英语作为互联网的主要语言,不得不使用美国领先的互联网技术,不得不让美国大赚信息技术和信息文化的钞票,只是我们对这种文化弱势不能等闲视之,必须通过我们自身的努力去改变。法国、日本和其他许多非英语国家和地区都在制定政策,增加具有本国文化特色的内容在因特网中的信息份额,不让英语和美国文化独霸网络世界。我们中国也应当制定我们的网络文化政策,使中华文化在网络世界中不至于被削弱,而是更加发扬光大,使之成为网络的主流文化之一,这就要靠网络工作者,特别是网络编辑的努力。网络编辑承载着传播文化的使命,网络编辑学使网络编辑的文化使命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指导和激励着网络编辑肩负和完成这一神圣的历史使命。
开展网络新闻编辑学研究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通过这种研究去发现和掌握编辑活动之发生、发展及变化规律,必能极大地促进编辑活动、网络新闻传播乃至整个人类信息传播事业的发展,这对于加速社会进步、增进社会文明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注释】
[1]杜骏飞著:《网络新闻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版,第44页。
[2]甘惜分主编:《新闻学大辞典》,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77页。
[3]阙道隆:《编辑学理论纲要》,载《出版科学》 2001年第3期,第10页。
[4]阙道隆:《编辑学理论纲要》,载《出版科学》 2001年第3期,第11—12页。
[5]风笑天著:《社会学研究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19页。
[6]安德斯·汉森等著:《大众传播研究方法》,崔保国、金兼斌、童菲译,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第111页。
[7]转引自风笑天著:《社会学研究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19页。
[8]安德斯·汉森等著:《大众传播研究方法》,崔保国、金兼斌、童菲译,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第115页。
[9]秦州:《新闻搜索中的舆情“峰值”》,载《新闻界》 2005年第5期,第64页、第94—95页。
[10]柯惠新:《互联网调查研究方法综述》,载《网络时代》 2001年第4期。
[11]闵大洪:《对网上问卷调查的认识与操作》,http://www.zijin.net。
[12]闵大洪:《对网上问卷调查的认识与操作》,http://www.zijin.net。
[13]风笑天著:《社会学研究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39页。
[14]陈彤、曾祥雪著:《新浪之道——门户网站新闻频道的运营》,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5]艾尔·巴比著:《社会学研究方法基础》,邱泽奇译,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第209—211页。
[16]安德斯·汉森等著:《大众传播研究方法》,崔保国、金兼斌、童菲译,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第330页。
[17]同上书,第308—328页。
[18]大卫·E·莫里森著:《寻找方法:焦点小组和大众传播研究的发展》,柯惠新、王宁译,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第11页。
[19]石庆馨、孙向红、张侃:《可用性评价的焦点小组法》,载《人类工效学》 2005年9月第11卷第3期,第64—67页。
[20]资料来源:http://www.uq.edu.au/journ- comm/index.htm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