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西方的模型与中国的模型

西方的模型与中国的模型

时间:2023-04-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专业导航:西方的BRQ模型与中国的CBRQ模型在国际上,对于品牌资产评估已形成多元化的局面。在某些情况下,人与品牌之间的关系和人际关系具有显著的相似性。(一)西方的BRQ模型作为关系方法对品牌资产来源的测量,其核心概念是品牌关系质量。图3-6 西方BRQ模型与来自中国本土的CBRQ模型比较示意来源:Fournier来源:何佳讯CBRQ模型具有良好的解释预测能力。

二、专业导航:西方的BRQ模型与中国的CBRQ模型

在国际上,对于品牌资产(brand equity)评估已形成多元化的局面。从品牌资产的来源(sources)和结果(outcomes)的角度,Keller(1998,2003)建立起了各种评价方法的差别性联系,并总结为“基于品牌价值链的测量系统”。品牌资产来源的测量是针对“顾客心智集合”的测量,其优势在于揭示真正驱动品牌资产形成的消费者因素,为管理决策提供丰富的信息和良好的诊断能力,并能预测一个品牌的发展潜力。在针对品牌资产来源的测量上,从认知视角的奠基到关系视角的兴起,是方法论演进的一条主线。

品牌资产来源测量的核心概念是“基于顾客的品牌资产”(customer-based brand equity,CBBE),Keller(1993)把它定义为:消费者对品牌的知识(brand knowledge)而引起的对该品牌营销的不同反应。另一方面,研究者们也注意到,消费者不仅在如何感知品牌上存在差异,而且也在他们与品牌的关系上存在不同。前者的研究以认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后者则以社会心理学为理论基础。这样,就形成了品牌资产来源测量的两大学派:认知视角和关系视角。两者对品牌资产具有不同的解释能力和应用图景。

关系视角以社会心理学为理论基础,主要使用了人际关系的借喻。在某些情况下,人与品牌之间的关系和人际关系具有显著的相似性。因此,可以把“品牌作为关系伙伴”,来研究品牌和它的消费者之间的联结。与认知视角相比,关系视角的途径增强了对品牌忠诚度和品牌惠顾的理解,为探究复杂而又迷人的消费者-品牌交互作用的世界提供了超乎寻常的良机。关系视角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关系营销范式对营销科学研究的根本性影响,以及现实环境中维护品牌忠诚度的迫切使命驱使。关系视角的研究试图揭示建立在品牌广告、研发和营销等累积财务投资上的长期顾客价值。

(一)西方的BRQ模型

作为关系方法对品牌资产来源的测量,其核心概念是品牌关系质量(brand relationship quality,简称BRQ)。Fournier(1994)把它定义为:作为一种基于顾客的品牌资产测量,它反映消费者与品牌之间持续联结的强度和发展能力。

Fournier(1994)认为,由于总体评价测量几乎不能捕捉关系质量概念的丰富信息,因此,只有开发多成分(构面)的模型,把关系质量的来源具体化,才能够提供诊断的洞察力,满足管理目标的需求。在她的博士论文中,通过对人际关系概念的改造使之适合于品牌领域,并结合定性研究数据,提出BRQ由六个构面构成:行为依赖、依恋、亲密、爱与激情、个人承诺和伙伴质量。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调整为热烈的依恋、个人承诺、怀旧依恋、自我概念联结、亲密、爱、伙伴质量等七个构面。但在后来的研究中,Fournier(1998,2000)仍以六构面结构作为概念模型,并得到了实证结果的支持。这项成果已被广泛地写入教科书(如Aaker,1996;何佳讯,2000;Keller,2003;Sheth and Mittal,2004中文版),足见其影响力。

Fournier(1994)早期的实证研究已表明,高水平的多构面BRQ具有很好的关系维护和加强的结果,包括重复购买倾向,竞争性威胁的抵制,支持性的顾客反应(如肯定的口碑,品牌延伸品的适用和品牌犯规的容忍)。此外,已有成果还显示BRQ在品牌价值链中起到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

(二)中国的CBRQ模型

中国作为极具市场潜力的新兴发展中国家,不仅存在着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的品牌消费历史和环境差异,而且还存在着影响品牌意义来源的文化价值差异。这迫切需要我们开展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下的本土化研究(indigenous perspective),在核心概念的研究上采用主位方法(emic approach),即从中国文化价值系统出发,探究研究概念的特殊性所在。这样的研究成果不但具有更强的解释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能对解决当地实际问题提供更切实有效的帮助。基于社会心理的关系视角则为这种研究取向带来了契机。

何佳讯(2006)的博士论文从中国本土社会心理出发建立了中国消费者-品牌关系质量(Chinese brand relationship quality,CBRQ)概念模型,通过实证研究发展了测量量表,它由六个构面组成:社会价值表达(Social Value Expression)、信任(Trust)、相互依赖(Interde-pendence)、真有与应有之情(Real and Assumed Emotions)、承诺(Commitment)和自我概念联结(Self-Concept Connection)。与Fournier(1998,2000)的BRQ模型对比,出现了两个新的构面“社会价值表达”、“真有与应有之情”。这揭示了在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中,消费者与品牌关系的特别之处,对于在中国市场中提升品牌强度具有特别的管理含意。见图3-6。

img95

图3-6 西方BRQ模型与来自中国本土的CBRQ模型比较示意

来源:Fournier(1998,2000)来源:何佳讯(2006)

CBRQ模型具有良好的解释预测能力。它们分别是:对品牌资产及其结果的解释预测力;对品牌关系类型的区分能力和解释力;对品牌原产国差异的解释力;对消费者品牌态度差异的解释力。例如,运用CBRQ模型,发现中国消费者愿意为品牌支付溢价(willingness to pay a price premium)的最重要因素是“社会价值表达”。而国外品牌与国产品牌相比,明显地具有更高的“社会价值表达”评价和溢价能力。这就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消费者不愿意为国产品牌支付溢价、国产品牌普遍采用低价竞争策略的原因。

CBRQ模型的学术贡献在于,验证了跨文化差异研究取向对于品牌资产测量的新贡献,这对于在发展中国家开展品牌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异质化的市场中,西方的理论架构和成果并不能完全照搬和适用。该研究结论印证了Tse(1996)的观点:中国消费者比西方消费者更重视品牌的社会价值。对大多数中国消费者来说,品牌的基本目的是社交。

CBRQ模型还具有管理上的应用价值。它揭示了与中国消费者建立品牌强度的基本途径,对如何在中国市场上创建强势品牌提供了六个构面的基本方向。对于企业来说,应用CBRQ模型可以探究品牌资产的来源,预测顾客态度和行为的可能变化。从长期来看,基于CBRQ模型的评价可以跟踪品牌健康状况的变化,制定合适的营销投入方案。此外,对于行业来说,应用CBRQ模型可以进行品牌竞争力评价和排序,为企业确定标杆赶超提供正确引导。

参考文献:Fournier,Susan(1994),“A Consumer-Brand Relationship Framework for Strategic Brand Management,”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Florida;Fournier,Susan(1998),“Con-sumers and Their Brands:Developing Relationship Theory in Consumer Research,”Journal o f Consumer Research,24(March),343—373;Fournier,Susan(2000),“Dimensioning Brand Relationships Using Brand Relationship Quality,”Paper presented at the Association for Consumer Research annual confer-ence,Salt Late City,UT.October;何佳讯(2006):消费者-品牌关系质量的本土化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山大学;何佳讯:品牌关系质量本土化模型的建立与验证,《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pp.100-106。

【注释】

[1]欲了解品牌管理的系统知识,请参阅何佳讯著《品牌形象策划:透视品牌经营》,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或何佳讯著《战略品牌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