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市场失灵及其表现

市场失灵及其表现

时间:2022-04-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市场失灵及其表现_传播学十年:阐释与建构一、市场失灵及其表现概括说来,市场失灵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但是垄断会使市场价格的调节失灵。垄断的概念包括自然垄断、市场垄断和非市场垄断。所谓自然垄断是指一个行业由一家厂商来生产将产生最高效率的垄断,是一种经济的趋势。自然垄断所产生的原因在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垄断对市场机制的破坏主要在其基础——价格方面。但是在现实社会中,市场信息是不充分的。

一、市场失灵及其表现

概括说来,市场失灵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垄断:市场价格的调节失灵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价格可以真实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调节供求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例如当市场上某种商品供大于求时,商品过剩必然引起价格下降,厂商会减少生产,居民会增加消费,最终实现供求平衡。但是垄断会使市场价格的调节失灵。

垄断的概念包括自然垄断、市场垄断和非市场垄断。所谓自然垄断是指一个行业由一家厂商来生产将产生最高效率的垄断,是一种经济的趋势。自然垄断所产生的原因在于规模经济(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成本趋于下降的规律)和范围经济(随着相似或相关产品生产范围的扩大,平均成本也出现下降的趋势)。而所谓市场垄断是一个或几个厂家控制了市场所产生的垄断,是一种市场经济的现实。市场垄断所形成的原因是通过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寡头的共谋、技术的市场门坎、价格同盟等实现的。而非市场的垄断则是从法律或行政手段限制所形成的垄断,这种垄断完全避开了市场竞争。

垄断对市场机制的破坏主要在其基础——价格方面。由于垄断厂商可以对商品的价格形成某种控制,商品的市场价格就不能根据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化,也不能调节供求关系,原来消费者效益最大化和生产者利益最大化的平衡倒向了垄断厂家,市场资源配置的机制就扭曲了。

2.不完全信息:信息不对称影响了资源配置

完全竞争市场之所以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是假定人们能够完全掌握市场信息,从而作出合乎理性的判断。但是在现实社会中,市场信息是不充分的。无论是消费者还是生产者都不愿意完全暴露自己所掌握的信息。而且,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信息的日趋丰富,信息不对称开始成为一个经常存在的越来越大的问题了。

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卖者比买者掌握更多的信息,现代的商品技术性愈来愈强,也愈来愈复杂,消费者没有专业知识无法掌握。专业化比较强的产品和服务(例如计算机、医院的服务)更典型。二是买者比卖者的信息更多,例如保险市场,保险公司是根据一般人的财产或生命事故概率来计算保险费,而自己认为概率小的人很少购买保险,这里也出现了信息的不对称。当然在现实中前者比后者的表现更多一些,因为有组织的厂家总比作为个体的消费者处于更有利的地位。

信息不对称表现出了个体的理性而形成了社会的集体非理性的怪圈。无论是厂家还是消费者,都希望夸大对自己有利的信息而隐藏对自己不利的信息。尽管市场机制可以解决部分因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问题(厂家必须根据消费者的偏好生产,消费者也会尽可能多掌握知识),但是,信息不对称毕竟对市场机制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威胁。

3.外部效应:企业往往会生产社会成本较高的产品

完全竞争市场的一个前提,是经济当事人的生产或消费行为不会对其他人的经济福利产生影响,但是现实中这个前提经常遭到破坏从而导致市场的低效率。如一些企业在追求利益最大化时造成的环境污染。外部效应是指个人或企业的行为直接影响到其他人或企业,但是其他个人或企业并没有因此而支出任何成本或得到任何补偿。

外部效应有正面和负面两种。正面的外部性,例如一个养蜂人在果园边养蜜蜂,客观上促进了果树的生长,但是果树的主人并没有因此支付费用,养蜂人也没有得到补偿。负面的外部性,例如一个化工厂的污水污染了河流,对下游的鱼塘造成了损害,但是化工厂并没有因此支出额外成本。实际上成本也有私人和社会两部分,私人成本是从企业的角度看企业的支出,社会成本是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社会所受到的损失,在纯粹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的生产只看私人成本不看社会成本,企业往往生产社会成本较高的产品,所以造成社会资源配置的不合理。

外部效应再次反映了个体的理性导致社会集体非理性的现象,事实也再次证明了马克思的著名论断:“人的本质并不是所有单个人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2]这里也显示了市场的盲目性和政府调节的必要性。

4.收入分配:市场机制对公平是盲目的

西方经济学认为,生产要素市场的调节可以解决国民收入分配的效率问题,但是无法解决分配的平等问题。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曾经指出,如果认为看不见的手能成功地对自利的人们进行分工,从而促进“公共利益“的时候,理由或许是够不充分的——如果说公共利益还应该包括收入和财产公平分配的话[23]

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是有效率的,但是对公平或公正却是盲目的。西方经济学认为不公平包括一些自然原因,如体力、智力的差异,包括一些社会的因素;例如拥有财产的人不劳动也可以获得高收入;还包括体制的原因,掌握技能的人在生产要素市场上处于有利地位。实际上,效率和公平之间可能存在着天然的悖论,而且不完全竞争市场所造成的差异也许更大。

西方经济学对公平问题的重要研究成果是所谓的基尼系数,又称洛伦茨曲线,是意大利学者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提出的,其中P为人口,I为收入,X为绝对平均分配的曲线,Z为一个人占收入的百分之百,绝对不平均。A为实际分配曲线与绝对平均曲线之间的部分,B为实际分配曲线与绝对不平均之间的部分,基尼系数的公式为:

G=A/A+B

如果A为0,基尼系数为0,收入平均化;如果B为0,基尼系数为1,收入绝对不平均。基尼系数总在0到1之间。国际上公认的标准是:0.3%为平均状态,0.3%~0.4%为合理状态, 0.4%以上为不合理状态,0.6%就是极度危险状态了。

img3

图2-2

一些西方经济学家把解决收入差距和弱势群体的问题理解为道德问题。如斯蒂格利茨就认为:“收入再分配的依据并不在于追求经济效率,而是以社会道德为基础”[24]。实际上并非如此。我们从消费边际效益递减的规律中已经看到,不断扩大的贫富差别也会造成越来越萎缩的市场,也不利于经济本身的运行。

5.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

公共物品是指政府所提供,服务于公众和社会的物品或劳务。公共物品是与市场经济的商品相对应的概念。

公众物品有两个特征。第一是非竞争性,其增加不会引起消费者之间的竞争;而私人物品有竞争性,在私人物品供不应求时,只有支付其价格的人才可以消费。第二是非排他性,公众物品为全社会共同占有,不对任何人有歧视;而私人物品不同,如某人购买了该商品,其他人就不能再购买了。

公众物品还有典型与非典型的区别,典型的公众物品有国防、法院、警察、城市行政管理部门、气象部门等,非典型的公众物品有公路、桥梁、铁路、电视、教育、医院、邮政等。典型的公众物品必须由政府提供,非典型的公众物品由于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弱,也可以在政府的监督下由社会提供。

现代社会是离不开公众物品的,而且社会越发达,其需求量就越大。因为公共物品的特点,一个人使用公众物品而不能排斥他人使用,所以谁也不愿意提供,市场无法提供,所以必须由政府提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