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GDP的宏观决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
国民收入的计算只是表明了一些数值,但是这些数值背后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也就是说,我们还需要探讨影响国民收入的主要变量及其相互关系。
在微观经济学中,我们实际上已经讨论了需求与供给的均衡,讨论了产量和价格是如何决定的。微观经济学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可以导致供求关系的自动均衡。可是由于市场往往失灵,所以实际的情况并非如此,而影响了宏观经济的失衡,(例如失业或通货膨胀),所以才有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宏观经济学也是为了搞清在均衡条件下产量与价格如何决定的,所不同的是它研究的是国民经济整体,是给政府提建议。宏观经济学认为达到国民收入的均衡主要条件,就是总供给等于总需求。
凯恩斯经济理论的核心是需求管理,也可以叫收入决定理论,因为收入是有效需求的前提。其讨论是从两部门的收入决定开始的,然后增加到政府和外贸一共四个部门。
两部门的基本概念是居民和厂商,收入(Y)的决定是消费(C)、储蓄(S)和投资(I)。
从供给方面看,国民收入=生产要素供给所得报酬的总和=工资+利息+地租+利润=消费+储蓄=C+S,Y=C+S,这个思路实际上是国民收入中收入法的计算公式。
从需求方面看,国民收入=消费需求+投资需求=C+I, Y=C+I,这又是国民收入中支出法的计算思路。
国民收入的均衡条件是供给=需求,即C+S=C+I,把C约掉实际是S=I。
当S大于I时,国民收入收缩,当S小于I时,国民收入扩张,两者相等,国民收入均衡。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在两部门中,决定国民收入的是储蓄和投资,达到均衡的条件是储蓄等于投资,储蓄作为一种漏出对国民收入有紧缩的作用,投资作为一种注入对国民收入有扩张的作用。理论上说储蓄应该全部转化为投资,传统的经济学也认为在利息率的调节下,储蓄会自动转化为投资,但是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凯恩斯认为,储蓄是一部分人的行为,投资是另一部分人的行为,由于存在消费倾向和资本边际效应递减的规律,同时利息率的调整有限,实际的情况往往是S大于I。而且即使是二者相等,也不一定是实现了充分就业的均衡。所以必须加入政府的因素,形成三部门的国民收入决定。
三部门经济是包括居民、厂商和政府的经济。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通过政府支出和收入来表现。政府的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政府的收入就是税收,包括直接税(无法转移的如个人所得税、财产税和人口税等)和间接税(可以转移的如商品税、营业税、进口税等),我们仍然可以以国民收入计算的两种方法写出两个公式。
从供给方面看,国民收入=工资+利息+地租+利润+政府税收=消费+储蓄+税收=C+S+T,Y=C+S+T。
从需求方面看,国民收入=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C+I+G,Y=C+I+G
国民收入的均衡条件是供给=需求,即C+S+T=C+I+G,约掉C则S+T=I+G。
当S+T大于I+G时,国民收入收缩。当S+T小于I+G时,国民收入扩张。当二者相等时,国民收入均衡。可见在三部门经济中决定国民收入的是储蓄、税收、投资与政府支出。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是S+T=I+G,对国民收入起收缩作用的漏出包括储蓄与税收,对国民收入起扩张作用的注入包括投资与政府购买。
四部门经济是增加了进出口的经济,是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均衡。国外部门对本国经济的影响主要是:本国向外国购买产品与劳务是进口,代表了国外的供给,本国向国外输出产品与劳务是出口,相当于国外的需求。四部门的国民收入构成用支出法(需求)表示:Y=C+I+G+X(代表出口)
用收入法(供给)表示:Y=C+S+T+M(代表进口)
四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仍然是总需求等于总供给,那么C +I+G+X=C+S+T+M,也等于I+G+X=S+T+M,当S+T+M大于I+G+X时,国民收入收缩,当S+T+M小于I +G+X时,国民收入扩张,也就是说进口大于出口时收缩,反之扩张。四部门中决定国民收入的是储蓄、税收、进口、投资、政府购买和出口,这时对国民收入起收缩作用的漏出是储蓄、税收、进口,起扩张作用的注入包括投资、政府购买和出口。
从以上可以看出,在国民经济过热时,政府可以用漏出政策来为国民经济降温,在国民经济过冷时,政府又可以用注入政策为国民经济加热。政府可以采取的手段有财政政策(支出购买和税收)、货币政策(利率、政府对货币的控制)和贸易政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