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习俗对消费者文化心理的影响

习俗对消费者文化心理的影响

时间:2023-04-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习俗作为人类传承文化现象,表现在饮食、服饰、居住、婚丧、信仰、节日、交往等各个方面,并长期影响其购买行为。风俗习惯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亚文化区别于另一种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如春节期间放烟花、吃饺子等习俗对中国人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习俗不同于社会文化,社会文化主要体现为思想、意识、态度。习俗对消费者文化心理的影响具有间接性,通过消费者行为间接反映消费者的文化心理。

六、习俗对消费者文化心理的影响

习俗包括风俗和习惯,风俗习惯是人类社会长时期相沿积久而形成的风尚、习惯、礼仪、信仰等民间文化传承现象的总和,是经群体、社会约定俗成并流行、传承的民间文化模式,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人文意识形态,是规范个体行为、调解社会心理,并朝着一致化方向发展的非主流模式。习俗作为人类传承文化现象,表现在饮食、服饰、居住、婚丧、信仰、节日、交往等各个方面,并长期影响其购买行为。

(一)习俗的特点

一定的文化风俗、社会规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之中建立并沿袭下来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亚文化区别于另一种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自然环境、生产力水平、生产方式、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都是影响风俗习惯形成的因素。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是其民族世世代代在特定的自然环境、物质生活条件下共同生产劳动、繁衍生息而逐渐形成的。

习俗具有以下特点:

(1)约束性。有人认为:最早的法是习惯法,即那些被赋予了法律效力的习惯。虽然原始公社制残余的民族习惯法只是起源时期的法,看起来既简单又落后,但是它毕竟作为法而区别于一般伦理道德,成为调整人们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可见,风俗习惯的形成意味着一个民族共同情感的形成,反过来,它会要求人们无条件地遵从。凡是反抗这些风俗和规范的人,都会为社会或文化群体所不齿,被认为是道德败坏、伤风败俗之人。因此,无论是否愿意,人们都要采取与社会规范和文化习俗要求相一致的行动。正因为这样,各民族对自己民族的风俗习惯都比较敏感,对民族风俗习俗的不尊重,就会被认为是对本民族的不尊重。

(2)普遍性。人们往往把本民族独特的风俗习惯看成是自己民族的标志。因此,它的范围极其广泛,不仅有政治、生产、消费等方面的风俗习惯,也有思想、语言、感情等方面的风俗习惯。民族风俗习惯世代相传,渗透到该民族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和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因此具有广泛和普遍性。

(3)稳定性。民族风俗习惯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生产力水平下的产物,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历史根源和自然根源,因此只要民族存在,形成这种风俗习惯的社会、历史和自然根源不变,民族风俗习惯就会长期存在。而且,民族风俗习惯一旦形成,其中就蕴藏着该民族群众的共同心理感情,民族风俗习惯的变迁往往落后于社会经济生活条件的发展变化。

(4)差异性。由于民族、自然、地理、气候和经济条件等方面的影响,风俗习惯所反映的生活方式、历史和文化传统、审美观念也不同,体现了民族、地域上的差别。

(二)习俗影响消费者文化心理的特点

如果说,信念和价值观是人们行为的指南,那么习俗则是从过去传下来的规范,它们构成了特定环境中文化上被许可或可接受的行为方式。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反映了这个民族的人们共同的心理和情感。习俗对消费者文化心理的影响表现为:

(1)普遍性。受统一文化的影响,习俗影响人们的心理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普遍的社会现象。习俗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更具有普遍性。如春节期间放烟花、吃饺子等习俗对中国人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

(2)长期性。习俗不同于流行,习俗具有历史悠久性,社会流行具有短暂性。习俗长时间地影响和作用于消费者的文化心理。

(3)间接性。习俗不同于社会文化,社会文化主要体现为思想、意识、态度。消费习俗主要不仅包括一种观念,更体现为一种行为。习俗对消费者文化心理的影响具有间接性,通过消费者行为间接反映消费者的文化心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