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R&D全球化对当地技术发展的意义
引进技术可以使本国技术发展站到新起点上,因而促进本国技术发展,这已经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得到证明。一般认为,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是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的最重要手段之一。跨国公司的大多数研究与开发是在国内进行的,但也有日益增多的研究与开发在国外子公司进行,包括在发展中国家进行。它们也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国际技术战略联盟。跨国公司在海外的研究与开发和技术联盟在技术扩散方面有助于东道国的技术水平上升。
1.跨国公司在母国之外投入巨资的R&D中心以及与当地企业和机构的技术合作具有溢出效应
外国公司的存在增加了技术的传播,并且对于提高当地公司的效率可能产生积极作用。其主要表现在:
第一,推动当地企业、大学、科研机构与外国企业的科技合作,当地企业可以利用外国企业的一部分资金和技术力量,共同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
第二,外资科研机构在培训本地技术力量和转让技术方面也有一定作用。
第三,跨国公司的研究与开发机构的运作模式、管理方式也会对当地科研机构的改革产生重要影响。当地科研机构可以模仿外资研发机构的管理模式,结合自身特点,发展本国的科研事业。
第四,除了工艺技术的交流之外,通过人员流动等途径,也有大量的管理技术的交流,这对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尤其重要。
跨国公司在国外的分支机构的活动涉及资本营运、技术、管理和营销技能的流动,这样,技术转让就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而发生。美国学者的研究发现,美国子公司在某国的R&D的密集度越高,该国总出口中高技术出口份额就越高,技术水平较低的产品出口份额的比率就较低,这一点即使在考虑东道国的人均收入水平和熟练劳动力的禀赋之后也是如此。
第五,推动当地高科技的产业聚集区的形成。这一点对于发展中国家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研发活动是在原来对中国制造业投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中国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唐环渤海湾经济区是外商投资的重点,现在这些地区又成为外商研发投资的热点,形成研发中心与制造基地的结合,使中国“世界工厂”的作用得以实现并且为产业升级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发挥了积极作用。外资研发中心与当地科研机构、企业研发中心的互相作用,成为促进中国经济进步的最为积极的力量。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管理和市场销售技能的传播可能与产品和工艺的转让同等重要。对东道国来说,外国投资能够节约进入世界市场所需的费用,从而产生积极的派生效果。由于外国公司已经拥有市场销售体系、知识和生产经验,一些东道国和地区积极鼓励外国投资者在它们的国家里建立生产企业以至于建立研究与开发机构。
跨国公司在海外的科研机构,具有重要意义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开发活动,从改进型的研究开发走向更为基础的和应用的研究,对于改变不同的研究与开发在不同地点的权重也有重大的意义。同样,需求型的改进工作可能减少,因为所谓真正的“全球产品”在增加,这种所谓的全球产品并不需要为特定国家的需要而改进。例如,汽车行业正在更多地使用标准化的“车内零部件”。这种情况目前虽然还不是很明显,但实际上,越来越多的产品使用越来越多的通用零部件,减少了当地市场的改进工作。
跨国公司在海外的研究机构在东道国的劳动力市场上招募高技能的劳动者并提供优厚的待遇,这使劳动者看到学习技能可以得到现实的利益,因而是一种很好的投资,促进劳动者学习和提高技能。这对于重视教育、重视技能的风气的形成是有益的。
2.跨国公司在海外的R&D可能给东道国带来消极影响
跨国公司在海外的R&D投资,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可能产生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
第一,信息与能力不对称。外国企业拥有更为强大的技术吸收能力和技术整合能力,发展中国家的企业的一些核心技术可能更容易为外国企业所利用。
第二,跨国公司对技术资源的使用是从跨国公司整体利益出发,而并不总是与东道国的国家利益相吻合,跨国公司可能并没有向发展中国家转让当地真正需要的适当的技术和诀窍。
第三,跨国公司在国外研究与开发活动的增加,利用当地人力资源和创新能力,开发为本公司所用的技术,造成当地科研人员的流失,甚至使当地科研机构因无法维持因而消失。这会削弱本土科研实力。跨国公司在东道国引起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由于其技术优势,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再加上东道国为了吸引外资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如减免税待遇等,跨国公司可以提供更高的工资,从而拉大本土企业就业人员与跨国公司当地就业人员之间的分配差距。这种分配差距如果不能妥善地处理,就可能造成社会问题,也不利于本土工业的发展,这也会间接地影响本土科研的进行。因此,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研发活动、技术创新活动在产生溢出效应的同时,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可能会削弱本土科研的人才基础,从而削弱本土科研的优势。
第四,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研发活动可能造成对于东道国本国企业研发的“替代效应”,也就是说,东道国原有的技术研究开发活动可能在跨国公司强大的研发竞争中败下阵来,或是由于跨国公司在本国的研发活动,而使得本国企业无法进入相应的研发领域或是退出相应的研发领域。这种“替代”效应将使东道国在某些方面形成对于跨国公司的技术依赖,也不利于东道国发展相应的技术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