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茶行让人夸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虽排名稍后,却是生活必不可少之物,闲情雅趣之享。从东周姬旦啜茗,到大唐陆羽传经,国人饮茶的历史源远流长。
清代至民国年间,上至达官显贵,下至黎民百姓,人们对茶叶的消费在不断增加,饮茶、品茶的风俗愈加浓厚。言此,当然离不开茶商的推动与影响。茶商介于茶农与消费市场之间,茶市的兴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推销。当然,商人趋利为本,为了获取利润,赢得市场,他们自始至终也离不开经营理念的完善与创新,离不开广告宣传。
年深岁久的龙井老号
◎好一幅采茶风情画
龙井茶,虎跑水,这是闻名中外的杭州西湖“双绝”。好茶加好水,为美丽的西湖平添了神奇与光彩,宋代诗人苏东坡曾有“欲把西湖比西子”以及“从来佳茗似佳人”的诗句。龙井茶就产自西湖畔的群山之中,早在唐代陆羽的《茶经》中就记述了天竺和灵隐两寺的好茶。
说到龙井茶之滥觞,就不能不提及老字号翁隆顺。传说,翁隆顺是杭州城历史最悠久的茶庄之一,据1933年版的《杭州市经济调查》显示,翁隆顺位于翁家山,是由杭州人翁顺臣开办的。通过书中的一纸翁隆顺老广告说明书可知:“敝号设铺于老龙井已历七百余年,就地特采狮峰芽茶、春前龙井、明前莲心、杭白贡菊、顶谷桑芽,自采自制,以冀精益求精,尽善尽美,庶免鱼目混珠。”据此推算,翁隆顺约创始于元末明初之际。
◎促销减价谓之“牺牲品”
另外,位于杭州清河坊的翁隆盛茶庄创建于清雍正三年(1725),在《杭州市经济调查》中也看见该茶庄广告,言明:“本号开设浙杭,创自雍正,迄今二百余载,自建五层楼房。拣选狮峰龙井、莲心旗枪、武夷红梅、六安香片、洞庭碧螺、云南普洱、双窨珠兰、黄白菊花,门售定价划一。”翁隆盛特别注重茶叶的正宗品质,曾远销东南亚各地。
老年间,茶叶经销商有茶庄、茶号之分。茶庄是批发与零售兼营的大生意,而茶号则专营门市零售等。据1933年的统计资料表明,杭州共有9家茶庄,如翁隆顺、翁隆盛、鼎兴元记、方正大、石福泰、吴元大、吴兴大、吴恒有和记、茂记等。茶号相对较多,有亨大、乾泰、春茂等52家,生意无不兴隆。
◎繁复花草装饰是旧年茶行广告的重要设计风格
上海有家汪裕泰
在上海品茶说茶,没有不晓得“汪裕泰”这块金字招牌的。汪裕泰茶庄由著名徽商汪立政创办于清咸丰年间。汪立政祖籍安徽绩溪,十几岁便随族人走出家门到沪上谋生。他勤于学习商业经营法,恪尽职守,受到东家的信任。后来,汪立政有了一些积蓄,自咸丰元年(1851)开始自行做起了茶叶小生意。不久,他又在父亲的支持下,变卖了老家的部分田产,在上海老北门(今河南路)开设铺面——汪裕泰茶庄(南号)。
汪立政秉承了徽商的特质,精于划算,知人善任。他不惜重金聘请巧手茶工,以名贵花卉窨制多种南北名茶,香味纯正,茶汁厚浓,所以备受顾客青睐。咸丰六年(1856),汪立政又筹集资金,在上海五马路(今广东路)开设了汪裕泰茶庄(北号),生意日渐红火。
天道酬勤,经过汪家三代人百多年的努力,相继在上海、杭州、苏州等地开办茶庄、茶行、茶栈等,买卖铺面达20多家,名响南国茶市。
广州茶行老字号
广州茶行老字号生茂泰茶庄创办于道光六年(1826),以经营茶叶、蜜糖为主要生意。生茂泰位处老十三行的路旁,这里茶行聚集,出口量很大,其生意缘此倍加兴隆。再有,广州的安兰轩茶庄始于同治年间,主要经营鹤山古劳茶、广西六堡茶等,批发兼零售,也曾远近闻名。光绪八年(1882)开业的迎春茶店在十八甫北路,所售茶品以红茶、铁观音、寿眉、香片、普洱茶、西湖龙井茶为主,尤其受到民众的欢迎。
◎美术字设计很现代,品茶老者很传统
老北京的张一元、吴裕泰
老北京人常说:吃点心买正明斋,喝茶叶认张一元。京城家喻户晓的张一元茶庄位于北京前门大栅栏,开业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张一元茶庄的前身叫张玉元茶叶店。
茶庄的主人张文卿(昌翼)来自安徽歙县。最初,张文卿在崇文门外瓷器口荣泰茶庄学徒,之后另立门户,在街边摆小摊卖茶叶,生意还算不错。光绪二十六年(1900)的时候,张文卿在花市大街开了一家小店,取名“张玉元”。这个名字有讲究,“玉”在古汉语中通“茗”,寓意“好茶”,而“元”字又有“第一”的意思。
几年间,随着生意的发迹,张文卿在大栅栏观音寺又开了一家新店,取名“张一元”。这“一元”二字也不乏寓意,“一”和“元”是两个第一,象征“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意在祈愿买卖能在同行业中争第一,事业发达。
1925年前后,张文卿开始在福建等地驻庄茶场,按时收购新茶,依照老北京茶客及北方顾客的口味特点,就地进行茶叶的窨制、拼配,进而形成了具有自家口味特色的小叶花茶,于是很快以“汤清味浓,入口芳香,回味无穷”著称于京城了。张文卿也善于经营,他经常派人到京城同行的店中明察暗访,掌握行情,甚至买回别人的茶叶与自家同级的茶叶进行认真比较,以立于不败之地。
传说,张一元茶庄是老北京第一家用高音喇叭播放歌曲、戏剧作为广告,来招徕顾客的商家,其中尤其以西河大鼓《三下南唐》最为吸引人,每次播放时,门前总能围着一群路人。
再有,吴裕泰茶庄在老北京也很受欢迎。茶庄原名吴裕泰茶栈,是由吴锡清创办于光绪十三年(1887)前后,其实最初用途是为了吴家生意的库存之需。当时,吴家资产丰厚,在京拥有多家茶庄铺面,如吴德利茶庄(朝外大街)、协利茶庄(广安门内)、吴新昌茶庄(西单北大街)、吴鼎裕茶庄(崇文门大街)、福盛茶庄(通县城)等。
吴家的茶叶生意货取正道,大多从安徽、浙江、福建等地直接进货,并派专人驻庄福州、苏州窨制茉莉花茶,到京后再拼配成不同档次的花茶。出自吴氏茶庄的茶叶香气持久,滋味淳厚回甘,汤色清澈明亮,也比较耐泡。这样的买卖很快有了信誉,许多老百姓的茶壶里都少不了他们的茶叶。建国后的公私合营过程中,吴裕泰茶栈改为吴裕泰茶庄,凭借良好的口碑形成品牌,茶品脍炙人口。
华北大户正兴德
◎20世纪30年代的正兴德茶庄广告透着文雅
清代中叶以来,驻庄天津的茶商们依地域分为若干帮,如福建帮、广东帮、安徽帮、冀州帮、本地帮等,他们常设内局,以规模经营为主,基本上左右了本地的茶叶市场。茶行生意分为自营、代理或二者兼顾等类型。大户自营者以采、运、窨、销等环节自控的优势,货从源头,把握质量。他们习惯倒货给中小批发商,获利虽少但周转迅速。代理兼自营的商户较多,他们利用可观的资金,视行情变化“吃货”,利取差价,收入也不少。
乾隆三年(1738),天津“八大家”之一的穆家在热闹的老城北门外竹竿巷开办了正兴号茶叶铺,后更名为正兴德记。最初,正兴德只是就地买卖一些湖南、湖北的青茶及安徽的六安大叶茶等。后来,业务有所发展,便在南方茶产区设厂直接收购新茶,就地加工,然后返津销售。此时,正兴德的经营方针是“大量生产,新法制造,直接采办,批发零售,货源充足,
薄利广销,装潢美观,包装坚固”。正兴德在茶叶质量把关上尤为严格。南方各厂茶叶到津后,经专业鉴定人员品尝,按“奇、鲜、厚、疲”分出等级,疲级或不合格的产品会立即被通知,以便改进。加之灵活的销售手段,使正兴德茶庄很快发展起来。
进入民国后,茶叶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正兴德茶庄很早就推出了绿竹牌商标,以期进一步树立形象,扩大影响。就这一商标,该店的章程中解释:取竹性坚节,中虚能容物,枝干不曲折,而行云之高洁,流水之不息,均象征为国人始终服务的原则。“绿竹”表达了天津茶人崇高的思想境界。
正兴德能够扬名立万的秘诀在以质取胜。那时,茶价是“死价钱,活成色”,有的同行卖9角6分一斤的茶叶还不如正兴德卖8角的品质好。许多新开张的字号为打开市场,卖价便参照正兴德的价格,在开业前,总要暗地买正兴德的一些茶叶当做样品,照样子来配制。可正兴德也在悄悄提高质量,于是新商号紧追,但正兴德总是步步领先,高人一筹。实际上,正兴德几次主动提高质量也无形中挤垮了一些同行。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正兴德进入全盛发展期,分别在法租界梨栈街(和平路与长春道交接口)、东北角官银号开设支店,并请吴佩孚、徐世昌、叶楚伦、华世奎、孟广慧、王凤琦等名家题写了匾额。不仅如此,官银号店还展示有前清内阁大学士、书法家翁方纲的诗联:“客来翠竹茶烟外,人在幽兰雪意间”。
鼎盛时期的正兴德日营业额达5000元大洋左右,遇节日可达一两万元大洋。正兴德还设立了函售部,函售业务远及新疆、哈尔滨等地。正兴德在全国的代销点最多时达800余家,遍及东北、西北腹地的中小城市,广有声誉。
泉祥鸿茶庄
笔者收藏有一纸金黄色调的泉祥鸿茶庄的老广告,画中可见亭台水榭,意境优美,温暖的情调中折射着传统茶行的历史细节。
泉祥鸿茶庄(泉祥茶庄)是孟雒川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创始于山东章丘的字号,当初主要经营杂货,兼做茶叶生意。后来,北方茶叶市场逐渐发展,有利可图,泉祥号便开始专事茶叶生意。泉祥号的茶品主要是皖西地区的黄大茶、绿大茶等,随着花茶销量逐渐增加,于是扩大了花茶的销售。
山东孟家从商素具历史,资产雄厚,泉祥号派人常驻杭州、屯溪,自行收购素茶坯,然后再运到福州自设的加工厂,采用当地所产的茉莉花来加工窨制。此外,泉祥号还在安徽歙县设点,加工珠兰花茶、珠兰茶末。这样一来,使得泉祥号的茶叶成本大大降低,货色又纯正,生意自然兴隆。
◎泉祥鸿记茶庄的仿单上画着怡情的园林景致
泉祥茶庄为了扩大经营,相继在华北各大商埠设分庄。在天津锅店街开办了泉祥鸿记总店,还在英租界开办了分号,其目的是与正兴德茶庄一争高下。天津泉祥鸿记的花茶讲究“三窨一提”,即窨制茶叶时用花量大,分次加工多遍。如第一次窨用花40斤,再窨用花30斤,三窨用花20斤。装箱时,再拌上5至8斤花,俗称“提窨”。这样的花茶滋味浓厚纯正,久冲不淡,且货色始终如一,有口皆碑。
成兴茶庄首创袋茶
◎1941年成兴茶庄为天津中国大戏院提供了品种丰富的茶叶
进入20世纪以来,天津作为北方茶叶的重要集散地,茶行竞争日趋激烈,各大老牌茶号不断推出新举措,并加大日常广告的投放量,小而精的广告在各大报刊频频亮相,许多画面显露着清雅之气。其他形式的宣传也五花八门,于广播、月份牌画、电影贴幕、铁路车站等亮相,花样繁多。
1936年,因故从正兴德茶庄离店的刘少波等人,集资几万元在竹竿巷正兴德总店的对面开办了成兴茶庄。“成兴”二字寓意“成大事业唯信用,兴立基础在精神”,茶庄的注册商标也为“城星”图样,有星辰照耀长城的意思,恰好与“成兴”谐音。
1937年,日寇侵华,百业凋敝,正兴德茶庄的经营出现一些波动,成兴却大举借债南下进货,加强储备,因此占领了不少北方茶叶市场份额。商战进行到 1940年,为了方便顾客,特别是边远地区茶客的需求,成兴茶庄审时度势在津首创出了袋茶。
当时,电话已有所普及,人们习惯在送话器一端包块绸布。成兴茶庄敏锐地将此视为契机,加工出印有“电话要茶,随时送到,成兴敬赠”字样的绸布,分发给用户。人们只要拿起话筒,“成兴”二字扑面而来。与此同时,成兴在杂货店、浴池、旅社、茶摊等处多设有代销点,还统一制作了彩色的印铁招牌,如此,“代销成兴袋茶”的广告遍及街巷。成兴茶庄又瞄准演艺娱乐场所,包下了不少茶园、大舞台里演出所用的桌围布。他们在桌围布上缝绣出演员的大名,下缀“成兴茶庄敬赠”的字样。比如,京剧名家马连良到天津演出时,成兴与中国大戏院合作,随票赠给观众一袋袋茶,权当广告宣传。宣传殚精竭力,广告不惜代价,成兴袋茶很快在北方一炮走红。
◎成兴茶庄的招贴画彰显阳光之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