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硅谷的主题文化起源

硅谷的主题文化起源

时间:2023-05-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0.4.1 硅谷的主题文化起源硅谷地区集中了上万家大大小小的高科技公司,是当今美国乃至全世界的资讯科技产业的龙头。“高科技”使硅谷名声远播,硅谷响亮的城市品牌形象使它成为各地竞相模仿和学习的对象。所以有人说他是硅谷的第一公民,也是硅谷的第一弃儿。硅谷的高新科技日新月异,平均18个月就上一个新台阶。硅谷一词代表的是高科技、信息产业、知识与创意。

10.4.1 硅谷的主题文化起源

硅谷(Silicon Valley)地区集中了上万家大大小小的高科技公司,是当今美国乃至全世界的资讯科技产业的龙头。硅谷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造就了硅谷文化,硅谷的城市主题文化关键词是“高科技”。在人们的眼中,硅谷代表着高科技的摇篮,是高技术企业聚集的地方。“高科技”使硅谷名声远播,硅谷响亮的城市品牌形象使它成为各地竞相模仿和学习的对象。20世纪80年代后,世界各国有不少科技较发达地区,为了更快地促进地方经济,都试图建立起自己的硅谷,如美国波士顿的“第二硅谷”、“日本硅谷”、“韩国硅谷”等。中国也不例外,有北京中关村硅谷、上海浦东硅谷(位于浦东张江)和广东深圳硅谷,浙江杭州也有一个“天堂硅谷”。

硅谷其实不是谷,从地域上看,硅谷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是旧金山经圣塔克拉拉至圣何塞近50公里长、10英里宽的狭长地带。此地背靠太平洋海岸山脉,面对旧金山湾的一片海洋,为山海所环绕。这里并不是一个真正的谷,只是在人们的想象中是一个“谷”,一个高科技之谷。硅谷城市名字最早是由Don Hoefler在1971年创造的,因为当地的企业多数是与由高纯度的硅生产的半导体及电脑相关的,所以名字中有“硅”字,而谷则是从圣塔克拉拉谷中得到的。从1971年的1月11日开始,《每周商业》报纸电子新闻的一系列文章的题目上,使用了“美国硅谷”这一称谓。

1891年,美国前国会议员利兰·斯坦福夫妇在靠近帕洛·阿尔托(Palo Alto)的地方,创办了面积达8800英亩的斯坦福大学。上世纪中叶,由于当地没有民用的高科技企业,所以学生们毕业之后通常到东海岸去寻找工作机会。为改变这个状态,被誉为“硅谷之父”的斯坦福大学教授、工程院院长弗里德里克·特曼(Frederick Terman)在学校里选择了一块很大的没有用处的空地用于不动产的发展,并设立了一些项目来鼓励学生们在附近发展他们的“风险投资”。弗里德里克·特曼说服威廉·休利特(William Hewlett)和戴维·帕卡德(David Packard)留在当地发展,从而促成了惠普公司(Hewlett-Packard)的出现。1939年,在特曼的指导和支持下,比尔·休利特和戴维·帕卡德在一间汽车房里以538美元作资本建立了公司,开始生产电子仪器,这就是著名的惠普公司的来历。

1951年,弗里德里克·特曼又倡导创办了第一个高技术园区——斯坦福工业园,这可以说是硅谷的原型。斯坦福工业园建立之后,大学将一些土地和建筑以低廉的价格租给一些小的科技公司。1955年园内只有七家公司,后来公司越来越多,它们不但将大学的研究成果投入应用,而且支付给学校的土地租金又成为斯坦福大学的经济来源,为学校的科研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30年代的惠普是硅谷的源头,但真正使这块土地燃起电子之火的是一个著名的加利福尼亚人威廉·肖克利(William Shockley)。这位物理学家以非凡的商业眼光创造了硅谷,但却由于不善管理,最后败走麦城。所以有人说他是硅谷的第一公民,也是硅谷的第一弃儿。

威廉·肖克利是一位在英国出生的美国物理学家和发明家,他1938年获得第一个专利“电子倍增放电器”,1947年与他人合作发明了晶体管,一生共获得90多项专利。1951年他成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56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1953年由于与同事的分歧而离开贝尔实验室,在1956年他又搬到了距他母亲很近的加利福尼亚山景城(Mountain View)去建立肖克利半导体实验室。在这之前的时期,尚未成型的半导体工业主要集中在美国东部的波士顿和纽约长岛地区。威廉·肖克利发布招聘信息,慕他大名,美国电子研究领域精英们的应聘信纷纷涌来。他聘用了八位优秀人才,其中包括诺宜斯(Robert Noyce)、摩尔(Gordon Moore)、斯波克(Charhe Spork)、雷蒙德(Pierre Lamond),这是从未有过的伟大天才的集合,所有的人都在30岁以下,正处于才能喷涌的顶峰。但很快由于肖克利个人的管理方法与其公司内部不合,八名主要员工于1957年集体跳槽成立了仙童半导体公司(Fairchild Semiconductor)。之后,肖克利实验室每况愈下,在两次被转卖后于1968年永久关闭。但“叛逆八人帮”却成了硅谷最重要的火种,几年后,他们发明了集成电路,改变了整个世界。1967年初,斯波克与雷蒙等人决定脱离仙童半导体公司,另创国家半导体公司(National Semiconductor);1968年仙童公司行销经理桑德斯(Jerry Sanders)自创超微科技(Advanced Micro Device),即AMD公司,现今超微科技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电脑芯片生产商;同年诺宜斯、摩尔、葛洛夫离开仙童,创建了英特尔公司(Intel),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厂商,在中央处理器市场占据世界80%的份额。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硅谷同微电子技术一起高速发展。硅谷形成的早期,整个硅谷大环境生气蓬勃,欣欣向荣,几乎每个星期都有新公司诞生。80年代后,硅谷生长出各种电子研究机构,大量的风险投资也涌入了这个地方。硅谷地区集中了近万家大大小小的高科技公司,其中约60%是以信息为主的集研究开发和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实业公司,约40%是为研究开发、生产销售提供各种配套服务的第三产业公司,包括金融、风险投资等公司,它所生产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和电子计算机分别约占全美的1/3和1/6。硅谷集结着美国各地和世界各国的科技人员达100万以上,美国科学院院士在硅谷任职的就有近千人,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就达30多人。硅谷的高新科技日新月异,平均18个月就上一个新台阶。1998年硅谷人均年薪已达9.6万美元,1999年则已超过10万美元。硅谷是美国高科技人才的集中地,是高技术的摇篮,是半导体工业聚集区。硅谷一词代表的是高科技、信息产业、知识与创意。

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硅谷的经济受到严重冲击,许多公司发生破产兼并,股价下跌,人员失业,硅谷经历了它的严冬期。然而,经历短暂危机之后,硅谷经济又一次东山再起,它意味着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新技术已开始大规模进入商业化。硅谷仍旧是美国经济的希望和寄托。

当然,硅谷的经济发展有赖于全球良好的经济环境,它对宏观的经济环境的变化反应十分敏感。2008年的金融危机又一次侵袭硅谷,众多IT巨头无法幸免,股价纷纷跳水,15家大公司2008年10月11日的股价同52周以来的最高点相比下跌的幅度分别为:NVIDIA81%、Sun76%、AMD68%、eBay59%、雅虎57%、苹果56%、戴尔56%、Google54%、思科45%、英特尔42%、Adobe40%、微软31%、Oracle28%、IBM26%、惠普25%。尽管金融危机严重影响和拖累了硅谷经济,但业界人士仍然普遍看好硅谷。分析人士估算,现在硅谷平均每天仍然有4家创业公司能得到总值3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硅谷的主题文化是“高科技、信息产业、知识与创意”,支撑硅谷产业的是创新机制,硅谷创新的关键是人,人的能力不会因经济大背景发生变化,硅谷的光芒依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