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有效管理沟通的途径
1.态度诚恳 氛围和谐
谈心要交心,交心要知心,知心要诚心,在沟通中营造开放的沟通氛围。首先要明确沟通的重要性,创造一个相互信任,有利于沟通的小环境。管理人员不仅要获得下属的信任,而且要得到上级和同事们的信任,缩短信息传递链,拓宽沟通渠道,保证信息的畅通无阻和完整性;加强平行沟通,促进横向交流;定期加强上下级的沟通。
当事者相互之间所采取的态度对于沟通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只有当双方坦诚相待时,才能消除彼此间的隔阂,增加沟通双方的信任度,从而达成双方合作。在沟通中创造良好的沟通气氛,保持良好的沟通意向和认知感受性,使沟通双方在沟通中始终保持亲密、信任的人际关系,这样一方面可以维持沟通的进行,另一方面会使沟通朝着正确的方向进行。
2.充分准备 明确目的
沟通要有认真的准备和有明确的目的性,发讯者在沟通前要先对沟通的内容有正确、清晰的理解,理解沟通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重要的沟通最好事先征求他人的意见。此外,沟通不仅是下达命令、宣布政策和规定,而且也是为了统一思想,协调行动,所以,沟通之前应对问题的背景、解决问题的方案及依据和资料、决策的理由和组织成员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沟通的内容要有针对性,语意确切,尽量通俗化、具体化和数量化。一般一件事情,对人有利者,易被记忆。所以管理人员如希望下级能记住要沟通的信息,则表达时的措词应尽量考虑到对方的利益和需要。
3.多听少讲 用心感悟
上帝给了我们双耳一口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讲,但少讲不等于不讲,讲要讲到点子上,切不可漫天乱讲。沟通中的倾听,不仅指运用耳朵这种听觉器官的听,而且还指运用眼睛去观察对方的表情与动作。这种耳到、眼到、心到、脑到的听,称之为倾听。对管理人员来说,倾听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如何更好地倾听呢?
(1)积极主动地听。在对方发言时为了摸清对方的底细,要保持积极的态度,以便在谈话中获取更多的信息。
(2)有鉴别地听。听话听音,锣鼓听声,必须建立在专心致志的基础之上,听者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3)有领会地听。沟通者在沟通中必须谨慎行事,关键性话语不要随意出口,要细心领会对方提出问题的实质,才有可能找出摆脱难题的办法。
(4)及时做出反馈性的表示。如欠身、点头、摇头、微笑或反复一些较为重要的句子,或提出几个能够启发对方思路的问题,从而使对方产生被重视感,有利于沟通气氛的融洽。
(5)注意察言观色。对对方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都不放过,并通过目光、脸色、手势、仪表、体态等来了解对方的本意。
(6)做必要的记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好记录也有助于以后的交往和沟通。
4.有声无声 话度适中
沟通不仅是语言的交流,同时也是行为的交流,内有所思,外有所表。体语、态势语等作为一种语言形式,也在传递着各种各样的信息。沟通不仅需要语言技巧,而且需要非语言技巧,即通过察言观色来揣摩对方。你可以仔细观察对方的举止言谈,捕捉其内心活动的蛛丝马迹;也可以揣摩对方的姿态神情,探索引发这类行为的心理因素。运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判断对方的思想,决定己方的对策,同时可以有意识地运用行为语言传递信息,促使沟通朝着有利于己方的方向发展。
在沟通中,有时需要沟通者伶牙俐口,或如小溪流水,潺潺东流;或如春风化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或如暴风骤雨,倾盆而下;或如冲锋陷阵,爆竹连响。有时需要沟通人员一言不发,沉默是金。从语言概念来讲,沉默也是一种语言,或点头摇头,或耸肩摆手,或装聋作哑,或以坐姿表现轻蔑,或以伏案记录表示重视。眨眼摸耳皆含深意,一颦一笑皆成曲调,恰到好处的沉默不仅是一种语言艺术,而且有时能做到此时无声胜有声,达到语言艺术的较高境界。
此外,在沟通提问中还要看提问的对象。沟通对手的性格不同,提问的方法就应有所不同。对手直率,提问要简洁;对手内向,提问要含蓄;对手严肃,提问要认真;对手暴躁,提问要委婉;对手开朗,提问要随意。不可千篇一律。
5.把握时机 及时反馈
由于所处的环境、气氛会影响沟通的效果,所以信息交流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对于重要的信息,在办公室等正规的地方进行交谈,有助于双方集中注意力,从而提高沟通效果;而对于思想上或感情上的沟通,则适宜于在比较随便、独处的场合下进行,这样便于双方消除隔阂,要选择双方情绪都比较冷静时进行沟通,更容易让人接受。
在沟通中及时获得和注意沟通反馈信息是非常重要的。沟通要及时了解对方对信息是否理解和愿意执行,特别是对企业中的领导,更应善于听取下属报告,安排时间与下属联系,尽量消除上下级之间的地位隔阂及其所造成的心理障碍,引导、鼓励和组织基层人员及时、准确地向上级反馈情况。对合理化建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进展和出现的问题要跟踪检查,及时反馈给所提供建议的人,对实际实施的情况应及时沟通,保护员工的积极性,有利于形成齐心协力、精诚团结、认知互动、上下同欲的团队精神。通过不断、持续的有效沟通,企业便能形成讲诚信、守信誉、献良策、比奉献的文化氛围。让员工感到信心百倍,振奋精神,创造业绩。
实践证明,当一个组织内的成员都深信其所从事的事业有广阔的前景和崇高的社会价值,并有拓展才能,提升自我,成就事业,完美人生的发展空间时,他们就会充满热情,才思敏捷,锲而不舍,积极进取。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人本管理、和谐沟通。
(资料来源:张国良:“和谐沟通是管理艺术之精髓”,《人力资源》2008年第1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心《管理科学》2009年第1期、《企业家信息》2009年第1期全文转载)
【专题讨论10-2】 为民忧而所思为民思而所行
温家宝总理历届人代会答中外记者精彩回放与赏析
法国作家雨果说:“语言就是力量。”从某种程度或场合来讲比“知识就是力量”更为正确,更为重要。人们熟知的三国时期孔明智激周瑜,诸葛亮面对东吴文武百官,嬉笑怒骂,侃侃而谈,或褒或贬,或缓或激;沉稳潇洒,进退自如;时而如高山流水,气度高雅;时而如握雄兵百万,指挥若定,大义凛然,气势恢宏;时而如急风暴雨,电闪雷鸣;时而如和风细雨,润物无声,使东吴君臣茅塞顿开。素有亲民口碑的温家宝总理的语言艺术及个人魅力不亚于当年的诸葛亮。他面对中外记者的提问从容镇定,对答如流,坦诚睿智,引经据典,意境深邃,风趣幽默,让人神思荡漾,情怀激越。
一、为民所忧,情动云天
情系百姓,心忧天下。温总理说:“两会”期间我一直在上网,广大网民向我提问题、提建议,甚至为我分忧,多达数百万条。参与的恐怕有上亿人。这么多群众以如此高的热情关注“两会”,特别是关心政府的工作,使我深受感动。他们的意见、批评都是对政府的信任、支持、鼓励和鞭策。我常常一边看网,脑子里就想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群众之所以用这么大的精力来上网写问题、提建议,是要政府解决问题的。“如果我们的国家有比黄金还要贵重的诚信、有比大海还要宽广的包容、有比高山还要崇高的道德、有比爱自己还要宽广的博爱,那么我们这个国家就是一个具有精神文明和道德力量的国家。”[1]
真、善、美既是人类社会永恒话题,又是多么令人向往的字眼!有多少仁人志士不惜生命的代价而为之上下求索。真、善、美是人类精神的三大支柱,而真位居其首。真是道德的基石,科学的本质,真理的追求。人格就是力量,信誉则是无价之宝。
二、为民所行,心忧天下
言为心声,行为心形。有艰苦童年、又曾长期在艰苦地区工作过的温家宝,深知民间“疾苦”。没能把人民最关心的医疗、上学、住房、安全等问题解决好,就成了他“最痛心的事”。全国2500多个县(区),温家宝已跑遍了1800多个。“这使我更深地了解了国情和人民的状况,深知人民的期待。”从城市困难企业到下岗职工生活,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到农民负担过重,这位共和国的新总理,只要说起百姓疾苦,语气就变得深情凝重。“我们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最困难的是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最关心的是涉及群众利益的事情,最根本的是改革、创新和奋进。面对困难,我们有信心、有办法、有希望,一定能经受住新的考验,决不辜负人民的期望。”[2]这是人民总理的誓言。
温总理不仅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一个个难忘的镜头,让人们记住了这位共和国总理的双手:在抗击非典一线,在淮河水灾最前沿,在贫困居民的家中,元旦看望矿难家属、春节探访艾滋病人、为农民讨债、为遇难矿工流泪、在地下720米的矿井深处、在抵抗雪灾的现场……温家宝的双手一次次紧紧握住了普通百姓的手。由东而西,由南至北,温家宝的足迹遍及祖国四面八方。听民声、察民意、解民忧。“你的眼睛里为什么总是饱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一幕幕感人场景深深烙印在国人心中。人们强烈感受到这位亲民总理在艰难中铸就的性格:“我深知人生的艰辛,也知道国家建设的艰难。但我也树立了一种信念: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不畏艰险,勇于攀登,一定能达到光辉的顶点。”[3]温家宝铿锵有力的话音未落,如潮的掌声响彻大厅。“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这是多么震撼中华民族的词句!”当温家宝吟咏起辛亥革命老人于右任临终前的哀歌时,人们看到这位素以稳健、冷静著称的总理,眼中泪光闪烁。
“朋友们,我想对你们说:为了国家的富强,为了社会的公平正义,为了让人们幸福快乐地过得更好,为了让孩子们上好学,为了使我们的民族在世界赢得应有的尊严,我愿献出我的全部心血和精力。”[4]
感人心者,莫乎于情!亲民者,民必近之,得民心者得天下。总理亲民,言行一致,止于至善,国之所运,家之所福,民之所幸。
三、坦诚睿智 条理清晰
坦诚睿智,态度真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最强烈的情感来源就是坚定的诚心,它是一种内在的、征服人心的力量。“谈心要交心,交心要知心,知心要诚心。”真诚与实际决定了信度,有信度才会有说服力。李燕杰说得好:“在演讲和一切艺术活动中,唯真情,才能使人怒;唯真情,才能使人怜;唯真情,才能使人笑;唯真情,才能使听众信服。”温总理坦诚的态度、率真的言辞中表现出来的坚定的信念、明确的立场、深刻的感受具有强大的情感力量,最容易打动听众的心灵。
凤凰卫视记者:上届政府曾经经历过两次令全球华人为之牵挂的突发危机的发生。5年前,新任总理的您经历了“非典”危机,人们还不知道您当时的心路历程。5年之后,突如其来的南方冻雪灾害,人们又看到您走在抗击雪灾的前线,这场雪让您感受到了什么?未来5年您还会面临什么样的挑战?
温总理:5年已经过去了,行事见于当时,是非公于后世。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也是人民书写的。一个领导者应该把眼睛盯住前方,把握现在,思考未来。“朋友们,我想对你们说:为了国家的富强,为了社会的公平正义,为了让人们幸福快乐地过得更好,为了让孩子们上好学,为了使我们的民族在世界赢得应有的尊严,我愿献出我的全部心血和精力。”[5]
类似实例,不胜枚举。我们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温家宝总理头脑冷静、思维敏捷、论证严密而富有哲理性。说话清楚崇尚条理,坦诚兼具深刻,幽默透出睿智。坚持两分法,充满辩证法。比如:“我和我在座的同事们都懂得一个道理: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才能让你坐在台上。”
四、引经据典,意境深邃
名言警句,言简意赅,引人入胜,启迪心智。有些名言警句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失去光芒,相反,经过岁月的磨炼散发着迷人的光彩和恒久的魅力。尤其是温家宝总理善于采用富有文采的哲理警句或诗词名句,更能够引发人们思考,给人教育与鼓舞,也显示出温家宝总理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回答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记者关于因特网的问题时,温家宝说:“我想先引用两句话,一句是萧伯纳说的,‘自由意味着责任’,一句是你们美国的老报人斯特朗斯基说的,‘要讲民主的话,不要关在屋子里只读亚里士多德,要多坐地铁和公共汽车。’”[6]
◆招待会开始时,温家宝说:“形势稍好,尤须兢慎。”其中,“兢慎”见唐诗《泾溪》“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思所以危则安,思所以乱则治,思所以亡则存。”这句话出自《新唐书・魏徵传》,原句为“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
◆说起台湾我就很动情,不由得使我想起了一位辛亥革命的老人、国民党的一位元老于右任在他临终前写过一首哀歌。“葬我于高山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远不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这是多么震撼中华民族的歌词。[7]
◆在回答香港文汇报记者的提问时,温家宝说:“中国的总理懂得一个道理,就是知难不难,迎难而上,知难而进,永不退缩,不言失败。”[8]
其中“知难不难”出自《儒林外史》第二十二回所引对联“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业难,知难不难。”
◆在回答新华社记者的提问时温家宝总理说:“我想集中回答一下关于解放思想这个问题。一般的道理大家都知道。我想从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历史上讲一点自己的看法。我一直很重视两句话:一句话来自《诗经》,一句话来自《诗品》,就是周虽旧邦,其命惟新,如将不尽,与古为新。”[9]
大意是说大自然中蕴藏的美景难以穷尽,诗人只要深入地体察、体现,就能不断创造新的诗境。即使古人写过的题材,也能“与故为新”不断创造新的意境。诗以言志,诗以咏物,诗以抒情,不学诗无以言。诗词名言,信手拈来,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在回答有关税费改革问题时,温家宝引用中国古代《大学》一文中的话说:“生财有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抒。现在在农村倒过来了,‘食之者众,生之者寡’……如果不精简机构,不减少人员,农民的负担不可能得到彻底解决。”[10]对百姓生活的体察与关切溢于言表。
◆2008年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抗击雪灾:温总理引用了王安石的名言,“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表明了中国人民义无反顾,坚持发展经济的决心。
◆2009年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面对经济危机:“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沉着应对,鼓舞士气。
五、言辞精美 文采飞扬
言辞精美,幽默风趣。温总理的优美语言,如流水之柔,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游刃有余。其语言锐利而不失和气,针锋相对而不失委婉,绵里藏针而不失幽默。同时也显示出温家宝总理的思想之光和文采之美:
2008年3月18日温家宝总理会见中外记者时说:“我从群众的意见中感受到大家对政府工作的期待和鞭策,也看到了一种信心和力量。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正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面对新的任务,需要更加清醒、更加坚定、更加努力。”
清醒,就是要认识到我们已经取得的成绩只是在现代化进程中迈出的第一步,今后的路还更长,更艰苦。形势稍好,尤须兢慎。思所以危则安,思所以乱则治,思所以亡则存。坚定,就是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中尽管有困难,但不能停顿,倒退没有出路。
努力,就是要准备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困难和风险有些是可以预料到的,有些是难以预见的。我们民族生生不息,就在于她的刚健自强、百折不挠、艰苦奋斗,更加清醒、更加坚定、更加努力。
三个排比句,似排山倒海给人以坚定信念和力量。信念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信念是生命,也是我们的使命。使命领导责任,责任完成使命,当大家都认准一个正确方向,树立信念,高擎战旗,结合群力,使命一定就去拼命,不达目标,绝不罢休,还有什么是不可战胜的吗?
2007年3月16日温总理在会见中外记者时说:“一个舰队决定它速度快慢的不是那个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个最慢的船只。如果我们改善了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也就改善了整个社会的生活状况,解决民生问题让人民生活得快乐和幸福。这就要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在社会推进公平与正义。”记者也许问,什么叫快乐?我可以借用艾青诗人的一句话:“去问开化的大地,去问解冻的河流”。
“值此香港回归十年之际,我请你转达对香港同胞的问候,我衷心希望香港更加繁荣,更加开放,更加包容,更加和谐!紫荆花盛开了,今年花儿红了,明年花更好!”
鲁迅先生说,字的修辞要做到三点:“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只有这样推敲文字,做到音美、形美、意美,才能收到美化语言,交流思想,说服他人的效果。在温总理答中外记者运用语言艺术的过程中,无论是句式的选择,句意的酝酿,还是准确的措词,可以说都是匠心独运,精妙构思,千锤百炼,并达到炉火纯青、美自天成的境界。更能给人以美的欣赏、善的本质、真的自我、新的启迪。同时也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
多年来,日理万机的温家宝同志作为一个大国总理,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效其力、善其事的敬业报国情怀,甘为人民孺子牛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温家宝同志不仅具有哲学家的思维,政治家的头脑,军事家的谋略,外交家的口才,宣传家的技巧,慈善家的情结,而且具有文学家的素养和诗人般文采。极具个性而又温文尔雅的语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感之以人,导之以行。不仅是“坦诚睿智、情动云天”的典范,也体现了温总理知识的渊博,文辞的精美和立意的深刻,令人钦佩,令人折服,令人赞叹,令人堪羡。
(资料来源:张国良:“为民忧而所思为民思而所行”,《现代交际》2010年2月第280期,本书作者做了进一步修改补充)
【专题讨论10-3】 营销沟通语言七忌
营销沟通是经济合作双方为实现某种交易或为了解决某种争端而进行的协商洽谈活动。沟通双方的说话方式与言谈技巧,对于沟通的进程与结果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商务沟通的特点和实践经验,特提出营销沟通语言的“七忌”,以帮助商务沟通人员减少语言失误,提高语言技巧。
一忌欺诈隐骗。有些人把商务沟通视为对立性的你死我活的竞争,在具体洽谈时,不顾客观事实,欺、诈、隐、骗,依靠谎言或“大话”求得自身的沟通优势。如一位业务员同一家商店进行推销洽谈,业务员为了促销,在介绍产品质量时声称已经获得“省优”和“部优”,商店看样后认为有一定市场,于是双方达成买卖意向。商店后来了解到这种商品既非“省优”也不是“部优”,产品虽适销,但商店也怕上当受骗,于是未签订合同,一桩生意告吹。可见欺骗性的语言一旦被对方识破,不仅会破坏沟通双方的友好关系,使沟通蒙上阴影或导致沟通破裂,而且也会给企业的信誉带来极大损失。所以说,沟通语言应坚持从实际出发,应给对方诚实、可以信赖的感觉。
二忌盛气凌人。有的沟通者由于自身地位、资历“高人一等”或沟通实力“强人一筹”,在沟通中往往颐指气使,说话居高临下、盛气凌人。有一位大公司的业务经理在同另一家企业沟通出售产品时,发现对手是几位年轻人,随口便道:“你们中间谁管事?谁能决定问题?把你们的经理找来!”一位年轻人从容答道:“我就是经理,我很荣幸能与您洽谈,希望得到您的指教。”年轻人的话软中带硬,出乎这位业务经理的意料。这位业务经理本想摆摆谱,没想到沟通刚开始就吃了一个小小的败仗。盛气凌人的行为易伤对方感情,使对方产生对抗或报复心理。所以,参加商务沟通的人员,不管自身的行政级别多高,年龄多大,所代表的企业实力多强,只要和对方坐在沟通桌前,就应坚持平等原则,平等相待,平等协商,等价交换。
三忌道听途说。有的沟通者由于与社会接触面大,外联多,各种信息来源渠道广,在沟通时往往利用一些未经证实的信息,如“据说”、“据传”等作为向对方讨价还价的依据,缺乏确凿的实际材料,其结果很容易使对方抓住你的谈话漏洞或把柄向你进攻。就个人形象来讲,也会使对方感到你不认真、不严谨、不严肃,不值得充分信赖。在一次业务洽谈中,某买方代表为了迫使对方降价,信口便说:“据说你们单位的产品返修率一直高于同类产品,能否给我们在维修费用上再提高2个百分点?”卖方回答:“这说明您对我们的产品并不了解,据最近统计,我们的产品返修率仅为1‰,大大低于同类产品,我们不但不能提高维修费,正设想在原来的基础上降下1个百分点。”买方遭到迎头痛击。
四忌攻势过猛。有的沟通者在沟通桌上争强好胜,一切从“能压住对方”出发,说话锋利刻薄,频繁地向对方发动攻势,在一些细枝末节上也不甘示弱,有些人还以揭人隐私为快。一位年轻采购员在采购某商品时,自认为生产厂家有求于零售商店,在洽谈交易条件时不断向对方发动攻势:“第一,产品必须实行代销;第二,厂家必须对产品实行‘三包’;第三,厂家必须送货上门;第四……”最后对方说:“上述条件我方均可以破例接受,鉴于我方产品在市场上的优势地位,我方只有一个条件,即贵方必须保证设专柜销售本厂产品并保证高质量的售后服务,否则我们将寻找新的合作伙伴。”结果使采购员很被动。在沟通中攻势过猛的做法极容易伤害对方自尊心,遇到生性懦弱的人可能一时得逞;遇到涵养较深的人,尽管暂时忍让,让你尽情表演,但他欲擒故纵,到关键时刻将迫使你付出代价;遇到强硬、进攻性很强的对手,小的进攻就会惹起更大的反击,反而对自己不利。因此,在沟通中说话应该委婉,尊重对方的意见和隐私,不要过早锋芒毕露、表现出急切的样子,避免言语过急过猛、伤害对方。
五忌含糊不清。有的沟通者由于事前缺乏对双方沟通条件的具体分析,加之自身不善表达,当阐述自身立场、观点或回答对方提出的某些问题时,或者语塞,或者含含糊糊、模棱两可,或者前言不搭后语、相互矛盾。如:“我们这种产品出厂价是每吨1000元上下”“运输费用应该由我们负担,但你们也应该负担一部分”“同行业的盈利水平大约是15%,我们可以低于这个水平出售”等等。这些模棱两可的语言容易给对方留下一种“不痛快”、“素质不高”的感觉,也容易使对方钻空子,使自己陷入被动挨打的境地。所以,沟通者事前应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语言准备,对沟通条件进行认真的分析,把握住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对沟通的最终目标和重要交易条件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做一些必要的假设,把对方可能提出的问题和可能出现的争议想在前面,这样,在沟通中不管出现何种复杂局面,都可以随机应变,清楚地说明自己的观点,准确明了地回答对方的提问,尤其是在签订沟通协议时,能够把握关键,使合同条款订得具体、完善、明确、严谨。
六忌枯燥呆板。有些人在沟通时非常紧张,如临战场,因此说话时表情呆板,过分地讲究针对性和逻辑性。这对沟通是很不利的。营销沟通不同于某些对立性强的军事、政治沟通,它是一种合作性交往,应该在一种积极、友好、轻松、融洽的气氛中进行。因此,沟通者在正式沟通开始前应善于建立一种良好的沟通气氛,比如随便谈谈双方的经历,谈谈对方感兴趣的社会热点、趣闻轶事、典故等,使沟通自然地进入正题;在正式沟通过程中也应恰当地运用一些比喻,善于开一些小玩笑,使说话生动、形象、诙谐、幽默、有感染力。通过活泼的语言创造并维持一种良好的沟通气氛,这对整个沟通格局及前景会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七忌以我为主。在人际交往中说话以我为主、以我为中心,这是有些人的通病,在商务沟通中表现更突出。在洽谈时,有些人随意打断对方谈话,抢话说;有些人在对方说话时左顾右盼,或不屑一顾;有些人自己说话时滔滔不绝,不考虑对方的反应和感受;尤其当洽谈某些交易条件时,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过分强调自身的需要,不为对方着想。如当一场沟通开局时,一方夸夸其谈,离题万里,无法进入正题,另一方打断对方说“行了,我没有时间听你的天方夜谭,还是来真格的吧!”这种作法极不礼貌,极容易引起对方反感。所以,沟通者应学会倾听别人谈话的艺术,对别人的谈话应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多进行一些角色互换,语言应委婉,留有商量的余地,这样既表明自己有修养,容易赢得对方的喜爱,同时也能更好地了解对方,摸清对方的底细和意图,一举多得。
(资料来源:百度文库)
【注释】
[1]2008年3月1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招待会。
[2]2008年3月1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招待会。
[3]2003年3月18日,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招待会。
[4]2003年3月18日,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招待会。
[5]2008年3月1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招待会。
[6]2006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招待会。
[7]2006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招待会。
[8]2003年3月18日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招待会。
[9]2003年3月18日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招待会。
[10]2003年3月18日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招待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