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节 重庆北泉图书馆
一、馆史简介
重庆北泉图书馆创立于1941年10月10日,地址设于重庆北碚北泉公园铁瓦殿,是在卢作孚的大力支持下,由著名辞典编纂学家杨家骆创建起来的。1938年3月18日,杨家骆携大量资料文献迁来北碚,在北碚设立中国辞典馆。内设人文印刷厂,有四开机、圆盘机和铸字机等机械设备,印刷间与排版间有工人10余名,同时还设有编辑室、资料室和图书室。杨家骆当时还兼任国民政府教育部中国教科全书编纂处主编。1941年,杨家骆创办“北泉图书馆”,当时图书馆筹委会成员有:常务董事兼馆长杨家骆;常务董事卢作孚;董事何北衡,建设厅厅长;邓少琴,国立四川大学教授,北泉公园筹备主任,北碚管理局参议会议长;康心如,重庆市参议会议长,重庆市银行公会主席;郑壁成,民生实业公司经理;蓝文彬,宝源煤矿公司董事长。
北泉图书馆专门搜藏四川人的著述和有关四川各方面的著述。诸如地方志书、川剧剧本、民歌、民谣等均在收藏之列。大凡四川地方性的资料,事无巨细、雅俗,都不摒弃。除珍藏张森楷的稿本外,还有江津白屋诗人吴芳吉的诗稿等。杨家骆在创办图书馆时,印发了大量信函,向全国各机关、团体和知名人士募捐书籍,希望将自己的著作、收藏的重本书或本单位所出版的刊物,支援捐赠。此举很快得到了各界的广泛支持,收到了数以千计的书刊。捐赠者有黄炎培、李济深、陈果夫、张继、翁文灏、刘峙及英国驻渝总领事卜乃斯等。
1949年,北泉图书馆并入北碚图书馆。
二、馆藏
开办时,书籍共15503种,48375册;期刊1458种,6700册;日报42种。特藏:稿本27种,502册;板片17种,1582面;拓片2310种,3052张;古物436种,7040件。
三、编辑出版
中国辞典馆在此期间,编辑出版有《北泉丛刊》10余种,并先后出版了《合川县志》和《大足县志》,陶行知的连环画册《武训传》,以及《厚黑学》、《李清照词选》和英文版《孙子兵法》等。
1944年4月,又发起编纂《北碚志》的工作。
附录
重庆北泉图书馆立案文件——关于筹备设北泉图书馆请予备案书
中华民国30年11月8日,关于筹备设北泉图书馆请予备案书
常务董事兼馆长杨家洛
常务董事卢作孚
董事何北衡,建设厅厅长
邓少琴,国立四川大学教授,北泉公园筹备主任,北碚管理局参议会议长
康心如,重庆市参议会议长,重庆市银行公会主席。
郑壁成,民生实业公司经理
蓝文彬,宝源煤矿公司董事长
地址:北碚北泉公园内
开办时,书籍共15503种,48375册;期刊1458种,6700册;日报42种。特藏:甲、稿本27种,502册;乙、板片17种,1582面;丙、拓片2310种,3052张;丁、古物436种,7040件。以北碚公园中心之铁瓦殿为馆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