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西康省图书馆事业

西康省图书馆事业

时间:2023-05-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十八节 西康省图书馆事业西康省地僻民穷,图书馆事业开展较晚,发展也屡遭挫折。刘绍禹所作《西康图书馆之整理计划》一文详细介绍了西康省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情况。至于学校图书馆,现存的资料极少,已知有国立西康技艺专科学校图书馆,国立西康学生营图书馆两所。国立西康技艺专科学校图书馆、国立西康学生营图书馆也是中华图书馆协会的机构会员。

第二十八节 西康省图书馆事业

西康省地僻民穷,图书馆事业开展较晚,发展也屡遭挫折。

康定通俗图书馆设立于1929年,馆址设在明正街。由四川军政各界捐助大洋千元左右,分别购置图书,每月由西康财政统济处,拨洋大洋三十,为经常费。内设馆员一人;馆长一人,由西康师范学校校长兼任。馆员月薪大洋二十元,馆丁一人,工食大洋十元,杂费八元,全部由经常费支配,现于行政费方面,以致无力添置,至其报章杂志,难有数十种之多,然均系赠阅,多不能按期收得,每月阅览人,亦不过三十人之多。

西康康定图书馆设立于1930年,并由中央大学、中山大学考试院,每月各助大洋二百元,以作经常费。但经常费一直未有拨发。副主任何德润募集藏洋三百元,于邱家锅庄建屋三间为馆址,先后收到中央各部、院刊物千余册,商务印书馆捐赠之国学书籍数十册,卒以经费毫无,实不能支持僵局,其书被西康师范学校借去,馆务停顿。

巴安图书馆设立设于1922年,原为平民俱乐部。其组织很简陋,职员概由学生任之,部长由主办者刘家驹先生自任,曾理学先生副之,经常费亦有二氏负责。1924年,扩大改组为平民读书社,阅书者甚为踊跃; 1926年改组为通俗读书馆; 1928年又改名为平民益智书报社; 1930年平民益智书报社又更名为通西报书社。中央特许西康巴安图书馆之成立于1930年,其负责者系当时中央任命西康事务特派员格桑泽仁氏,经常费亦由主管机构按时拨送之,再由格特派员负责分配康、巴两图书馆,九一八、一·二八爆发后,经常款停拨,巴安图书馆业持续开展,格桑泽仁先后整理书籍和馆址图书馆之书籍,自藏军犯巴安后书籍亦失泰半,馆务停办。格桑泽仁抵京后,委托王申之(格桑吉村)为中央特许西康巴安图书馆主任,方何副之,馆舍由原址博爱区曾宅移至博爱区三号。

刘文辉任西康省省主席时,曾捐家藏图书予康定图书馆。刘绍禹所作《西康图书馆之整理计划》一文详细介绍了西康省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情况。

至于学校图书馆,现存的资料极少,已知有国立西康技艺专科学校图书馆,国立西康学生营图书馆两所。1943年,教育部在美购置大量西文书籍仪器,以满足战时全国各大学对书籍的需要。历时一年多时间,经转印度北部(现巴基斯坦)卡拉其货站再转运印度秋不鲁加,后空运至云南昆明,教育部委托北平图书馆加以整理发运,西康技专图书馆(国立西康技艺专科学校图书馆)获分配二十一箱,因路途运输不便,则由该校委托中法大学代领。国立西康技艺专科学校图书馆、国立西康学生营图书馆也是中华图书馆协会的机构会员。

附录一

西康图书馆之整理计划

刘绍禹

(一)图书馆之意义及其任务

际兹泰西各国,其文化之进度,大有一日千里、突飞猛进之势,尤以图书馆之林立,与夫图书事业之普遍,较诸我国,洵有天上人间之别,诚足令人警心动魂,可钦可佩者也,盖吾曹植身于斯,殊感今日之文明如此,明日之文明如彼。俄时千里,无足之论,以国家言,亦无不然,其国家之兴亡,民族之盛衰,莫不有以制之,决之,故其使命之重大,与夫生死存亡之所系,非他事所可能及,吾以为其所含之精义,以国家、民族、个人三家而言。兹就国家言,无非启迪民智,培养人才,巩固国本,以保土地之完整;以民族言,无非延长中华民族之生命,与夫发扬国族之威信,向外力求统一,对内化除隔阂,促进精诚团结,亦无非增广知识明了国际形势,促进其生活之改善,礼义廉耻之树立,而图书馆之生产品,其有不违吸纳此原则者,可谓寥若星辰,尚属少见,泰西诸邦,其尝试吾为无组织之邦者,盍由乎此。时至今日,内地图书事业,一日千里,而边疆则一落千丈,夫中国亡,先亡边疆无疑,所谓唇亡则齿寒,皮失毛将焉附,故边疆图书馆,推进刻不容缓,尤其是扼西陲国防枢纽之西康。至图书馆之任务,吾将图书专家——杜定友先生之意见,摘录于下,以资殷鉴。

图书馆之任务

(Ⅰ)文化

无第(1)条,原文如此。

(2)只是保存图书也莫有多大的益处,所以图书馆一方面要保存文化,一方面要发扬文化,传布图书,使一地方的文化,可以普及各处,一时代的文化,永留人间,图书馆除流通图书之外,还有各种推广事业可以辅助文化代之普及。

(3)现在的新旧文化、东西文化,都有抵触不同的地方,图书馆报春和流通事业,各国各时代的图书,可以增高人民的思想,广大人民的眼界,因此可以调和文化。

(4)图书馆的书籍、选择和其它方法,又可以增高人民的知识,促进学术的发展,提高文化的程度。

(Ⅱ)学术

学者研究学术,首赖图书,但个人设备,必感不足,有图书馆,然后可以博览群书,参考引志,所以图书馆,不啻是学者的养成所。

学术的发扬,全靠图书的流通,图书馆的书籍,无处不到,科学也同时普及。

图书馆的教育,有密切的关系,可以辅助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之不足,使一般因年龄、时间和经济关系不论求学的人,可以继续求学。

(Ⅲ)文化

图书馆是国民修养的中心点,可以训练国民之德性,吾人读书,即受古今学者的潜华,于个人德性和修养,极有辅助,且图书馆是公共机构,阅者可以享受共同生活。

图书馆是国民游乐的中心,到图书馆读书的人,不必一定专求学术,平时浏览图书,也是一种最高尚的消遣方式。

图书馆是普及教育的中心点,因为到图书馆的人,无老无幼,无贵无贱,都一齐欢迎的,毫无歧视,比较任何教育方法,都来得普及。凡年少失学的人,都可继续他们的教育;凡工商各界,可以利用图书,以增进他们实际的知识和经验。

(二)图书馆在西康之重要

图书馆之意义及其任务,已如上述兹所言者。图书馆在西康之重要,西康在我国西陲,复扼青滇藏之枢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唯交通不便,文化幼稚,生活习尚,不脱中古故步自封之状态……应设谋沟通汉藏文化,广设图书事业备康藏人民博览全书,获得最低限度之现代知识,以资识别彼我之利与害而自动驱之应之抑服之顺之者,此康民文化幼稚目前重要者一也。……我自鼎革以还中原无边远图,而西陲国防以交通梗阻鞭长莫及致英帝国主义者乘而经营不遗余力浸假而成现今之侵略局面,政治经济双管齐下,危机四伏,当不在九一八以前东三省之下,建设无备,文化低落,相差如何可以道里计,默察实情,反观一切,忧思良久,此以整个边疆而言,若单以西康,其隐忧尚且过之,兹欧局渐顺之际,英人不难囫囵康藏矣。为今之计,宜速推进图书事业,以资宣传,避免其□二之心,而归顺中央,安边置域,莫甚于斯,图书事业之发达,而足以防英人之侵略,目前所重要者二也。我国五大族之来源本系一体,即蒙古利亚种,初居于黄河流域,后因人口繁兴,渐次迁移,以致形成亚洲东南域之大国,又因所地理之不同,各成一族,汉、满、蒙、回、藏,语言文字,生活习惯,宗教信仰,互异,往昔误以为满、蒙、回、藏为化外之民,蔑视欺凌,犹如犬马,以羁縻怀柔,敷衍升平了之,此不啻为各族间隔膜之生因。迨民国肇造,政府奠都南京以还,五族平等之精义,虽昭示于国,迄今□载,然西康尚不知政府为何物者,尤其只知藏族,而不知汉、满、蒙、回、四族者,实有其人,显见康民知识尚待增进。毋庸讳言,其增进方法,舍图书馆而莫由。从事宣扬,互相谅解,犹如一家数子,和衷共济,避免一家数子各部相识,同休异梦,其安可持久,国家亦然,故图书之兴□可五族于一处,目前重要这三也。民十九年,中央特许两处图书馆成立于雅安康定以后,□□遭经济之困窘,然各管负责人员数成于□,尽忠职务,成绩卓然,令人钦感,人民阅报者,尚属踊跃,康民自设馆以来,受其教化者,颇不乏人,为民原来所庆幸者,此过去所收成效,而今后尤宜推进,目前所重要这四也,上述诸点,足窥图书事业在西康之重要性,可谓至深且钜矣。

(三)西康图书馆之鸟瞰

1.康定图书馆之概况

A.通俗图书馆——康定图书馆之设立,始由于民十八年,西康政务委员会,时代所设立之康定通俗图书馆,馆址设在明正街,由四川军政各界捐助大洋千元左右,分别购置图书,每月由西康财政统济处,拨洋大洋三十,为经常费,内设馆员一人,馆长一人,由西康师范学校校长兼任,馆员月薪大洋廿元,馆丁一人,工食大洋十元,杂费八元,全部由经常费支配,现于行政费方面,以致无力添置,书其分类统如左:

img10

由上表观之,足见其书之过少,至其报章杂志,难有数十种之多,然均系赠阅,多不能按期收得,每月阅览人,亦不过三十人之多,可谓艰矣。

B.中央特许西康康定图书馆。康定纠纷连年频兴,康藏问题,复日期严重,究其因,实为过去羁縻怀柔,敷衍升平有以致之,兹康藏人民,文化幼稚,只知有我而不知有彼,英人窥破我康之弱点乘隙而入,计图离间,意欲囫囵我康藏,而觊觎内地,以促成中国领土之分裂。中央有鉴于此,于民国十九年,由考试院长戴傅贤先生等在南京计划设立,中央特许西康、康定、巴安,两图书馆之设立,并由中央大学、中山大学考试院,每月各助大洋二百元,以作经常费。惟康定图书馆,自从汪席平、何得润两正副主任奉命亲事以来,迄今尚未领到分文,本怀整顿之决心,以为直属中央领到下之机关,何愁有经济之拮据,殊不知事出意外,迄未领到分文,惟以望洋兴叹而已,况经济为万事之母,无何能言及他事。嗣后,汪氏见事不佳,公私俱损,遂不得已而他去,以谋生计,致馆业无人过问,如是者需时,副主任何德润,鉴于图书事业之停滞,影响西康前途,至深且钜,势不能因经济困难,而苟且因循了之,乃募集藏洋三百元,于邱家锅庄,建屋三间,为馆址,先后收到中央各部、院刊物千余册,商务印书馆捐赠之国学书籍数十册,卒以经费毫无,实不能支持僵局,其书被西康师范学校借去,所余房屋,重门深锁,徒供风雨之摧毁而已,作者至此,为康定图书馆打抱不平,欷歔三叹!

2.巴安图书馆之概况

A.巴安图书馆之过去——巴安图书馆之设立,始于民十一两年,直至民廿一年藏军犯巴安为止,期间约有五六次之变动改组。顺序言之,民十年成立俱乐部,目的藉俱乐之美名,而使一般人民入部阅览,以免人民读书视为畏途,有请他人代之之虞,其组织,很简陋,职员概由学生任之,部长由主办者刘家驹先生自任,曾理学先生副之,经常费亦有二氏负责。迨民十三年,二氏鉴于人民大有进步,且成绩斐然,于是年复扩大改组为平民读书社,阅书者甚为踊跃,虽战事阻碍,亦觉大有可观。民十五年改组为通俗读书馆,其盛况似不下于往昔。十七年更扩组为平民益智书报社,惜刘氏因赴京深造,所碍未获宏效,是年曾氏亦掌县小,未便铺张,忽华西校校长谢吉儒氏,由儒氏手假移于华校,当时由余全权负责。历二年,留学川雅,闻刘氏因舍弟家骥,通西在京逝世,特将平民益智书报社,更名为通西报书社,以资纪念。自藏范巴后,讫未开办,究其因,主座无人,非不继也,且中央特许西康巴安图书馆之成立,亦无需于设,要之刘氏此掌华西县小,两校彼理平民识字运动,兼督馆业,其苦心孤诣,□造艰业,奠定巴安文化之基础,后继赵氏之后业,诚足令人可钦可佩,晚近旅外留学青年,莫不受其潜移默化者,虽或有之,亦寥若星辰,尚属少见,兹后所望于刘氏者,对西康图书业,更近一步之努力,则康民之幸也。

B.中央特许巴安图书馆。中央特许西康巴安图书馆之成立,始由于民十九年,戴院长等在京计划而设,经费亦由中大、中山、考试三处每月助拨大洋约二百元,已如上述,无待赘述,惟其负责者,系当时中央任命西康事务特派员格桑泽仁氏,经常费亦由主管机构按时拨送之(作者按),再由格特派员负责分配康、巴两图书馆,并近督其事。不料奉命抵康之际,九一八、一·二八接踵而至,该款业已停拨,惟巴安图书馆业尚不因以进止,格氏亦有振奋之决心,先后整理书籍、馆址,书籍约有廿余箱,馆址在博爱区曾宅,委托李楷先生数人为负责办理,并委李氏为兼任主任,郑端儒副之。李氏文武兼优,素富经验,当时巴安政荣一新,颇有朝气,殊知未及兼旬,而藏兵大举犯巴,馆事停息,李氏□去。格氏统率巴民抗藏,经数月后,藏军败北,图书馆之书籍,亦失泰半。格氏因鉴巴民损失过钜,无法维持僵局,亦由巴赴滇,后京海道转京,该馆之事,由其秘书长,段绶滋氏,交与党员数人,即留京返巴之新近青年赵耀宗、何□麟、王申之、方□西,诸同志,全权负责办理。惟不久赵等数人,无故被四十二团团长马成龙所害,作者言念及此,不仅欷歔而掷笔三叹。嗣后巴安舆论大哗,尚待办理善后,王、何、方三同志,亦□遁他去,致馆业,无人过问。迨格氏抵京后,闻巴安已办理善后,迭命三同志继续办理,并委王申之(格桑吉村)为中央特许西康巴安图书馆主任,方何副之,先后由原址博爱区曾宅移至博爱区三号,并充实其内容。俱此经久埋没之图书馆业,此时又复告苏,颇有朝气,大有起色,惟馆址过窄,设备简陋,尚不脱其经济圈套,日形枯窘,似难久持,阅览者,每日却有三四十人之多,至各部事业一概由有识青年负责办理,杂费问题,亦多仰赖私人捐助,为数颇鲜,尚不敷用,更何足证明有拨款之实乎。此非虚言,吾足不信,要之吾人,集思广益商榷,今后之处理经费方法,探过去之虚实,定今后之计划,如是则安定经费,以图久之望矣,兹将询问两馆组织列表于下,未知以为然否,不敢造次称是,惟望执事诸君原谅。

中央特许西康康定、巴安图书馆之组织表

img11

附录二

通令西康特区各县知事筹集西康通俗图书馆经常费文

为通令饬遵事案,据西康特区政务委员会呈请,通令各县知事筹集西康通俗图书馆经常费一案到部,当经指令呈书。均悉据陈西康通俗图书馆月需经常费大洋壹百元,查预算各款尚属□实,至此项经费拟由康泸两县每月各摊大洋壹拾元,关外各县每月各摊大洋五元,亦属平允。仰候通令各该县知事遵照,自本年一月份起按月解由该会核收转发该馆支用,可也此令书存等语印发在案,除分令外合行抄发原呈令仰该知事即便遵照办理此令。

计抄发原呈一件

呈为呈报西康通俗图书馆预算书,恳请通令筹集经常费,恭呈仰祈。

鉴核事窃查职会筹办西康通俗图书馆业,将公推吴委员三泽担任该馆主任,情形分别照会呈报在案,兹准该馆主任吴三泽将该馆每月经常费依法编制预算书并请筹集经常费等由,前来当即提交第四十次常会公决,经职会公同考□该预算书系查照图书馆通章将应设七股并为四股,馆员津贴、馆内杂费力从省节,每月开支不过百元,洵属减无可减,但来日方长倘无固定经费仍不足以策进行而维久远。查康区地处边僻土瘠民贫,公私帑项早已罗掘俱穷,该馆开办费用既蒙钧座捐廉提倡复荷,同人乐捐补助职等,缪参政务职司教化与各县知事俱有应尽之责。经职会再三讨论,拟仿四川省公署筹集技士薪俸办法,由政务各机关分别摊认每月以壹百元为标准,除康泸两县每月各摊大洋壹拾元外,关外各县较为苦寒,每月各摊大洋五元,以十县计合之康泸可得大洋柒十元,其余叁十元由职会在公费项下担认,如公费不敷之月则由职等捐廉送致该馆,至各县摊款每届三月汇解本会以凭转送。如知事交卸时应将该款专案交代以杜推诿,似此筹集不特众擎易举且可集腋成裘,兼使众政边区各员知权责所在不容稍懈,庶可经久不敝,当经一致表决在案。所有呈报西康通俗图书馆预算书暨恳通令摊派经常费各缘由,是否有当理合具文检同预算书实呈。

钧部俯赐察核指令只遵如蒙

允准并请通令本区各县知事自十八年一月起一律遵行合并

声明谨呈

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军军长刘

主要参考资料

[1]《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第十四卷第五期,第十五卷第三、四期,第十六卷第五、六期,第十九卷第一、二、三期。

[2]陈源蒸、张树华、毕世栋:《中国图书馆百年纪事(1840—2000)》,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

[3]桂质柏:《设立四川省立图书馆之感言》,摘自《学觚》第二卷第四期,1937年,第9~10页。

[4]《通令西康特区各县知事筹集西康通俗图书馆经常费文》,摘自《边政》第二期,1929年,第25页。

[5]《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第十一卷第四期,民国二十五年二月二十九日,第30~31页。

[6]毛坤:《调查四川省图书馆报告》,《毛坤图书馆学档案学文选》,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92~197页。

[7]杨家骆:《四川成都草堂图书馆》,《图书年鉴(1933年份)(上)》,第176~180、184~186、188~192页。

[8]《草堂图书馆周年纪念会盛况》,摘自《图书馆学季刊》第一卷第三期,1926年,第170页。

[9]《北平图书馆奉令办理各院校图书仪器接收配运事项》,摘自《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第十八卷第二期,民国三十二年十二月十五日,第14~15页。

[10]《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第十三卷第三期,民国二十七年十一月三十日,第26页。

[11]《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第十五卷第一、二期合刊,民国二十九年十月三十日,第11页。

[12]《四川省立中山图书馆征求图书》,摘自《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第十一卷第四期,民国二十五年二月二十九日,第29~30页。

[13]《视察四川中山图书馆报告》,摘自《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第十三卷第五期,民国二十八年三月三十日,第14页。

[14]成都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都市志·文化艺术志》,1999年。

[15]《四川日报》,民国二十一年三月十六日。

[16]《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第十四卷第六期,民国二十九年六月三十日,第12页。

[17]《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第十八卷第五、六期,民国三十二年十二月十五日,第7~8页。

[18]《教育通讯(汉口)》,第四卷第十四、十五期,1941年,第5页。

[19]《万县民众教育总馆之前瞻与后瞩》,摘自《万县民众教育汇刊》第二卷第二期,1936年,第6~10、40~48页。

[20]李寰:《万县公立图书馆概要》,上海中华书局,1929年。

[21]《灌县府派员整顿县图书馆》,摘自《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第十一卷第六期,民国二十五年六月三十日,第42页。

[22]四川省政府教育厅:《二十四年度下学期各县教育状况视察报告》,摘自《四川教育》第一卷第二期,民国二十六年,第20、31、110~138页。

[23]四川省犍为县志编纂委员会:《犍为县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580页。

[24]《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民国二十八年三月三十日第十三卷第五期,第23页。

[25]卢国纪:《我的父亲卢作孚》,重庆出版社,1984年,第34-35页

[26]《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第十五卷第一、二期合刊,民国二十九年十月三十日,第10页。

[27]《四川日报》,民国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一日。

[28]《嘉陵江报》,民国二十年四月一十六日。

[29]四川省营山县志编纂委员会:《营山县志》,四川辞书出版社,1989年,第665~666页。

[30]四川省温江县志编纂委员会:《温江县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735页。

[31]《四川日报》,民国二十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32]张惠生:《一年来的民众图书馆》,摘自《北碚月刊》第九、十期合刊,第113~117页。

[33]江鸿、郭昭华:《卢作孚先生与北碚图书馆》,摘自《卢作孚追思录》,周永林、凌耀伦主编,重庆出版社,2001年。

[34]《北碚月刊》,第三卷第四期,第80页。

[35]《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第二十一卷第一、二期,民国三十六年四月三十日,第20页。

[36]《国立中央图书馆馆刊》,复刊第一号,民国三十六年三月一日。

[37]《教育通讯(汉口)》,复刊第四期,1946年,第8、32页。

[38]《重庆文化通讯》741号,第16页。

[39]《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第十六卷第一、二期合刊。

[40]《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第十八卷,第一、三、五、六期。

[41]《重庆北泉图书馆立案文件——关于筹备设北泉图书馆请予备案书》,民初107案卷552。

[42]《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第十一卷第二期,民国二十四年十月三十一日,第52页。

[43]《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第十一卷第三期,民国二十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第30页。

[44]《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第十一卷第四期,民国二十五年二月二十九日,第30页。

[45]《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第十二卷第三期,民国二十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第40页。

[46]民生公司老职工陈代六采访录,时年98岁,采访时间2012年8月。

[47]张蓬扉:《公司图书馆三年来之回顾及今后之展望》,摘自《新世界》第十卷第五、六期,1937年,第46~51页。

[48]《长江轮船设立图书馆》,摘自《兴华周刊》第三十一卷第七期,第43页。

[49]《本公司图书馆巡回文库管理规程》,摘自《新世界》第六十三期,1935年,第5页。

[50]《本公司图书馆巡回文库阅览规约》,摘自《新世界》第六十三期,1935年,第9页。

[51]《本公司图书馆巡回、固定文库阅览规约》,摘自《新世界》第二十九期,1933年,第50~51页。

[52]周卓西:《本公司图书整理之初步》,摘自《新世界》第四十四期,1934年,第51~53页。

[53]刘绍禹:《西康图书馆之整理计划》,摘自《康藏前锋》第三卷第十一期,1936年,第35~41页。

【注释】

[1]四川省图书馆事业志编纂委员会:《四川省图书馆事业志》,四川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32页。

[2]四川省图书馆事业志编纂委员会:《四川省图书馆事业志》,四川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32页。

[3]为了与民国时期半文半白资料的语言风格相一致,本书作者的语言描述部分,除了民国纪年和公元纪年采用阿拉伯数字外,其余数字大多采用中文数字表示。全书同。

[4]表中数据来自原始文献,部分数据有误,无法核查。全书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