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四川本地高校图书馆

四川本地高校图书馆

时间:2023-05-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章 四川本地高校图书馆四川学校图书馆业的萌芽以高等教育为最先,清光绪二十八年初,四川总督奎俊仿照京师大学堂的成例上书清廷,经特旨把尊经书院和锦江书院改成学堂,并接纳为中西学堂,定名为四川通省大学堂,成为四川大学的前身之一。四川省城高等学堂图书馆成为四川省第一所综合性高校图书馆,学堂建图书楼一幢,共10间。

第二章 四川本地高校图书馆

四川学校图书馆业的萌芽以高等教育为最先,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初,四川总督奎俊仿照京师大学堂的成例上书清廷,经特旨把尊经书院和锦江书院改成学堂,并接纳为中西学堂,定名为四川通省大学堂,成为四川大学的前身之一。除锦江书院的校舍拨给成都府中学堂外,两书院的教职员、学生、经费、图书、资料档案、设备、刻印书板等全部归入四川通省大学堂。继任四川总督岑春煊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 12月30日转颁清廷统一规定,将四川通省大学堂改名为四川省城高等学堂。这是四川省近代第一所文理科兼备的综合性高等学校。学堂第一任总理(即校长)胡峻(1867—1909)为学堂聘请东洋教席,购置仪器图书,并根据需要派学生出国留学。除接受书院及四川中西学堂的图书外,又购买了许多新版图书及科技图书,如大英百科全书等。四川省城高等学堂图书馆成为四川省第一所综合性高校图书馆,学堂建图书楼一幢,共10间。

癸卯学制以后,四川近代高等教育有了一个较大发展,一些专门化、西方化的大学建立起来。除四川高等学堂(1902)以外,全省各类属于高等教育层次的学堂有:四川武备学堂(1902)、四川师范学堂(1905)、四川机器学堂(1905)、四川政法学堂(1906)、四川农政学堂(1906)、四川藏文学堂(1906)、四川铁路学堂(1906),这些学校皆附设藏书楼或图书馆,各学堂藏书数量不一,但多以古籍线装书为多,其次则为日文或日译自然科学书籍及讲义等,在藏书内容上已经有明显变化,图书收藏讲究实用,不过从旧有藏书楼转型为近代图书馆,在书籍类型方面还留有旧有的印迹。

由西方传教士创办的私立华西协合大学及其图书馆于1905年开始筹备,清宣统二年(1910)三月十一日华西协合大学正式开学,图书馆也正式建立,由加拿大人罗成锦(Robertson)和美国人路门(Newnann)二人管理。最初图书馆文献数量很少,而且多为英文书籍。图书馆第一次接受捐赠是由英国Arthingtoh Fund资助的50英镑,1910年的购书经费为100美元。以后购书经费年有递增,并经常接收校友、学生、国外机构、地方士绅、军阀的捐赠,馆舍规模逐渐扩大,发展为民国时期中国颇具影响力的大学图书馆。

中学图书馆的创办亦有发展,以成都为例,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成都私立华美女子中学图书馆成立。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成都县立中学堂墨池图书馆于成都青龙街本校内成立,该学堂是成都第七中学的前身,由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龚蕃侯就芙蓉、墨池两书院旧址创办的高等小学改建。清宣统三年(1911),省立成都女子职业学校图书馆成立。除成都以外,重庆、巴县、江津、合川、永川、岳池、自贡、彭县、乐山等城市相继有官办和私办的中学校成立,部分学校建立有图书室。但因为中学图书馆的资料过于缺少,所以在第一章里将中学图书馆的有关资料合并到某些地区图书馆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