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四川平民教育运动时期的读书情况(1924—1926)
20世纪20年代,由先进知识分子推动的平民教育运动在全国广泛兴起。1924年陶行知在解释平民教育的宗旨时认为,平民运动是叫各种各样的人都受平民化的教育。他指出平民教育是一个“平民读书运动”,“今日之平民教育就是将来普及教育的先声”。是“到民间去的运动”,“到乡下去的运动”,从源头上看平民教育运动是梁启超的“新民论”的实践。当时,四川平民教育运动发展规模大,社会影响广泛,其以扫盲教育、传播先进进步理念的目的,与同时代兴起的图书馆运动主旨相同。其中大量开办的读书会、平民读书处等机构与当时简易图书馆相似,也与标准图书馆之读书会工作相同,因此平民教育运动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颇有重叠之处。
《四川教育公报》记载了民国13年(1924)至民国15年(1926)四川平民教育情况,这一期间也正好是四川图书馆运动蓬勃兴起的时期。
附录一
民国十三年各县平民教育概况一览表(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四川分会制)
说明:右表所列共三县七处,学生六百四十九人,唯丰都两处系十二年所办,合并注明。
附录二
民国十四年各县平民教育概况一览表(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四川分会制)
说明:右表所列共计三十一县一百六十处,学生一万零五百五十八人。
附录三
民国十五年各县平民教育概况一览表(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四川分会制)
说明:右表所列共计二十四县九十五处,学生五千八百一十五人。
附录四
图书馆宣传法
民国21年(1932)《四川日报》曾先后刊登署名楚公的《图书馆宣传法》及其二续,向图书馆员介绍吸引读者的方法,其中图书馆计分法、阅读提要奖励法、休间阅书法等都颇有创意,例如阅读提要奖励法提倡读者撰写图书提要,以利后来者阅读,与现代提倡读者与图书馆共建共享的理念相一致。
图书馆宣传法
楚 公
图书馆为社会文化之宝库,是人人能知之而能言之,惟现在设立图书馆者,多为装饰教育面门计,并无有若何的价值可言,其内容之简陋,管理之无法,自毋庸多赘,然最为图书缺点者,即于宣传方法不知讲求耳,司有教育之责者,每观图书馆之目的,完全站在反对地位,噫,此类图书馆与以前之藏书楼有何分别乎?言之,不无痛心,至其中管理分类布置等,系属图书馆专门学问,容当另述,兹先将最重要之宣传方法,分别如下:
一、揭示的宣传法。即凡新到之书,或与社会最切合最需用之书,均应分门提示于门口,以引阅者之注意。
二、书报的宣传法。即凡新到或最需要之书,恐提示外仍不能惹人注意者,则利用极注目之画报表示,以惹起阅者之视线。
图书馆宣传法 二续
楚 公
一、图书馆计分法,即于月终或期终,将阅者之姓名及所阅之书籍,用精密之统计,按分列表,公布于社会,以示鼓励。
二、阅书指导法,即入馆阅书者,始欲阅几种之书籍,馆员须将书之新旧及内容,或长处短处加以指导,俾阅者有所选择。如此用力少而收效多,极为切要。
三、阅书提要奖励法,即说大部头之书,如阅者能以精细之眼光,用系统的分类,提纲挈领,或列成图表,或揭示要领,附于书后,以便后阅者之省脑力,馆内当从优奖励。
四、阅书出借法,凡对于出借阅书者,应予以严密之限制,如时间保护赔偿效率等,均须有妥善之方法,使借阅者便利而省费,期短而效大。
五、休间阅书法,如个人或团体,欲利用休间时间阅书者,即可向馆主陈明阅览某书,在馆内闭门后,按时取送,以资浏览,此法多在夜间,最宜于团体阅书。
主要参考资料
[1]《四川教育公报》,第一卷第十期,1926年,第93~100页。
[2]《图书馆宣传法》,摘自《四川日报》民国二十一年三月二十六号、民国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九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