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七章 四川各县社教机关岁出经费暨四川各县社教机关数量情况四川公共图书馆的经费、数量以及地理分布情况是研究四川地区图书馆历史特别有价值的部分。但是因为清末至民国建立以后四川很快就进入军阀混战的局面,教育尤其是作为社会教育中的公共图书馆的情况因为缺少有效统计而被极大地遗漏掉了。
第七章 四川各县社教机关岁出经费暨四川各县社教机关数量情况(1936)
四川公共图书馆的经费、数量以及地理分布情况是研究四川地区图书馆历史特别有价值的部分。但是因为清末至民国建立以后四川很快就进入军阀混战的局面,教育尤其是作为社会教育中的公共图书馆的情况因为缺少有效统计而被极大地遗漏掉了。因此对于1933年以前四川各县图书馆的总体情况只概略见于1932年毛坤撰写的《调查四川省图书馆报告》以及1933年杨家骆的《图书年鉴》,而后者又有很多地方参考了前者的内容。所以在借鉴1937年四川省教育厅发布以下两个报表时,我们对于四川公共图书馆业的总体认识是模糊不清的。
当然这两个报表提供的也绝对算不上最准确的数字(注:表中错误数据原文如此),原因不仅在于不少的县未能按期呈报具体数字,还在于当时教育厅对于图书馆的定义可能过于狭隘,比如把民众阅报处、教育馆、问字代笔处、通俗讲演所与图书馆分列,而这些机构在某些图书馆中是作为分类工作出现的。因此图书馆实际的数量以及经费都应高于现有的统计。
附录一
四川各县社教机关岁出经费数表(1936)
说明:……示因各种关系无法填报县份。
×示迄未报来亦未申叙理由之县份。
附录二
四川各县社教机关数量表(1936)
说明:……示因各种关系无法填报县份。
×示迄未报来亦未申叙理由之县份。
主要参考资料
[1]四川省政府教育厅:《四川教育》创刊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