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国图入藏《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刊印考

国图入藏《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刊印考

时间:2023-05-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国图入藏《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刊印考最近,国家图书馆入藏了一件《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卷子装。《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又称《弥勒菩萨般涅槃经》、《观弥勒上生经》、《观弥勒经》、《上生经》。也就是说,这里有刻印《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的客观条件。

国图入藏《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刊印考

最近,国家图书馆入藏了一件《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卷子装。现存7纸,每纸长56厘米,全长约为392厘米。每纸28行,行17字。无界格,四周单边。首纸残剩尾部3行,卷首内容已无法窥见,因而有无功德主愿文及发愿刻经年份,也无从稽考。正文卷尾镌慈氏真言2行7句;生内院真言2行6句。字体浑朴厚重,端庄凝重,刀法稳健,有简体字,颇有唐人写经风韵。麻纸印造,墨色纯正。经尾经名题名下镌“隰州张德雕板”无框木记一行。这是此经为我们留下的唯一考据。

《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又称《弥勒菩萨般涅槃经》、《观弥勒上生经》、《观弥勒经》、《上生经》。全一卷,乃弥勒三部经之一,亦称六部经之一。是弥勒净土信仰所依据的主要经典之一。内容是讲弥勒菩萨命终往生兜率天宫,为教化诸天,昼夜六时说法。强调欲往生天宫,必修行十善,念佛形象,口称弥勒之名,以此功德便可超越96亿劫生死之罪,故很多信徒愿写、刻此经,以做功德,求得善果。

前已言及,此经什么过硬的考据也没为我们留下,留下者只是纸、墨、字体等表面的风格特点,及“隰州张德雕板”1行6字的痕迹。张德当是彼时的刻字名工而绝非功德主。隰州当是张德的籍贯或郡望,也就是说这卷佛经是由隰州张德操刀镌刻的。这样“隰州”便成了我们据以考证的凭借。

不少人都知道,中国历史上有过两个“隰州”。一个是辽代北京路有个隰州,名为南隰州。地处今锦州与秦皇岛之间的海岸线上,也称海滨县。金代时已废置。另一个是河东南路属于今山西的隰州,这个隰州始置于隋,寻废。唐复置,改曰大宁郡,又改曰隰州。北宋时未被契丹人占领而成为辽之属地,因曰隰州大宁郡,亦直称大宁郡。金灭辽,地盘有所扩大,隰州并焉,名曰南隰州。康熙《隰州志》谓:“按《金史》,天会六年(1128)为南隰州,以与北京隰州重也,天德三年(1151)去南字。”[1]今核以《金史·地理志》,确谓:“隰州,上,刺史。宋大宁郡,团练。旧大宁郡军刺史,天会六年改为南隰州,以与北京隰州重也,天德三年去南字。户二万五千四百四十五。县六、关四。”[2]从前述隰州的建置沿革中,我们不难分辨张德到底是哪个隰州人和此经到底刻于何时。是辽代的南隰州?不可能。因为张德前的籍贯只提“隰州”,而未提“南隰州”。且辽时南隰州地处关外,不具备刻书出版的条件。不可能是辽时的雕版印刷品。现在可以考见的辽代印刷品,大都刻于当时的燕都,即今天的北京。所以可以排除此件是辽刻的可能。那么山西的隰州早在隋、唐即已设置,因而是否有可能是那时的印刷品呢?也没这种可能。中国的雕版印书术发端于隋,迄今尚无文献证据和实物证据。唐代虽发明了雕版印书术,但“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3]说是隋、唐之物似绝不可信。以国图所收《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之雕印风格,纸、墨特点,实颇具金时北方的刻书气度,因而我们还得回到“隰州”的考证上来。前边已经说过,金代太宗天会六年改宋旧大宁郡为“南隰州”,后因与辽北京路“南隰州”名称相重,故于金完颜亮天德三年去掉“南”字,径称“隰州”。此经刻工张德之籍贯既已标明“隰州”,表明已去掉了“南”字,因而可以肯定此经之刻必在天德三年之后。天德三年,相当于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一年(1151),正届南宋初年。至元代则“以州(隰州)隶晋宁路,领五县:隰川、大宁、石楼、永和、蒲县”。[4]而晋宁路,即唐晋州。金为平阳府。元初为平阳路,大德九年(1305)以地震改晋宁路。可见此地金时乃平阳府的属地。

众所周知,金代的山西平阳是北方的刻书中心。天会初年平阳府由次府升为上府,“每岁大比,秀造辈出,取录最多。有抄纸坊,出白麻纸。《金史》金太宗八年(1130)立经籍所于平阳,刊行经籍。《金史·地理志》平阳府有书籍,产解盐。书籍成为平阳特产之一。”加之此地书坊林立,“所以当时平阳、洪洞家置书楼,人蓄文库。”[5]卷帙浩繁的《金藏》和《玄都宝藏》均雕印在这里。也就是说,这里有刻印《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的客观条件。

而女真人很早就信佛,占领中原后,统治阶级信佛更笃。“士大夫如赵秉文、王寂、李之纯,及一般汉族普通人民均多信佛。认为印施经卷,可以消灾获福。”[6]所以金代由某人出资倩工镌雕某经者颇多。此盖其一也。纵观此经的印纸、墨色、字体、刀法等特色,颇类金刻风格;加之上述“隰州”地理沿革上提供的考据,大体判断此经为金刻本,可能是比较可信的。

【注释】

[1]《(康熙)隰州志》卷二。

[2]《金史》卷二十六《地理志下》。

[3]宋沈括《梦溪笔谈》卷十八《技艺门》。

[4]《元史》卷五十八《地理志一》。

[5]张秀民《中国印刷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56页。

[6]同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