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春秋公羊经传解诂十二卷

春秋公羊经传解诂十二卷

时间:2023-05-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春秋公羊经传解诂十二卷 (汉)何休撰 释文一卷(唐)陆德明撰宋淳熙抚州公使库刻绍熙四年重修本。太傅陈蕃尝征他为参政,蕃败连坐,罹党锢,遂覃思不窥门者十有七年,乃作《春秋公羊经传解诂》。反映出何休为《公羊春秋》作解诂的深远之意。所谓“抚州旧本”,实际指的即是南宋淳熙间抚州公使库所刻的《九经》本。因推知此本《春秋公羊经传解诂》亦应刊于这段时间。

春秋公羊经传解诂十二卷 (汉)何休撰 释文一卷(唐)陆德明撰

宋淳熙抚州公使库刻绍熙四年重修本。每半叶十行,行十六字,注文小字双行,行二十三至二十四字不等,白口,四周双边。

何休(129—182)字邵公,任城樊(今山东曲府)人。休为人质朴口讷,但心有雅思,精研今文诸经,善历算,尤好《公羊春秋》。太傅陈蕃尝征他为参政,蕃败连坐,罹党锢,遂覃思不窥门者十有七年,乃作《春秋公羊经传解诂》。他在序中借用孔子语曰:“‘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经》’,此二学者,圣人之极致,治世之要务也。”反映出何休为《公羊春秋》作解诂的深远之意。

陆德明(约550—630)名元朗,字德明,以字显,唐吴郡(今苏州)人。南朝陈、隋时尝为国子助教,入唐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拜国子博士。他曾以五六年精力,集汉魏六朝二百三十余家音切,撰成《经典释文》,开唐人经书义疏之先河。此乃其为《公羊春秋》所作释文,附于卷后。

元岳浚《刊正九经三传沿革例》谓其校刻《九经》过程中,曾用二十三种版本,“专属本经名士反复参订,始命良工入梓”。这二十三种版本中就提到了“抚州旧本”。所谓“抚州旧本”,实际指的即是南宋淳熙间抚州公使库所刻的《九经》本。此本版式行款、字体风格,与抚州公使库所刻《周易》、《礼记》、《春秋左氏传》并同,刻工亦多同,因知其与前三书同为抚州公使库官版。前三经的《礼记》,宋讳缺笔至“慎”字,表明刻于南宋孝宗之时。且于卷末镌有“抚州公使库新刊注《礼记》二十卷并《释文》四卷;抚州乡贡士陈寅校正;休职郎司户参军教授赵善璿;修职郎司理参军权推官余;从事郎军事判官逄维翰;从政郎充州学教张湜;朝奉郎权通判军州事吴子康;奉议郎权发遣抚州军州事赵炜。淳熙四年二月 日”等校刻人衔名七行,可证《礼记》刊于淳熙四年二月。因推知此本《春秋公羊经传解诂》亦应刊于这段时间。书口题“癸丑重刊”者六十余叶,癸丑应是绍熙四年(1193),因知此版在绍熙四年重修过。公使库类乎现在各地各级政府所办的招待所。北宋初年为使来往官员无旅寓之叹,在各地置公使库,士大夫造朝,不赍粮,节用者犹有余以还家。当时政府有拨款,但正赐钱不多,而着令许收利,这就为公使库创收开了后门。宋代公使库参与刻书,主因盖缘于此。

书中钤有“毛晋”、“毛晋私印”、“汲古得修绠”、“楝亭曹氏藏书”、“陈氏明卿”等印记。毛氏汲古阁是明末清初著名藏书家兼名坊,曾用重金收购宋元旧本,此即其藏书之一。曹寅字子清,号楝亭,奉天人。江宁织造、两淮巡盐御使,衔官通政使。收集校刻古籍甚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