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世祖福临撰

世祖福临撰

时间:2023-05-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御注孝经一卷 (清)世祖福临撰清顺治十三年内府刻本。传世者惟唐玄宗《御注孝经》列入《十三经注疏》中。清代的内府刻书,最早始于入关前,刊刻事务由内三院承办。其后陆续有《大清律》、《御制资政要览》、《御注道德经》、《御注太上感应篇》、《内政辑要》、《御定内则衍义》、《范行恒言》、《御制人臣儆心录》、《劝善要言》、满汉合璧《中式满蒙举人题名》及《御注孝经》等十七种内府刻书行世。

御注孝经一卷 (清)世祖福临撰

清顺治十三年(1656)内府刻本。每半叶六行,行十二字,小字双行同,黑口,四周双边。

《四库全书总目》题此书为《御定孝经注》,而恭纂者乃蒋赫德。

蒋赫德(1615—1670),本名原悔,《钦定八旗通志》谓其本名元恒,明末诸生,遵化(今属河北)人。明崇祯二年即后金天聪三年(1629),遵化失陷,赫德以儒生俊秀者,被选入盛京文馆,赐名赫德,隶汉军镶白旗。清入关后的顺治二年(1645),擢为国史院学士,充《明史》副总裁。三年(1646)选为教习庶吉士。四年(1647)充殿试读卷官。六年(1649)充纂修《太宗文皇帝实录》副总裁。七年(1650)翻译《三国志》成,赐鞍马。十一年(1654)擢国史院大学士。康熙元年(1662)为弘文馆大学士。卒谥“文端”。

《孝经》词近而旨远,上至天子,下至庶人,放之四海而皆准,大有裨于伦理纲常,故历来受到最高统治者的重视,自晋元帝作《孝经传》始,晋孝武帝续有《孝经讲义》,梁武帝又有《孝经义疏》,今皆不存。传世者惟唐玄宗《御注孝经》列入《十三经注疏》中。此注进呈于顺治十三年(1656),顺治帝福临御制序文冠其首,谓“孝者首百行而为五伦之本”,“其言近而指远,理约而该博,本之立身以行道,推之移风而易俗”,故在其仅有的十八年帝祚中,却御定此注而刻之。

清代的内府刻书,最早始于入关前,刊刻事务由内三院承办。入关以后,内府刻书暂由前明司礼监之经厂承办。顺治元年(1644)七月八日,即入关后的第四天以大清国摄政王令旨形式所发布的《安民告示》,即由内府刊行。其后陆续有《大清律》、《御制资政要览》、《御注道德经》、《御注太上感应篇》、《内政辑要》、《御定内则衍义》、《范行恒言》、《御制人臣儆心录》、《劝善要言》、满汉合璧《中式满蒙举人题名》及《御注孝经》等十七种内府刻书行世。入关后内府刻书既然暂由前明经厂承应,其版刻风格自然一时脱不掉前明内府刻书的格调,此本《御注孝经》即带有这种特点。宽行大字,粗黑口,左右双边,前明经厂本风格犹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