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辅黄图六卷
元致和元年(1328)余氏勤有堂刻本。每半叶十一行,行二十一字,细黑口,四周双边。
三辅原指西汉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个职官。西汉建都长安,为辅卫都城,始设京畿官,统称内史。景帝时分置左内史、右内史及都尉,已有“三辅”之称。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改右内史为京兆尹,管理长安以东;左内史为左冯翊,管理长陵以北;都尉为右扶风,管理渭城以西。从西、北、东三面拱卫、辅佐都城长安,其后便将这三个地区称为三辅之地。而记载描述这三个地区之宫观、苑囿、陵庙、明堂、辟雍等内容的书就称为《三辅黄图》。
此书不著撰人名氏。《隋书·经籍志》已著录《黄图》一卷,因知作者必是隋以前人。此书多引用应劭《汉书集解》文字,应劭,东汉建安时人,已届东汉末年,可知《黄图》撰著者当晚于东汉。三国时魏人如淳注《汉书》,复引此图以为据,乃知作者又早于如淳。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八著录此书,以其书中颇引刘昭《续汉志》,故推测其为南朝梁、陈间人。宋程大昌《雍录》则谓晋灼所引《黄图》多不见于今本,而今本所记有些内容,又非晋灼所见,故认为是唐肃宗以后人所撰。这些考证,均有一定道理,但均仅执一端,难以概全。今凭臆测,草创之者盖为三国时人,其后递有增补,亦均不著递补者为谁。一定要说出为谁所作,盖不符合史实,也难以做到。
此书自《隋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直至《宋史·艺文志》,均著录为一卷。至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则已著录为三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为二卷,因知此书进入宋代,分卷开始有了歧异。而形成现在六卷本的格局,可能始自元刊本。
此本保留有宋绍兴间抚州州学教授苗昌言跋文,谓此书“世无板刻,传写多鲁鱼之谬,凡得数本,以相参校。其或未有证据,疑以传疑,不敢断以臆说云。时绍兴癸酉七月朔旦,左迪功郎、州学教授苗昌言题”。知此书最早刻于绍兴癸酉,癸酉即绍兴二十三年(1153)。惜此本入清后失传。
此元刊本既然保留着绍兴二十三年抚州州学教授苗昌言的跋文,表明此元刊本可能祖于绍兴抚州刻本,故其文字内容当不失宋时面貌。特别值得庆幸的是,此元刊本仍完整无损,传至今日,成为现存此书的最早刻本。此本目录后镌有“致和戊辰夏五余氏勤有堂刊”牌记,戊辰乃致和元年,直接证明此书于是年由余氏勤有堂版行于世。
余氏勤有堂,是福建建阳的刻书老铺。元代勤有堂老板是余志安,此人又名安定,字栎庄,建阳崇化里人。生于南宋德祐元年(1275),卒于元至正七年(1347),一生从事刻书出版业,所刻书有年代可考且传至今日者,仍有三十余种,此乃其中之一。此本竹纸印造,字体近柳,棱角峭厉,与此地宋时刻书风格一脉相承,典型的建阳刻本。
此本钤有“罗振玉印”、“涵芬楼藏”等印记。《涵芬楼烬余书录》史部著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