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我们小时待命

我们小时待命

时间:2023-05-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24小时待命昆明日报 朱周地铁3号线眠山站在基坑开挖过程中突然发生土体滑坡事故,施工方组织抢险后出现支撑失稳导致基坑局部坍塌,出现涌水、涌沙情况,轨道公司应急救援队在接到电话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救援。这是2011年8月4日上午,昆明轨道交通地铁3号线土方坍塌应急救援演练现场的一幕。

我们24小时待命

昆明日报 朱周

地铁3号线眠山站在基坑开挖过程中突然发生土体滑坡事故,施工方组织抢险后出现支撑失稳导致基坑局部坍塌,出现涌水、涌沙情况,轨道公司应急救援队在接到电话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救援。1个小时后,3名被困工人被救出,救援队随即展开基坑加固作业,两个半小时后,基坑涌水涌沙逐渐减小,周边房屋停止沉降,险情得到控制……这是2011年8月4日上午,昆明轨道交通地铁3号线土方坍塌应急救援演练现场的一幕。

在昆明地铁建设中,类似的应急演练已经组织了很多次,在众多参与救援的单位中,有一支专业的地铁救援力量——昆明地铁应急救援队。他们承担着应急救援任务中的重要部分,是地铁救援的中坚力量。那么,救援队都由什么人组成,他们配备了什么样的专业设备,他们的绝活又是什么,队员们平时的训练生活又是怎样的……带着种种好奇,记者走进了昆明地铁应急救援队位于火车北站的大本营,探访队员们的日常训练生活,揭开救援队鲜为人知的一面。

承担晓东村站到汽车北站的应急救援

2010年6月,在昆明地铁首期工程围挡刚开工后的一个星期,应急救援队随即成立,主要承担从晓东村站到汽车北站之间19个车站、20个区间的应急救援任务。其任务就是在某一工地发生需要应急抢险的事件时,能够按照预定的指令系统,配合出险单位防止事件的发生或控制事态的发展速度,利用专业设备和抢险技术减小各类事件带来的损失。

并不是所有的险情都需要应急救援队参与处置,只有在现场停电时的应急供电、积水排除、紧急钻孔及注浆和提供配备抢险物资等险情时,应急救援队才会出动。

平时,应急救援队要到各施工现场进行安全巡视,找出可能出现的风险源,做好风险预控。设备维修保养和人机训练则是应急救援队每天的必修课,大部分时间都被这两项功课占据。

10名队员24小时待命

从成立之初的8名队员到如今的10名队员,平均年龄仅有35岁,要承担主城区晓东村站到汽车北站之间19个车站、20个区间工程应急救援任务,是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人员少任务重的现状决定了应急救援队每天都要进行大量的训练,训练内容包括人员的体能训练,机械设备操作理论知识的学习。

“体能训练和机械保养是队员们每天都必须进行的项目,因为需要随时保持人员和机械处于最佳状态,才能应对突发的紧急事件。”应急救援队樊清国队长告诉记者,应急救援队实行半军事化管理,24小时处于待命状态,每天都有严格的作息时间和例行项目,队员们每天都要重复基础的训练科目。

每天清晨6点10分,队员们在起床号中醒来,简单的洗漱后,开始进行第一个训练科目——跑早操。10名队员集合完后,列队从驻地出发,沿北京路转向联盟路,再从穿金路跑到环城北路,最后返回驻地,这一圈下来就是3公里,要求在15分钟内跑完。回来后,队员们还要进行双手举重练习,两个10公斤重的哑铃,左右手要举起20次。年轻的队员则会自己加量,一个26岁小伙子骄傲地说,我可以连续举起100次。举重练习之后是一组握力器练习,同样是不少于20次。应急救援队副队长魏红凯说,应急救援是非常需要队员们有强迫的体力,因此体能训练是每天的必修科目。

每周三次安全巡视

半小时的体能训练之后,是早餐时间,吃完早餐后,队员们按照分工开展工作。队长或者副队长带领部分队员到各工地查看施工情况,了解各站点可能发生的风险源。这种安全巡视每周都会有两三次。樊清国介绍,巡查分为体统排查和具体站点巡查,系统排查主要了解各站点的工程进展情况,以便针对性制定一些应急救援方案并及时配备必需的抢先材料。站点排查主要以现场风险源较大的点,特别是一些监测数据已反映报警和基坑处于开挖工序、盾构进出洞的点。

如果在巡查过程中发现施工现场存在安全隐患的,队员们会及时记录在案,向现场管理者指出不足及整改要求,对于随时可能出现危险的重大安全事故隐患,队长会立即向地铁公司安质部汇报,请示处理意见。像这样的巡查,截至8月6日,已累计进行了68次。

人人都是一专多能

应急救援队刚成立时发生的一件事令樊清国记忆深刻。在一次训练中,从国外新进口的阿特拉斯钻机怎么都上不去拖车,任凭驾驶员如何操作,钻机就是不听使唤,最后花了近半小时时间,钻机才在拖车上停稳。

万一真是发生事故险情,这种效率怎么能行。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机械操作成为了队员们每天都要练习的科目。

队员们需要掌握拖车、货车驾驶,阿特拉斯钻机驾驶,拌注浆系统操作等等,樊清国说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发生事故险情时,人人都是一个多面手,以便人员调度,充分灵活的发挥团队最大潜能,制止事态扩大。

经过长达半年时间的训练,10名队员中有8人会驾驶汽车,几乎所有人都会操作阿特拉斯钻机,操作员可以在4分钟内把阿特拉斯钻机开上货车。电焊、电工、氧气/乙炔操作、油漆、抽排水、双液注浆配合比、交通指挥一般动作等等,队员们已经熟练掌握。

现在,每天下午2点至6点的培训时间以理论知识为主,应急救援队邀请在昆明地铁施工的专业人员进行各方面的系统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安全知识讲座”、“注浆技术应用”、“地铁基坑已发生险情及处置”等等,除此之外,国内外地铁施工险情处置案例也是应急救援队重点学习对象。除了上述这些专业必修课之外,应急救援队还购置了一批专业书籍,让队员们在闲暇之余阅览。

在应急救援队会议室中,还放有一个专门制作的模型,模型还原了应急救援队负责施工地点的周边建筑和道路情况,模型上还标明了应急救援队所在地和救援线路,方便队员们熟悉出警线路,更快的到达事发地点。

自主创新改进设备

在熟练掌握技能的同时,救援队着重培养队员们的创新精神,特别是阿特拉斯地质钻机,通过队员的长期摸索,发现在圆砾地层的缺陷,救援队员提出了在钻孔时加水可以更快引孔等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今年1月15日的一次演练,应急救援队成功制止了奥体中心站的基坑涌水涌沙。在演练中,队员们还发现了注浆系统车上空间较小,不便于救援队员操作,容易造成踩空、跌落等安全风险。救援队在演练结束后对注浆系统操作平台进行了优化,在货箱尾部利用后车门,增大操作平台。

类似这样的改进,魏红凯已经记不清楚进行了多少次。拌、注浆系统由最开始的5个人操作到现在只需3个人操作,水箱改造、甚至阿特拉斯钻机上的部分零件,都被改进过。“这样的改进使机械设备用起来更顺手,最重要的是能够在救援时赢得更多时间。”

两分钟集结完成

在应急救援队书记李伟心中,并不希望救援队出动。在他看来,应急救援重在预控。“养兵千日也不要用上一时,救援队一次都不出动才说明平时的安全工作做的是很到位的。”

不出动应急救援队不代表平时的训练能有所放松,为了保证在突发情况下能够“拉得出去,冲得上来,救得下来”的能力,应急救援队制定了“安全巡查制度”、“应急出警管理制度”、“值班制度”等18项管理制度。

24小时值班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制度,每天有专门人员进行值班,24小时守在电话面前,到吃饭时间,有其他人送饭。一旦接到抢险指挥中心命令,值班人员立即启动应急警铃,抢险队员可以在两分钟内完成集结,十分钟内从驻地出发。

外出逛街是种奢望

相比施工单位,应急救援队有着更为严格的作息时间,队员们只能在规定的时间做规定的事情。

每天清晨6点起床,半小时早操后是早饭时间,吃完饭后队员们要例行巡查和维修保养机械设备,中午有两个小时休息时间,下午是理论培训和案例分析,6点过后才是队员们自己的时间,这时候才能看电视、上网、看书、打羽毛球或是乒乓球,这些活动在白天是被严格禁止的。晚上10点,队员们必须准时上床睡觉。

被严格限制的还有队员的请假外出,每次只能一名队员外出,队员们想要请假先要向队长提出申请,队长同意后,再向书记提交队员的请假申请,书记批准后队员才能外出。逛街买东西对应急救援队的队员们是一种奢望,甚至队员们的生活必需品都由专人采购回来发放。“即使请假外出,如果接到电话,不论在做什么,在什么地方,必须在10分钟内归队。”

应急救援队采取的是就地休息,把会议室当做娱乐室,休息时大部分时间是在会议室打打牌,在驻地打打球等等,活动场地不超过驻地范围。如果遇上节日,应急救援队会有简单的聚餐,但是聚餐时不能喝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