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速读”诠释

“速读”诠释

时间:2023-05-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赵 良速读就是经过充分提炼,在标题和写作上特色鲜明的短新闻和信息,以达到读者快速有效阅读的目的。今年,三秦都市报在代社长兼总编辑薛晓燕的大力倡导下,首次将报纸的内容结构确定为“速读+专题+专刊”,而且将速读放在首要的位置,要求报纸具有“速读的特点”和“专题的品质”。如此,仅仅将速读理解为快读就未免过于简单了,需要进行一番诠释。

赵 良

速读就是经过充分提炼,在标题和写作上特色鲜明的短新闻和信息,以达到读者快速有效阅读的目的。其诞生的背景是,都市人生活节奏加快和信息社会来临导致的读者阅读方式的改变。简短的新闻和凝炼的信息所展示的是现代人喜爱的轻逸的魅力,某种意义上轻是一种价值而非缺陷,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速读,顾名思义就是快读的意思。

今年,三秦都市报在代社长兼总编辑薛晓燕的大力倡导下,首次将报纸的内容结构确定为“速读+专题+专刊”,而且将速读放在首要的位置,要求报纸具有“速读的特点”和“专题的品质”。一句话,这是办报纸的大政方针。

如此,仅仅将速读理解为快读就未免过于简单了,需要进行一番诠释。

戒长趋短 顺时应变

实际上,对速读的强调完全来自外界的压力。

压力一是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尤其是都市人压力大,节奏快,闲暇时间少,生活选择多,客观上已难慢嚼细咽从容阅读,多选择浏览,也就是速读,读者的生活改变了,服务读者的报纸理应随之改变,增加速读的内容。

压力二是目前我国已进入信息社会,各类信息严重过剩,呈现多密度爆炸之势,新的媒介如互联网、手机强势崛起,此类新媒介以其特有的短平快平民化姿态全面融入都市人生活,迅速改变了一切,可以说重塑了都市人的生活习惯和趣味。整整一代人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了,他们与互联网、手机传递信息的方式和趣味水乳交融难以分离。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这种状态是大势所趋难以改变的。第二种压力可以说是第一种压力的延伸和激变。

一张市场化的报纸要想生存,必须顺应这种改变。

设置速读 追逐轻逸

过去人们生活节奏慢,什么都靠人力,现在有了机械,人插上了机械的翅膀,就变快了。因此米兰·昆德拉说,速度是出神的形式,这是技术革命送给人的礼物。现代社会发展快,流动性强,突变多,波德莱尔给现代社会的定义是:无常、瞬变、偶发。现代社会的发展必然会要求产生与之相应的阅读产品,而对这种产品也有了标准化要求,那即是:简短、破碎、快捷,就像现代人日常生活中遭遇的一切。当我们今年年初专门在报纸的二版每天尝试性地设置一个速读版时,我们关注的不是深度,版式的冲击力,而是读者快速移动的眼睛。时事、声音、社会、资讯四大类,信息达三十余条,稿件最长不超过百字,图文并茂,精彩横陈,这是当下现代社会的一个微缩图景,这是都市人的一席信息快餐。无需讳言,我们借鉴了一些网页的编排方式,用字号和字体的改变以及有刺激性的图片来吸引眼球,并加大了制题的力度。从市场反馈来看,我们成功了。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在说到未来文学时主张一种轻逸的品质,他认为某种意义上轻是一种价值而非缺陷,是未来的方向。追逐形式的特色感和轻松的阅读,让我们轻易获得了成功。可我们呈现在报纸上的轻逸,要像轻巧的电脑软件一样发出指令,驱动沉重的硬件和机械改造世界,需要的则是稳定而可靠的品质。

突跃闪烁 以示我在

速读追求轻,但并不拒绝重,也不拒绝深度,而是篇幅短小,易于阅读。篇幅短小和内容的深度并不矛盾,中国古代即有一滴水见七彩阳光的说法,我们倾向于达到这一点,这就是对速读的品质要求。

速读的实践不单单体现在速读版上,而是扩展到除特稿和专题以外所有的版面上。地域新闻有地域新闻的速读,国际国内文娱体育也有相应的速读,这就是“边栏”的所谓简讯。以往这些简讯是些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零碎而繁多,美其名曰:增加信息量。信息倒是增加了,条数也不少,可并没有达到引人关注的效果。因为有些简讯并不简短,也不精练,拖着长长的尾巴粘在版面上,像一条鼻涕虫,标题的字号也太小,多用五号字,仔细看才认得出来,据说字号大了占地方,影响刊发的新闻条数,也就是说影响信息量。其实,自从告别了短缺经济,我们就一直生活在富足之中,什么都过剩,尤其是信息。让一个生活在信息爆炸氛围中的都市人关注我们的报纸,不是随便拿一把信息扔给他,让他自己去找,现代都市人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为什么非要看你的报纸呢?俗话说,诱惑女儿国中的贾宝玉,就得有些奇技淫巧。不说过度的工巧,最起码这些简讯要从版面上与头条和倒头条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以示我在,不是可有可无的。这些简讯是契诃夫所说的叫的声音不同的小狗,与大狗的叫声相比,别有风味,不可取代。所以,每个版上的简讯都按速读的要求进行包装,精选精编,把最重要的信息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一句话能说清的不说第二句,原则上每条不超过250字(社会新闻稍长),标题的字号也由五号字改为小二号,并且多是双行题。标题的制作自然是下足功夫。目的就是为了让这些简讯在版面上闪烁,跳入读者的眼帘。事实证明,呈现在版面上的新闻条数虽然少了,关注度却增加了。

以小搏大 四两千斤

速读版和其它新闻版面速读化改造的成功增强了我们的信心。于是,一个野心就产生了:能不能将速读引入重大报道中呢?将最重大的报道主题用最小的篇幅最轻巧的形式来完成。实践证明,这是可行的。今年三四月份的全国“两会”报道和第十四届中国东西部投资与合作贸易洽谈会(简称西洽会)的报道即是两个成功的案例。

这两大报道都是保留节目,年年开全国“两会”和西洽会,年年都报,上级主管部门还特别重现,大会小会的布置,读者却是另一番态度,说得坦白点,就是有点审美疲劳。如何在报道上出新成了一个大问题。

今年的全国“两会”报道,我们除了利用本报记者赵静和陕西日报记者张鑫同是参加全国“两会”报道的夫妻记者这一特殊资源,倾力打造名牌栏目“夫妻记者跑两会”外,在全景报道“两会”动态的“京华志”,反映本省代表、委员声音的“秦直道”等版面上全面推行速读的方式,并开设了“两会”速读版——集纳“两会微博”和网络声音的“E粹坊”,通过速读“两会”,真正打出了三秦都市报全国“两会”报道的特色。比如3月6日,我们用三个版的篇幅解读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每个版按3500字算,也洋洋万言,可我们采取速读的方式将其切碎,每段都有醒目的引人关注的小标题,再配发简短的代表委员点评,一万多字分布在三十多个小标题下,每段不过二三百字,还有照片和图表,构成60个小单元,这样一分解,读者反映可读性大大增强。

西洽会的报道更是体现了“小”、“巧”、“活”的速读特点,前后刊发“聚焦西洽会”专题报道九个整版,文图130多篇幅,每个四开小版平均容纳13篇稿件,在有限的版面容纳了大量可读的信息,如“变变变 国际采购商刮起秦之风”、“这些小玩意 卖的价钱还真不低”、“西洽会成了咱的淘宝节”、“当家人巧夸自己家”等稿件均是现场速写,尤其是“当家人巧夸自己家”一稿,写的是六市一区论坛,以往多是每人一段话一张人头像,既占版面又无新意,这次记者牢记速读的要求,巧选切入点,以精练活泼的语言生动地传达了论坛现场气氛,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整篇稿件短小精悍,耐读耐看。与以往相比,本届西洽会报道的篇幅并没增加,读者却赞誉“报道比以前丰富了许多”,就是稿件篇幅短,标题字号大,可读性强,连简讯也跳入眼帘让人不得不看的缘故。

看来重大报道中速读的形式亦可大有作为。实际上,重大报道各媒体都在做,信息并不匮乏,需要动脑筋的只是进行报道形式的创新,让读者来读你编排的新闻和信息。在信息轰炸的重压下,我们选择了轻,点面结合,以小搏大,从而达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定义速读 有效阅读

通过以上诠释,我们似乎可以给速读下一个新定义了:

速读就是经过充分提炼,在标题和写作上特色鲜明的短新闻和信息,以达到读者快速有效阅读的目的。

其诞生的背景是,都市人生活节奏加快和信息社会来临导致的读者阅读方式的改变。

在信息社会里,不在于你展示了多少信息,而在于有多少你选择的信息在频频闪烁被读者有效阅读。

简短的新闻和凝炼的信息所展示的是现代人喜爱的轻逸的魅力,某种意义上轻是一种价值而非缺陷,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速读的轻不拒绝重,也不拒绝深度,而是篇幅短小,并有品质方面的要求。要有用最短的篇幅、最精练的语言、最轻巧的形式,表现最重大的题材、最厚重的内容的野心。

当然,通常情况下,速读不是钻石,对它没有钻石的品质要求,可它是碎银,得有实用价值,像《水浒传》中的武松拿着它朝酒店饭桌上一扔,能够换肉吃,换酒喝。

此文刊于2010年第9期《新闻知识》

荣获陕西新闻奖新闻论文二等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