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两会”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两会”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3-05-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李 平本报三年来的“两会”报道,求异思维穿插其中:坚决改变“重程序轻专题”报道思想。本文结合本报的《中国策》《中国流》《中国纪》“两会”系列特别报道,浅谈一下本报“两会”报道中的思维方法。

李 平

本报三年来的“两会”报道,求异思维穿插其中:坚决改变“重程序轻专题”报道思想。无论是《中国策》《中国流》,还是《中国纪》,从头到尾都秉承了一种报道思想,那就是坚决压缩程序性报道。

面对“十一五”收官“十二五”开启的转承接口,今年的全国“两会”报道,也走在了一个转换的路口,电视、网络、手机、IPAD、微博等全媒体形式在会场内外广泛运用,强烈地表现了出鲜明的“E时代”特色,使全国两会更加惹人关注。

既把握好会议的主题和基调,又努力出新出彩,是对各家媒体的一次考验。综观此次“两会”报道,本报的《中国纪》在共享资源中,独辟蹊径做出了特别的味道,受到了各方的关注和好评。

回顾整个报道的前前后后,能取得这样的影响,离不开报社编委会领导的英明决策、精确指导,离不开前后方部门主任、记者、编辑的高效对接。

总结这次报道不难看出,我们的报道主要是有了创新,更重要的我们的思维方法有了创新,因为思维方法决定思维层次,思维层次决定着报道的质量。只有创造和运用新的思维方法,才能推进报道的手段、内容、形式等诸多方面的创新。本文结合本报的《中国策》《中国流》《中国纪》“两会”系列特别报道,浅谈一下本报“两会”报道中的思维方法。

创新思维产品:

速读+专题报道体系 夫妻记者上“两会”长安花上“两会”

有心理学家根据人的思维方式的不同,把思维分为求同思维和创新思维两种。创新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呈现出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的特点,往往能打破常规,选择与众不同的角度,取得常规思维所达不到的传播效果。

“两会”报道,存在着大量的同质化内容,这是不争的事实,如何有效地做出差异,成了各家媒体的共同面对的问题。回顾本报三年来的“两会”报道,创新思维时刻贯穿其中:2009年的《中国策》“两会”特别报道,除了在包装上对“策”进行了特殊处理外,更重要的是薛社长提出的新的报道体系逐渐形成——“速读+专题(或主题)”;2010年的《中国流》“两会”特别报道中,推进的速读+专题报道体系已相对成熟,同时重点策划推出了“夫妻记者上两会”,使记者有了个人品牌;今年的《中国纪》“两会”特别报道,重点策划推出了“长安花”上“两会”,使得这一公共资源为我们抢先使用。这三组系列报道的推出,受到了省上领导的高度关注和评价,时任省委书记赵乐际、时任省长袁纯清、现任省长赵正永都曾给予了好评。其中,赵乐际、袁纯清对我们“速读+专题报道体系”所反映在版面上的海量资讯,给予了较高评价。今年的策划“长安花”上“两会”,不但省市领导给予了好评,更是赢得了代表委员和众多国内媒体的高度关注,多家主流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这种突出自身报道特色,以“人无我有”贯穿的报道主线,为“两会”新闻报道增添了色彩,这就是创新思维的表现。

求异思维产品:

十日谈 秦直道 压缩程序报道

求异思维,指的是从相反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两会”报道中的求异思维主要是报道中换个角度来想,从而发现新的观点,或者找到别人所不曾采用过的方法或表达形式。

回顾本报三年来的“两会”报道,求异思维穿插其中:坚决改变“重程序轻专题”报道思想。无论是《中国策》、《中国流》,还是《中国纪》,从头到尾都秉承了一种报道思想,那就是坚决压缩程序性报道。例如开闭幕消息和分组审议在版面上不超过500字,客观放大了百姓关注的房价、物价、股市、教育、反腐等高关注议题和热点,进行了主题式或专题类的报道。“秦直道”专门报道陕西团的建议和提案、“直播间”、“京华志”专门报道部委的权威声音和主题新闻发布会,这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特色专栏目穿插于三年的特别报道当中,与其他媒体形成富有自己印记的差异化。

同时,形式创新与内容创新同步开展,版式上推出简洁和模块化结构包装,一批立意新、风格显、韵味足的版面,跃上报纸。内容上重点策划推出了“十日谈”,邀请到了陕西的一些专家、基层人员、草根,突出“两会”报道个性化特征,以创新的评论方式解读“两会”上百姓关注较高的房价、教育等议题。因而主题、角度、观点、结构、语言等方面显现出难能可贵的独树一帜的思维特质。对同一事件不尽相同甚至截然相反的见解置于同一平面进行分析比较,给人以最直观的感受,于对比中给读者留下思索的空间。

整合思维产品:

稿件交流 E粹坊 V观“两会”报网互动

整合思维强调运用全局、变换的眼光,利用最有效的传播手段和操作模式,整合各类资源,做深新闻,提高报道的可读性、易读性,发挥报纸的内容与版面组合优势,提高竞争力。

回顾本报三年来的“两会”报道,整合思维紧随其中:报道中根据策划需求,组合使用了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新媒体等提供的素材。例如在“稿件交流”方面大量使用了除过电稿以外的多家主流媒体的稿件,并对交流来的稿件进行了二次整合,融入到了本报记者的稿件中,使得新闻的厚度、可读、易读全面开花,许多稿件被网站转载。

“E粹坊”、“V观两会“两个栏目的开设,解读了“两会”重要精神,报道了重大现场活动,全天候跟踪代表委员履职情况;同时还根据会中热点的变化,设置了即时性小栏目如“最”系列,对大家感兴趣的话题进行集中播报,赢得了各方好评。另外网民在线提交自己的建议,记者带上“两会”,使百姓真正加入到了“两会”互动中来。可以说,这是直接把“两会”从人民大会堂延伸到了网络上。此外,“V观两会”可以让网民第一时间发布自己对“两会”的所见、所感、所闻,为网民发布对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的建言以及对国家各部委的期盼提供了平台。

本报今年的“两会”报道中,更加注重与网民的互动。三秦网上线不久,便迎来一场战役式的报道,本报通过三秦网和微博征集“两会”话题,让“草根网民”走上参政议政的舞台。

浅议至此,忽然想起了《进化论》中的一句话:“能够生存下来的物种,不是那些最强壮的,也不是那些最聪明的,而是那些对变化作出快速反应的。”物竞天择这一自然铁律也适合于报纸,如果把报纸也比喻成一个物种,报纸的进化演进是客观必然的,关键要找准自身的进化轨迹,同时报道的进化演进也是必然的,报道中的创新思维是变化的更是必须的。同样,创新思维也适合任何一种报道。

本文刊发于2011年第三期《风华三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