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秀峰 李平
“连宋大陆行”报道中,策划始终围绕“亲情”这一主链条铺陈开来。“国庆60年”报道中,策划始终围绕“特色”进行开来。
任何一次重大主题新闻报道,新闻媒体从来都是作为一场重要战役来进行的。问题的关键,是如何通过一系列策划构思运作,将主题报道的氛围有效地烘托起来、铺展开来,独树一帜?经过新闻实践我们深深认识到,大策划大手笔精构思才能在同源新闻中特色闪亮,独树一帜。
2005年的连宋大陆行和2009年的新中国成立60周年,是万众瞩目的大事,也是新闻报道重大战役。为了打好这两场战役性的报道,《三秦都市报》精心策划、巧妙布局,推出了颇具特色的系列重大报道,取得了读者赞扬,上级赞扬,同行赞扬的难得社会效果。
在“连宋大陆行”和“国庆60年”的战役性报道中,策划引领的一个又一个报道高潮、采写推出的一篇又一篇精彩文章、编排包装的一块又一块大气版面极富感染力和吸引力,给广大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用激情和智慧、创新和奉献、心血与汗水缔造的大策划、大手笔、多形式、多角度、多层面的报道在陕西媒体中独树一帜,受到了读者以及领导和专家的好评。“连宋大陆行”报道受到了时任陕西省委书记李建国的表扬,是唯一一家被表扬的省上媒体。“国庆60年”报道受到陕西省委宣传部阅评小组的专题阅评。
策划:构思精巧,先声夺人
舆论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甚至不是一家媒体的事情。对于“连宋大陆行”和“国庆60年”报道这样的“显见”新闻和可预知新闻,提前做好策划是重中之重。这样的报道,如果不进行统一的谋划,相关报道就不能形成梯次和统一的包装,那就会显得很散,无法展现出主流媒体应有的水准。因此,报社领导多次召集不同范围人员参加策划会议,群策群力,最终形成了整体报道的思路同时也做出了详细的部署。
“连宋大陆行”报道中,策划始终围绕“亲情”这一主链条铺陈开来。通过对一位台湾老人几年间费尽周折帮连战寻找墓园的事为切口,寻找到了报道的各种亲情“珠子”,从而形成了一串,这样的构思不可谓不精巧。
在连战还没有到达西安前,《三秦都市报》连续报道的《本报记者寻找连战西安生活旧事》、《记者云集后宰门小学》、《旧友追忆连战生活往事》、《有一种亲情就是感动》从亲情角度再现了连战与西安的不解之缘。使得策划先声夺人、抢得头彩,报道得到了国内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多家媒体或约稿或请求配合采访。
“国庆60年”报道中,策划始终围绕“特色”进行开来,从开始到预热以及最后的高潮,一直从追寻60年的生活变迁来反映60年的成就,镜头始终聚焦着变化,在这一过程中精彩一直不断。尤其是国庆当日的17个版特刊,大气庄重、特色鲜明。在总体设计上,构思精巧、脉络清晰。当日特刊分别以“歌唱祖国”、“东方红”、“春天的故事”、“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划分为不同的板块,反映国庆动态,展示党的四代领导集体带领全国人民创造的辉煌成就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13次阅兵的非凡气势。这一构思,恰好与国庆当天天安门广场阅兵和群众游行的背景音乐不谋而合,可见构思之奇巧。
采写:独辟蹊径,以情动人
有了好的策划思路,也必须要落到实处,否则就是一纸空文。
“连宋大陆行”报道中,报社根据不同的阶段,对采写做出了不同的调整,使得整体报道最后达到了最佳效果。连战先生到西安后,《三秦都市报》为了使报道更出彩,不光做面上的新闻而且又独自寻找了另外的新闻点,重点放在了连战要到的每一个点上。连战在清凉寺拜祖母墓时,为了获知第一手情况,记者凌晨3点就到了清凉寺采访一直到当日下午2点多。采写出了《这一拜 梦萦魂牵游子心》和《这一夜 青山古刹对无眠》动人文章;参观兵马俑活动,因为记者无近身采访证,于是便安排专人采访了秦俑馆馆长,刊出的《这一看 秦俑阵前叹雄浑》及时还原了新闻事件,弥补了无近身证带来的不足。
对于宋楚瑜的报道,我们根据其特点,策划安排在几项大的活动上做文章。对时任省委书记李建国接见的活动报道,从中提炼了许多新闻点,并提出了精彩、幽默的语句,深化了整个报道。例如:《皇皇大唐 把酒共叙同根情》“走过万水千山 不忘是炎黄子孙”。宋楚瑜在大唐芙蓉园的活动,报社派摄影记者全程报道,最终以图片的形式体现,使得报道更加多样化。
在来陕途中,由于《三秦都市报》前期报道的非常出色,负责连战大陆行飞行任务的东航,特意将《三秦都市报》作为唯一的一家陕西报纸赠送给连战,让他在飞机上就早已领略了家乡人民的一片好客之情。访问期间,连战每天都专门让夫人收集《三秦都市报》,仔细阅读。临走时,《三秦都市报》被省上领导作为特殊的礼物赠与了连战访问团一行。
当宋楚瑜离开西安时,报社安排随团采访记者向宋楚瑜赠送了当日的《三秦都市报》。看到报纸后,宋楚瑜非常高兴,连声说好,感谢不断,随即将报纸收存起来,并表示要带回台湾珍藏。此举不但达到了最初的策划效果,最终也使《三秦都市报》成为宋楚瑜拿到的唯一一份西安当地的报纸。充分表现了陕西新闻人的热情与真诚,也及时将西安、陕西乃至全国人民盼望和平、统一的愿望作为一份特殊的礼品赠与了宋楚瑜。
“国庆60年”报道中,引人之笔无疑是国庆当日和次日的两个特刊。新中国60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和方方面面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不应是简单的数字显示,不应是简单的资料堆砌。对此,《三秦都市报》独辟蹊径,采用原创方式划分出“我们唱着东方红”“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我们的队伍向太阳”三大板块,分别讲述了60年来不同阶段的巨变,图文并茂,分量厚重,彰显了个性特色。
编排:大气庄重,抢眼耀人
思路决定出路,不同程度的策划决定了不同的报道效果。而要达到轰轰烈烈的效果,不但在采写上要有大手笔,更重要的是在编排包装上要有大制作。这两场战役性的报道中,无论是标题制作还是版面包装,《三秦都市报》都走在了前头。
标题制作。“连宋大陆行”报道和“国庆60年”报道,均采用了统一的标题风格。既有封面的关键字标题,又有内版的通栏统领的“2+7”“3+7”“4+7”句式风格。这样的标题风格既突出了气势规模,又显得入情、入理、入眼、入心。读来朗朗上口,极富感染力和吸引力。
例如:连战访西安的标题,“这一趟少小离家老大回”,“这一聚秦风秦韵叙衷肠”,“这一声稚子童音醉学长”,“这一愿时隔甲子期昌隆”,“这一看秦俑阵前叹雄浑”,“这一脉悠远家事昭青山”,“这一拜梦萦魂牵游子心”,“这一夜 青山古刹对无眠”,“这一送 相见时难别亦难”,“这一程 文化足音绕古城”。
宋楚瑜访西安的标题,“浩浩秦川脚下处处连血脉”,“皇皇大唐把酒共叙同根情”,“郁郁黄陵人文始祖唤游子”,“拳拳楚瑜今越海峡寻百通”,“这一别 杨柳青时再相聚”,“长长祭拜神州同颂赤子心”,“漫漫风尘乡情指路寻根本”。
“新中国国庆60年”报道特刊标题,“今天我们放声歌唱您”,“今天我们盛装赞美您”,“今天我们无限热爱您”,“今天我们深情祝福您”,“当家做主中国人民站起来”,“意气风发走在康庄大道上”,“春风荡漾中国奇迹惊寰宇”,“旗猎猎不可战胜的力量”,“祝福祖国三秦大地同欢庆”,“腰鼓助威延河儿女情满怀”。
版面包装。“连宋大陆行”报道和“国庆60年”报道,在封面包装上均采用了新闻杂志化的处理,内版的包装上主要运用了通栏大题+大图+边栏小图的形式。这样的包装形式,将动态报道和历史回溯、文字稿件与新闻图片有机地搭配了起来,整体上疏朗大方,十分悦目,使得报纸特色更加明显。
例如:连战来西安当天,《三秦都市报》封面以一个整版刊登了“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连战向陕西乡党招手致意的大照片,标题只用了三个字“回来了”,极具冲击力,虽然是小版面但却做出了大气势。第二天封面刊发了连战与母校“小学长”代表握手道别的大幅照片,并配上了祭祖母离别回望的乡党情的照片,标题依然用了三个字“送乡党”,有气、有规模,内容实在、亲切,感人。
“国庆60年”报道,当天的封面设计,全部用红色铺底,中心为“祖国万岁”四个黄色大字和庆典徽标,上方是四个板块的内容提要,下方为“祖国盛典今日10时在北京举行”的重要提示,简洁庄重,喜庆热烈。
同样在大制作的框架里,有一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版面的规模,如果这样战役性的报道没有版面的规模来保证,那么再好的策划也将会打折扣。在“连宋大陆行”报道和“国庆60年”报道中,《三秦都市报》投入了75个整版(均为特刊)其中“连战大陆行”投入了31个整版,“宋楚瑜大陆行”投入了11个整版,国庆日投入了33个整版。这样的规模,可谓是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形成了气势,抢眼夺目,让人不得不瞩目观看。
国庆60周年的国庆特刊,在业界和读者中引起了非常良好的反应,报纸零售抢购一空,赞扬电话接连不断;省委宣传部新闻阅评小组的专题阅评如此评价:《三秦都市报》在10月1日和10月2日接连推出《祖国万岁》和《盛世欢腾》两个专刊共33个版,无论版式设计、色彩搭配、内容安排、标题制作,均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共和国生日营造出了欢乐喜庆、昂扬激越的热烈氛围,值得称道。
相较于新闻稿件而言,版面更讲究更需要感情的表达与抒发,当然难度更大而且更讲究技巧,从主题提炼到版式规划,从图文搭配到标题制作,从颜色调配到版序编排,都需要通盘考虑,浑然一体。如此,读者才能一气呵成。如今回味《三秦都市报》的这两期特刊,这几方面无疑是做到了。
本文刊发于《新闻知识》2011年第9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