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光荣与使命的召唤

光荣与使命的召唤

时间:2023-05-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刘根社三秦都市报走到今天,历尽艰难,但愈挫愈奋,原因是什么,就是我们一直有一个信念:精神不倒,勇往直前!4月14日7时49分,玉树地震再次撼动整个中国。整个国家抗震救灾应急系统开始启动运行。这一信息是薛社长零时许在医院得到并第一时间通报夜班作出部署的。

刘根社

三秦都市报走到今天,历尽艰难,但愈挫愈奋,原因是什么,就是我们一直有一个信念:精神不倒,勇往直前!我们有一支如此敢打敢拼的优秀团队,我们有一种如此强悍的精神风貌,我们就一定会在这个激烈竞争的世界上杀出一条血路、打出一片自己的天地!

4月14日7时49分,玉树地震再次撼动整个中国。面对我们的祖国接二连三遭遇的天灾,我们的心在颤抖、在流血。作为职业新闻人,作为三秦都市报的一员,我们曾抱憾汶川地震没能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这次,玉树,我们一定不能再次错过。

今天,距离地震发生已经过去一个多月,回顾整理这段难忘岁月中,我们的情感历程,我们的所想所思所为,常常令我心潮澎湃,甚至夜不能寐。我们感受、感动、感激、感悟。这里有太多值得回味值得珍藏的生命感触和人生体验,这里有虔诚祈福普度众生大痛大慈的悲悯情怀,这里有殚精竭虑奋不顾身所向披靡的坚定信念,这里也有一心向善而壮志未酬的扼腕慨叹,也有搏战高原一路征尘胜利凯旋的宽慰与豪迈。

我们的目标:奔向灾区

“请大家务必通过各种渠道联系各种救援队把我们的记者带往前线。”——这是我在地震发生以后发给报社各个部门主任的一条手机短信。

4月14日早7时49分40秒,玉树发生地震。18分钟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首发通告;再7分钟后,中国新闻网向全世界发布;再25分钟后,央视新闻频道报道,“可能有人员伤亡”。到早上9时24分,央视报道已有人员伤亡。到中午11点14分,中新网报道有67人死亡;随着报道死亡人数的增加,民政部、卫生部、国家抗震救灾总指挥部不断地把各自的应急预案提高等级,四级、三级……到中午1点41分,报道死亡人数至少达到300余人,各方面已经开始启动一级应急预案。整个国家抗震救灾应急系统开始启动运行。

这无疑是当天中国最大的事件,自然也成了早编会的重点议题。玉树,陕西人熟悉的地方,也是陕西人梦牵魂绕的所在。一提起玉树,我们就会想到我报最早独家报道的爱心天使折翅青海玉树的熊宁,就会想起去年冬天我报联合浙江、河南、安徽、甘肃等六省媒体开展爱心接力运送万件棉衣到达玉树的那个第三完小。特稿部主任阎晓鸿、策划中心主任助理郭红文在第一时间分别打通了灾区电话,一个是采访熊宁时认识的玉树州干部巴桑,一个是第三完小的校长尼玛江才,得到的消息令人不安和震惊:巴桑的妈妈和侄女已经不幸遇难,第三完小已有25名学生被地震夺去了生命!而且这个数字不断在增加,到了当天下午、晚上,查明死亡34人、估计200余人被埋。

看来是一场大震!到灾区去,必须,马上!

但是,宣传部门有指令,不能冒险派记者到灾区去,我们也知道,那里不仅是高海拔地区,也是藏民居住区,更是余震不断危险不断的地震灾区。

遇到大震,第一个应该出征的肯定是武警消防部队。下午时分,我们社会部记者晁阳同志迅速联络西安武警消防支队,得到的消息是:正在待命,随时出征!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我立即将这一消息告知薛社长,请求派遣记者随队赴灾区采访。薛社长指示:宣传部门有指令,不能违抗;但如果记者随救援队出征,报道救援队的抗震救灾情况。可以考虑!

15日凌晨零时左右,郭红文打来电话:消防支队出征未定,但解放军323医院成立救护队上午启程。郭红文坚决要求:她要到灾区一线去!我说,你的岗位是在后方部署、协调,这里也非常重要,不能去!

15日的早编会没能开成,因为压倒一切的就是怎么把记者尽快派出去。早上一上班,我就给各个采访部门主任发出一条短信:“请大家务必通过各种渠道联系各种救援队把我们的记者带往前线。”并把本应召开的早编会移到了赵总的办公室,我们现场指挥部署,要求各部门主任通过各种社会关系搜集陕西省成立各种救援队的信息,千方百计把我们的记者带到前线。

这个时候,摄影部实习记者丁聘也挤进赵总办公室,身上鼓鼓囊囊的行囊。我们这时才知道,丁聘和社会新闻部实习记者张亮,在14日地震发生以后,就悄悄准备了行李,随身携带,14日晚上就一直守在办公室,等待机会,等待出发的命令……赵总请示薛社长,答复是:灾区太危险,不能派实习记者去!而丁聘信誓旦旦:青海我熟悉,那里有许多我的朋友,我年轻,身体好,让我去!面对这样的请求,我们只能默许。

我们决定,由郭红文带领特稿部孙涛和丁聘到323医院待命,他们什么时候出发,我们就挤上去出发!由郭天刚带领张亮赶到120指挥中心,他们什么时候启程,我们就跟着启程!由经济部主任李亚军带领记者张毅伟负责联络省卫生厅、省医院、交大附属一、二医院、西京、唐都、空军医院;由要闻部负责联络省慈善协会、民政厅……

从那时至15日深夜,电话不断,各种消息纷至沓来,尽管最后都没能落实成行,但我们的目标始终没变:争取一切可能奔向灾区!

我们的目标:奉献爱心

“在这场大灾大难面前,我们三秦都市报人应该做点什么,应该有我们的姿态,有我们的行动!”——这是薛社长参加早编会进行战前动员时讲的话。

16日零时许,第一批伤员运抵西安,我报记者李永利、晁阳、马昭、丁聘等兵分几路连夜全程采访,直至东方破晓。这一信息是薛社长零时许在医院得到并第一时间通报夜班作出部署的。

尽管我们发了报道,但是薛社长很不满意。同城媒体中,电台、华商都已经有记者到达前线并发回了报道,华商报的华商慈善联盟已经募集到10万元的救灾物资启程运往灾区,我们的报纸上面没有这些内容。面对华商的强大压力和强大攻势,我们显得十分被动也十分郁闷。必须绝地反击,打出我们的特色我们的气势来!

薛社长亲自参加早编会,对我报玉树地震报道做了明确部署,确定了本报地震报道的重要方向:重点围绕玉树灾情、陕西救援、我报独家策划三个主要内容进行报道,版面包装上要力求突出编者的思想和感情。

早编会依此制定出总体报道执行方案:一是社会部负责,联合西安市红十字会共同募捐善款物资,重启今年一月我们六省媒体共同开辟的“爱心通道”,把物资运往灾区,大胆借助外媒力量,所有相关稿件可以共同使用、共同署名“爱心通道记者”;二是经济部参照汶川地震积累的经验,负责联络各有关医院,开展发动市民和灾区伤员爱心结对子活动;三是编辑部负责对抗震救灾的专题报道版面重新重点设计包装,要凝重大气,情真意切。

在宣传部门的禁令还未取消的情况下,薛社长还现场拍板,“不让到玉树,到西宁总可以吧!”决定派记者坐最早一班航班飞赴西宁,立即出发。经济部记者姬娜立即通过关系拿到两张飞往西宁的机票。两个实习记者张亮、丁聘就这样匆匆走向了战场。

与此同时,薛社长又亲自联系伟志集团老总向炳伟,指派特稿部主力记者、也是熊宁事迹采访报道组成员孙涛随伟志集团的救灾物资车队前往灾区。

这天下午,宣传部发来了最新指示:各媒体赴灾区记者,可以采访报道陕西救援队抗震救灾情况。这个根本性的转变改变了我们记者的处境,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赴灾区采访了!

也是这天下午,我直接联系西安市红十字会领导,要求再度合作向玉树灾区伸出援手。一向爽快的崔锦绣专职副会长立即答应,并立即向西安市委常委、副市长兼红十字会会长李秋实做了汇报,让我万分感激。为什么是再度合作还要万分感激?因为几年来,只要我报有求,红十字会必应。在我打电话的时刻,南方旱灾,我报和红十字会联手募捐的5万元救灾款才刚刚汇出,我们联手募捐的一车皮60吨汉中“爱心大米”也正在发往南方旱灾区的路上……

我们要求社会部记者立即联系玉树第三完小——这个时候,我们获悉,这所当地最大的完小,有学生3200人,其中1600名在地震中伤亡,其中死亡师生数十人,是遭受伤害最重的学校。许多孩子临死还穿着我们六省媒体当初募捐的棉衣。——我们要求校长告诉我们、和我们的读者:第三完小急需什么,我们就募捐什么。

我还联系了西安市知名的后宰门小学的校长白彩铃女士,我说,我们明天就要上街去为灾区小朋友募捐了,你能帮我们一把吗?远在北京出差的白校长立刻答应:需要什么,我给什么。我说我们需要一份公开信,鼓励玉树孩子坚强起来,呼吁西安的孩子伸出友爱之手。白校长立刻答应:马上就办!

17日,我报集中发力,推出11个整版报道抗震救灾,版面上,第一次出现了本报特派记者从灾区发回的报道。横贯报眉的“情聚玉树抗震救灾”,是薛社长深夜守在电脑旁浏览了国内外大量相关报道后亲自拟定的标题。每版通栏标题均以“媒体联动 重启爱心通道”、“连接爱心捐助玉树孩子”这样“4﹢6”句式排列,规整、凝重、厚实、动情,引人注目。

这天,我报一版大图刊发省委赵乐际书记看望灾区伤员的照片“受伤的亲人到了西安”。整版只有两个醒目的大导读:一是西安市红十字会与本报联手招募“爱心志愿者”,一是本报联合全国7省10家媒体重启“爱心通道”。

后宰门小学的公开信“玉树同龄人,让我们一起携手坚强——倡议全市小学生向玉树震区献爱心”,一字未动,原文照发。我给学校要求提供三四百字就可以了,这篇文章整整写了1400字!

这天,我们社会部、摄影部的记者就带着这份报纸,走上了街头,和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爱心志愿者一起,为灾区募捐。两年前,同样是这些募捐箱,每天装满了为汶川地震灾区募集的善款,今天,它贴上了三秦都市报的标签,我们共同为玉树灾区捐款。直到现在,在许多固定的场合,还依然保留着这样的捐款箱,接纳着社会捐款。

这天,我们前方的两路记者继续向玉树震中艰难推进;

这天,我们经济新闻部记者打通各种关节深入灾区伤员病房采访,独家获得每个人的详细伤情,并于第二天的报纸上全部公布,便于市民结对子。

我们的目标:雪中送炭

“刚刚为孩子们送来衣服,现在又给我们送来急需的物资,太感谢你们了!”——这是记者张亮报道第三完小副校长文明时引用的一句话。

经过紧张和繁忙的努力,我们联手募集的物资堆满了一个大库房,红十字会的库房放不下,同在一个院子的120指挥中心慷慨相助,腾出他们自己的大库房,塞满了募捐来的大宗物资:4500条充气床垫、300件防潮垫、150张棉床垫、300顶帐篷、100箱84消毒液、15万元的500箱开米消毒液,还有数百件羊毛衫、T恤以及食品、医药等等。通过玉树红十字会了解到灾区人民急需棉被,西安红十字会领导立即决定从募集来的40多万元善款中拿出20万元紧急购买2000床新棉被。到4月18日,募集到的物资总量总值达到100余万元。

为了第一时间把这批物资送达灾区受灾群众手中,尤其是受灾深重的玉树第三完小孩子们手中,我们和西安市红十字会领导立即决定:19日必须启程!

但是,要把价值百万元的物资运送海拔4000米以上的玉树,就是平时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何况发生地震以后,不断的余震、不期而至的暴风雪、高原反应。再说,关键是车在哪里?我们立即想到六省媒体爱心接力时帮我们无偿提供爱心车辆的西安鑫源运输有限责任公司,对,就向他们求援。郭红文、王东启同志立即电话求援。可是,这个公司只有跑省内的车辆,跑青海方向的没有一辆,需要外借。时间等不及了。王东启立即联系西安城南客运站请求支援。隶属于陕西迪普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城南客运站立即答应。该公司只有客运没有货运车,他们决定立即租用两辆大型货车无偿运输。

4月18日上午,陕西迪普集团的班子成员全部到位,红十字会的领导全部到位,我带领郭天刚、郭宏文、王东启、晁阳等一起赶到红十字会大院,我们一边安排记者随同红十字会志愿者继续上街募捐,一边安排3517厂加班加点赶制2000床棉被,一边在现场研究如何装运。当时估计需要两辆大型货车,城南客运站征集了13名装卸志愿者前来装载。到了下午,眼看两车装满了,物资还有一大堆,于是又租来一辆大货车,到了晚上,三辆车装满了,还没装下,就又租来第四辆大货车,到了晚上11点,全部100万元的物资装载完毕。雇来的个体司机一看物资较多,又要星夜兼程奔走高原,就费用问题一再加码,从每人8000元一直要到13000元。就这样,连同引导车在内共计5辆车,一趟下来总费用在8万元左右,全部由迪普集团负担。

在这个过程中,我向薛社长请示并汇报了进程,薛社长立即同意物资启运,并表示再忙也要抽出时间亲自欢送。韩秀峰副总编表示:一定要看着他们出发。自从决定联合募捐开始,郭天刚、王东启、郭红文就一直缠着我,他们说,没能第一时间赶往灾区,就已经非常遗憾了,押送物资的机会绝对不能再度错失。我请示薛社长,她指示前方已经有三名记者了,只能去一个人,态度相当坚决。而郭天刚的理由是:我要靠前指挥;王东启的理由是:是我联系的车!郭红文说:六省媒体开展爱心接力时我就没去成,地震发生后也不让我去,现在运送物资轮也该轮到我了。

4月19日上午8点半,承载着三秦都市报人无限祝福无限爱心无限关怀和温暖的百万元救灾物资在城南客运站隆重启运,看着眼前求战心切的爱将郭天刚、王东启,薛社长终于答应两人一起同行,愁得一夜难眠的王东启这才欢喜的笑出声来。薛社长将写有“情聚玉树抗震救灾”字样的红旗授予出行的精神抖擞的郭天刚手中,一再叮咛:一路平安,保重身体,完成任务!至此,我们的物资踏上了漫漫征程!

这天,西安市29个家庭跟灾区伤员结成对子;

这天,10个抗震救灾专版报道中,前方记者大篇幅报道引人注目:“第三完小在关爱中复课”、“劫后玉树 泪水盈盈的脸”……

这天,我报电子信息部联合西部网,启动网上祭奠平台,为玉树祈福。

运送物资车辆经过千辛万苦,历经冰雹、暴雨、暴雪袭击。我们前方的记者在报道中说:第三完小的师生听说本报募集的百万元物资即将运到,高兴地奔走相告。他们说,我们需要棉衣时,你们送来了棉衣;我们需要帐篷、棉被时,你们又送来了帐篷、棉被,真是雪中送炭哪!

车队跋涉两天两夜,攀爬翻越两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4月23日凌晨许,离玉树灾区只有400多公里,在风雪交加的高原雪域上,他们接到了紧急通知:天气环境恶劣,灾区情况复杂,立即返回西宁。就这样,他们冒着暴风雪艰难行进一夜,折返西宁。留下沉重的惋惜和遗憾。

在将物资向西宁红十字会交接过程中,郭天刚和王东启还不甘心,运送不到灾区,我们心里有愧。他们私下又自己联络了西宁当地的一辆货运车,要把拨给第三完小的那部分物资运送玉树。然而,由于高原气候特殊,灾区情况复杂,最终只得放弃。

我们的目标:战无不胜

“请领导放心,我们一切顺利,坚决完成任务!”——这是五名前方记者给我手机中发来的最多的一句话。

4月17日,在西宁坚守了一天一夜的张亮和丁聘两位记者心急如焚,前往玉树的800公里道路实行管制,除了救灾车队通行,别的车辆禁止通行。飞往玉树巴塘机场的飞机也只运输救灾人员和物资。这时,我们记者获知323医院救护队要从西宁启程前往玉树,立即软缠硬磨,终于搭上了去往玉树的车辆。经过24小时的颠簸,18日中午一到玉树州政府所在地结古镇,他们就徒步赶往第三完小,开始了紧张的采访。“帐篷里成立报到处”、“爱心通道记者开起小课堂”、“校长梦想建一座全新校园”等等报道从千山万水之外的玉树灾区不断发回。

这天深夜,稿件传送完毕,两位初出茅庐的实习记者这才发现,漆黑寒冷的雪域高原的地震废墟上,他们除了一身简单的行囊之外,一无所有。临出发时由于太过匆忙,帐篷、睡袋都没来得及准备,寒冷的夜晚何处可以立足休息?好在灾区宣传组给他们安排进一个媒体临时住宿的大帐篷,9个记者和一位女志愿者挤在一起。没有被褥,他们自己找了个硬纸板铺在地上,和衣而眠。这是个难忘的夜晚,他们庆幸第二天起床还没感冒,庆幸比别的一些记者幸运,有人在露天烤着火,整整坐了一晚上。

4月19日,震后第五天,两位记者早早赶到学校,“第三完小在关爱中复课”一组6篇报道相继采写发回。

在此期间,我们获知,今年1月,六省媒体爱心通道开辟以后,杭州府苑小学五年级6班31名学生迅速和第三完小的五年级三班31名学生结了对子。4月14日地震发生以后,杭州的小朋友非常担心身在灾区的小对家。谁知,地震第二天,也就是4月15日,杭州的29名小学生接到了来自第三完小的29封来信,这是孩子们在地震之前同时发出的。这下炸了锅,孩子们哭喊着要找到远方那29个小朋友。我们立刻部署联络前方记者、联络学校、联络杭州府苑小学以及所有爱心通道记者,经过包括央视、本报等诸多媒体报道和多方寻找,最后只找到了28个小朋友。我报记者连同杭州爱心通道记者促成两地小朋友连线通话,并以“两地连线 孩子们话儿说不完”为题予以报道。

与此同时,跟随伟志集团随车采访的特稿部记者孙涛也赶到了灾区,车辆管制,搭载的汽车被堵在了距离结古镇40公里左右的路上。在反复沟通之后,孙涛已经做好弃车步行前往灾区的准备。好在经过长时间协调争取,车辆最终得以通行。到了结古镇,立刻投入采访。高原缺氧,他一边抱着氧气袋吸氧,一边坚持写稿。“震后玉树 生活秩序正恢复”一组六篇报道相继发回报社,“伟志老总携40万元物资到达灾区”也及时发出。

与此同时,郭天刚和王东启,坐在运输的汽车上,边走边采访,一路走一路赶写稿件,就在颠簸的汽车上,相继发回《爱心启程 百万物资送玉树》、《爱心背后 感人故事说不完》、《爱心物资 翻山越岭向玉树》、《千里之外 我们也是一家人》一组图文报道。

在地震废墟上,我们的记者见证并记录了一幕幕终生难忘的感人故事:路上巧遇的来自陕西的默默无闻的爱心志愿者,飞沙冷雨中不顾安危急切寻找学生的校长和老师,累得发抖高反呕吐不停还坚持救灾的武警消防官兵,噙着泪水打着绷带赶来报到上课的灾区小学生,格萨尔王广场上面对半降的国旗紧握拳头肃然默哀的普通市民……

摄影记者丁聘终于病倒了,出现高反和感冒症状,他在灾区的临时医疗点打点滴的一小会时间,依然用镜头记录下同行忙碌的身影。就是4月20日这天,丁聘发回“记录玉树 字里行间都是爱”一个整版的一组8幅图片,记录下赴灾区采访的记者们在灾区、在高原坚守职责的剪影。也就是在这天,丁聘给我回的短信还是那句话:“请领导放心,我们一切顺利,坚决完成任务!”对自己的病情只字未提。

我们的目标:向前、向前、向前

“我们做了许多本不该记者来做的事。我们不仅记录了历史,我们还创造了历史!”——这是欢迎赴灾区记者凯旋座谈会上韩秀峰副总编讲的话。

同样在这个座谈会上,我记得记者孙涛说过:我们到了玉树,当地媒体一听说是三秦都市报的,非常热情,提供了很多方便;当地群众一听说是三秦都市报的,都说熊宁好,你们报纸好,谢谢你们,欢迎你们!

为什么我们能得到这里的礼遇,为什么孙涛在回返西宁的时候车辆没有着落,会有当地的朋友鼎力相助为他联系好军用飞机从巴塘机场直飞西宁?不是因为我们仅仅是个记者,而是因为我们曾经做过的和正在做着的。

熊宁奉献爱心也奉献了生命,给玉树这片美丽的土地留下一段美丽的传说。我们第一时间赶去报道了;

第三完小孩子们缺少过冬的棉衣,我们知道了,我们报道了,我们也送到了;

玉树遭遇重大地震灾难,我们不由分说募集救灾物资,千方百计运送灾区,我们做到了。

地震无情,人间有爱。为什么我们要奋不顾身奔向灾区,为什么我们的目标始终如一:向前向前向前?因为我们的光荣就在那里,我们的使命就在那里。这是光荣和使命的召唤!

地震发生以后,我们各部门的记者争先恐后想尽千方百计要赶赴灾区;

我们后方的大批记者采访募捐、采访伤员、采访医生、采访市民、采访社会各界,从白天奔波到黑夜,又从黑夜迎来了白天。

策划中心郭红文自从地震发生以后,就没好好休息过一天,带着记者四处奔跑联系赴灾区救援队搭便车,联系运送物资的车辆,协调前后方记者、协调各部门采访、协调白班夜班对接,陪同记者采访赶写稿件,直到最后一篇稿子交到编辑手中。

韩秀峰副总编一声令下,各部门主任周六周日不许休息,必须到岗。大家毫无怨言!

尽管李平、李少娟们已经非常疲累,但是每天晚上还是一直坚守夜班,一个稿件一个稿件跟前方记者和中心无缝对接,一个标题一个标题跟主任、老总研讨定夺。对本报重点策划报道重点包装。整个地震报道没有出现任何导向性差错。

4月19日上午,当运送物资的车队整装待发即将启程,韩秀峰副总编匆匆赶来。为了等待新华社有关总书记慰问灾区的稿件,他在凌晨4点半才上床休息。睡了两个多小时就赶紧起床赶往城南客运站。就是为了赶在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为我们的记者助威壮行!

我们是记者,又不仅仅是记者。作为记者,我们只要做好报道就是尽了职责。可我们不是。

我们为孩子们募捐棉衣,我们上街募集善款,我们千里迢迢运送救灾物资,我们帮助西安市民跟灾区伤员结对子……这些都不是我们记者本应该做的,我们都做了。

我们还做了更多。

地震发生以后,热线室的和平,经济本就拮据,爱人又在生病,他几乎是在第一时间毫不犹豫捐出300元特殊党费。

薛社长就多次对我说,我们一定要献一份爱心。在那段日子,她自己在外面参加活动遇到捐款都不会落下。陕报募捐,她又捐了。她去外地出差,临出发又叮咛我,我们一定要捐款。她带头捐了款,又嘱托我要让全报社共同捐款:大灾大难面前,一定要有爱心!我们的通知发出去,两天时间就捐款12523元,244名我报职工献出了爱心。

为了第一时间把我们三秦报人的爱心捐款送到灾区第三完小,我做出安排,一边在社内开展募捐,一边由郭天刚主任从自己家里带了1万元先行出发赶往灾区。

我们的物资和捐款没能直接交到玉树第三完小孩子们的手中,留下了沉重的遗憾。郭天刚、王东启还期望着,这所学校在6月20日全面复课的日子,带上我们的捐款和其他社会爱心人士的捐款重返玉树。

这些天,我常常在想,假如我们仅仅尽了一个记者的本分,冷静、理性、甚至忠实的不折不扣得按照有关部门的指令做好我们的报道,我们还会否在社会上产生如此大的反响?答案无疑是否定的:不会!

正是我们做了每一个富有爱心和责任感的人都应该做的,我们才在更大范围和更多层面上引起强烈共鸣,感动了无数人,感动了这个世界!

三秦都市报走到今天,历尽艰难,但愈挫愈奋,原因是什么,就是我们一直有一个信念:精神不倒,勇往直前!我们有一支如此敢打敢拼的优秀团队,我们有一种如此强悍的精神风貌,我们就一定会在这个激烈竞争的世界上杀出一条血路、打出一片自己的天地!

本文刊发于2010年第三期《风华三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