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敌报》是新四军在皖南创办的,曾一度停刊,后又恢复出版,是当时中国共产党在东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主要报纸之一。
1938年1月,新四军军部从江西南昌迁到皖南泾县岩寺。同年5月11日,《抗敌报》在泾县创刊,铅印四开四版,初为5日刊,后改为3日刊,主编冯宽等。时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的周恩来题写报名并留下落款。1939年9月1日还发行过江北版和江南版,不久停刊。同年11月,根据刘少奇指示,再以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名义出版《抗敌报》(江北版)。该报虽然标注为“抗敌政治部出版”,实际上主办单位就是新四军政治部,是新四军军报,也是中共中央中原局的机关报。
《抗敌报》以宣传坚持团结抗战、反对投降分裂为主要任务,经常报道八路军、新四军的战斗和活动情况,以及全国尤其是华中的抗战情势和战况评析,大量登载新四军主要领导人叶挺、项英、陈毅和军政部主任袁国平等人的讲话。该报以战士为主要读者对象,除一般消息外,还有战地通讯、各种问题讲解等。先后出有5种副刊:“文艺”“战士园地”“抗敌剧场”“新文字”“青年队”。文章一般500字左右,通俗生动、简短活泼、编排新颖,战士们争相传看,发行量近万份。
1941年皖南事变期间,新四军创办的报刊受到很大损失,《抗敌报》曾被迫停刊。1月4日新四军北上撤离泾县时,该报曾出版告别号,还公布了国民党安徽省党部查禁新四军报纸的密令。皖南事变后,经过有理有节的斗争,新四军重建,《抗敌报》也恢复出版。
笔者珍藏有两份出版于皖南事变前的《抗敌报》。
一份是出版于1940年5月22日的第153期。头版有新闻《鄂北克复枣阳》。枣阳血战规模较大,不仅解放了豫鄂间的重镇枣阳,而且致敌死伤7000余人,缴获战车39辆、轻重枪支无数。另有一条别致的消息《小岭宣纸同业公会向本军献旗励功》,写的是新四军在梅冲何家湾父子岭一带迎头痛击来犯之敌,致敌伤亡惨重,创造了当年皖南抗战最光荣的战绩;小岭宣纸同业公会特推派代表来军部献锦旗致以慰问。后面还附有致叶挺军长、项英副军长的慰问函及叶挺、项英二将军的复函,充分反映了新四军和当地老百姓“军爱民、民拥军”的军民鱼水情。这一版抗战新闻共有8条,占总版面的绝对多数,及时报道了新四军、八路军、各地游击队和国民党正面部队抗击敌伪的最新战况。这一期的第二版除了一篇社论外,其他均是国际新闻(图7-7)。
另一份是出版于1940年5月28日的第155期。第一版左下方是一篇纪念五卅运动的社论,强调要坚决反对国民党顽固派对日投降妥协、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行为。此外几乎都是战况报道。有《“充团”建功铁丝港》《晋博路据点尽入我手》《鄱湖东岸战况 我占优势》《汉口敌兵车两列被炸》《国际反侵略会电贺我豫鄂大捷》《桃林敌蠢动,经我击退》《从化县境随处激战》《豫鄂激战未已 枣阳东北争夺最烈》等(图7-8)。
《抗敌报》于1941年1月4日新四军奉命北撤时停刊,共出版了221期。作为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创办较早、影响较大的一张报纸,《抗敌报》积极宣传中共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和团结了敌后军民,指导了大江南北人民的抗日斗争,抨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谬论,扩大了中共和新四军的政治影响,深受军内外广大读者欢迎,成为鼓舞华中广大军民坚持抗日斗争的响亮号角。它无疑是我党我军抗战史上的宝贵财富之一。
图7-7 《抗敌报》1940年5月22日头版
图7-8 《抗敌报》1940年5月28日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