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甘为他人作“嫁衣”

甘为他人作“嫁衣”

时间:2023-05-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每看到一篇好作品发表,我总是不胜欣慰;而一旦有一篇水平不高的作品登出来,虽是‘文责自负’,我也感到像是把残次品卖给了顾客,常常自愧和内疚。”这是《金城》副主编田季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话。田季章今年56岁,满族。经过一番艰苦创业,期刊于1981年更名为《金城》,正式在国内公开发行。“看来,没有甘愿为人作嫁衣的精神是当不好编辑的。”

“每看到一篇好作品发表,我总是不胜欣慰;而一旦有一篇水平不高的作品登出来,虽是‘文责自负’,我也感到像是把残次品卖给了顾客,常常自愧和内疚。”这是《金城》副主编田季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话。字字句句,发自肺腑,道出了一位为党的文艺事业勤恳工作的老编辑的心声。

田季章今年56岁,满族。早在四十年代中后期,他就投身于进步的文艺事业;解放后更加兢兢业业地在党的文艺战线服务。尽管他曾经遭到误解,受过打击,有过困惑,但没有丧失对党和人民的信心。1979年,他主持创办了《金城文艺》期刊,在内部发行。经过一番艰苦创业,期刊于1981年更名为《金城》,正式在国内公开发行。去年10月,田季章荣获全市宣教系统先进标兵称号,同年11月被接受为中共预备党员,今年10月又被评为全市少数民族先进个人。他除了担任《金城》副主编外,还兼任作协甘肃分会、市政协、市文联和市文艺评论学会的职务。

“有人说搞编辑工作是‘为人作嫁衣’,您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田季章笑了笑说:“嫁衣总得有人作嘛!问题是为什么人作和怎样去作。只要对人民、对社会主义建设有利,我甘心作一辈子嫁衣。”

他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为了培养青年作者,他甘作“人桥”,不但在理论上给人指导,而且不惜将自己积累的素材、语言以及对故事情节的构思都奉献出来。他曾陪同作者下去采访,还给一些作者赠送文学作品和工具书。为了工作,他把床搬进办公室,没明没黑地忙碌着:审稿、改稿、排版、校对,还参加组稿、搬运,接待来访的作者和读者,处理文联日常事务……无怪他的爱人和子女们说他心里只有文联和《金城》。每次外出开会或出差,他也要带上稿件抽空阅编。他眼底出血,需要连续治疗,但因为没有时间而中止了;他肺部有阴影,需要复查,交了透视费竟没有再去,也是因为没有时间。

“看来,没有甘愿为人作嫁衣的精神是当不好编辑的。”面对这位一心扑在事业上的老编辑,记者感慨不已。“是啊!”田季章稍加停顿后又继续说:“做一个合格的编辑,既要当伯乐,善于识马,即发现人才;又要作王良,善于驯马,即培养人才。这不单是对个人和刊物负责,更重要的是对党和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一支红笔、一把剪刀、一瓶浆糊,看似简单,其实不然啊!”

亲爱的读者,当您手捧杂志,潜心阅读时,是否也曾想到过那些默默无闻的编辑?是否意识到了编辑在字里行间倾注的心血和汗水?

(原载《兰州报》1983年12月20日4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