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回归市场逻辑

回归市场逻辑

时间:2023-05-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中提到了“新常态”这一概念,这是国内首次在公开场合用“新常态”来描述中国经济。深入到本质,中国经济新常态实质上是经济行为的新常态和规则及规则意识的新常态,是经济活动中人和企业的行为方式与行为规则的变化。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中提到了“新常态”这一概念,这是国内首次在公开场合用“新常态”来描述中国经济。同年8月,《人民日报》多篇文章提出新常态的四个主要特征: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从多个层面对我国的新常态经济做出了阐释。自此,“新常态”在中国被各界高度重视。[1]

客观来说,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不可能一路高歌猛进,必然会存在波峰浪谷、曲折前行的状况。因此,对新常态经济内涵与特征的理解理应回到经济发展的语境中。一个最为直观的现象是,2011年以来中国经济结束了两位数的高速增长,“结构性减速,构成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主要特征”。[2]从国家语境来看,经济增长速度下行至7%显示出经济基本面发生了实质性变化;但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世界经济语境来看,中国经济依然体现出增长的态势。

所以,所谓“新常态”并不存在一个世界统一的标准状态,它只是经济发展特征从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转变。从现象层面来看,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包括生产能力过剩、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内需增长速度缓慢、经济结构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进出口失衡等。但这些都不是导致经济增长速度降低的最主要因素。从发展经济学的视角来看,中国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的根本原因有二:一是经济发展阶段进入转型期;二是以矫正扭曲的经济体制为主导的经济体制改革,使经济增长的动力回归为正常的市场化推进。[3]

也就是说,中国经济进入了红利加速消失、硬约束增强、结构转变压力加大的时期,这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经济发展阶段转变,和改革进入新阶段使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发生转换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经济进入更加接近市场经济政策状态的表现。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经济高速增长并不是成熟的市场经济自行运转的结果,更多是由政府强力推进的经济粗放型的高速增长,其间必然伴随着利益分配、产业结构、人与自然的不合理甚至扭曲的现象。

深入到本质,中国经济新常态实质上是经济行为的新常态和规则及规则意识的新常态,是经济活动中人和企业的行为方式与行为规则的变化。规则的变化势必包括行政垄断让位于市场配置资源、市场供需引领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共“十八大”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确定了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市场体系的目标,这也是为应对经济新常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型而确定的制度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