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编辑卢光照

编辑卢光照

时间:2023-05-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卢光照卢光照字春塘,别号“三不子老人”,河南省汲县人。出版有《卢光照画辑》《卢光照画集》《卢光照程莉影近作集》。卢光照负责《连环画报》的文字编辑工作,承担策划选题、联系作者、审改稿件等任务。卢光照编辑了《齐白石作品集》,这套巨著分为绘画、书法篆刻、诗作三大部分,卷首为白石老人亲自撰文并手书的序言。卢光照怀着对恩师深厚的爱戴,为这套书精心谋划,挑选画作,编纂校订,倾注心血。

卢光照

卢光照(1914—2001)字春塘,别号“三不子老人”,河南省汲县(今卫辉市)人。著名画家,被称为北京“齐派四大家”之一。曾任民革中央团结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齐白石艺术研究会会长、北京花鸟画研究会名誉会长。

1932年河南省立第五师范学校肄业,于1934年考入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国画系,受业于齐白石、溥心、黄宾虹诸名家。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奔赴抗战前线,参加了张自忠所部五十九军,历任艺术干事、宣传队长、抗敌剧团副团长。1941年初离开部队,先后到四川省立技艺专科学校、广汉女师等从事艺术教育工作。1946年任教于国立北平艺专国画系。新中国成立后,他调入人民美术出版社从事美术图书编辑工作。出版有《卢光照画辑》《卢光照画集》《卢光照程莉影近作集》。其作品被收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

卢光照1914年生于河南省汲县(今卫辉市)庞寨。该村距县城20公里,是一个比较贫穷的地方。卢姓在当地算得上大户,父母皆不识字。卢光照幼时在村里小学读书,三年级的时候,随堂兄到开封就读省立第三初级小学,毕业后,考入第一师范附小读高年级,后又考入省立第五师范。在五师读到高级师范的时候,他因不满校长、训育主任的作风而参与闹学潮,结果被学校开除。那时他喜欢画画,就决定考艺术学校。先在私立京华美专旁听了一个时期,后考入北平国立艺专。

入学后的第一年,主要学的是基础课,包括国语、音乐、劳作、体育等。第二、三学年主要是绘画专业课。当时学校的国画老师,多是国内有名的教授,如教花鸟的有齐白石、王雪涛等;教山水的有溥心、黄宾虹、吴镜汀等;教人物的有陈缘督、吴光宇等。先生教课认真,学校管得也严。

齐白石先生的年龄最长,那时已70岁左右。白石先生每周来上两次课,每课连讲两小时。

卢光照奋发学习,成绩在全班名列前茅。他更喜爱齐白石的写意花鸟画法,认为齐白石的画大气磅礴,符合他的秉性。白石先生为他手把手示范,指导作画要领;因此他的画技提高得很快,深得白石先生的赞赏。白石先生甚至给卢光照刻了两方印章,一方为白文“卢”,一方为朱文“春塘”。一次,卢光照在课堂上画了一幅《墨竹》,请先生指点,白石先生挥笔在画上题写:“光照弟画此粗叶,有东坡意,乃同校之龙也。”

(以上三方印章皆为齐白石作)

卢光照与秦岭云、周书声组织重九画会,在北平太庙、河南开封龙庭举办三人联展。与同窗好友谢时尼、雒达共同出版了《三友合集》,画集作品由白石老人亲选,并为画集撰写序言、题封签。序言中说道:“谢时尼、卢光照、雒达二三同学心无妄思、互相研究,其画故能脱略凡格。即大叶粗枝,皆从苦心得来。三年有成,余劝其试印成集以问人。”

卢光照艺专毕业后正赶上中华民族的危亡关头。1937年“七七事变”,北平沦陷,卢光照怀着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一心要抗日。他偷偷告别恩师齐白石,转辗回到豫北老家。这时,抗日爱国将领五十九军军长张自忠将军率部驻防到他们家乡一带。他踊跃报名,参加了抗日队伍的随军剧团。

抗日战争初期,张自忠将军率部先后开赴津浦前线,打淮河,打临沂,打台儿庄,掩护徐州突围,立下了卓越的功勋。武汉沦陷,其部队撤至鄂北,隔襄河与敌人对峙。这时张自忠已擢升为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因此卢光照参加的剧团,便叫做“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部抗敌剧团”,归政治部管。

那时剧团的任务,是以演剧为主。在开幕之前,演员们总是大唱抗日歌曲,一方面是宣传,一方面也是借高亢的歌声吸引群众前来看戏,扩大宣传效果。演出的对象,首先是部队,有时也搞军民联欢。

卢光照先后任过艺术干事、宣传队长、抗敌剧团副团长。他亲自组织指挥合唱团,教唱一些抗战的歌曲,如《黄河大合唱》《工农兵学商一起来救亡》《毕业歌》等,每次演出都收到很好的效果。他还根据当时的情况,创作了独幕剧《寒衣》和《清乡》。卢光照不但是编剧,又是导演,有时还要当演员,他说:“我是河南人,说的是家乡话,演个穷苦农民比较合适。”

1941年初,卢光照离开部队,先后到四川省立技术专科学校、广汉女师、成都女中、荣昌国立十五中、荣昌女中等学校任教,教过国语、绘画、音乐等课。此后,他应聘到了重庆嘉励中学、巴县女中、二十五兵工厂子弟中学任教,讲授音乐和美术。1945年,卢光照在中苏文化协会办了个人画展,齐白石老人知道后,为他的画册题写了书名《光照画集》,并用另纸篆书写了“吾贤过我”四个大字。

日本投降后,国立北平艺专复校。1946年,齐白石带卢光照到徐悲鸿校长在北平东总布胡同的寓所当面推荐,卢光照即被聘在该校任教。

卢光照在北平艺专(1946年8月~1948年7月)教了两年书,他的课内容充实,语言幽默,受到学生的欢迎。这两年间他更是作画三百张,在艺专大礼堂举行了个人画展。徐悲鸿校长及师生们参观了画展,并给予很高评价。

1949年初,张家口解放后,卢光照被调到察哈尔省革命干部学校高级班学习,系统接受马列主义理论和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教育。结业后,他被派往张家口女子师范学校教书。

卢光照在长达十多年的从教生涯中,教过小学、中学、师范及艺专,教授国语、绘画、音乐等课,培养出很多学生,其中有不少成为了建设祖国的有用人才。

1950年12月,人民美术出版社筹办,卢光照被调到该社。人民美术出版社初创时期,主要编辑出版连环画、年画、美术技法和资料等普及性的读物。卢光照负责《连环画报》的文字编辑工作,承担策划选题、联系作者、审改稿件等任务。一直到1955年3月,他调到图片画册编辑室工作。再后来,他又调到了中国古典艺术编辑组。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人民美术出版社进入普及与提高并重的阶段,重点编辑出版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画册及论著。卢光照编辑了《齐白石作品集》,这套巨著分为绘画、书法篆刻、诗作三大部分,卷首为白石老人亲自撰文并手书的序言。卢光照怀着对恩师深厚的爱戴,为这套书精心谋划,挑选画作,编纂校订,倾注心血。这套书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许多人争相购买收藏,使白石老人的艺术得以广泛传播。

卢光照根据自己多年来学习积累的资料和绘画的实际经验,撰写了《历代画家故事》一书,具体生动地评述了中国古代几十位画家的生平活动、轶闻趣事,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启迪性和可读性,很受社会欢迎。香港尔雅出版社多次再版,不少年轻学子受其影响,从而走上学习美术专业的道路。

卢光照在中国美术史论方面有深厚的修养,编辑过多部美术专著和一大批古典美术画册,其中有:李浴的《中国美术史纲》、闫丽川的《中国美术史略》、俞剑华的《中国画论类编》,还有《宋人画册》《芥子园画传》《唐宋画家人名辞典》《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和《中国历代书画篆刻家字号索引》等。《宋人画册》(与王靖宪合编)1989年荣获了莱比锡国际图书艺术展览金奖、中国优秀美术图书奖金奖。《中国画论类编》1991年获得了中国优秀美术图书奖铜奖。这些巨著的编辑出版,影响深远,是今天美术学子的必读图书,也为他日后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编辑是一项很辛苦、很枯燥的工作。卢光照每天都要审阅大量文字和画稿,评判优劣。

在人美社的资料室中,保留着卢光照1959年用钢笔写的《齐白石印谱说明》:“一、这套印谱共三册(外附边款拓本一册)。刊印320方;二、这些印均齐白石自刻自存者,现为齐白石纪念馆收藏;三、其中‘古潭州人’系李立所刻,‘齐白石金石文字印’‘长沙齐璜白石书画印’二印系张越承所刻,误收。‘加我三年成百寿’一印,风格不类齐白石,存疑。”卢光照的细心缜密,一丝不苟的编辑精神可见一斑。

卢光照默默无闻,不断推出新人,为他人做嫁衣裳。这些工作不仅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也得到了许多作者由衷的感激。

2011年,时值人民美术出版社成立60周年大庆,人民美术出版社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五个展览,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成就展。

在我向刘云山、马凯等国家领导人介绍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成就时,我会让他们看一张如同邮票大小的饼干票。这是20世纪60年代特有的物件,是一位作者寄给编辑的心意。要知道,在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有人送给你一张三两的饼干票,该是多大的礼!这个饼干票就是从作者写给卢光照的信件中找到的!由此可以看出卢光照与作者之间的情谊。

李苦禅的儿子、画家李燕曾讲了这样一段故事:“‘文化大革命’前夕,卢叔叔(指卢光照)给我父亲编8开精装画册,稿子都下工厂了,‘文化大革命’开始了。眼看书出不成了,卢叔叔不甘心,去印厂交涉,要出一批页子送给我父亲,趁人美社还没瘫痪,开出了1000块的预支稿费。那时候1000块钱真是钱啊!家里没舍得花,‘文化大革命’一抄家,以为没有了。几年后,我母亲偶然在一个抽屉里垫的旧报纸下面,发现了这1000块钱的存折。当时我们家正困难得很,这笔意外劫余之资真是救了大急!”

卢光照在人民美术出版社任编辑的时候,除了完成本职工作外,业余时间全部投入到画画上。他办公室里有一个镜框,经常变换装着他的新作,得到周围同志的支持和鼓励。

每次在人民大会堂开会或看节目,我都要在卢光照绘制的巨幅国画《千顷藕花送清香》前盘桓片刻。这幅长五米多、高三米多的大作品气势磅礴,构图谨严,笔断意连,相互呼应。此画荷花怒放,叶大如盖,荷梗如臂,两只悠然自得的野鸭跃然纸上。我从心底由衷地感到身为人民美术出版社一员的骄傲。

人们都说,教学相长,我以为,编创也可以相长。卢光照在编辑岗位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在绘画创作上也自成一家。

自1934年至1957年长达23年间,他经常到齐白石的住所看望,拿着自己的新作,当面聆听老师的教诲,每次必有新的收获。吉林美术出版社在出版《齐白石绘画精萃》时,竟然误把卢光照的作品《灯荧》收编了进去。可见他深得“齐派”大写意之精华,竟达到乱真的程度。他说:“我的画,初学时是大气磅礴的,那是因为是临老师的样子。”

1952年,捷克斯洛伐克驻华大使馆的文化参赞何德理其卡拜访齐白石老人,何先生问:“齐白石老人,你得意的弟子画得最好的是哪几位?”老人沉默良久,对他说:“有李苦禅、李可染、王雪涛、许麟庐、卢光照……”可见卢光照在齐白石老人心目中的位置。

卢光照的堂号为“思齐堂”,一是怀念恩师之意,二也有“见贤思齐”之意。齐白石老人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画在似与不似之间。”卢光照一生遵循老师的教诲。

“文化大革命”期间,卢光照下放到湖北咸宁“五七干校”。此时,他已年过半百,干不了重体力活,连队让他和许麟庐同放鸭子。

那时,我也随父亲到文化部“五七干校”,曾去过他们放鸭子的西凉湖。他们虽然住在茅草搭的牛棚里,但都是性情中人,颇注重生活情趣。记得草棚两边,如同对联一般挂着两溜甲鱼壳,让我们羡慕不已!在“五七干校”后期,他们可以偷闲看书作画。许麟庐画鳜鱼,凶猛生动;而卢光照的国画《小鱼》和《干校小屋》则充满了情趣。他在《小鱼》上题记:“十年动乱期间,余躬耕咸宁干校为鸭倌,以水为屋居,此景习常所见。”

卢光照从人民美术出版社退休后,全身心地投入花鸟画的创作中。他虽是白石老人的门生,但是能够博采众长,从任伯年、吴昌硕、李苦禅等名家的身上汲取养分。在他的作品中既有吴昌硕、李苦禅润泽苍浑的笔墨,又有白石老人质朴天真的情趣。

他说:“我悟出这个道理,就刻苦努力、学习、磨炼,几十年,到了65岁以后,才在我的画作上有了较大的转变。我的画逐渐放开了,气魄逐渐大了,用笔逐渐老了,功底逐渐深了。”

尤其是晚年,卢光照的大写意已经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作品更为洗练,强调内容,天然去雕饰,率性天真,浑然天成。他认为“佳作来自认真与随意之间,认真易板,随意则率,欲不板不率难矣哉。”

他的画更强调内容,强调内心的快乐。在画册《卢光照程莉影近作集》中,第一幅《盛荷》,表现的是传统的荷叶游鱼,他是这样题款的:“鱼游荷叶东,鱼游荷叶西,鱼游荷叶南,鱼游荷叶北,此鱼之乐也,余之心情舒畅不亚于鱼,故每喜画此。”他表现的是鱼乐,更是自己内心的快乐,而且希望将这种快乐带给读者。

卢光照不求形似,而求得其意,可谓“得意忘形”。不论是荷,还是藤萝,是八哥,还是游鱼,都在强调其特质,而非形态。他又在所画《猫雀图》上题道:“画不在形似,重在神肖。若斤斤于形似,假照相机可耳,何必绘画哉!”他笔下的猫厚重洗练,猫尾以浓墨一挥而就,省去不必要的细节,把猫天真有趣的神态表现得一览无余。

他说:“未来的中国画,有赖于今天的努力实践。没有尖兵,不足以探前程,路不可以一条,四面八方,才能各揽其胜。还要走‘立交桥’,不要‘钻山洞’,前行不以后行之缓而卑弃之,后行不以前行之急而诽之,同心向前,中国画必有光明前途。”

《仿童画》是他仿5岁外孙女的画而作。画上题:“老夫兴来学儿童,人老不能再还童,稚气不足矣。七十八岁卢光照自看自笑。”他还有一幅《芙蓉肥鱼》,鱼是鳜鱼,鳜鱼本是凶猛的鱼种,然而在他的笔下,却显得如此可爱。一任童心、爱心表露无遗。

晚年的卢光照似乎更偏爱画鸡,尤其是雄鸡。他笔下的雄鸡姿态昂扬,鸡冠血红,栩栩如生。雄鸡一唱天下白,预示着自己的雄心不老,也充满了对祖国欣欣向荣的憧憬。

卢光照的别号叫“三不子老人”。三不子,即:不摆架子,不充壳子,不当孙子。充壳子是四川话,不懂装懂叫充壳子。即不摆架子,不做不懂装懂的事,不卑躬屈膝。他在画作上常常题有“三不子老人卢光照”。他认为一定要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作画。他认为画品即人品,在一幅《莲实》题道:“君爱莲有花,我爱莲有实,耍花腔不如老老实实,质之天下正人君子以为然否?”这就是卢光照的处世哲学。

卢光照性情豁达,他有一方“一钱不值,万钱不卖”的闲章,表达了自己对艺术与金钱的看法。在一幅题为《老来红》的画幅上,他有这样的题字:“人生不满百,知足便无忧,欲壑本难平,攀比增人愁,红颜来去匆,莫负少年头。”这种无功利目的的艺术探索,使卢光照的作品格调高尚,让人们得到艺术享受。

卢光照晚年经常参加社会活动和公益事业。1985年4月,他作为中国画家代表友好访问团的副团长,访问日本,与日本书画界进行画技交流,受到日本书画界的高度评价。1984年,他应邀参观我国首次考察南极的J121号航船并当场题词作画;他还参加了我国通讯卫星“东方红”及“神舟一号”上天的庆祝活动,并留下巨幅画作。

卢光照被国务院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他每年都参加由中共中央统战部和国务院办公厅举办的由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的春节、中秋节招待会。多年来,他曾为中南海、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天安门城楼等处创作了特大幅花鸟画。他还主动为卢沟桥抗日战争纪念馆,为修复长城,为残疾人基金会、亚运会、台湾海基会,为香港、澳门回归等作画捐献,以表达热爱祖国的一片赤诚。他的作品《大展鸿图》《松鹰》《鸡冠花雄鸡》作为国家礼品,分别赠送给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爱尔兰前总统帕特里克·希勒里、日本前首相海部俊树。他还是日本国际艺术协会评审以及日本富士美术金奖获得者。

卢光照先生的作品多次在海内外举行个展和联展。1997年5月,他在中国美术馆举行了大型个人画展,王光英、何鲁丽、万国全等国家领导人和书画界同仁出席,盛况空前。

我以为,卢光照先生既是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也是我们十分尊敬的编辑家,他是人民美术出版社的金招牌!

《教子图》卢光照 国画

原载《中国美术》2014.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