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书籍装帧设计家曹辛之

书籍装帧设计家曹辛之

时间:2023-05-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曹辛之曹辛之,笔名杭约赫、曲公等。1952年调入人民美术出版社,从事书籍装帧设计工作。1942年,曹辛之编辑了普希金诗选《恋歌》,由现实出版社出版。该书荣获了1959年德国莱比锡书籍艺术博览会整体设计金奖,这也是我国第一次在世界上获得的图书金奖。曹辛之装帧设计的《郭沫若全集》获得了第三届全国书籍装帧展封面设计荣誉奖等。

曹辛之

曹辛之(1917—1995),笔名杭约赫、曲公等。江苏宜兴人。著名书籍装帧设计家、诗人。曾任中国装帧艺术研究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出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36年,与人合办抗日文艺周刊《平话》。七七事变后奔赴山西抗日前线。1938年到延安,先后就学于陕北公学与鲁迅艺术学院。抗战胜利后,在上海与臧克家等人创办星群出版社,合办《诗创造》《中国新诗》月刊。作为九叶诗派的骨干,他创作了著名长诗《复活的土地》,有诗集《撷星草》问世。1952年调入人民美术出版社,从事书籍装帧设计工作。他主持装帧设计的《苏加诺总统藏画集》获1959年莱比锡国际书籍展览会装帧设计金奖;他设计的《郭沫若全集》获第三届全国书籍装帧展封面设计荣誉奖等。1993年他荣获第三届韬奋出版奖。2009年他被中国出版协会、韬奋基金会评为“新中国60年百名优秀出版人物”。

曹辛之自幼酷爱文学艺术,从中学时代起,就在报刊上发表诗文与木刻。曾入江苏省立陶瓷职业学校和教育学院读书。1935年起先后在江苏宜兴湾县小学、武进漕桥小学等任教。1936年为宣传抗日救亡,在宜兴同吴伯文等创办《平话》文艺刊物,开始了创作、编辑与出版工作。

1938年他奔赴延安,入陕北公学、延安鲁迅文艺学院美术系学习。1939年调入李公朴为团长的抗战建国教学团,赴敌后晋察冀边区工作。1940年奉调重庆,进入生活书店总管理处,在邹韬奋直接领导下的《全民抗战》周刊任编辑,开始从事书籍装帧设计工作。

1942年,曹辛之编辑了普希金诗选《恋歌》,由现实出版社出版。1945年,他的个人诗集《春之露》(又名《撷星草》)问世。抗战胜利后,他与臧克家等创办星群出版社,并先后与人合办《诗创造》《中国新诗》月刊,以笔名“杭约赫”出版了诗集《噩梦录》《火烧的城》,及长篇政治抒情诗《复活的土地》。

在20世纪40年代,中国的文学界活跃着一个以新诗著称的九叶诗派。在辛笛、陈敬容、袁可嘉、穆旦等九位诗人当中,曹辛之是出色的一员。他以笔名杭约赫发表新诗。杭约赫是一种劳动号子的谐音,顾名思义,他与劳动人民心心相印,他的诗歌充满了对劳动人民的真挚感情,他是在为人民歌唱。

1981年曹辛之与辛笛、陈敬容等八人的40年代诗选合集《九叶集》出版,被认为是“建国以后第一本带有流派性质的诗选”。从此,“九叶”在中国文学史上,获得了应有的地位。1985年曹辛之出版了个人诗集《最初的蜜》,收录了他三十年前的诗作。

香港的黄继持是这样评论曹辛之的新诗的:“正是这种‘现实’与‘现代’质素的有机结合,使得这一派诗(指‘九叶’)近十年来在港台海外颇见好评。艺术上跟世界诗艺的发展同步,艺术上跟中国人民的心脉一致,特别是所表现的城市知识分子的感性与良知,容易在此地获得共鸣,并成为新诗创作再出发的先导。其中杭约赫的长诗,写都市的堕落疯狂,便很有现代派风貌,但意识上又与西欧现代派有别,而表现了中国读书人的情志。”

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中间30多年,曹辛之没有再写新诗,然而他并没有离开新诗。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朦胧诗出现,有着中国三四十年代新诗的影子。当年曹辛之的家是个艺术沙龙,北岛等朦胧诗人都是常客,曹辛之给予了年轻的诗人们许多的支持和鼓励。

《苏加诺藏画集》

解放前,曹辛之在香港三联书店,主要从事书籍装帧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先是调入北京三联书店,任总管理处美编科、宣传科科长。1952年他调入人民美术出版社,任宣传科科长、设计组组长,主要负责书籍装帧工作。1956年,为打破西方对我国的孤立,团结东南亚国家,政府将出版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藏画集的任务交给人民美术出版社。由于当年的印刷条件较差,还没有哪家出版社承接过如此重要的编辑出版任务。人民美术出版社动员社内和社外的力量,全力以赴编辑出版这套精装书。曹辛之就是这套书装帧设计的主持者。《苏加诺藏画集》出版后,获得了国家领导人的好评,印尼总统苏加诺亲笔写来贺信。该书荣获了1959年德国莱比锡书籍艺术博览会整体设计金奖,这也是我国第一次在世界上获得的图书金奖。

今天重读《苏加诺藏画集》,仍然让人怦然心动。首先看到的是外盒封套,这在20世纪50年代,绝对是另类的设计。封套正面有压槽,凹凸感让我们体会到设计者的独到匠心。压槽里是封面画,上半部是一幅经典画作,下面是黄色底反白字,字也是淡淡的乳白。

书的护封另有不同,封面画下面是黄色底褐色字。左下角显示第一卷,周围是菱形卷草。书脊采用的卷草花,线条舒展,下面“1”,采用罗马字,字中间也有卷草符号。正文也是采用压槽方式,将四色印刷的名画贴在凹槽里。《苏加诺藏画集》整体典雅大方,是一部精美的大型图书。

曹辛之在装帧设计《郭沫若全集》时,也倾注了自己的智慧和心血。起初,他在封面上做了郭沫若头像的若干设计,有浮雕式的头像,有木刻式的头像,但最终稿,却没有头像,取而代之的是“郭沫若”三个手书字。《郭沫若全集》分三卷,文学编、历史编、考古编。封面满版金色铺地,覆上银线隐花,右上角反白的三个字“郭沫若”。简约含蓄而又特点鲜明!郭沫若的书法具有符号特征,一看就知是他的字,曹辛之巧用三个字,也打破了书籍装帧界惯用头像的常规。三卷设计一致,扉页采用汉画像砖的图案,色调不同,古雅生动。

曹辛之装帧设计的《郭沫若全集》获得了第三届全国书籍装帧展封面设计荣誉奖等。

曹辛之曾经满怀深情地设计了10套《毛主席诗词》封面,在极左思潮横行的年代,因他是“摘帽右派”,他的设计未被使用。《毛主席诗词》出版后,他仍然写出6000字《谈〈毛主席诗词〉的出版工艺》,发表在《印刷》杂志。谈其优,不吝溢美之词,给予高度评价;谈不足,也不讳言,娓娓道来。

曹辛之设计了上百种图书和期刊,他根据具体的图书内容,采取不同的设计元素。古今中外,内容不同,他都能寻找最恰当的表达方式。他尤其善用字体。在他设计的图书中,所有美术字都体现了他的独特匠心。他设计的《茅盾全集》《韬奋画传》《中国戏剧年鉴》《九叶集》《黎明的呼唤》《清泉集》等,都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曹辛之的装帧艺术,不仅注重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也善于吸收西方现代艺术,他在继承的同时,更致力于创新和发展。《曹辛之装帧艺术》是继《钱君匋书籍装帧艺术选》《鲁迅与书籍装帧》之后国内出版的第三部装帧艺术专集。除此之外,他的作品还有《曹辛之书法选》《曲公印存》。出版家王子野在《曹辛之装帧艺术》序言中对他的艺术成就给予高度评价。王子野认为曹辛之“刻意追求意境美、装饰美和韵律美,所有这些要求又都同民族性、时代性结合起来,而这个结合又都要具有勇于不断创新的精神”,“他的作品给人以淡雅、明丽、清新、挺秀的印象。总的说来,他的作品书卷气比较浓”。

早在1956年,曹辛之就写下了十多万字的《书籍的装帧设计》,详细地阐述了书籍装帧的发展和规律,其中部分内容在1964年被载入文化部出版事业管理局编印的《图书出版业务》中。他根据自己装帧设计的心得撰写了许多理论文章,对中国书籍装帧艺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985年12月,曹辛之在《人民日报》发表了《装帧工作者之歌》:

一本书如果没有封面,不经过装帧,

就像一个人赤身裸体——没穿衣裳。

作者给书以生命、智慧、思想……

我们来为它设计形态,配上合适的服装。

把鲜花裹着春天的信息献给少男少女,

让美丽的翠鸟飞来为孩子们歌唱;

几根弧线、直线,将你的兴趣引向太空,

那片片色块,你会感到他潜在的力量……

愿这些精神食粮,都有它完美的形体,

我们以虔诚的心,来为他人作这嫁衣裳。

曹辛之不仅设计过几百种优秀图书,而且编辑过许多有影响的书报。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在1985年他做执行主编的《诗书画》半月刊,虽然只是一份四开的“小”报,但其编辑含金量极高,今天重读,还能清晰地感到编辑的立意高远和编辑工作的到位,对我们今天的编辑仍然有借鉴意义。

1985年,中国出版者协会装帧艺术研究会成立,曹辛之因德高望重和在书籍装帧艺术领域的学术地位被推选为第一届会长。精力过人的曹辛之为了中国的装帧艺术事业,披荆斩棘,组织书籍装帧艺术展、研讨会,为年轻的书籍装帧艺术家创造良好的条件。应当说,中国近30年来书籍装帧艺术的快速发展是与曹辛之等老一辈艺术家们打下的坚实基础分不开的。

2009年,曹辛之先生被中国出版协会、韬奋基金会评为“新中国60年百名优秀出版人物”之一。这是中国出版界的最高荣誉,也是对曹辛之先生一生工作最高的褒奖。

曹辛之不仅是著名的设计家、诗人、编辑家,还是著名的书法家、篆刻家、竹刻家。

在湖北咸宁文化部“五七干校”学习劳动时期,是知识分子最苦闷的时期,身背“摘帽右派”之名的曹辛之,不但没有被生活击垮,达观的他还因地制宜发现并实践竹刻。咸宁地区竹子很多,干校的同志也有利用竹子刻竹刻的,但多是昙花一现,而曹辛之却坚持下来,并刻出了许多文物级的作品来。尤其是《毛主席诗词四体书小挂屏》《篆书》臂搁等作品,精妙典雅,让人爱不释手。

为了纪念这段“割不断的咸宁情”,曹辛之特地给自己的书斋命名“抱竹轩”,并将王安石的两句咏竹诗“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才老更刚”刻在臂搁上,借以明志。

曹辛之的书法重视字型结体的风格特点和行间疏密的变化,与他的设计一样,颇为耐读。今天看来,他的书法仍散发着新颖独到的气息。

“能耐天磨真铁汉不遭人忌是庸才”曹辛之 书法

曹辛之的篆刻更是与他的人一样,是浪漫和缜密的结合。他先后刻印300余方,许多文艺界名人都藏有他篆刻的印章。曹辛之制作了多枚闲章,如“不知老之将至”、“齿脱心犹壮”等,表达了对粉碎“四人帮”的愉悦之情。70年代,他篆刻了一套陈毅元帅词《满庭芳》,共计21方。为了拓印,他自制木板水印,以自己的“抱竹轩”为名,共印了几千张《抱竹轩印稿》。然后将印章拓至稿笺上。这套印谱请茅盾题签,内封请齐燕铭题写“满庭芳拓本”,共印刷200余本,曹辛之分赠友人,大获赞誉。我有幸留存一册,对比刚刚再次出版的同样的书,让我既感慨他的多才多艺,又感慨他的精力过人。

“功夫在诗外”,曹辛之精深的修养,最终使他在许多领域都取得卓越的成就,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所以,谈到书籍装帧艺术,他语重心长地对年轻人说:一要爱书,二要和作者交朋友,三要提高修养。

我与曹辛之先生最早相识在1971年,地点是湖北咸宁文化部“五七干校”,他在胡家湾的“家”。那时我13岁,随父亲到干校。同龄人皆学业荒废,父亲却每天默写一首唐诗让我背,从“白日依山尽”开始,学了几十首。一天晚上,父亲带我去胡家湾看望曹辛之先生。那时曹先生年龄有50多岁,刚硬的黑发梳理得一丝不苟,眉毛又粗又黑,眼睛炯炯有神。听说我在学诗,曹先生兴奋不已,借着昏暗的灯光,不假思索地从书架上抽出一本王力的《诗词格律》,开始给我讲平仄关系。他的口音很重,我几乎听不懂,况且正是心如野马的年纪,哪里听得下去那样枯燥的东西,准确地说,曹先生兴奋程度远远超过我。有意思的是,年过不惑之后,我开始对格律诗感兴趣,并坚持写了10年,2011年出版了一本《林阳诗草百首》,冥冥之中,与当年曹辛之先生对我的启蒙有关吧。

曹辛之是优秀的出版人、著名的诗人、杰出的书籍装帧艺术家,他一生中在这些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他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借用曹辛之先生在1946年写下的新诗《世界上有多少人在呼唤我的名字》做本文的结束吧:

我走到江边,

一群搬运麦粉的人在叫着我的名字:

“杭约赫,杭约赫,杭约赫……”

我走到山上,

那些砍伐树木的人在叫着我的名字:

“杭约赫,杭约赫,杭约赫……”

……

原载《寻根》2013.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