阚德涛
(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南京邮电大学科技情报研究所 江苏南京 210023)
【摘 要】 以2003—2012年CSSCI数据库收录的关于移动图书馆研究的96篇文献为研究对象,从移动图书馆的基础理论、国内外应用比较、服务模式、用户行为、技术研究五个方面综述了国内移动图书馆主要研究成果,并对研究特点和不足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关键词】 移动图书馆;移动服务;手机图书馆
随着移动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快速普及,移动阅读突破了原有的信息传播模式,拓展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时间和空间的阻隔,为人们在移动环境下接受各类信息服务提供了全新的机会。图书馆作为信息服务的主要阵地,如何通过构建移动图书馆,抓住移动阅读提供的发展契机,实现资源和服务的整合,拓展服务的内容及范围,提升服务的质量,成为图书馆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本文以CSSCI数据库收录的2003—2012年关于移动图书馆的研究文献为分析对象,对移动图书馆文献进行了深入解读,探析了移动图书馆在国内的研究现状,总结了现有研究的特点及不足,以期能为国内移动图书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推广提供借鉴。
1 数据来源
在CSSCI来源期刊数据库中,以“移动图书馆”和“手机图书馆”为检索词,对篇名和关键词进行检索,检索表达式为“LY99,LY00,LY01,LY02,LY03,LY04,LY05,LY06,LY07,LY08,LY09,LY10,LY11,LY12,:PM=移动图书馆+手机图书馆|BY=移动图书馆+手机图书馆”,对发表时间在2003-2012年期间的文献进行检索,命中结果为96篇文献(检索时间为2013年8月14日)。移动图书馆研究文献发表情况如图1所示。从图1可以看出,到目前为止,移动图书馆研究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起始阶段(2003—2008)。移动图书馆的研究刚刚起步,文献发表数量极少;(2)发展阶段(2009—2012)。随着移动图书馆实践的不断普及与深入,移动图书馆研究成为图书馆界研究的热点,文献发表数量增长明显,增长速度快。
图1 移动图书馆研究文献增长趋势图
2 国内移动图书馆主要研究领域
本文对检索到的期刊文献的内容进行了梳理,从研究内容来看,国内移动图书馆研究主要集中在移动图书馆基础理论、国内外移动图书馆应用现状及比较、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移动图书馆用户行为、移动图书馆系统及技术应用研究五个方面。
2.1 移动图书馆基础理论
与移动图书馆相关的理论涉及SOLOMO、泛在图书馆、移动阅读等,这些概念与移动图书馆有着紧密的联系,从不同侧面揭示了移动技术对图书馆发展的作用及影响。
2.1.1 移动图书馆
移动图书馆原指“汽车图书馆”,此种交通工具用来行使图书馆职能,内部有大量书架,上面摆放很多图书,当移动图书馆停下来的时候,读者可以便捷地阅读图书[1]。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移动图书馆概念有了新的诠释。高春玲将移动图书馆定义为:泛指所有通过智能手机、Kindle、iPad、MP3/MP4、PSP等移动终端(手持设备)访问图书馆资源,进行阅读和图书馆业务查询的一种服务方式[2]。宋恩梅认为,移动图书馆指利用手机、PDA等移动终端,以无线方式接受图书馆提供的服务[3]。移动图书馆是数字图书馆电子信息资源服务的延伸,是数字图书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4]。移动图书馆服务使图书馆的服务进入新的阶段,用户在移动过程中或移动到任意地点,通过各种手持设备可以随时检索所需要的资源,同时可以查看全部正文,从而实现图书馆发展的理想目标,即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取图书馆的任何内容[5]。
移动图书馆的概念在国内形成了较为一致的认知,而且一般被研究者等同于手机图书馆或掌上图书馆,三者之间并未进行严格的区分。
2.1.2 SOLOMO
SOLOMO是“社会化本地移动应用”的简称,整合了现今互联网领域最热的三个关键词:social(简称SO)、local(简称LO)和mobile(简称MO),代表了目前互联网发展的最新趋势。谢蓉、刘炜认为SOLOMO在图书馆的应用就是移动图书馆的2.0版,其主要特征是:在各类功能初步实现“移动化”之后,进一步实现基于移动的“社会化”“互动性”和“个性化”[6]。郭启芝、王红认为图书馆基于SO和MO两方面的信息服务已经开展,但基于LO的本地化服务还仅限于查找与自己当前位置最近的图书馆。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泛在图书馆将成为未来图书馆发展的重点[7]。
2.1.3 泛在图书馆
泛在图书馆概念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图书馆馆长Keler首先提出的,通过创立泛在图书馆,使得学生们和教授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能够取得课本或者与课本有关的信息[8]。林辉认为只有当移动图书馆成为泛在图书馆的组成部分时,才能实现泛在图书馆最初的设想,即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取信息资源[9]。张会田结合国内外数字图书馆泛在化服务的典型案例,概括了泛在图书馆的四种服务模式:移动图书馆、用户嵌入式服务、基于“云计算”的图书馆服务、全球网络图书馆服务[10]。
2.1.4 移动阅读
移动阅读是用户以手机等移动设备为终端,通过无线/移动通信网络访问、接受、下载所需信息,并在移动终端上浏览、收看(听)的阅读活动[11]。移动阅读研究强调用户主体对网络资源的获取与利用,而非仅局限于图书馆资源。
2.1.5 移动学习
移动学习(M_learning)被认为是一种在未来不可或缺的学习模式。移动学习是远程教育的新的发展阶段,实现了Anyone(任何人)、Anytime(任何时间)、Anywhere(任何地点)、Any style(任何方式)下自由地学习[12]。
SOLOMO智慧图书馆、泛在图书馆体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图书馆的发展理念,移动图书馆作为两种理念中的基本内容,已经通过实践得到快速的发展,未来将随着技术和人们观念的转变,真正往泛在、智慧的图书馆发展。移动阅读、移动学习是移动技术对阅读、学习的改变和提升,和移动图书馆的发展相互促进。
2.2 国内外移动图书馆应用现状及比较
2.2.1 国内移动图书馆应用现状
在国内,移动图书馆应用自2003年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最早开通手机短信服务后,才逐渐兴起,并得到快速发展。学者们在不同时段对国内移动图书馆应用现状进行了调研。
2008年,茆意宏、吴政等人对国内16家图书馆的移动图书馆服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时国内移动图书馆服务基本以短信服务为主,提供的服务内容也以还书、续借的短信通知为主,功能相对简单[13]。2009年,马爱芳、杨国美对“211工程”院校的107家图书馆进行了调研,结果只有15家图书馆开展了移动信息服务,且服务模式以短信服务为主,WAP服务刚刚起步,只有6家图书馆开通了手机版图书馆网站[14]。2010年,宋恩梅、袁琳列举了国内23所高校和11家公共图书馆开展手机图书馆服务的情况,认为2007年之前主要是以短信服务为主,2007年以后WAP网站服务逐渐兴起,二者形成互为补充的格局[3]。2011年余世英、明均仁对国内820所普通本科院校图书馆的移动信息服务模式进行调研,结果表明:国内高校的短信服务模式、WAP服务模式日渐成熟,新的移动参考咨询服务模式、电子书外借服务模式也在崭露头角[15]。2012年,龙泉、谢春枝等人对“985工程高校名单”的45所国内高校图书馆进行调研,结果表明:开展了移动服务的国内高校图书馆有23所,占国内调研总数的50%;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中,短信服务、WAP网页服务大部分图书馆都提供,移动客户端程序仅有7家图书馆提供[16]。
从以上学者的调研情况看,随着移动图书馆功能的完善,移动图书馆服务在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内得到应用,但普及率尚不够高。短信、WAP网站服务模式得到广泛推广,Application也逐步得到应用,服务的内容不断得到拓展。
2.2.2 与国外移动图书馆服务的比较
移动图书馆在国外图书馆的应用最早源于美国医学图书馆的移动服务方案,到2000年左右,以欧美和日、韩等国为主的图书馆纷纷推出了移动图书馆服务,并逐渐得到普及。
为了更好地发展移动图书馆,国内学者对国内外移动图书馆服务做了大量的比较,以便取长补短,在移动图书馆应用现状基础上,深化移动图书馆服务。高春玲通过中美各排名靠前的20所高校以及公共图书馆进行调研,指出国内在服务普及度、服务模式、服务深入程度上与美国尚存在一定的差距[2]。宋恩梅、袁琳通过对国内外移动图书馆现状的调查和分析,认为国内图书馆要从移动图书馆用户、图书馆员、系统开发等角度进行更深入的研究[3]。茆意宏等人对日本、韩国、芬兰、英国、美国等国的图书馆开展的移动图书馆服务项目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国内部分图书馆提供手机信息服务的情况[13],另外还从服务时间、服务技术、服务内容、服务推广和服务成效等方面对国内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虽然移动信息服务内容基本覆盖了主流服务,但由于推广力度不够,移动信息服务的效果并不理想[17]。
与国外相比,国内移动图书馆在移动图书馆系统功能实现方面与国外移动图书馆研究与应用的差距已经逐步缩小,但在移动图书馆应用效果方面由于服务理念等原因,与国外图书馆尚存在一定的差距。
2.3 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
移动图书馆服务经过近1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以短信服务、WAP网站为主的服务模式。近两年,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及智能手机的普及,APP(Application)应用模式,因具有访问速度快、交互体验性好、安全性高等优点得到快速发展,或将成为移动图书馆服务的主流模式。此外,QR二维码等技术在国内图书馆应用研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在书目查询等很多场景得到应用。
2.3.1 短信服务模式
短信服务模式是指用户使用手机通过定制或交互查询方式,获取图书馆各类信息的一种服务模式。短信服务是图书馆最早开展的移动服务方式,随着实践的发展,短信服务内容得到扩充,不仅提供借阅信息查询、图书到期提醒、预约通知、新书通告、图书续借等基于OPAC的信息服务,还提供讲座与培训通知、座位预约通知等其他业务信息。图书馆提供的短信服务都是免费的,读者不需交纳定制服务费用,只需向通信运营商交纳基本的通信费[15]。图书馆提供短信服务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读者自己根据需要,注册订购短信服务中的相关服务内容;另外一种是图书馆批量为每位用户开通短信服务。
2.3.2 WAP模式
WAP服务是指图书馆构建WAP网站,供用户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浏览器访问信息的一种方式。基于WAP的移动图书馆服务是对数字图书馆服务功能的进一步延伸。国内图书馆WAP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功能:OPAC信息查询、数字资源查询与获取、在线阅读(视听)、读者导航等。目前,图书馆主要免费为用户提供WAP服务,读者只需向通信运营商交纳基本通信费即可[18]。
2.3.3 APP模式
APP模式是指图书馆通过提供专门的应用程序,使读者通过安装适合手机操作系统的客户端软件来访问图书馆资源的一种方式。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APP模式成为移动图书馆的发展趋势。目前超星、书生等主流移动图书提供商都提供了基于IOS、Android等系统的APP。图书馆APP采用的技术手段有所不同,有的是将手机图书馆页面简单封装成APP,有的是针对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特性优化定制的APP[19]。APP服务的内容涉及通知服务、揭示服务、多媒体服务、阅读服务、个性化服务等各个方面。
2.4 移动图书馆用户行为
图书馆提供移动图书馆服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用户服务。用户对移动图书馆的需求及接受程度决定着移动图书馆服务的成败。随着移动图书馆的不断普及,学者们开始从移动图书馆服务的用户需求及使用效果、读者接受移动服务的意愿等进行实证研究,以期找出优劣之处,提升服务质量。
2.4.1 移动图书馆读者需求及使用效果分析
“以用户为中心”是图书馆发展的理念,用户需求与体验决定着移动图书馆使用的效果。学者们对移动图书馆应用推广中的读者需求及使用效果进行了调研分析,为明确移动图书馆发展方向、提升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张海营对215位读者使用短信服务的效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短信服务在一定程度降低了图书的逾期概率,减少了逾期罚款额度,提升了图书馆服务品质,提高了读者的借阅需求[20]。马春玲对移动图书馆进行读者调研,指出了移动图书馆发展的潜在读者群,探索了移动图书馆的资源配置及服务的发展方向[21]。王茜、张成昱通过读者调查对清华大学移动图书馆的用户体验效果进行了分析,并从页面信息的展示机制、用户行为的导引机制和用户错误行为的预防与纠正机制三个方面提出可用性设计方案[22]。聂华、朱本军在对北京大学移动服务状况、读者需求和移动设备持有现状的用户调查基础上,指出:未来北京大学图书馆移动服务将朝着“独立”“整合”和“创新”的统一客户端方向发展[23]。
2.4.2 移动图书馆用户接受意愿分析
移动图书馆作为一项新的技术和服务,用户作为移动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他们对移动图书馆的接受意愿影响着移动图书馆的使用效果及发展。技术接受模式是用来探讨使用者接受新技术的行为及分析影响使用者接受新技术的影响因素。学者们采用技术接受模型对移动图书馆的用户接受意愿进行了调研,以期找出主要影响因素,促进移动图书馆的建设。
丁学淑、马如宇采用分组讨论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大学生使用移动图书馆意愿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智能手机持有率显著提高,他们对移动图书馆服务有强烈的需求[24]。朱多刚构建了包含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成本、使用态度、使用行为意向5个变量的移动图书馆技术接受模型,对武汉市高校学生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表明:移动图书馆的顺利推广,需要注重其有用性和易用性,最大限度降低其感知成本[25]。王双引入感知娱乐和感知成本两个内部变量和信息质量、社会影响、自我效能、便利条件四个外部影响因子,结合移动图书馆的特性,提出了移动图书馆用户接受模型,并具体分析了外部变量和内部变量各影响因素[26]。
2.5 移动图书馆系统及技术应用研究
基于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分析,移动图书馆系统为了满足图书馆发展的需求,一般应包含短信服务、WAP网站、APP、二维码应用等功能,实现各种移动技术、应用功能在一个统一平台的融合。现有的文献主要从移动图书馆平台设计与实现、关键技术实现等方面进行了重点研究,但对二维码等新技术的应用探讨不多。
学者们主要对移动图书馆系统平台的整体设计与实现上进行了研究。吴政基于Struts设计模式以及Web Services技术,开发了一个与系统无关、与平台无关、与终端无关的,包括短信服务平台和WAP平台的通用移动图书馆系统[27]。贺利娜等人结合J2ME和J2EE技术,提出并构建了一种具有较高移植性和灵活性的移动图书馆设计方案,并着重对手机与服务器之间进行无线网络通信时采用的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28]。曾莉介绍了如何构建大学图书馆WAP网站,并通过采用Ajax和网页复用等技术来减少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交互和流量[29]。丁夷、金永贤基于Struts+Spring+Hibernate框架,构建了一种与系统无关、与平台无关、与终端无关的通用手机图书馆服务系统[30]。方玮等人介绍了基于资源整合的移动图书馆WAP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31]。曾瑞、赵跃龙将WAP技术和移动设备技术结合,使用WML开发语言和ASP.NET技术,构建移动图书馆WAP网站[32]。
另有部分学者对移动图书馆系统构建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析。王泽贤针对移动图书馆系统与ILASII集成接口的实现进行了研究与实践[33]。陈俊杰、黄国凡从API开发、XML解析、多线程的实现和MVC软件架构模式等角度阐述了移动图书馆APP的构建技术[34]。白如星、张成昱等人从原文预处理、爬虫设计、转化方式、匹配方式探讨了缩略语转换机制,并设计和实现了缩略语转换系统[35]。
3 国内移动图书馆研究的特点与不足
通过对国内近10年移动图书馆文献的研究,可以发现:移动图书馆应用快速普及,并在理论研究上呈现一定的特点,但也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
3.1 国内移动图书馆研究特点
首先,关注宏观理念研究。移动图书馆发展与技术、社会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移动图书馆在SOLOMO、泛在图书馆等宏观管理思想指导下,实现与社会、人、组织、技术间的和谐发展,才能取得持续、健康、全面的发展。
其次,注重对用户的研究。通过大量实践调查,充分掌握用户的需求,并探索用户对移动图书馆的接受意愿,有助于充分发挥并不断提高移动图书馆的服务能力。
最后,对技术实践高度关注。学者们从缩略语转换、与其他管理系统的无缝对接、APP关键技术、跨平台的系统设计等角度,探析了移动图书馆系统应用中的实际问题。
3.2 国内移动图书馆研究的不足
国内移动图书馆理论研究处于发展阶段,尚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首先,对新技术的跟踪与研究力度不够。云计算、二维码、HTML5等技术在社会其他领域已经取得广泛应用,图书馆界对其应用与研究虽有涉及,但力度不够。
其次,对移动图书馆服务的研究有待拓展。现有的移动图书馆服务研究着重于读者需求调研,对知识产权、服务质量等制约移动图书馆服务提升的问题尚未有涉及。
最后,和现有服务的协同、整合存在不足。移动图书馆服务的内容研究还仅局限在OPAC信息查询、通知公告、电子数据库检索、全文阅读的功能上,缺乏对图书馆其他移动业务信息的整合,并且在服务开展中缺乏与其他服务的协同,未能将移动图书馆打造成一个真正的移动一站式服务平台。
4 总结
移动图书馆是数字图书馆服务的延伸与发展,拓展了图书馆服务的时间和空间,是实现智慧图书馆的理想方式,将成为图书馆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式之一。近年来,国内移动图书馆研究取得了快速发展,其实践进一步推动了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图书馆研究与实践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Davidson G,Dorner D.Selection criteria for mobile library collections[J].Collection Building,2009(2):51-58.
[2]高春玲.中美移动图书馆服务PK[J].图书情报工作,2011(9):63-66,44.
[3]宋恩梅,袁琳.移动的书海:国内移动图书馆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9):34-48.
[4]赖永波.从数字图书馆到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功能演进与实现途径[J].情报杂志,2011(5):165-168.
[5]姜海峰.移动图书馆的兴起和解决方案[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6):12-15.
[6]谢蓉,刘炜.SoLoMo与智慧图书馆[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3):5-10,79.
[7]郭启芝,王红.SOLOMO时代图书馆的发展策略[J].图书情报工作.2012(9):52-56.
[8]Tia O'Brien.You thought libraries were dull[J].Standford Magazing,1999(10-11):64-67.
[9]林辉.泛在图书馆的特征[J].图书馆杂志.2008(3):12-14.
[10]张会田.基于案例的数字图书馆泛在化服务模式分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1(3):77-80.
[11]茆意宏.论手机移动阅读[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6):5-11.
[12]徐恺英,刘晓辉,等.基于移动学习的手机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0(11):72-75.
[13]茆意宏,吴政,黄水清.手机图书馆的兴起与发展[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1):3-6.
[14]马爱芳,杨国美.我国高校图书馆手机服务现状的调查与思考——以“211工程”院校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12):87-90.
[15]余世英,明均仁.国内高校手机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杂志,2011(9):45-48.
[16]龙泉,谢春枝,等.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现状及比较分析[J].情报杂志,2013(2):173-177.
[17]茆意宏.我国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2):35-41.
[18]余世英,明均仁.移动信息服务在国内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模式分析[J].图书情报知识,2012(6):60-67.
[19]王菁璐.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探究[J].图书馆建设,2012(8):44-46.
[20]张海营.手机图书馆短信服务效果统计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2(1):86-89,77.
[21]马春玲.3G时代移动图书馆需求调查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2(5):37-39.
[22]王茜,张成昱.清华大学手机图书馆用户体验调研及可用性设计[J].图书情报工作,2013(4):25-31.
[23]聂华,朱本军.北京大学图书馆移动服务的探索与实践[J].图书情报工作,2013(4):16-20.
[24]丁学淑,马如宇.大学生的智能手机图书馆服务使用意愿调查[J].图书馆建设,2012(4):46-50.
[25]朱多刚.高校学生使用移动图书馆的行为意向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12(4):75-80.
[26]王双.移动图书馆用户接受模型研究[J].情报科学,2013(4):39-44.
[27]吴政.通用手机图书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9(1):98-104.
[28]贺利娜,李嫄源,田增山.基于J2ME和J2EE的手机图书馆研究与设计[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12):63-66.
[29]曾莉.大学图书馆移动服务系统的设计和实现[J].图书情报工作,2011(5):72-74.
[30]丁夷,金永贤.基于Struts+Spring+Hibernate框架的手机图书馆服务系统[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1):77-82.
[31]方玮,张成昱,窦天芳.基于资源整合的手机图书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9(6):76-80.
[32]曾瑞,赵跃龙.基于WAP技术的移动图书馆研究与设计[J].图书情报工作,2009(21):106-109.
[33]王泽贤.手机图书馆系统与ILASII集成接口的实现[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0(5):89-92.
[34]陈俊杰,黄国凡.移动图书馆APP的构建策略和关键技术:以iOS为例[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2(9):75-80.
[35]白如星,张成昱,王茜.基于缩略语转换的手机图书馆发布信息预处理机制初探[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0(3):64-70.
【注释】
[1]本文系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