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论图书馆在学校文化中的魅力

论图书馆在学校文化中的魅力

时间:2023-05-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童梅莉 图书馆作为为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1 图书馆服务与学校文化内涵的关系对于学校文化有很多种解释。而图书馆的服务则是学校文化精髓的具体体现。图书馆成为学校的文化中心,是历史的要求也是发展的必然。要让读者把图书馆当作健康快乐成长的精神家园,这样图书馆的服务在学校的文化中才能凸显出它的魅力。

童梅莉

(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 江苏南京 210046)

【摘 要】 图书馆作为为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图书馆应发挥自身的文化资源优势,用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将图书馆打造成学校的文化中心。本文在介绍图书馆服务与校园文化内涵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图书馆在校园文化中的地位与面临的挑战,阐述了图书馆在校园文化中的魅力。

【关键词】 图书馆;文化资源;学校文化

随着社会变革与转型,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校的教育质量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尤其是大学生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需要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综合人才。而这样的综合人才仅靠课堂教育是无法培养的。

图书馆作为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配合学校的人才培养,如何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将图书馆打造成学校的文化中心,在学校文化中凸显自身的魅力,这也是发展图书馆事业需要积极思考的问题。

1 图书馆服务与学校文化内涵的关系

对于学校文化有很多种解释。例如,学校文化是学校特有的文化现象,是以师生价值观为核心的承载这些价值观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包括学校的教育目标、校园环境、校风建设、校园文化生活、教育设施、学生社团组织、学校制度规范和学校传统习惯等。学校文化是超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方法渗透的一种更高层次的自觉追求,是一种健康的、和谐的、积极的、人文的、向上的和可持续发展的学校氛围,是学校发展中体现出来的关怀精神,审美品位,创新激情,儒雅风范,合作意识,责任追求等人文要素的总和,是高尚的价值取向,是学校的灵魂所在。教育的精髓在于培养生命,以人为本,满足人的需要,提升人的思想境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升生命价值成为学校文化的基本内涵[1]

而图书馆的服务则是学校文化精髓的具体体现。图书馆所遵循的“一切为读者”服务的原则,与学校文化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履行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为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2]

图书馆的工作,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文献资料提供、知识传递,更要在服务中体现学校文化的精髓,履行教育职责,通过提供的资源服务,促进读者全面、健康地发展。

2 图书馆在学校文化中的地位与面临的挑战

2.1 图书馆成为学校文化中心的必然

(1)图书馆积淀着人类的文明和智慧的结晶。高校图书馆作为文化知识和信息的集散地,不仅承担着保存人类优秀文化知识的重任,在为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过程中也肩负着传播人类优秀文化知识的使命。“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2]

(2)图书馆作为学校主要的教学建筑,从建设到投入使用,从设计到布局都有意无意地渗透着一种文化,一种理念,一种人文精神。馆舍,作为图书馆的一种文化资源,其宽敞的空间,舒适的阅读环境,都营造着一种文化氛围,这是其他教育场所无法具备的。

(3)丰富的多种载体形式的馆藏文献,现代化的计算机设备与技术,以及一支专门的读者服务队伍及这支队伍为读者开展的各项服务,都是图书馆的文化资源,使其在校园文化中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高校图书馆以自身的文化资源、文化氛围、文化设施、优质的信息服务成为学校教学的强有力的支撑,同时推动着校园文化的建设,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高校图书馆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重要基地,也是为广大师生读者提供服务的信息交流平台,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文化引领作用,是其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3]。图书馆成为学校的文化中心,是历史的要求也是发展的必然。

2.2 图书馆成为文化中心面临的挑战

(1)读者在信息获取方式上的改变

信息时代,网络技术的发展,读者获取信息不再受图书馆时间、空间以及资源上的限制,他们到馆的次数在减少,对图书馆的依赖度也在降低。而对其他信息提供机构的依赖度在上升[4]

另一方面,知识的获取不再是读者到图书馆来的唯一目标。他们在求知的过程中,同时也需要享受一份闲情、舒适和精神愉悦。从环境布局到文化氛围,读者需要更加多元化的服务形式和内容。

(2)社会各种信息机构的迅速发展

随着互联网逐渐成为人们信息传递和知识交流的平台,内容提供商、机构库以及电子社区等新的信息交流机构迅速成长起来,他们提供的资源内容新且提供的速度快,服务有深度,对一度处于信息交流中心位置的图书馆带来强大的冲击。图书馆纯粹的信息服务已经不占垄断地位,也不占优势。

(3)图书馆服务理念的变革

图书馆的重要职能不是自身创造知识,也不是自身利用知识,而是把知识与社会的需求联系起来,为读者提供促进其德智体美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服务。

“一切为了读者”,不仅要满足读者在知识上的需求,也要关注读者在自我成长中的多方面需求。在社会信息化中,图书馆固然需要与时俱进,开展好信息资源的服务,但不能丢掉长期积淀和传承下来的文化资源,不能忘掉自身肩负着的传承文化的历史使命和服务育人的教育职责。

3 图书馆资源在学校文化中的魅力

图书馆的资源有物质层面的、精神层面的,资源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关键在于如果挖掘整合与运用这些资源,让这些资源动起来,与读者的成长需要相一致。满足读者的需要,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使人精神愉悦。将情感注入服务,让服务具有亲和力,吸引力;将创新进取的精神融入资源,让资源打动人心,感染人心。要让读者把图书馆当作健康快乐成长的精神家园,这样图书馆的服务在学校的文化中才能凸显出它的魅力。

3.1 馆舍资源——环境设计与布局的魅力

图书馆提供的不只是看书、借书、索取信息的场所,而是要提供一个读者综合发展的文化空间。环境设计和功能布局等需要满足读者多方面的需求。图书馆提供的场所,既要有阅读型、学习型的,如大开间的阅览室、小范围的研讨区、封闭独立的VIP室等,还需要有娱乐型、休闲型、享受型的,如“咖啡吧”“才艺活动室”“影视、音乐欣赏室”等。让读者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享受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使精神上放松,心情上愉悦。美国西雅图中央图书馆专门开辟了一个有休闲座椅的读者休息场所,并定时有咖啡车为读者提供咖啡。广州图书馆艺术设计室为会员设置了个人作品展示廊,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切磋的空间[5]

在室内环境布置上,营造一种温馨典雅的氛围,如赏心悦目的绿色植物,人性化的、造型色彩多样化的家具,便利舒适的服务设施,完备醒目的标引标识,让读者在图书馆身处生活化、人情化的空间里,感受到那份快乐学习的心情,享受那份闲暇舒适的感觉,让图书馆成为读者的最爱。

3.2 信息资源——内容与品质的魅力

今天,高校图书馆比较重视读者信息化教育,“读者入馆教育”“文献信息检索”“数据库讲座”等,已经成为其重要的服务内容。但读者并非像我们希望的那样对此有很浓的兴趣,参与的读者人数也没有我们期望的那么多。这是因为,我们提供的资源内容与读者内心的需求吻合度不高,也是因为,我们大多数时候只是在为服务而服务,把这些当成工作任务在完成;疏忽了读者作为人在社会中生存还需面临的许多思考,在个人发展中会遇到的许多迷茫与疑惑。他们需要拓展自己的思想空间,他们的心理需要调适,需要有一盏灯照在他们的心里从而点亮他们的人生。

我们提供给读者的资源,需要经过筛选、整合与提炼,充分利用图书馆这个文化平台,将这些资源打造成独具特色且能深入人心的内容,再通过各种方式传递给读者。

如国家图书馆的“文津讲坛”,它继承“保国粹而惠士林”的文化传统与人文精神,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彰显和培育“爱国至尊”“爱国至贵”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解疑释惑,精彩纷呈。再如浙江图书馆的“文澜讲坛”,将浙江地域文化和人文景观、历史和现实、高雅文化与流行文化有机和谐结合。读者给予的评价是:“能在这一文化的阶梯上找到适合自己的座位[6]。”

注重资源的内容与品质,使其富有学术性、思想性,既通俗易懂,也富含哲理。它不仅可以拓展大学生知识和视野,丰富思想,提高涵养,也因它贴近生活,贴近读者的需求而能将读者紧紧吸引过来。

3.3 服务资源——丰富新颖与多样化的魅力

图书馆的服务人员及他们的服务,本身就是图书馆重要的文化资源,图书馆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让其提供的服务独具魅力。

所谓“微笑服务”“热情服务”,它仅仅伴随在某项服务的过程中,一旦服务结束也会随之消失。在大多数读者的意识中,他所获得的这些服务,或者通过服务所得到的资源,这都是图书馆工作的本分,是应该的,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这也是图书馆在举办一些文化活动的时候,缺乏吸引力和号召力的主要原因。

资源本身在传递中只是一种物质,是没有情感的,而服务者是有情感的,如果我们将对读者的关注与关爱随着服务融入到资源中,那么读者就会感受到这种资源的魅力。

图书馆要成为学校的文化中心,服务人员的专家化、服务能力的多样化是不可或缺的。更为关键的是要策划并开展内容新颖、形式多样的读者活动,让读者不仅喜欢图书馆、喜欢图书馆人、更喜欢图书馆人所提供的资源。

例如,在图书馆给读者提供自由交流的平台:开辟“信息墙”,举办“图书漂流”,开设“兴趣室”,提供“才艺展示厅”等,让读者在这个平台上依照自己的兴趣爱好与同伴进行交流、合作、讨论、才艺展示等。让他们在活动的参与中增强人际交往的能力,获得友谊;在活动的参与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艺,获得自信。

例如,建立图书馆与读者互动的平台:阶段性地举办服务人员与读者的“座谈会”,与读者进行面对面地交流与沟通,及时获知他们的需求,及时提供他们所需的服务内容。每学期结束或每年元旦等可以举办与读者的“联谊会”,增进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情感互动,让读者从情感上融入到图书馆的文化氛围中来。

例如,开展图书馆与学生社团的共建: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校园文化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学生社团”是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主体。图书馆要走出自身的围墙,与学生社团进行校园文化的共建,丰富其作为学校文化中心的内涵,并利用自身资源,倡导文明、健康、创新、进取的精神,引领校园文化。

此外,在图书馆可以设置一定的岗位以“勤工助学”“志愿者活动”“能力实践”等方式,让读者参与图书馆的工作,了解服务人员默默无闻奉献的精神,了解图书馆的各种文化资源,从而对其提供的服务有更深入的感触。

一直以来,我国图书馆策划的读者活动都是从图书馆自身的工作出发,而较少考虑读者参与的主动性,这种由本位思想形成的推广思路显然难以形成对读者、公众的持续吸引力和品牌辐射力。这方面不妨参照美国图书馆的“快照日活动”,它通过快速调查、评论、照相、摄像等方式来捕捉全州所有图书馆在快照日当天的活动瞬间,具有项目内容多样化、项目策划模式化、宣传方式多样化等特点[7]

综上所述,图书馆在学校文化中的魅力,在于更多地为读者营造全方位、多层次的学习空间和开展多形式新内容的优质服务,从关注读者知识的需求到关注读者个人的成长,在配合学校培养综合性高素质人才需要的同时,创新服务,让图书馆的服务变得多元化,从而赢得读者,推动学校文化的建设,将图书馆打造成学校的文化中心,这也是图书馆生存的必然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赵中建.学校文化[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2(3):2.

[3]周肇光.高校图书馆的校园文化引领功能与社会责任[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6):60.

[4]中国图书馆学会.人文视野中的图书馆学[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

[5]付跃安.构筑阅读天堂:图书馆服务设计探索[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

[6]到浙图听讲座去[N/OL].[2011-04-20].http://zjrb.zjol.com.cn/ntml/2010-09/19/content_541750.htm.

[7]张波.美国图书馆“快照日”活动及其启示[J].图书馆建设,2011(11):2.

【注释】

[1]本文系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后发表于《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年第8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