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传播者在传播健康知识、方法、技能时,达到的传播效果可以用以下几个层次加以描述。
(1)讲明白、能听懂:从传播者的角度能说明白,从受众的角度能真正地听懂传播的信息和目的,不产生歧义,这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
(2)使人信、可重复:言之有据,有理,使受众相信。从传播者角度看,表达的内容是受众可以理解的,从受众的角度看,接受的信息是可以理解的,在现实中是可以重复的。
(3)能融入、感染人:选择适当有声语言、肢体语言、适当的案例、故事等营造符合主题的氛围,使受众受到传播者的影响,能有效为传播者要达到的目的服务。
(4)有共鸣、感动人:表达的主题明确、思想向上、有启发性,与受众对生活、工作、学习和人生中面临的困惑、难题和观点等产生共鸣。
(5)可践行、激动人:道不虚言,如果达成以上目的是现场效果的话,传播者通过自己的传播使受众在传播活动后能够将学到的知识、方法和技能用来解决现实中存在的各类问题才是最重要的,这要求传播的内容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启发性,传播形式具有可接受性和有效性。
如果能做到这五个层次的话,已经但不单纯是将健康相关领域的科学技术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传播给公众,提升了公众的健康素养,帮助个人和群体树立合理的健康观念,拥有理性就医、获取健康知识、方法和技能的能力,更是使受众在更深更广的层次上体悟生命的意义和尊严,实为全民综合素质的提升做出了贡献。而要达到以上的几个层次需要两大要素,那就是科学加人文。
(1)传播的内容必须是科学的:科学是可以重复的,可以验证的,能解决受众的实际问题。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的知识、方法和技能,就有生命力,受众就会去坚持,有可能主动去传播。相反,虚假的、不能经受实践检验的知识、方法、技能就会被淘汰,被摒弃,那么多的“专家”之所以“各领风骚三五天”就消逝得无踪无影,甚至要到“监狱”里才能“找到他们”,和他们传播的知识、方法、技能的片面性、非科学性直接相关,不能承受科学的拷问,实践的检验。所以健康科普人际传播第一基本准则就是要传播科学的健康知识、技能。
(2)传播的形式必要与人文和艺术相结合:只有科学是不够的,科学有时是枯燥的、干巴巴的,没有人情味、缺少趣味性,这就要做艺术的加工、转换。增加人文的成分、借助故事的形式乃至视觉化、艺术化的形式进行传播,使受众从感性接受升华到理性。伴随着一部大片《非诚勿扰2》全国热映,因涉及一个有关“黑痣与黑素瘤”的话题,不少医院的皮肤科门诊瞬间火爆了起来,有的观众更是看完电影,第二天就到医院强烈要求切除身上那些可能随时引爆的“定时炸弹”。可见以艺术的形式传播健康知识的效力之强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