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到的各种突发性问题,考验的都是演讲者应变能力,我们将演讲时有可能遇到的问题归类如下。
(一)自身问题
(1)演讲者登场时衣冠不整,无精打采。
(2)竭力装得严谨而显得过分严肃:演讲时自始至终面部紧绷,表情单一阴沉,而且缺乏适当的手势配合。这种演讲显然不能给听众以轻松愉快的感受,只会使人感到压抑、憋气。
(3)故意模仿别人的动作:不自然、不得体,矫揉造作,生搬硬套名人的动作和语言,令受众大倒胃口。
(4)不礼貌的动作:如挠头、抓耳,有意无意用两手摆平衣服,玩弄发辫、纽扣、指头,一只腿在地上不停地颤动等。
(5)态势的不良习惯,如:在演讲中总要寻找支持物,把身体靠在椅背上,手里玩弄小东西等,容易分散观众注意力。
(6)死背演说稿,不留联想余地。
(7)准备不足、紧张,演讲时嗯嗯呀呀,语意不明或演讲语音含混不清,要点散漫,没有条理。
(8)卡壳:卡壳的原因是紧张,或因为人们提问后不知道刚才讲到哪里了,等等,应对这种情况第一是放松,千万别紧张,可以采取下列方式。
故意停下来,看着台下的观众,找出一个现场的案例轻松一下,如改口说:“我看到有的观众在不断地点头,请问是赞同我的观点呢?还是睡着了?”利用观众注意力转移的空当,来想接下来该怎么说?
停顿下来,问“不要光听我的,关于我刚才的问题,大家是怎么看的呢?”
或者直接问刚才我说到哪儿了,谁能告诉人,当然要用幽默的口气说了。
(9)不适当的谦虚语言,如“我第一次演讲,讲不好,请大家原谅……”“我事先没有做好准备”等。
(10)演讲冗长、引用的事例陈旧,没新鲜感、时代感,演讲语调、语速平板单调、乏味。
(11)不考虑演讲对象,对受众的呼声充耳不闻,对受众的反应视而不见,我行我素,自己讲自己的,等等。
(12)滥用身体语言,动作显露夸张或习惯性词语和小动作。如“这个……这个……”“对吧……对吧……”,有的人还有一些习惯性小动作,如梳理头发,摸眼镜,扯衣角,等等。
(13)使用过多专业术语或生僻词句。
(14)用命令职责的口气,例如,“你们应该……”“你们不该……”。
(15)结束语对全文的要点面面俱到,啰啰嗦嗦,没完没了,落于俗套,空喊口号,不能前后呼应,偏离演讲主题。
(二)硬件问题
(1)死机:先根据情境开开玩笑,如:“天太热了!投影仪吹着空调还中暑,看来比我们娇气多了”,然后讲个小故事或案例,请大家讨论或分享,以免冷场。
(2)断电:这种现象在大的地方比较少见,关键的解决方法有两个:一是学会放松,寻找替代方案,学会“空口说白话”,最好还要准备一份书面资料,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课程正常运转下去。二是可以争取现场受众的支持,人多力量大,主意多,也能分散人们的不满情绪。
(3)话筒没声:正好可以让受众集中到你的身边来。
(三)互动
(1)听众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要回答么?当然不是,与主题无关的可以不答,但要说明不回答的理由。
(2)要求受众提问题时,受众不出声,怎么办?自己不知道答案,怎么办?可说:“这是个不错的问题,大家来讨论一下”,总结大家的意见。或“非常好!这就是我想提出的问题,请大家思考一下,我们在本章节结束时来交流”。
反问:“你能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你善于思考,那么你的看法是怎样的呢?”
“一个不错的问题,不过跟我们今天的主题有点距离,若有兴趣私下再交流,好吗?”
(3)听众的问题模糊,怎么答?重复、反问、搞明白受众真正想知道的是什么。然后根据情况加以回答,一般而言,对于受众的提问都加以重复,以确认提问的内容和现场受众知道这一问题,如有类似问题自然就一并解答了。
(4)受众故意挑衅,怎么办?在进行健康传播演讲时,有异议的时候有,挑衅者较少见,这就是要求厚积薄发的原因所在,如果确实不知道,可以存疑,但态度要中肯。
(5)受众私下说话,怎么办?一边讲一边盯着说话的受众,吸引大家的目光去关注他们,迫使他们停下来。若还不奏效,就干脆停下来看着他们,直到他们停止下来。
或发问:“请问有什么问题吗?可以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
或发问:“看来大家对这个话题很有兴趣,是否可以把你们的看法说出来跟大家分享?”
也可以走到说话的人旁边去讲,让他意识到这一点,自觉停下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