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传播者和善于影响他人的人都是讲故事的高手。
(一)故事的特征
(1)故事基本特征是口头性:这一特征使故事具有易听、易记、易讲、易理解、易传等特点。
口头语言形象生动、简洁明快、自然朴实、琅琅上口、易传易记,不像某些书面语言文文绉绉的,讲起来拗口,听起来吃力,记起来困难。口头语言较之书面语言更加活脱、俏皮、通俗、上口,更具感情色彩,比如口头语:猴儿精、猴儿精的;乖乖不得了,血压一下高到一百八了;挺吃香、碰钉子、搞砸了等形象生动,很难找到合适的书面语言替代,或者替代了难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2)内容的情节性:故事是以情节见长的一种语言艺术。没有情节就没有故事,因此“情节见长”是故事的自然属性。情节就是事件的细节经过,是矛盾生成、发展、解决的过程。突出情节要把握以下三点。
①情节要清晰。为了使故事情节清晰,要求故事的线索单一,情节紧凑,层次分明。要有一个能够贯穿到底的线索,所谓“一竿子插到底”,不脱节,不松散,环环相扣,浑然一体。故事的人物不宜过多,应当尽量减少人物静态的对话和描写、议论。②情节要有跌宕。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故事,要求情节单一、清晰、紧凑,并不等于记流水账式的情节,而是要通过简单的线索表达复杂的情节。有一句话叫“文似观山不喜平”,如果把故事的单线比喻成一条小河,那么它不是从头可以见到尾的小河,而应该有曲折、跌宕、起伏,没有跌宕就没有波澜,没有丰采。③线索的清晰性。故事要求线索清晰,是由人们“听”与“读”的习惯不同所决定。“听”是“一次性”的,听不明白,没法“倒回”再听;“读”则可以重复,读不明白,可以返回再读。因此,为了让人听得明白、听得下去,要求故事的线索清晰,即:线索单一、简洁、有条理。
(3)情节的趣味性:故事光有清晰的情节还不够,还得有悬念,所谓悬念就是让人想听下去、看下去的动因,也就是作者有意设置一个疑团,让读者渴望得到答案,却又得不到,促使受众看下去,非弄个水落石出不可。
(4)故事的寓意:故事是为科普内容服务的,要说明一定道理、证明一个观点。
现在,我们按上面的标准来分析下面的故事。
东北有个病人38岁,那天肝区痛,去做B超,医师告诉他:“不得了,肝区长了一个癌,7公分,转移了。”他一听当时脸色苍白,摔在地上了,他站不住,腿都软了。到家以后,一夜没睡,孩子就8岁,我死了以后,孩子谁来抚养,谁也养不了。整夜没睡到天亮,更痛了,到医务所一看,大夫还挺好,很关心他,说:“肝癌晚期,我也没办法;不过我倒有个好办法,你喜欢吃什么,就赶紧吃什么;你喜欢玩什么赶紧玩什么,反正没多长时间了。”拖了半个月皮包骨头,起不了床。工会主席赶紧提了点水果去看他,问他:“最后还有什么要求吗?”他回答:“别的没什么,我最大遗憾,没有见过天安门,我能看看天安门,死而无憾。”工会主席一想,觉得他的觉悟还挺高,就说:“行,那让你去看看天安门。”“去不了,我起不来了。”“不要紧,破例。”四个小伙子抬担架抬他上火车,看完天安门该回去了,有人说,既然到了北京,看看有什么好的医师、好的办法,结果到北京一家医院,一个老教授是我的同学,一辈子专门做B超,极认真仔细给做,你下来吧,他问:“什么病啊?”“你没有病。”“我怎么没有病,我肝痛,都快死了!”“你是吓出来的。”“怎么吓呢?”“这个多了,很多人都像你一样患囊肿,诊断是癌症,结果精神崩溃,一病不起了,实际上什么也没有。”医师跟他这样一解释,四个小伙子一听,可高兴了,你原来没有病,我们还抬着你干什么,抛下担架就跑了。医师告诉他:“你这种情况多了,我给你出证明,我敢出证明,我敢负责任,你放心。”这样他慢慢相信了,回到东北又能吃又能喝,又能上班了,幸亏他想看看天安门,他要不想看天安门,早变成骨灰了。
(二)好故事的来源
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故事是发生在身边的事,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发现故事的细节,讲出故事的普遍性,指出故事和你要表达的论题之间的关系。在生活的事件中提炼发现“故事”除了意识的敏锐以外,要掌握故事语言的口语化,要多从生活中、人民群众中学习语言,善于发现“闪光”的东西,要多学习俗语、谚语、歇后语等。
(三)故事的使用
在健康科普讲座中,故事肯定是需要讲的,这与健康知识的科学属性、严肃性并不矛盾,但是要注意四点:①故事必须为演讲内容服务,要有的放矢。②数量不宜太多,根据演讲时间和主题把握。如果故事太多会给人以哗众取宠的感觉。③故事要短小精悍,不能长篇累牍,占用过多的时间。④故事要有典型性、趣味性、有普遍性,能达到活跃演讲气氛、说明主题的效果。
在健康科普演讲中故事有以下几种用法。
(1)“案例型故事”:这种类型的作品在形式上与一般的故事类似,有完整的情节,正确的医学知识可通过演讲者对故事的叙述、点评表达出来。这种形式既介绍了医学知识,又联系实际社会生活,内容相当丰富,对普通受者有很强的吸引力。参见前文谈到的沙龙的实例。
(2)“故事引子”和“穿插故事”型:“引子”与“穿插”故事起到吸引受众,说明道理,增强演讲的趣味性,好的科普传播者讲故事的艺术是一定不差的。开头时的故事我们称之为“故事引子”,中间的故事我们称之为“穿插故事”。
故事或是放在演讲的开头,故事只是一个引子,后面的健康知识与该故事有一定相关性。或是引导演讲方向,如前面水煮青蛙的故事;或是说明演讲主题,如洪昭光教授演讲中提到的《兔子、鸭子与胆固醇》,是解释动脉硬化、肿瘤、糖尿病的病因,在谈到内因即遗传因素的时候,作者穿插了一个小故事:“小白兔应该吃什么呢?本应该吃萝卜和青菜。但假如从今天开始让小兔子改吃鸡蛋黄拌猪油,蛋黄胆固醇高,猪油是动物脂肪,4个星期下来胆固醇就增高,8个星期动脉硬化,12个星期小白兔个个得了冠心病、心绞痛。我们换用全聚德北京鸭来做实验,会怎么样呢?让它一样吃蛋黄拌猪油。结果很奇怪,鸭子不管怎么吃,天天吃,胆固醇就是不高,动脉也不硬化,更没有冠心病心绞痛。唉!这就奇怪了,吃的都是一样的,怎么兔子一喂就动脉硬化,鸭子就没有动脉硬化呢?道理很简单,兔子就是兔子,鸭子就是鸭子,内因不同,遗传不同啊!”一个小故事就能深入浅出地说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基因型,患某种疾病的倾向性也不同。
中间的故事我们称之为“穿插故事”,我们总结洪昭光教授的演讲,几乎是一个论点一个故事,像大家耳熟能详搬书的故事,道士的故事,狼医师的故事,埃及医师的故事,齐奥塞斯库的故事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