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命题涉足社会科学的研究,目的是对当前品牌数字化传播领域的相关现象进行观察、解释、分析、理解和控制(管理),并试图在逻辑的确定性(事情发生总有原因)和经验的可验证性(命题和理论能在真实世界中得以验证)的前提下,创造性地对未来做出合理的预测。研究思路为:首先确立研究问题,启动双轨并进,从理论探索和调研考察两条路径将研究推向深入,在通过纸质文献和在线资料进行理论梳理的同时,开展百年企业和品牌的实地考察和案例研究,以及泛90后数字原住民的定性定量调研;基于第一阶段的研究结果,提出品牌数字化传播策略和模式的观点假设,在反复深入的研究过程中,动态地论证、修正、完善和总结既有假设观点,以系统的研究和考察、调研的积累和分析,科学的论证和推理、开展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性研究,最终获得可信而有益的研究结论。
具体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调查及访谈和案例分析研究。
(一)实地调查及访谈
本研究以泛90后数字原住民为目标对象,开展定性深度访谈和定量问卷调查相结合的调研方法。具体内容涉及泛90后数字原住民的人口统计学意义的基本状况、社会特征、生活形态、心理特征、价值取向、网络行为,以及数字媒体使用和满足的习惯、品牌数字化营销的评价。根据研究界定,目标人群为1986年——2002年出生的青年人群,男女不限。调研第一步是深度访谈9位目标对象,设计半结构化问题,通过面对面沟通交流的方式,获取对相关问题的初步认知和理解;第二步是在深度定性访谈的同时,设计小型的定量问卷调查(20个问题),共获得53份有效答卷,受访者的年龄、性别、职业和教育程等分布与定性访谈的对象分布结构基本一致;第三步是在定量调研统计结果的基础上,再对第一轮定性调研中的3位被访者进行第二轮深度访谈,深入认证和挖掘定量调研的重要发现,并形成最终结论。
同时本研究也开展对美妆从业人员的深度访谈,其中包括企业品牌方的内部管理者,如高层管理者、营销人员、品牌数字传播执行主管;也包括企业品牌方的外部合作者,如战略咨询顾问、广告创意代理、顾客数据管理、调研机构、传统及数字新媒介机构等,访谈内容涉及企业和品牌战略发展,数字化营销传播的目标、策略、规划和执行的管理。
(二)案例分析研究
本研究收集整理了百年美妆企业和品牌的数字化营销传播的实战案例研究,通过对每一个案例的目标、策略、执行和结果四个方面的过程陈述和数值结果呈报,与研究论点假设进行深入分析、比对和归纳,并开展辨证式循环论证,从而试图建立传统企业和品牌开展数字化传播的努力和达成结果的关联,找寻传统品牌数字化传播的运作规律,并验证品牌数字化传播的策略和模式的应用价值。
本研究在每一项传播议题的研究过程中,选取百年美妆企业旗下的两个典型品牌,从正反两方面展开比对分析,力求从实践分析考察中获得理论假设的可验证性。企业研究案例源自四方面:一是参与式亲历观察案例的执行过程;二是专业合作方提供的案例执行报告;三是对媒体公开报道案例执行成果的复原式分析;四是行业研究报告和专业调研报告。
本研究是以“传播者品牌”的角色定位,展开数字化传播的策略研究。研究脉络基于大众传播学研究中经典的“5W传播模式”,并秉着数字传播“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将“消费者受众”作为原点和归宿,在研究顺序上做出关键性修正:
Who?传播者,百年美妆企业及其品牌,在数字时代的新挑战和机遇,以及新观念和策略。
With Whom?消费者受众,从营销学的“满足顾客需求并获益”,到传播学“受众中心论”,数字化传播“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令“消费者受众”泛90后数字原住民成为研究的关键和重心。
Say What&in Which Channel&in What Special Way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数据,本研究的中心任务是数字化传播策略制定和优化,通过对传播内容、渠道和数据的探讨,实现品牌的数字化传播。
With What Effect?传播效果,基于数字化传播的独特性,建立创新传播效果评估体系,并探究数字化传播效果与传播目标的关联性。
全书分八个部分。第一章导论,基于对研究问题和目标的探讨以及大量的文献研究,探究品牌数字化传播相关传播学和营销学的理论及其“数字化”的演进和“人本化”的皈依,并提出品牌数字化传播策略的核心观点和创新模式及其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第二章到第七章通过理论研究、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层递式展开品牌数字化传播的策略研讨。第二章聚焦传者研究,以百年美妆企业及其品牌为例,探索数字挑战下的观念转变和策略创新。第三章聚焦目标受众研究,分析“泛90后数字原住民”的数字化特征及成因,提出企业和品牌以“后喻文化”思维,与数字一代“建立亲密互动的共同体”。第四章到第六章分别侧重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和传播数据三项重点任务,针对性提出品牌数字化传播中的“价值认同”、“杠杆效应”、“智能关联”三项应对策略。第七章围绕传播效果研究,阐述数字化传播效果的创新评估体系“影响力回报”的五度评估标准及其营销意义。
第八章总结研究成果、提炼研究价值,并展望未来的创新探索。
本研究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将百年美妆企业及其品牌作为研究主体,提出了针对性的品牌数字化传播的核心策略观点:品牌与消费者共建亲密互动“共同体”。
为了核心策略的实现,在传播过程管理中“一三五”应对举措分别是:
一个重心:传播受众(消费者用户),泛90后数字原住民。
三项任务:
传播内容设计,实现“价值认同”;
传播渠道管理,发挥“杠杆效应”;
传播数据应用,增强“智能互联”。
五度评估:传播效果,达成“影响力回报”(ROI,Return On Influence)。
品牌信任度;
顾客推荐值;
业务增长率;
数据绩效值;
优势竞争力。
在此基础上,创立了品牌数字化传播模式——从品牌传播者出发,围绕目标消费者受众,开展传播内容、渠道和数据三项任务,并根据五度影响力回报体系评估传播效果,在数字化传播整合管理中,建立品牌与消费者亲密互动的共同体。如图1-1所示:
图1-1 品牌数字化营销传播模型
(一)品牌数字化传播
品牌数字化传播是指在数字时代中,品牌借助互联网络、电脑通信、交互式媒体等先进数字技术应用,形成最有效的数字化传播策略组合,以谋求在新市场新业务中的生存和拓展,数字化传播是数字经济时代企业和品牌最必要且最可行的方式和趋势。
数字化传播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手段的革命,还包含了更深层的观念变革。数字化传播的本质是从“传播权利”到“传播权力”的转移,消费者受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拥有更多的主动权和话语权,致使品牌必须重新思考并重新构建与消费者的关系。
在万物皆联、万物皆媒的数字世界,品牌需要以理解洞察目标消费者为重心,通过对数字化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数据等三项任务的设计、应用和管理,并推进整合性全方位的传播努力,实现品牌传播影响力效果的全面提升。
(二)百年美妆企业及其品牌
是指全球美妆行业的知名企业及旗下品牌。企业创建于上世纪初1916年前,拥有超过100年的历史,目前(至2016年底)企业的销售规模位列美妆行业的全球市场或当地市场的前十位。旗下的品牌包括企业自主创立的品牌和历年来收购并购的品牌。
研究涉及的企业包括但不仅限于:美国宝洁、法国欧莱雅、英荷联合利华、德国拜尔斯道夫、日本资生堂、上海家化。
(三)泛90后数字原住民(数字移民)
数字原住民(Digital Natives)是指那些一出生就面临着一个无所不在的数字网络世界,是数字时代的原住居民。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教育家马克·波兰斯基(Marc Prensky)[1]提出,以区别于那些由前数字时代迁徙而来的数字移民(Digital Immigrants)。对数字原住民来说,网络就是他们的生活;数字化的语言(如电脑、互联网、视频、游戏等)是真正的“母语”(Native Speakers)[2],数字化的生存造就了他们的生存方式和价值取向,也正在成就他们的社会角色和未来影响力。
与此对应,出生于数字时代之前的人,是通过成人教育式的学习来掌握新的数字技术和应用,好比移民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成年人,总带着原地的口音和过去的思维轨迹。哪怕其中的许多人还是这个数字时代的设计者、参与者和建造者,他们依然属于数字移民。
美国定义的数字原住民出生于数字技术普及的1980年代初。中国的数字互联网发展起步始于1980年代中期。因此,本研究定义的“数字原住民”始于85后、以90后为主体,故冠之以泛90后。可以预见,继90后的00后、10后也正逐渐登上数字时代的历史舞台,成为备受社会文化和商业组织所关注的一代新生力量。
(四)品牌与消费者共建亲密互动“共同体”
传统的品牌传播的核心是通过大众媒体为主的整合营销传播手法,将品牌植入消费者的生活和心智,使她们成为品牌的忠实顾客;而数字化传播的核心是与目标消费者的营销互动,建立起亲密无间的关系,进而实现未来的价值共创。为此,品牌采用一系列的数字化传播手段,通过在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和传播数据三方面的创新举措,与目标消费者保持连接、互动、合作、和分享,共同创建一个平等对话、真情体验、荣辱与共的品牌生态。[3]
(五)传播内容的“价值认同”策略
“价值认同”(Value Identity)是指对一特定的观点主张和准则规范的确认(Identification)、同意(Approval)、赞许(Agreement)和归属(Belongingness)。它是一种意识形态上的归属感,真实的经验与虚拟的想象相结合,经由一定的过程构建而成的共识与共鸣。在营销学中,“价值”是企业和品牌所倡导的无形主张或内在准则,但可在营销活动中通过有形实际提供物的具体体现被消费者所感知,如产品、服务、信息、体验等。
品牌传播中的“价值认同”,是指“消费者对品牌所提供的价值主张的认识、学习和接纳”。消费者对品牌所提供价值的认同程度越高,则说明品牌越是成功,消费者也越是能够成为品牌的忠诚拥戴者和积极推广者,在消费者掌握传播主动的数字时代更是如此。
(六)传播渠道的“杠杆效应”策略
“杠杆效应”(Leverage Effect)源自物理力学定律“杠杆原理”。“杠杆”是在力的作用下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的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便是杠杆原理的精到描述。所谓“杠杆效应”,就是指合理应用以小搏大的工具,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放大效应,实现效益的最大化提升。
品牌数字化传播的“杠杆效应”,是指在数字媒体平台呈现的信息内容,当与目标受众有切身关联时,便可能产生自发性的扩散传播。以品牌传播原点为支点,以数字传播空间消费者受众有影响力的口口相传、层层扩散为杠杆,利用“点”与“杆”间巧妙平衡的相互作用,发挥最大化效应,就能撬动起数字传播的爆发力和影响力。品牌数字化传播的“杠杆效应”,通常方法有粉丝效应和病毒传播。
(七)传播数据的“智能互联”策略
“智能互联”(intelligent connection)是指品牌和顾客间保持一种“智能化”的相互联接,这种联接的特征一是通过数字系统和网络平台得以永续相联;特征二是智能化,即这种关系具有感知、记忆、思维、学习能力,以及自适应能力和行为决策能力。
数字传播产生大量消费者数据看似离散无序,但通过数据技术系统和数据挖掘应用,可以找到背后的商业逻辑和营销规律,从而为品牌建立与消费者的关系管理提供智能化的支持,生动描绘消费者画像,掌握消费者动态变化,保持与消费者的实时互动,实现精准传播。
(八)传播效果和“影响力回报”五度评估体系
传统营销传播的ROI(Return of Investment)“投资回报”评估模式,已经难以对品牌数字传播的整合性效果做出全面而准确的判断,也无法突出数字化传播与消费者建立亲密关系的重点。由此,本研究设立了数字传播效果ROI(Return On Influence)“影响力回报”的评估体系,其中的五项具体标准是:品牌信任度、顾客推荐值、业务增长率、数据绩效值、优势竞争力。
“影响力回报”的概念,受启发于马克·舒尔茨(Mark Schaefer)在2012年出版的《影响力回报》一书,马克的核心观点是加强与目标受众的沟通对话,并追踪他们在社交网络的数字活动和口碑效应。
“影响力回报”中部分评估指标,从短期来看,对目标受众的行为改变没有直接的因果联系,对销售转化也难以找到线性关联。但是在数字信息世界,强调与目标受众的有效沟通,提高品牌地位和美誉度,建立品牌与顾客的密切关系,才是更重要的长期目标。企业必须在营销活动的全过程中,实时检验品牌数字化传播的全方位整合性效果。
品牌数字化传播,是跨界于传播学和营销学两大学科的应用性学科,是“科学和艺术”相容的学科,依据的是“规律与想象”动态平衡的思维;是“学理和术业”兼重的学科,只有经过“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的验证,才能体现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一)理论意义
品牌数字化传播是一门年轻而新兴学科。传播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问世迄今不过半个多世纪”[4]。营销学,作为以行为科学为基础的现代管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在20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才开始盛行。[5]时代的变迁、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在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中,营销传播学领域的研究空前活跃而富有生命力。而与数字化相关的研究,伴随着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智能化的技术升级和突破,更是与时俱进、方兴未艾;只有以发展变化的视角、以迭代纠错的思维对待研究的过程和结果,才能激发研究的无限空间和活力。
纵观传播学和营销学研究的发展历程,一个显著的趋势特征便是对“人”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早期的大众传播研究中,震慑于媒介的威力,研究者普遍认为传播者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并控制着整个传播过程,传播受众则处于易受操纵和改变的被动地位。随着研究的深入,受众的内涵被逐渐拓宽[6],受众个体差异化和主观能动性逐渐受到重视,受众研究的地位也日益凸显。到数字时代,互联网所代表的“连接”本质,颠覆了外界一切与“人”的关系,“受众”概念的指向含义已转化为“用户”;某种程度而言,“受众”研究也成为“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数据”的一体化整合性研究;无独有偶,营销学的核心观点便是在商品供给无限丰富的社会环境下,企业必须打破原先“生产导向”的管理思维,转变为“消费者导向”的管理模式,“满足顾客的需求”成为企业盈利的首要前提。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自由连接和民主平等的商业环境更赋予消费者前所未有的主动权和话语权,营销学研究更是围绕消费者而展开,将品牌与消费者之间亲密互动、价值共创的关系作为重点议题。
正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沿承传播学和营销学研究中“人本化”的理论发展观,本研究将“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作为品牌数字化传播的根本和关键。尽管是以品牌传播者为角色定位开启研究,但仍然以消费者受众作为研究的原点和归宿,转变研究观念从“由己及人”到“由人及己”,着重探究数字时代品牌传播者与消费者受众之间的新型关系,在此基础上,形成对品牌数字化传播的理论见解,以及应对策略和模式的推导,从而具备数字化传播研究的理论价值。
(二)实践意义
21世纪数字式变革提速而至,“互联网+”和“+互联网”,“O2O”和“P2P”,还不止有大数据、云计算、移动场景、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各种数字技术热词“你方唱罢我登场”,传统思维被颠覆,传统业态遭淘汰,甚至连数字互联网本身也不断地革着自己的命。面临急剧的变化,出于对现实的无把握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无论个人还是组织,不管是传统企业还是互联网公司,都处于焦虑和不安中。在科技发展无极限的面前,人类的思维想象却落得滞后。“不变是等死,变了就速死”尽管是个笑话,也道尽许多企业和品牌的心酸。然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商业文明的变迁,历史总是以不可遏制之势蓬勃向前,只有顺势才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现存挑战总是与未来机会同行,与其自我设限纠结过往,不如奋起直追拥抱明天。
事实上,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作为社会创新最大的驱动力和孵化器,造就了许多优秀的新兴产业和企业品牌。同样的,新经济也成就了许多传统产业的创新突破和再度辉煌,而那些曾经辉煌一时却没能与时俱进、顺变转型的传统企业和品牌,终将被市场无情地抛弃。单就中国美妆行业中企业和品牌的跌宕起伏,便可感受到数字冲击下的企业和品牌的百般生态:轻资产御泥坊靠产品的“小而美”和营销的“精而准”,仅2年便一举成为中国网络第一面膜品牌;拥有70多年历史的百雀羚老牌借势国母出访非洲赠礼的消息散播迅速走红社交网络,目前已超20亿销售规模跻身国产美妆领导品牌;而创立于1886年曾是美国直销霸王花的雅芳,在中国从第一个拿到直销牌照到“贿赂门”丑闻再到2016年撤出中国市场的起落不禁令人唏嘘;1902年民间名医创制的云南白药,目前已是规模过百亿的集团上市公司,多元化的经营跨越近20个行业,其中主营药制品或许成功,但单调老化的化妆品根本无缘于年轻消费者,成为企业发展鸡肋。可见,新技术、新经济提供的是比以往更多元、更广阔的商业模式和市场机会。任何企业和品牌,只有把握数字新生态的变化趋势和运作规律,充分认知自我明确目标,并找到与消费者互利共赢的发展战略和数字营销手段,才能将当下的冲击转化为前进的动量,处于时代的前沿,立业于不败之地。
正是得益于这样一个充满活力和想象的时代,数字化变革为企业和品牌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无限的挑战和机遇;无论传统行业还是新兴产业,任何企业与品牌“危”和“机”常伴而行。本研究通过对百年美妆企业和品牌数字化传播活动的现实考察,一是将数字化传播研究作为突破口,探讨企业和品牌数字化战略落地执行的可行步骤,二是从美妆行业百年传统品牌这个切入点,开展“传统品牌的数字化创新演绎”的实战研究,从百年美妆企业和品牌的特殊性研究推及一般传统实体企业和品牌的普遍性研究,期望以管窥豹,理论学以致用,实践升华规律,从而具备传统品牌数字化传播研究的实践价值和意义。
(三)创新意义
数字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发展带来的变革,传播领域首当其冲,传播环境正在重塑:传播媒介、传播结构、传播方式发生转变,传播理念、传播文化和传播效果也发生跃迁。新传播革命“将人类文明推向了更高级阶段的同时,也带来了整个社会权力结构的转变,为传播治理提出了紧迫的新课题”。[7]传统的传播学理论体系和研究模式面临新的审视和思考,数字化新媒体传播学的规律和方法正在摸索和成型,新老媒体间的差异、关联和融合也正在调整和尝试,因此,数字化新传播本质特征和规律应用等方面的探索和讨论,正是当前紧迫而重要的研究课题。
数字互联网正在改造着世界:从科技创新到知识经济,从市场行为到个人生活,从社会思潮到民主治理,新社会经济次序下的企业、品牌和个人,面临无数新的现实挑战和新的发展机遇。市场环境在变、消费者在变、竞争对手在变,变革当前,企业战略是否必需转型?营销观念如何改变?品牌经营策略从何调整?品牌传播模式怎样创新?对于这一系列问题的思考和解答,也是当前紧迫而重要的现实任务。
极速、颠覆和再造,是数字革命的表现属性,“小步快跑”“迭代思维”“快速纠错”是互联网思维的行事模式。在数字世界,往往是技术突破,实践跟进,理论滞后,在数字化传播领域更是如此。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报告指出:“一个新的传播媒介普及到5000万用户,收音机是38年,电视是13年,互联网是4年,社交媒体是14个月,移动化则不足1年”。[8]但任何理论研究都需要时间的积累、沉淀和升华,在变化无常的短暂态势中找寻本质规律定是挑战无限。目前数字化传播研究,确实存在“针对性”和“经典性”缺失的两大问题。因此,选取数字化传播作为研究课题是项困难的任务。然而,有困难并不等于无解,当借鉴互联网的“开放”“迭代”和“纠错”的思维来开展研究时,还是可以找到研究的方法和路径,那便是:对领先科技前沿信息的动态认知更新,以预见新科技的未来趋势;对前线企业和品牌数字化生存和转型的切实考察,以体验新经济的市场脉动;对传播领域海内外专家学者观点的充分聆听,以把握全球传媒的动向走势。任何阶段性、碎片化、开放性的研究结论都可以是本研究的启发和经验,甚至已被证明是片面错误的观点也可用作研究过程中的教训和反思。
涉及数字化传播的研究不少,但多见于理论阐述和操作应用两极,且经常处于自我否定和更新之中,要找到一套学界业内经典集成的、并匹配于理论结合实践的体系化研究架构,确实十分困难。因此,在对传播学和营销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考察的推进过程中,受启发于“传承创新”的思考方式,以传播学5W经典模式作为基本研究架构,同时基于数字化营销中“重塑品牌与消费者关系”的核心观点,就整体研究脉络和研究重心进行修正,搭建成体系化的品牌数字化传播的研究架构,并创立了品牌数字化传播的新型模式。在整个研究过程中,针对研究提出的问题,通过理论文献研究、消费者定性定量调研以及企业品牌案例分析等三方面的互为观照,兼顾研究点和研究面,论证研究的假设,并由特殊性领域的研究推及一般性规律深化,达成整个研究过程的体系化。
本研究领域是品牌的数字化传播,研究的视角转向传统品牌的数字化传播,研究的切入点又以美妆行业百年企业及旗下品牌作为经典性案例。通过数字生态下对传统实体经济代表品牌的研究,探究百年品牌过往发展历程及背后驱动因素,分析当前数字时代变革中,传统品牌所面临的数字挑战和应对策略,通过数字化传播的创新举措,探讨传统品牌的年轻化数字生存和发展的路径和方法,并努力通过化妆品行业的“特殊性”案例研究,提炼出成功企业和品牌在数字化传播的可行策略和方法,并推及其他行业的品牌在数字化传播中的“一般性”应用规律。此为研究议题的创新。
本研究在理论文献的研究过程中,引用了传播学和营销学的经典文献,以及大量的品牌数字化传播的新晋理论和观点;在分析传播学和营销学理论演进过程中“人本化”发展的基础上,结合数字传播为传播受众实现“被动的传播权利(right)向主动传播权力(power)转移”的本质内涵,[9]提出了“以人为本”核心理念下对品牌数字化传播的理论见解,并提炼出“建立在品牌传播者和消费者受众的亲密关系”的数字化传播特征和规律,推导出品牌数字化传播策略和模式。此为研究理论的创新。
本研究创立了品牌数字化传播的核心策略主张“品牌与消费者建立互动亲密的共同体”,细化成“一个重心,三项任务,五度评估”的具体举措,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数字化传播模式,并据此作为研究架构,贯以理论和实践加以分析和论证,并获得清晰结论。此为研究观点的创新。
正是打破成规、兼收并蓄的开放式研究态度和方法,开拓了本研究的视野和思路;正是得益于互联网世界里全球学术研究的同步共享,和数字时代企业和品牌更公开透明的经营理念,使本研究得以借鉴学界和业界最前沿的资讯和观念,并收获品牌数字化传播一些有益且有效的研究结论;而开卷有益、学无止境的觉悟和信心,一定能够引领未来更深远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努力。
注释
[1] Marc Prensky,From Digital Natives to Digital Wisdom-Hopeful Essays for21stCentury Learning,California CORWIN,A SAGE COMPANY,2012
[2] Marc Prensky,Digital Matives,Digital Immigrants,Horizon,Charter 5,2001 PI A New Way to Look at Our selve and Our Kids
[3] Ira Kaufman&Chris Horton,Digital Marketing-Integrating Strategy and Tactics With Value(数字化营销,基于价值的整合策略和战术),New York,Routledge,2015.P68
[4] 张国良著,《传播学原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
[5] 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凯文·莱恩·凯勒(Kevin Lane Keller)著,王永贵译,《营销管理》(Marketing Management),第14版(全球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
[6] 李良荣,《网络与新媒体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
[7] 李良荣,《网络与新媒体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
[8] 《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201301/
[9] 李良荣,《网络与新媒体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