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国外纸媒的转型之路

国外纸媒的转型之路

时间:2023-05-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纽约时报:变革与坚守《纽约时报》是一份在全球范围内发行的日报,在世界范围内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和公信力,力求真实、严肃报道的传统使其成为美国严肃读物的代表。奥克斯要求出版一份严肃、庄重、富有教养的报纸提供给纽约精英阶层,同时也提出了一个针对黄色新闻的响亮口号:“报纸不该弄脏人们早餐的餐巾”。

纽约时报:变革与坚守

《纽约时报》是一份在全球范围内发行的日报,在世界范围内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和公信力,力求真实、严肃报道的传统使其成为美国严肃读物的代表。与一般报纸不同,它从不以花俏的内容和版面来吸引读者,这种庄重古典的风格,使得它被戏称为“灰色女士”。即使是在各种花边新闻满天飞的今天,它仍然保持着新闻业和这份报纸本身最为看重的职业操守和传统。然而,即使是这样一份世界级的百年老报,在面临席卷而来的互联网大潮时,也承受着变革带来的重重压力。透过这样一份重量级报纸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从中看到美国报业的历史变迁,或许也可以从中找到中国报业的转型之策。

报业巨人的长成

《纽约时报》的创始人亨利·贾维斯·雷蒙德在大学时,就已经为《纽约论坛报》投稿,毕业后即成为《纽约论坛报》创办者格里利的首席助手。1851年,雷蒙德和《纽约时报》的另一位创始人乔治·琼斯通过对纽约报界的分析后得出结论:纽约的几大报纸如《太阳报》、《先驱报》、《论坛报》等虽然都是经营得十分成功的报纸,但各有缺点:《太阳报》和《先驱报》报道的内容过于刺激,利用各种吸引眼球的方法而非新闻质量本身来招揽读者,《论坛报》的报道角度又比较偏激。因此,他们决定创办一份立场公正、价值无偏的报纸,为读者提供更有内涵的新闻报道。1851年9月18日,《纽约时报》的前身《纽约每日时报》创刊,售价1美分。1857年9月14日,《纽约时报》正式更名,在出版上向周日倾斜,平日出90多版,星期日140版。但随后的一段时间里,报社由于经营不善,陷入经营困境,直到1896年,阿道夫·奥克斯借了75000元收购了濒于破产的时报。

当时《纽约时报》的发行量仅为每天9000份,负债30万且每周亏损2500多美元。奥克斯在接办《纽约时报》后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并延续了《纽约时报》创始人的办报理念,确定了时报的新闻报道原则:“力求真实,无畏无惧,不偏不倚,并不分党派、地域或任何特殊利益。”奥克斯在新闻报道的内容和速度方面砸下重金,大胆地增加报纸的版面,在报纸中大量报道当时尚不普及的国际新闻。通过这一系列举措,使得《纽约时报》蜚声国际,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声誉。虽然当时美西战争使得以耸人听闻、内容肤浅为特色的黄色新闻大行其道,但时报发行量依然到达8万2千余份。两年后,《纽约时报》的销售量就超过了10万份大关。1897年阿道夫·奥克斯提出了《纽约时报》的格言:“所有值得印刷的新闻”。这个格言被公认为对“黄色新闻界”的挑战。奥克斯要求出版一份严肃、庄重、富有教养的报纸提供给纽约精英阶层,同时也提出了一个针对黄色新闻的响亮口号:“报纸不该弄脏人们早餐的餐巾”。

1935年,奥克斯去世之后,其女婿索尔兹伯格任发行人兼社长,《纽约时报》的所有权开始归索尔兹伯格家族所有。1961年起,索尔兹伯格之子,人称“彭区”的阿瑟·奥茨·索尔兹伯格接替其父的位置,成为《纽约时报》的发行人。他是一位优秀的经营者,在他的领导下,《纽约时报》网罗了一批优秀的编辑,并引进了印刷业先进技术、开拓多元化经营。在“彭区”的努力下,《纽约时报》1963年的总收入就达到了1亿美元。1969年起,《纽约时报》从家族企业变为股份公司,成为拥有多家美国报纸、杂志、电视台、广播电台和国外联合企业的大报团。到1991年,时报总公司的收入已达17亿美元,在这一过程中,《纽约时报》也完成了由家族式经营向市场式经营的转型。

挫折中变革

1992年,经过多年培养后,彭区将时报发行人大印传给儿子小阿瑟·奥茨·索尔兹伯格,新一任接班人面临着新闻业娱乐化、互联网大潮冲击等种种困难,使得《纽约时报》这个报业巨人在前进的过程中面临各种磨难,必须全力以赴,才能度过难关。

首先,是上任之初的小阿瑟比父辈更追逐利润,他试图促成《纽约时报》平民化,使各种人群都能够接受,因此涉及“煽情新闻”,使得《时报》一度失去公众的信任。其次,受到美国次贷风波和由此导致的全球经济衰退影响,《纽约时报》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周转问题,甚至不得不将位于纽约曼哈顿的总部大楼作价2.25亿抵押贷款,以缓解现金流断裂的危机。更为严重的是,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传统报纸的发行量和广告收入都出现了断崖式的下跌,这使得《纽约时报》陷入其发展历史上最为严重的危机。

面对这一危机,《纽约时报》没有坐以待毙,而是采取种种措施应对新型媒介给报业带来的挑战。从上世纪90年代初,《纽约时报》就开始探索报网融合的全新模式。1994年6月9日,时报引入“@times”服务,将《纽约时报》版块中的艺术和娱乐报道发布在美国在线上。1995年1月19日,《纽约时报》的网站Nytimes.com正式开通,每天的凌晨就可以从网站上看到当天的新闻报道。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到了2000年1月,为了实现差异化竞争、盘活既有资源,时报记者开始为网站提供稿件等内容;6月,时报与其数字部门开始进行滚动新闻报道,随时刷新网站新闻。也是从这一年开始,NYTimes.com开始进行品牌宣传,将自身定位为一个明智访问者获得高品质信息、多种多样工具和可以参与互动交流等的网站。2002年9月,时报网站名列互联网访问量排名第31位,每日独立IP访问量达128万,超过报纸平日版120万份的发行量。

进行多元化经营拥抱全媒体时代

《纽约时报》的种种举措,使其在互联网时代走在了其他报纸的前面,在许多著名报纸在互联网的冲击下纷纷破产的同时,时报还能够不断改革,锐意进取,有希望延续以往的辉煌。

在索尔兹伯格的扩展战略上,除了继续发展报业,成立“数字纽约时报”以外,公司还积极投身电视和广播。《纽约时报》电视是美国最大的独立制作商之一,2002年,时报公司投资1亿元买下探索频道(Discovery Channel)50%的股份,开办探索时报频道(The Discovery Times Channel),以纪录片为主要产品,为公司带来了超过4000万美元的收入。2003年,美国哈里斯互动公司的(Harris Interactive Inc)一项调查研究显示:探索时代频道在美国各知名媒体和电视中居于第六位。另外,纽约时报公司还拥有两家广播电台,还投资了“新英格兰体育”,包括波士顿红短袜棒球队、有线频道“新英格兰体育电视网”,该频道在美国东北地区有370万家庭用户。

在时报公司的老本行报业方面,《纽约时报》一直没有停下拥抱新媒体的脚步。在跨入新世纪后,时报网站开通移动频道,24小时不间断地提供新闻信息,同时也在探索全新的新闻报道方式,搭建了全面的互动新闻的信息平台。这一平台允许人们对时报网站上的新闻进行分享和评论,通过这一举措,《纽约时报》期望把网站发展成为一个由记者和读者共同组成的新闻报道平台。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风靡的今天,《纽约时报》又不失时机地推出了NYTNow,使得读者可以随时在手机上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新闻。

《纽约时报》自1851年创刊开始,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大萧条、罢工以及多次的家族危机,不仅历经百年长盛不衰,而且以其客观严谨的报道态度、庄重凝练的大家风范,赢得了20世纪人类历史“档案记录报”的美誉。在互联网科技狂潮的席卷下,它也看准时机,推出各种新式应用和服务以满足读者日新月异的阅读需求。对于危机四伏的中国报业来说,《纽约时报》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挫折和得到的经验教训,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