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意见领袖群体和普通网民而言,官方打击谣言的网络治理和“净化行动”,是微博去留、话语沉吟或高昂的风向标。
平台试水和反复回流
意见领袖从来不疲于寻觅新的栖息地,充分占据微博红利的网络意见领袖,更加看重多样化自媒体发展,以及用户导流。截至2013年12月底,492位核心意见领袖中有336位在微博中提及微信,共有189位开通了微信公众号,59位认证。其中有108位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更新很少、甚至没有消息记录,6位是每月更新一次,27位是每周更新一次,16位是每天更新,还有一些不规则更新。60%的意见领袖基本不更新或每月更新一次,8.5%的意见领袖每天更新。
2014年3月中旬,一批微信公众号被举报式处理,意味着没有什么舆论空间不受监管,在这一点上,网络意见领袖也只能在微博上发出申诉之声,希望程序能够透明一些,规定更具有操作性一些。如同从论坛博客进入微博的尝新和求变,意见领袖迫切需要多平台到达,微博、微信、独立APP,以及入驻新闻客户端专栏、腾讯大家和百度百家等,意见领袖将更加谨言慎行,进行多样化平台的试水和规则内持续生长。
活跃群体解构
“大V”谨慎观望,“中小V”借势而上。网络治理,确实让谣言和流言减少,逻辑对比和关联类言论增多。出于风险考虑,大部分意见领袖减少热点事件的原创发声,中间派活跃度下降,激进派更加巧妙地使用语言技巧。例如在司法领域对案件审理结果的对比,国内外处置方式的对比,不放弃时政领域的发声机会。具有精准、精细、精妙点评能力的部分“中小V”和舆论风险把控能力较强的“大V”将成为舆论意见的主要创造者。针对热点事件的要素进行扩展挂钩成为一种普遍的叙事方式,公众的口味变得内涵而解构。
选取网络治理前后各五个月(2013年4月- 8月和2013年9月-2014年1月)的50名意见领袖统计转发和被转发的互动关系(见图4和图5),可分析意见领袖群体之间的紧密程度和具备高能联动性的意见领袖,挖掘具有强关系(双向关系)的核心者、中间者,以及偏向原创或者转发的观点者、传播者和跟随者。
图4 2013年4月-8月互动关系图
网络治理前的微博舆论生态中,50位意见领袖高密度互动,@李开复、@任志强、@徐昕、@薛蛮子、@潘石屹、@老徐时评、@何兵,以及多位律师,够成紧密互动关系的重要节点。百万到千万以上粉丝量的意见领袖占据核心地位,话语权的联动和影响力的增补仍是这个阶段的主流。
舆论场风云变幻,网络治理之后的五个月,意见领袖整体互动频度和紧密度降低,表现为分散的话语表达策略。具有高联动性的节点多是百万粉丝以下的意见领袖,集中在律师、媒体人、作家等领域,如@袁裕来律师、@大鹏看天下、@五岳散人、@作家天佑,部分话语风险较小的草根“大V”,凭借幽默诙谐、段子戏谑,成为舆论新的激荡点,如@一毛不拔大师、@不加V。
图5 2013年9月-2014年1月的互动关系图
注:根据转评总量,选取前50名。
接地气儿的“娱乐”成官民共同选择
从新浪热门话题潜移默化的转向,不难看出微博话题的热点变迁。网络治理带来不同阶层的冷观,甚至退场。但微博“狂欢”的本性注定不能长期沉默,转向以娱乐视角来放纵不堪羁绊的思想。从官方“习主席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到微博网民创作领导人漫画形象,重塑了微博热议亲和度,再到文章马伊琍事件的“周一见”,电商大佬和“奶茶妹妹”之恋,整个舆论场娱乐气氛有所上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