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手机自媒体时代的商业革命

手机自媒体时代的商业革命

时间:2023-05-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朱海松引子:正在发生的第五次信息革命:世界触手可及1996秋天,北京白石桥路口竖起了一面巨大的牌子,上面写着:“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向北1500米。”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思维所带来的商业革命已渗透到几乎所有产业!互联网思维是由手机自媒体引爆的,特别是以微信为代表的手机自媒体,移动互联网才代表着真正的互联网。相对于企业“自媒体”的其他媒体资源,可称为“他

朱海松

引子:正在发生的第五次信息革命:世界触手可及

1996秋天,北京白石桥路口竖起了一面巨大的牌子,上面写着:“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向北1500米。”这响亮的1500米成了中国信息高速公路的标志性开端。十多年过去了,已有无数的中国人飞驰在互联网这一信息高速路上。当今天我们再重新思考:“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时,答案是:“10厘米”。人们只要随时随地轻轻一按手机上网,就与天下互联了!移动互联网正迅速推进人类迈向网络空间。移动信息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变革,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中国手机人口已超过十亿,与此同时,中国手机网民正迅速颠覆互联网格局,手机已经成为上网的第一终端。

纵观人类文明史,无不与信息息息相关。中国古代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构成的四大发明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四次全球信息化革命。造纸术的发明,是“信息的压缩与存储”的革命。印刷术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信息的复制与漫延”的革命。指南针的发明是一次“信息的定向与时空一体化”的革命,指南针的发明开启了“全球一体化”的第一次进程,使人类的视野不断拓宽。火药的发明使“文明的冲突”告别了冷兵器时代,在隆隆的血与火的碰撞中推进,各种文明的信息就是在这样的交流中壮大与消亡的,火药的发明是第一次“信息的爆炸”。

本文作者朱海松先生(左一)与中国移动总裁李跃先生(左二)等共同开启4G按钮(2013年12月)

今天,以手机自媒体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正在引领着世界文明史上的第五次信息革命,“世界触手可及”的革命。

互联网思维下的媒介分类及自媒体

当今中国,互联网思维席卷神州大地,以摧枯拉朽的力量颠覆着各行各业,在商业模式被彻底改变的同时,人们传统的思维方式也正在经历着史无前例的洗礼!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思维所带来的商业革命已渗透到几乎所有产业!互联网思维是由手机自媒体引爆的,特别是以微信为代表的手机自媒体,移动互联网才代表着真正的互联网。从互联网思维的角度看网络的碎片化传播,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网络传播是复杂网络的传播,复杂网络传播结构是耗散自组织的,网络传播的过程是混沌的,网络传播是通过对称破缺向前推进的,网络传播的路径是分形的,网络传播的效果是涌现的!”互联网思维下的媒介分类,是以“互动”的程度来划分的。

(1)互联网思维下的媒介分类:冷媒介与热媒介

媒介就是信息。中国媒介的现状是“媒介的碎片化”,而我们了解到“媒介是特定的时间与空间的接触”,所以“媒介的碎片化”就是指“时间的破碎化”和“空间的破碎化”。加拿大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曾把媒介分成冷媒介和热媒介。按他的看法,区分热媒介和冷媒介的主要标准就是媒介与受众的互动性。热媒介的信息是侧重单向传播,信息完整,如传统大众平面、电视媒体等等;冷媒介则指双向互动传播,例如电话等。麦克卢汉还认为,对受众而言,由于热媒介的信息量较为充分,受众无需对信息加以补充和解释,而冷媒介则不然,它需要由受众与媒介进行互动,对信息进行填补。因此,两种媒介作用于受众的强弱程度亦有所不同。

热媒介要求的参与程度低;冷媒介要求的参与程度高,要求受众自行处理的信息多。收音机是一种热媒介,电话是冷媒介。热媒介有排斥性,冷媒介有包容性。所以,网络媒体就是冷的,它可以通过大量的互动来完成信息的传递。纸媒体则是热的。电影是热的,电视是冷的,电视更具有互动性,所以受众能够参与的机会更多,现在的许多现场接听观众电话的电视游戏类节目就是如此。

麦克卢汉提出“冷”、“热”媒介之说正符合互联网思维下的媒介分类,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媒介的冷热之分并不是绝对的,因为现在几乎所有的媒介形式都可以通过某种方式进行互动,就是说,当今的所有媒介都具有“冷”和“热”的性质,媒介的冷热性质的侧重,主要取决于“互动”性的应用有多深和有多广。

(2)热媒介传递冷信息,冷媒介传递热信息

如果媒介有冷热之分,那么信息同样具有冷热之分,这是对麦克卢汉冷热媒介理论的发扬和延伸。

媒介的互动性越高,信息的“热”度越高,网络媒体所传递的信息是高热度的,因为互动性是网络传播的重要特征,传统媒体的互动性弱,所以传统媒体传递的信息较“冷”,对受众而言,由于“热媒介”的信息量较为充分,受众无需对信息加以补充和解释,信息处于“冷却静止”的状态;而“冷媒介”则不然,它需要由受众对其仅具“点滴含义”的信息进行“填补”,这样“冷媒介”的信息由于这种不断的“填补”,变得“热”络起来,非常活跃。基于此,“冷媒介”与“热媒介”作用于受众的强弱程度亦有所不同。所以媒介与受众的互动性,是给信息“加热”的过程。我们经常看到网络媒体上的“热信息”会“流向”传统媒体成为“冷信息”。信息的“冷”与“热”也可以理解为信息存在的状态,同时也可以反映出信息传播过程的强度。

网络传播的过程就是信息不断互动的过程,是信息的“冷”“热”交替向前推动的过程,由于互动性使信息的“热度”增加,传播的衰减是信息“冷却”的过程,是互动减少的过程。传统媒体如果利用网络新媒体开发自身的互动性,热媒介会向冷媒介转化,冷信息会向热信息转移,电视媒体原来是热媒介,但随着电视与手机媒体互动的加强,电视媒体开始趋“冷”,现在的电视更具有互动性,由于手机第五媒体的存在,使受众能够参与的机会更多,现在的许多现场接听观众电话的电视游戏类节目就是如此。

虽然信息在网络上可以是高热度的,但网络本身却是一种冷酷无情的媒介,网络传播是一种冷酷的、无情的传播,它只负责传播,不负责道德评判,它只负责让最广大的受众参与、接受和传播信息。

(3)自媒体与他媒体

在微博的快速发展中,有这样一种说法,当微博的粉丝超过100时,就是一本内刊,当粉丝人数超过1万时,就相当于一本杂志,当粉丝人数超过100万时相当于一份全国报纸,当粉丝人数超过1千万时,相当于一家电视台!微博开启了网络传播中的社会化自媒体风尚,微信引领了社会化网络传播中的手机自媒体化潮流。移动互联网时代使企业自媒体将无处不在!相对于企业“自媒体”的其他媒体资源,可称为“他媒体”。在媒介的破碎化时代,企业建立自己的“自媒体”正形成一种潮流。微信就是手机!当前,微信作为企业“自媒体”发展初级阶段的主要形式,风头超过微博,“自媒体”更多的是指“手机自媒体”。手机自媒体是规模最大、破碎化程度最高、传播信息最热的冷媒介。自媒体首先是通过企业CEO的个人品牌带动的,很多CEO们把微博和微信当做个人营销及公司营销的战场之一

在中国,社会化媒体中影响力最广泛的是手机媒体。手机媒体是社会化媒体的重要形式。手机媒体正从“第五媒体”上升到“第一媒体”。在手机自媒体的推动之下,手机移动电商正在迅速兴起,手机正在成为名副其实的超级自媒体,万能客户端。

移动互联网是第五个新技术周期

美国摩根斯坦利发布的移动互联网报告指出,移动互联网周期是50年来的第5个新技术周期,这个周期刚刚开始。每个周期的赢家通常都会创造比之前更多的市值。新的赢家将浮现,一些公司将生存或繁荣,而很多此前的胜利者将会消亡。在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未来的增长势头要超过桌面互联网市场,其增长速度将快于大多数人想象的程度。中国已在2012年迎来第十亿个手机用户!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快于桌面互联网,并且其规模将大得超乎多数人的想象,当下,中国手机上网用户将超过PC上网用户。

(1)一个技术周期通常会持续十年时间

财富的创造和消亡是新的计算产品发展周期的实质。新技术周期将带来巨大的财富。移动互联网周期正刚刚开始,这是过去半个世纪的第5个新技术周期。一个技术周期通常会持续十年时间。我们是在两年前进入移动互联网周期的。我们现在已经进入移动互联网周期的早期阶段,这是过去的50年来的第5个发展周期。

过去50年的5次新技术周期分别为: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第一代主机计算、七十年代的微型计算、八十年代的个人计算、九十年代的桌面网络计算以及这个十年的移动互联网计算。新计算周期的特征包括:提升处理能力,降低使用摩擦;用户界面改进;更小的外型尺寸;更低的价格;扩展服务。网络,基于互联网的产品和服务正在扩大,手机使用量不断扩大也拓展了市场机遇。移动互联网这一周期的趋势是:手机会成为个人电脑,个人电脑会成为服务器,云计算会取代服务器。

(2)移动互联网周期能够创造和毁灭更多的财富

我们正经历一个巨大的变革时代。我们见证了苹果的时代。我们见证了微软超越IBM,google超越微软和雅虎,facebook超越myspace,苹果超越诺基亚,IBM反超微软……Google的董事长Eric Schmidt提出,Google、Apple、Amazon和Facebook已经取代1990年代的微软、思科、Intel和Dell,成为新一代的技术和创新驱动四旗手。苹果的乔布斯引领了智能手机的一个时代,IPHONE、IPAD风靡全球的同时,全世界都在因他们现金流数额之巨感到震撼。苹果公司市值已经超过竞争对手谷歌和微软的市值总和。

历史证明,大规模的技术革新将改变行业发展,从而产生赢家和输家。一些行业领导者,包括苹果、谷歌、亚马逊和Skype已经准备好应对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改变。按照过去的经验,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影响将远远超过桌面互联网、个人电脑、微机和大型机。移动互联网相对此前的计算机行业周期能够创造和毁灭更多的财富。这主要基于10倍的用户乘积效应,即从一个周期到下一个周期,用户数和设备数量将增加10倍。考虑到变革的速度,在5年时间内,将有更多用户通过移动设备,而不是桌面电脑连接至互联网。过去15年中,随着全球桌面互联网以及语音和文字移动通信市场的发展,科技公司创造的财富超过了电信和媒体公司。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这类科技公司的规模也将被新公司超过。那些能推动创新、扩大规模的公司将获得新增利润中的很大一部分。随着移动互联网成为主流,电信市场的价值将逐渐流向在线商务、付费服务和广告公司。公司实力和盈利能力的平衡将从运营商和基础设施及设备制造商向软件和服务提供商倾斜。

中国未来10年关键词:Social(社交)、Local(本地化)和Mobile(移动)

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副总经理肖明超先生在其微博上写道:“下一个中国10年的消费逻辑重构:第一,越来越多的社会化消费者参与品牌的创造与定义;第二,快时尚席卷中国的梯度社会;第三,消费者兴趣图谱带来无限商机;第四,应用与娱乐重新定义时尚科技产品;第五,电商社会重构零售的销售渠道与服务;第六,PC、平板、手机等多屏时代彻底改变消费者媒体习惯。”

未来黄金10年是泛IT化的数字社会时代。如果每天你有很多时间接触媒体,你如何花费时间?2012年2月,国内著名研究机构艾瑞公布其对网民接触手机媒体和移动设备情况的问卷调研,结果显示手机新媒体备受网民青睐,在一天中8点至22点时段内每小时覆盖的网民人数平均超过5千万。

(1)大势所趋SoLoMo:社交(Social)、本地化(Local)和移动(Mobile)

2011年2月,美国著名风投KPCB风险投资公司合伙人约翰·杜尔将Social(社交)、Local(本地化)和Mobile(移动)三个最热的关键词组合到一起,社交代表网络化,本地化代表商家,移动代表利用手机互动。此趋势将更个性化、人性化和生活化。社交网络已经席卷全球,全球有超过10亿用户正在使用以Facebook、Twitter为代表的社交网络。中国的社交网络也出现井喷现象,新浪微博在推出两年内用户迅猛突破2亿,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SNS2.0平台。现在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通过网络去获取信息,对于网络的信任度也在增强,而很多人开始通过手机去接触社交媒体,这一比例正在以非常快的速度提升,未来人们差不多有一半时间会通过手机去接触社交媒体,这是一个大趋势。“社交加本地化加移动(SOLOMO)代表着未来互联网趋势。”新浪CEO曹国伟的话逐渐得到证实,而微博也正符合了互联网SOLOMO的发展趋势。

在SOLOMO模式中,Local是要跟商家打交道,Mobile需要新的技术,Social是深入人和人社交属性的能力,努力完善消费者的体验,结合地理位置为消费者推送更多更好的个性化定制服务将是众多中国企业接下来努力的方向。

移动互联网将会成为中国企业未来重点发展的方向,可预见的是企业将投入巨额资金全面布局手机客户端,有眼光的企业家们已认识到:基于地理位置的信息将会成为移动互联网未来重要的应用之一,一个具备了SOLOMO功能的城市生活消费信息服务平台,将成为移动互联网应用中新的创新点。

(2)SOLOMO将进一步推动O2O模式

团购网站的兴起,使电子商务出现了全新的O2O模式,O2O即Online To Offline,线上到线下,也即将线下商务的机会与互联网结合在了一起,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这样线下服务就可以在线上来揽客,消费者可以用线上来筛选服务,还有成交可以在线结算,很快达到规模。这是继电子商务的B2C、B2B和C2C之后,一种最新的商业模式,团购是最明显的O2O形式,最近在微博上流行的“约架”则是网络社会应用的O2O模式,线上开骂,线下肉搏。

大众点评网创始人兼CEO张涛接受采访时说:“我预计移动端将对O2O领域产生巨大推动力。”张涛坦言,未来O2O的发展离不开移动互联网,未来两年内移动端客户量将成倍增长。“在我看来,移动对于O2O领域的重要性就相当于物流对电商的分量”,张涛说,“电商和O2O都是连接‘买卖’双方,电商等于零售结合物流,帮用户把商品搬到家里,而O2O则是服务加移动,把互联网带到实体店里。”,“毫无疑问,未来两到三年移动互联网在O2O方面会有大发展”,目前大众点评移动客户端浏览量已超过其PC端。

网上购物是把商品塞到箱子里送到消费者面前,这已很成熟,但是像酒吧、KTV、餐馆、加油站、理发店、健身房、干洗店等等,不能把它的服务塞进箱子里送到消费者面前,而必须到线下实地去享受服务。O2O实现的是在网上订购这些服务,在线下去消费。“服务”成了实实在在的商品,这些服务大多数是基于“本地的”(Local)!。2011年中国的电商网络营销出现明显的变化趋势,搜索引擎精细化发展;微博发力微营销;视频网站营销大战不断升级;口碑营销泛滥;社会化媒体营销突起;品牌网络整合营销常态化;社会化电子商务成为标配;垂直行业化网站不断细分;本地的、区域性化网站涌现;智能手机带动移动互联网热潮。这些趋势在O2O模式中得以体现,O2O是非常强调线下体验的经营模式,O2O这种模式的基因里面就有着强烈的SOLOMO特质,与手机的结合将使O2O模式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中国未来10年面对的是:城市化、品牌化、升级化。互联网高度成熟发展,移动互联网高速超常发展。中国相类似的公司想要长足发展,仍须大力开拓城市生活消费信息服务领域,并搭建一个将消费者和商户连接在一起,并具有足够用户黏性的平台。而这一过程并非可以一蹴而就,对运营者的能力、经验、智慧和耐心都是极大考验。新兴市场存在众多很有吸引力的机会。SOLOMO本身带来一个巨大的机会,因为它一方面可以帮助用户找到离他地理位置最近的地方;另一方面可以帮助服务商,也就是酒店、餐馆、电影院把附近有时间或者有需要的人找来。李开复说:“我认为SOLOMO是创业者未来最好的机会,虽然SOLOMO的概念是美国人提出的,但是最适合中国。”SOLOMO的模式将开启一个崭新的大时代。在这个大时代中,谁能率先把握住机遇,并能够在机遇中寻求突破,将是未来移动互联网这一阵地的“先决”所在。

手机拉动的无聊经济摧枯拉朽:超级媒体、万能终端

无论手机在形态和功能上多么的变化多端,在商业管理应用上看,手机的本性是万变不离其宗的,那就是手机是有生命的、高度复杂的超级媒体、万能终端!移动互联时代的高速发展,已使手机钱包的"未来支付"成为现实,二维码支付、摇一摇转账、短信支付、语音支付、图像识别支付等等。手机使“人就是媒体”。手机将会是人体的第六个器官,五脏六腑会变成六脏六腑(比手机控更甚!)。手机就是人,人就是手机,如果离开人,手机就没有生命。在中国,等公交车、坐地铁的时间里掏出手机看一段优酷视频或者读一段网络小说已经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调查显示,消费在手机、电视、电脑三大媒介上的时间分配区隔明显,手机上网充分整合了消费者碎片化的时间。

手机媒体正是对“碎片化时间”的充分应用,孕育了强大的“无聊经济”。“媒介的碎片化”就是指“时间的破碎化”和“空间的破碎化”。在商业领域中的解读就是这种媒介现状所催生的“无聊经济”,所谓“无聊经济”就是如何利用人们的“碎片化时间”开展形形色色的娱乐、休闲、消费等商业活动,人们在各类场合打开手机进行游戏、阅读、拍照、听音乐、搜索、购物等活动,众多的消费者正是在行色匆匆之中、百无聊赖之中,在这些不起眼的零碎时间里利用手机完成消费活动,如中国移动的彩铃在2010年销售达230亿元人民币,手机游戏、手机阅读、手机支付等基于手机的利用零零碎碎的时间开展的各种无线业务撑起一个个巨大的产业链。对唱片、出版、银行等传统产业造成巨大冲击。

“人就是媒体”意味着什么?从商业应用的传播角度看,人性有弱点,爱占小便宜,对促销打折信息极其敏感,人性的弱点刚好是手机媒体的优点!所以“人就是媒体”直接催生了“促销经济”,以网络新媒体所代表的新经济通过“碎片化时间”推动了“无聊经济”,人与媒体的融合,即手机媒体推动了“促销经济”的繁荣,反过来,“无聊经济”和“促销经济”又重新塑造了传统媒介生态。手机新媒体正发挥着塑造和控制的作用。

手机,从第五媒体到第一媒体

世界营销发展的历程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被动”、“主动”和“互动”。在计划经济的商品时代营销是“被动”的,在市场经济的品牌时代营销是“主动”的,在体验经济大行其道的网络时代营销是“互动”的。“互动”就是参与与体验,手机终端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的蔓延,让我们迎来了全网社会,数字时代的泛IT化社会生活无孔不入,网络信息化时代传统媒体发生剧烈的变革,发生了史无前例的媒介大融合,传统媒介的话语权正在被稀释,媒介的权力中心向个人用户转移,手机让每个人可以成为信息发布者,从被动到主动,从接收到体验,从被灌输到去参与、互动,世界媒体的发展历程也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大众”、“分众”和“个众”。在移动互联网络时代,人不仅是旁观者,还是参与者,传播的过程是充满生机的、有生命的过程。手机媒体和网络营销的本质都是数据库营销,核心都是数据库,但是运用的特征不一样。手机更加量化精准,广告效果可以根据媒体组合进行优化,我们可以对效果进行检测,甚至可以对第三方监测进行检测,因此体现在营销的改变上就是营销更加精细化。最关键的是要与网友形成互动和分享。

经过几年的实践,人们已经体验到手机媒体的几个第一:屏幕第一小、突发信息传播第一快、终端数量第一多、影响力第一广、受众人群第一大,手机互动营销的出现,正全面推进营销数据化的发展,数据库营销在手机媒体上得到了全方位的展现。手机作为重要的信息载体,正在释放出巨大的潜能。2010年12月15日,由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主办、第五媒体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五媒体发展论坛上发布了《第五媒体行业发展报告》。该《报告》指出:到2015年,中国市场手机用户将达到13.8亿,而手机网民则达到10.6亿,渗透率接近77%。这些用户都将是第五媒体未来潜在的受众群体。届时,第五媒体的受众规模将远远大于其他媒体,成为名副其实的“主流媒体”,在规模上也是“第一媒体”。

社会化网络时代的“企业就是媒体”:手机自媒体

在微博的快速发展中,有这样一种说法,当微博的粉丝超过100时,就是一本内刊,当粉丝人数超过1万时,就相当于一本杂志,当粉丝人数超过100万时相当于一份全国报纸,当粉丝人数超过1千万时,相当于一家电视台!我们可以把这个说法应用在企业的会员管理当中,当品牌的会员数量超过100,你就可以打造一本内刊;超过1万,可以打造一本杂志;超过100万,可以打造一份全国性报纸;超过1000万,相当于电视媒体了!当以媒体的眼光来看待品牌会员运营时,需要自问,您的品牌对会员的营运有足够的资源投入了吗?您的会员手机媒体化了吗?如何让企业的产品在每天海量的信息里争夺稀缺的眼球资源,甚至引起广泛讨论?答案就是让消费者参与到你的传播和营销链条中来,与你的品牌产生血缘关系;未来营销的重心正在从“媒体搭台、企业唱戏”向“企业搭台、会员唱戏”转移!

当前许多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是,经过多年的经营,累积了大量的消费会员,这些长期会员实际上已经形成一个固定的忠诚消费群,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些长期会员已可以通过新媒体手段进行量化管理。许多企业总是急于开拓新客户,而忽视现有客户所能带来的可持续增长。如何利用现有忠诚会员建立会员运营体系,如何利用会员管理平台激活沉睡会员、互动现有会员、口碑影响全新会员,已是企业在数据库营销时代的一个重要市场战略课题。十年前我们说:没有人知道在网络的另一端跟你对话的是不是一只狗。在手机时代,我们知道了!相对于一台电脑背后模糊不清的用户影像,移动互联网时代每台手机的使用者都是可被准确描述的精准定义的清晰面孔。企业品牌的会员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手机!

移动互联网是天然的社会化媒体。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特别是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与手机应用的打通,移动互联网时代将使企业自媒体无处不在!从2009年开始,我们看见越来越多的企业入驻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开始跟上社会化媒体营销潮流,开始学着如何跟消费者直接接触。会员生命周期运营体系平台的建立和运营过程是会员手机媒体化的过程!是战略而不是战术!企业会员手机媒体化是企业建立社会化“自媒体”的终极结果。在媒介的破碎化时代,企业建立自己的“自媒体”正形成一种潮流。

(1)企业“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介破碎化的必然选择

众多国外企业已不自觉地在YouTube上传播病毒视频,利用Twitter发布活动预告,或者在Facebook上邀请粉丝尝试新品:这些平台本身是免费的。当前企业以“微博”为核心建立自己的社会化“自媒体”已成为风潮。在中国,社会化媒体中影响力最广泛的是手机媒体。手机媒体是社会化媒体的重要形式。手机正从“第五媒体”上升到“第一媒体”。企业会员手机媒体化是手机时代“人就是媒体”到“企业就是媒体”的必经之路。企业建立自己的社会化媒体信息渠道是网络信息社会的必然选择,企业建立社会化媒体不仅是社会责任的体现,同时,有效的企业社会化媒体体系的建立与运营,能更精准地为消费者服务。“企业就是媒体”是社会化媒体全面渗透社会的体现。

市场营销的前沿发展每天都在被重新定义。媒介的破碎化让企业对媒体的选择无所适从,许多企业陷入了“投媒体,找死!”-“不投媒体,等死!”的怪圈,企业需要更注重结果和行动的营销传播计划;企业需要更精确、可衡量和高投资回报率的营销沟通。在传统媒体时代,广告主可能从未设想过自己可以与目标消费者直接对话。网络改变了一切。这是一个消费者深度参与的新时代,消费者不再将营销与产品割裂开来,营销就是产品。他们不再将营销与自己的店内或网上体验割裂开来,营销就是体验。在这个消费者参与的时代,营销就是企业本身。从本质上讲,企业需要成为营销媒介,而营销组织本身需要成为消费者参与的发动机,它要负责制定优先任务,并要在努力设计、建立、运行和更新最先进的消费者参与方式时,在整个企业中激发对话。泛IT时代的“企业自媒体”将从网络上的企业微博向企业会员手机媒体化过渡。

互联网改变了竞争环境和游戏规则:世界变平坦了!数字化社会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企业和消费者之间需要建立更加牢固的关系,以稳定自己的消费群体和强化品牌忠诚度。这需要认真了解消费者购买习惯和行为的客观需要,把消费者的稀缺资源:时间、注意力、信任,以及对消费行为变化的理解,转化为需求的差异性,重新定义细分市场,规避市场规模的减少。媒介的破碎化使大众媒体的公信力、权威受到了挑战;特别是大众媒体的数量的增加,使企业越来越关注营销成本的分配和如何避免浪费广告投资,从而提升营销效率。企业对营销效果为导向更迫切,精细化到对企业会员的数量维护,发展新会员的成本和销售给老会员投入成本之间如何平衡已是战略问题。企业越来越注重对直接销售沟通的投资;“花更少的钱,有更好的效果”已经成为当下许多企业的自然选择。

(2)微信点燃了企业“自媒体”的爆发

如果说微博开启了自媒体的时代,微信则引领着自媒体的风尚。微时代的来临让每个网民都成为自媒体,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消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公众既是受众,也是媒介。微信作为微时代传播媒介的代表,已经成为品牌营销沟通的重要平台;微信的本质就是手机。在企业自媒体发展初期,企业已经认识到微博在各类危机的爆发、传播和升级中扮演起愈加重要的角色。企业如果运用得当可为其带来巨大利益,反之将会对企业的形象造成极大的危机,甚至带来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当前,微信作为企业“自媒体”发展初级阶段的主要形式,风头超过微博,“自媒体”更多的是指“手机自媒体”。自媒体首先是通过企业CEO的个人品牌带动的,很多CEO把微博和微信当做个人营销及公司营销的战场之一;微博微信上的案例很多,小米手机的雷军、罗振宇的罗辑思维、电影明星陈坤的微信自媒体等等,都巧妙地利用微信打造着自己企业的自媒体,并成功地展开了营销活动。而所有这一切,只是预示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刚刚开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