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电影设立专门的电影频道
电影频道是顺应影视融合发展潮流出现的电视频道,这类频道一般用来播放电影或跟电影有关的节目。最为众所周知的也是最为权威的电影频道当属CCTV-6电影频道了。在1994年召开的全国人大八届二次会议上,部分代表提出建立电影频道的议案,广播电视部党组顺应潮流当即拍板:筹建电影频道。1994年6月30日,中央编办正式批复广播电影电视部:“同意成立广播电影电视部卫星频道节目制作中心”,由此,电影频道正式组建,1995年11月30日,电影频道试播成功,1996年1月1日,电影频道以CCTV-6的崭新形象正式亮相。从此,“打开电视看电影”成为人们常挂在嘴边的流行语。电影频道除了先后推出了《中国电影报道》《流金岁月》《电影人物》《音乐之声》《佳片有约》《世界电影之旅》《光影周刊》《电影音乐》《今日影视》《银屏导视》等十多个深受观众喜爱的栏目之外,还支付了数十亿资金给全国各电影制作单位,用于购买和拍摄国产影片,建立起了拥有全国95%以上国产影片电视播映权的巨大片库。[49]
电影频道从1999年开始组织拍摄电视电影,以电影的手法,最开始用胶片,后来用数字高清电视格式做出90分钟的故事片,每年拍摄100多部,共拍摄了700多部。这样一来,不仅增加了国产片的节目源,还在电影创作的样式上做出了新的探索,部分优秀的电视电影甚至在国际上获奖。随着电影频道覆盖面越来越广,以及它的品牌影响,电影频道开始在对电影的宣传手段上下功夫,对许多国产影片进行全方位、多侧面、高频率地宣传。观众还未进影院便已因这些宣传好奇心大发,想去电影院一睹为快,从而又推动了国产电影的发展。
如今,电影频道已经从单一的播出电影逐步发展成一个传播国内外电影节目和资讯的多媒体平台。近年来,电影频道节目中心还陆续开办了付费频道“CHC家庭影院”“中国电影频道(cmc北美)”“中国电影频道(cmc香港)”“CHC高清电影频道”和“CHC动作电影频道”。随着广电产业改革的步伐,电影频道的改革也在不断地拓展新领域。[50]
2.电影娱乐赏析与电影资讯类节目
电影的地位在娱乐休闲方式中越来越被我国观众看重的同时,好的电影也越来越受观众欢迎,为此电视台不光开设专门的电影频道,也推出了许多电影资讯类和电影娱乐赏析类的节目和栏目。如《中国电影报道》的前身《中国电影动态》,于1999年7月播出,每周日播出一期,每期10分钟。翌年7月改版扩展为30分钟,迅速在影视娱乐资讯栏目竞争中站稳了脚跟,成为如今日播的知名栏目。[51]另外较为经典的是《世界电影之旅》栏目,其下有一档《世界电影之旅—资讯快车》节目。该节目自2004年6月8日起推出,是一档全新日播资讯节目,以欧美、港台电影信息为主要内容。我国的影视类节目大体分为两种:赏析类和资讯类,赏析类节目以央视10套的《第10放映室》和六套的《佳片有约》以及广东卫视的《电影大排档》等为主要代表。此类节目或完整地播出一部影片,或选取其精彩片段播出,在影片的开头、结尾或中间会穿插主持人的介绍和点评,有时还会邀请学者从文化和艺术的角度来赏析影片。其节目形态已趋于成熟,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模式。[52]
相比之下,资讯类的节目普遍存在内容板块上没有清晰划分、资讯较片面的问题。目前单纯以影视信息为主的节目只有央视六套的《中国电影报道》《世界电影之旅》和央视八套的《世界影视博览》,其他许多影视信息都混在娱乐新闻中,是以“娱乐”视角向人们传递。《中国电影报道》主要是针对国内影坛,报道新片拍摄情况和演员近况等动态,《世界影视之旅》则是到各个著名电影的拍摄地为观众讲述电影背后的故事,但严格地来说其实也只能叫电影信息,资讯还算不上。《世界影视博览》内容比较丰富,但由于一周播出一次,信息新鲜度难免下降。这些节目形态都较传统,而且都必须借助主持人来给出评论或衔接节目内容,也存在板块划分不清晰,内容不全面的通病。相比之下,《世界电影之旅—资讯快车》节目定位在世界影坛最新资讯的绿色通道,周一到周六每天虽然只有五分钟,却拥有高容量信息、时尚的栏目形象和专业级别的评论,另外还有与欧美、港台等世界主流电影市场同步的时效信息。[53]这样可以让影迷最全方位地了解影片资讯,包括世界电影的最新动态和大片上映的信息,播出时间又不冗长,是非常值得其他影视资讯类节目借鉴的。
毕竟,如今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在最短时间内获取最有效的信息才是大家所关注的,也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影片资讯类节目目前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资讯快车》是一个榜样,非常短的时间却包含大量资讯,并且板块划分清晰,不管是前期的以数字来划分板块还是后期的以标题来划分板块,都很鲜明,并且不拖泥带水,时效性也始终保持在与国际市场同步的最新状态。当然,随着对此类节目的研究与探索,《资讯快车》也还可以做得更好,但至少目前来看,它已经为影视资讯类节目指明了一个发展方向,值得其他类似节目借鉴和学习。
从电视诞生之日起,人们就从未停止过对电影和电视的比较和探索。电影和电视这两个媒介同属于视听语言范畴,在生活中更是和我们息息相关,在当今媒介融合的大环境下,电影和电视的融合对于影视艺术有着重大的意义。目前,电影和电视将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不断融合的状态中,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影视融合具有重大意义,不仅推动和促进着影视艺术的发展,也对我国乃至世界的影视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受众来说,电影和电视的融合给了观众更多的选择:电影和电视的融合丰富和充实了他们的生活,观众有更大限度的自由来选择他们的精神娱乐方式,比如是在家里的电视上看电影,还是去电影院看电影,是看电视剧还是选择省时间的方法直接看改编的电影版,是在家里看球赛和其他电视节目还是呼朋唤友一起去影院体验大银幕的气氛效果。不管是电影还是电视,体现的是一个国家的文化,也对观众在娱乐的同时起着一定的教导作用。
对于影视工作者来说,电影和电视的融合是一个机遇,有了足够的技术也在艺术上可以实现更深刻的探索。但是,影视融合在给我们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会对我们现有的传统艺术形态造成冲击,如何应对这样的情况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挑战。影视工作者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影视融合的不可避免并正确加以引导,在融合的大环境下,从杂乱中找到规则,让电影和电视在融合的道路上能够合成精华,去除糟粕,精益求精,使我们的艺术、技术、文化等都得到更高更好的发展。
现在,电影与电视的融合已经为我们带来了许多新的艺术形式和形态,这些多样的精神文化产品丰富着我们的生活,充实着我们的内心。影视融合带来的艺术变革是我们有目共睹的,在未来,电影和电视的边界是否会完全消失还未可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之间的边界已经越来越模糊,电影的内容已经逐渐受电视影响趋向多元化,甚至跳出了电影的固有模式,而电视内容的制作也越来越精良,甚至有部分电视剧的制作精致度足以媲美电影。笔者相信,这仅仅只是个开端。在未来,一定会有更多电影与电视高度融合的产物的出现,让我们共同期待影视融合为我们的影视艺术带来质的提升。
【注释】
[1]百度百科.乔治·梅里爱[OL].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vVQjNiW14V1uPt_jE3bZWYlHgl9LEk7yp1S5u,Q6cWd28r4X0fDW06SjJnHxG125LBbhATqgM4 fIofhubBQ50a5fb1NPIHB4lug0-YFM5HY6ne1sIHlqg1-bsjMiHs00vPRLANbsGDY09uiBkaDF3W G7v24dzyZc1YdrCFjmCsXc_lWmQWvVwHZyEC8kRZ-z.
[2]约翰·希尔.陈犀禾译.电影和电视的融合[J].世界电影,2002年(2),53.
[3]谷时宇.信息革命与影视融合[J].当代电影,2003(3),52.
[4]包鹏程,汪伶俐.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式、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0,44.
[5]亨利·詹金斯.杜永明译.融合文化:新媒体和旧媒体的冲突地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47.
[6]黄建友.论媒介融合的内涵及其演进路径[J].传媒观察,2009(5),50.
[7]马歇尔·麦克卢汉.何道宽译.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74.
[8]邵牧君.电影终于登上荧屏—重温美国影视合流的历史[J].世界电影,1996(5),13.
[9]约翰·希尔.陈犀禾译.电影和电视的融合[J].世界电影,2002(2),57.
[10]亨利·詹金斯.杜永明译.融合文化:新媒体和旧媒体的冲突地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44.
[11]亨利·詹金斯.杜永明译.融合文化:新媒体和旧媒体的冲突地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49.
[12]克劳斯·布鲁恩·延森.刘君译.媒介融合:网络传播、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三重维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60.
[13]约翰·希尔.陈犀禾译.电影和电视的融合[J].世界电影,2002年(2),52.
[14]钟康云.影视合流中形成的新型艺术形式—电视电影[J].新闻界,2010(6),141.
[15]亚宁.中国电视电影研究[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1.
[16]罗伯特·洛根.何道宽译.理解新媒介—延伸麦克卢汉[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63.
[17]安东尼奥·皮拉蒂,朱塞佩·里盖利.史克栋等译.创意工厂:意大利传媒市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139.
[18]赵小青.电视电影1000部盘点[J].当代电影,2008(5),39.
[19]O’conner,John J.A TV Movie With a Familiar Ring[N]. The New York Times.1991-1-1.
[20]T.S.艾略特.关于文化定义的注释[M].Faber and Faber,1948,92.
[21]亚宁.中国电视电影研究[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9.
[22]张翼飞.美国HBO电视电影初探[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13.
[23]张翼飞.美国HBO电视电影初探[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8.
[24]亚宁.中国电视电影研究[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9.
[25]张翼飞.美国HBO电视电影初探[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5.
[26]詹秦川,吴昊.论中国电视电影的个性化创作[J].电影评介,2010(2),12.
[27]张翼飞.美国HBO电视电影初探[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31.
[28]张翼飞.美国HBO电视电影初探[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40.
[29]刘习良.中国电视史[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391.
[30]许迪声.电视剧的电影改编:从创作成因到文本转换[J].当代电影,2014(12),110.
[31]罗相娟.《宫锁心玉》热播的深层文化原因分析[J].现代语文,2011(4),91.
[32]高鑫.电视艺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312.
[33]金丹元.影视美学导论[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1,211.
[34]庞新华.美国电视肥皂剧成功的关键因素—以《达拉斯》和《欲望都市》为例[J].电视研究,2006(8),76.
[35]许迪声.电视剧的电影改编:从创作成因到文本转换[J].现代传播,2014(12),112.
[36]同上。
[37]李诚.从银幕到荧屏:电影的电视剧改编[J].现代传播,2010(12),72.
[38]同上。
[39]胡智峰,杨乘虎.电视受众审美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71-172.
[40]Neil Postman. 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M].United States of America:Penguin Books,2005,7-8.
[41]高鑫,高文曦.电视艺术:多元与重构[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06.
[42]李诚.从银幕到荧屏:电影的电视剧改编[J].现代传播,2010(12),74.
[43]拙文《跨媒体实践中的文化基因融合与裂变—从电视剧与电影版<北京爱情故事>看》,《当代电影》2014年第4期,第60页。
[44]刘嘉.电影档期与影院映前广告[J].广告大观(综合版),2011(11),156.
[45]道格拉斯·凯尔纳.丁宁译.媒体文化—介于现代与后现代之间的文化研究、认同性与政治[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422.
[46]张娟.论政策导向下的新时期国产动画电影发展概况[J].当代电影,2015(12),182.
[47]刘敬彪.论动画电影《大圣归来》成功的因素[J].西部广播电视,2015(19),93.
[48]陈晓云.动画电影:叙事与意识形态[J].上海大学学报,2010(5),54.
[49]顾建中.影视合流孕育出靓丽的奇葩—CCTV-6电影频道十年辉煌[J].当代电视,2006(8),60.
[50]顾建中.影视合流孕育出靓丽的奇葩—CCTV-6电影频道十年辉煌[J].当代电视,2006(8),61-62.
[51]张泉泉.打开电视的电影之旅—从CCTV-6影视合流的功能实现看专业频道的发展路径[J].艺术探索,2012(4),113-114.
[52]王一凡.探索影视资讯类节目的新方向—以《世界电影之旅—资讯快车》为例[J].电影评介,2006(14),61.
[53]同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