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沙尔不愧是中东动荡中的一个特例。
当外界以为巴沙尔会在美国大军压境之际手忙脚乱的时候,巴沙尔展现了殊死一搏的决心;而当化武危机最终偃旗息鼓,外界认为巴沙尔躲过了一场劫难后应该韬光养晦、赶紧交出化学武器这一烫手山芋的时候,巴沙尔并未如外界所想的那样收敛锋芒,而是在普京入局解围之后,顺势向美国提出条件。
据《华尔街日报》网站9月12日援引美国政府消息人士的话报道,美情报机构估计叙当局掌握约1000吨化武,包括芥子气等糜烂性毒剂与沙林等神经性毒剂。美方情报则认为,叙境内有 45 处化武存放点,半数地点的毒剂存量足以制成弹药,这一数量要远远多于俄方对化武存放点的评估。
但分析人士同时指出,考虑到叙利亚的战乱环境和政治因素,“去化武”进程仍面临多重关卡的阻碍:
第一,耗资庞大。要销毁化武,那么所有化武都必须进行完全高压消毒,而消毒之后所残余的硝石等残渣必须封存在集装箱内以便掩埋。这样的过程需要完整的处理系统,在整个过程中,销毁每一吨化武约需100万美元的花费。如果叙当局掌握约1000吨化武的话,那么要销毁所有化武存量约需十亿美元。这笔费用对于经济日趋崩溃的叙利亚政府来说无疑太过庞大。
第二,反对派无人监管。叙利亚政府一向指责反对派和恐怖组织使用了化学武器,因此叙分析人士认为如果国际层面没有对反对派持有化武情况进行调查的话,未来化武问题仍然会生出新的变数。而目前为止反对派使用化武情况无人追究,隐患仍存。
第三,战局激烈。叙反对派方面对俄罗斯提出的化武建议持反对态度,且叙国内战局白热化、伤亡人数与日俱增,在冲突地区如何转移化武也是一大难题。不仅如此,反对派也可能会在政府军移交或销毁化武的过程中百般阻挠,甚至制造事端,再次以化学武器为借口嫁祸政府军。
第四,后勤保障问题。除了销毁化武所必须的机器设备和系统之外,国际监督人员、化武专家、安全防护措施等都需要有关国家和国际各方予以协作,而在此过程中各方不可避免地将会发生矛盾和分歧,任何环节都可能成为影响整个进程的因素。
在这些因素当中,运输销毁的过程最为危险和复杂。一名美国官员就坦陈,把化武制剂运至他国有利有弊,“可能处理得更快……但任何时候移动这种化学物品必然有风险和成本”。
除此之外,有分析人士也认为,即使“去化武”进程顺利开启,也不能认为叙利亚就会免于西方打击。因为伊拉克和利比亚都曾销毁过化学武器,但仍然被美国制造借口进行军事打击,而且频频借化武借口进行煽动、嫁祸的叙利亚反对派在这一问题上可能仍将成为变数的一大关键。
巴沙尔显然也看出了销毁化武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的重重困难。对于此前威胁攻打叙利亚的奥巴马,他反将一军,计划把美国拉入“去化武”的整个进程,提供资金,有始有终。
这是巴沙尔手中的一枚新的筹码。他在9月18日接受美国福克斯电视台采访时说,处置化学武器面临许多技术性难题,“这无关意愿,关联技术……从技术角度而言,这是非常复杂的操作,需要许多钱”。他指出,处理叙利亚库存的化武估计需要10亿美元,而且对环境伤害也不小。
就处置化武所需时间,巴沙尔说,这需要视情况而定,处置化武有一定的过程,需要一年或更长一些的时间。
而对于出资销毁的大头,巴沙尔瞄准了美国。他说:“如果美国当局准备支付那笔钱,并负责把有毒物质带到美国,他们为什么不做呢?”
针对奥巴马认为叙利亚放弃化武缘于美国的军事威胁,巴沙尔很不以为然,称他不会屈服于任何威胁。“我们因为美国人而同意化武协议的说法是一种误解。”他说,“这与威胁无关。我们事实上是响应俄罗斯倡议,(出于)自身需求和信念。”
但随着军事打击似乎变得遥远,奥巴马言辞则变得较为果决。他说,要迫使叙利亚真正放弃化学武器,美国就必须保持军事打击的可能性。至于克里此前游说国会时说的对叙利亚攻击在规模上“将小得难以置信”,奥巴马也调整说,不管是何种攻击,对叙利亚都不会是一点点的“刺痛”。
虽然销毁化武关卡重重,但正如潘基文所说,如果有政治意志、后勤和专业技术支持,这一进程就可能缩短。他呼吁国际社会形成合力,共促销毁叙利亚化武进程早日启动。
“化武换和平”的棋局终于迎来终局。奥巴马避免了他上任以来的又一次信任危机,俄罗斯保住了它在叙利亚的利益,而巴沙尔政权则犹如上方谷中深陷烈火的司马懿军队[4],普京的入局冲杀成为令其起死回生的及时雨。
至于美国、俄罗斯和叙利亚在这之后又有怎样的协调与妥协,后续的故事大多在幕后上演。从“化武换和平”方案的提出,到2014年6月叙利亚化武进程最终完成,其间的进展与挫折已是狂风暴雨之后的余波。
这是天堂坠落地狱的感觉。
毫无防备,甚至来不及从噩梦中惊醒。
这是烈火灼烧生命的残酷。
毫无征兆,甚至听不到一声无力的警报。
硝烟之中,颠沛流离的岁月撕去一页页日历。
忘却了从什么时候开始。
却也无从知晓在什么时候结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