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消息类电视新闻的特点
消息类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视技术为传播手段,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发现的事实的电视新闻节目,它是电视新闻中最大量、最常见的一种节目形式。消息类电视新闻是上传下达的主要渠道,也是受众了解国内外大事的窗口,因此在新闻类节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基于以上这些要求,消息类电视新闻就必须具备迅速、短小、灵活等基本特点。
1.消息类电视新闻必须迅速报道和传播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获取独家新闻越来越难,因此媒体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速度的竞争。新闻是易碎品,新闻的价值在于通过迅速传播让受众获得未知,因此抢新闻、赶时效已经成为现阶段新闻媒体的常态化发展。尤其是消息类电视新闻,其所报道的内容大多为动态事件,这就对新闻的时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消息类电视新闻应该在第一时间内抓住事件的关键点与受众的兴趣点,迅速地报道新闻,将事实传播出去,这是对消息类电视新闻最基本的要求。
2.消息类电视新闻内容要短小精悍
电视是一种伴随性媒介,这就意味着受众不可能一直将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电视上,而电视新闻“为耳朵和眼睛而写作”,受众的耳朵和眼睛有时是不能聚精会神的,这就要求消息类电视新闻必须短小精悍,在受众的注意力没有游离之前,迅速地将重要的事实交代给受众。一般来说,消息类电视新闻的时长为一两分钟。据相关统计,美国三大电视网的消息类新闻平均时长为1分30秒,这充分说明了消息类电视新闻短小精悍的基本要求。
3.消息类电视新闻形式应该灵活多样
形式的灵活多样也是消息类电视新闻吸引受众的重要手段,由于其内容短小精悍,因此其可以采用更加丰富多彩的报道形式进行表现,如“导语+图像新闻”“口播新闻”“主持人+现场连线”等多种方式。消息类电视新闻应该充分利用电视的声画元素的优势,让新闻形式更加活泼,吸引更多的受众。
二、消息类电视新闻的写作要求
1.注重新闻画面的时间性
电视画面在反映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空间、氛围、细节等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很多新闻报道通过画面内容的展现可以反映新闻的基本事实。但是,在反映新闻的时间性上,画面有时却具有含混性,向受众传递了错误的信息。
电视新闻报道要求真实、客观,因此消息类电视新闻要在第一时间交代新闻中的基本事实,尤其是新闻时间。新闻中的时间可以形成一条清晰的线索,指引受众对事实的认知和理解,让新闻内容更加准确、具体。为了凸显消息类电视新闻的时间性,应该采取画面与播报相配合的方式,让新闻中的时间线索更加清晰,更好地为受众传递事实。
2.注重报道内容的对象性
突出新闻报道的对象性是增强新闻传播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当前新闻改革的重点内容。现阶段的新闻报道不再是大众化的新闻,而应该朝分众化的方向发展,不同特色和内容的新闻节目,其面向的受众也是不同的,这是一种新型传播模式的基础。现阶段电视媒介中,既有面向社会精英人群的“高大上”新闻,也有面向市井百姓的民生新闻;在地域上,越来越讲求贴近性原则,一批方言性新闻节目也应运而生。这些改变都是消息类电视新闻注重报道内容对象性的结果,而这种改变也必然进一步强化新闻节目的特色,让其沿着自身的发展思路努力向前,做出更好、更具特色的节目,吸引受众,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态势。
3.注重报道形态的现场性
电视和报纸、广播媒介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画面”,而“画面”也是电视媒介的优势所在。在这个讲求视觉冲击的年代,要发挥电视的优势就要凸显“画面”。因此,在消息类电视新闻中要注重报道形态的现场性,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的收视需求。
注重报道形态的现场性就要求消息类电视新闻要将新闻发生的现场原原本本地呈现在受众面前,要用“画面”带领受众深入新闻第一现场,感知新闻发生、发展、结果等全过程。例如,在矿难救援报道中,媒体用镜头深入现场,对矿难现场的环境、救援人员急切的心情、被困人员在坍塌矿井中的状态都进行了全程跟踪,实时为受众呈现了一场生死大救援。
[案例]
廉价蒲草“编”出亿元淘宝村
导语:我省的博兴县湾头村生产一种很有地方特色的产品,在淘宝网上一年的销售额超过1个亿(元)。这个偏僻的乡村是怎样搭上了网络经济的快车?到底又是什么东西这么抢手呢?“双十一”这天,记者来到了湾头村,感受庄户人的网络狂欢。
同期:(工作场景)
画外:时针刚刚滑过零点,博兴县湾头村的村民安宝康就开始了一夜的忙碌。
同期:(博兴县湾头村村民安宝康)现在又一笔,六笔。
画外:安宝康是这家“华康工艺”网店的老板,为了“双十一”,他包邮、让利,拿出了最大的优惠。
同期:(安宝康的妻子)一边干着活,一边看着网店。嗯。要不打不完了,打包。
画外:湾头村紧邻博兴麻大湖,盛产芦苇和蒲草,村民就地取材,手工编织成实用的器具。这种流传600年的手艺,让一个“80后”看到了商机。四年前,安宝康从湖北工业大学毕业后,一门心思开起了网店。
同期:(安宝康的母亲)气得我不给他做饭。在家卖吧。你卖一天也卖不上一件,吃啥?喝啥?
同期:(安宝康的父亲)上学为了啥来?不就是为了有出息!来家有啥出息!画外:父母觉得这是不务正业,坚决反对这看不见、摸不着的生意。安宝康就偷偷地干,最初网店信誉低,一连十几天都不开张。
同期:(博兴县湾头村村民安宝康)刚开始这些货,都攒下很多,卖不出去。
画外:好不容易熬来了一单生意,但新的问题又来了,物流跟不上,只能到博兴县城发货。
同期:(博兴县湾头村村民周曙光)你走不出货去,发货很是问题,很头疼。
画外:看到安宝康和村里其他淘宝店主都遭遇了物流瓶颈,湾头村村委决定吸引物流公司入驻,谁来村里就免除一年水电费,免费提供一间库房。
同期:(博兴县湾头村村委书记安江民)他们看到我们这个态度,很多快递被吸引过来了。
画外:现在,湾头村已经有20多家物流公司入驻。安宝康“双十一”这天卖出了2万(元)多的货物,比平时的销售量增长了三倍。今年销售突破200万(元)已不成问题。
同期:(安宝康的家人)今天打不起来,光打好的单子50多张,光发货就要发三天。
画外:像安宝康一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了老家做起了网店。
同期:(博兴县湾头村村民杨小珊)但凡能识字的,家里有电脑的,基本都开着淘宝店。
同期:(博兴县湾头村村民贾培晓)它是改变了一批年轻人的生活轨迹。老人眼里的这些坏孩子,现在也变成了好青年。
画外:在年轻人的带动下,年近60岁的张洪文也琢磨着开家淘宝店。
同期:(博兴县湾头村村民张洪文)a,o,e。
画外:从这张1块钱买来的《幼儿汉语拼音字母表》开始,张洪文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学会了打字。
同期:(博兴县湾头村村民张洪文)一开始感到有点别扭。亲,亲是啥意思。
画外:现在,张洪文成了村里年龄最大的淘宝店老板,卖出的货物遍及全国。
同期:(博兴县湾头村村民张洪文)西藏、新疆都有,内蒙古、甘肃、香港,香港我卖了好几次了。
同期:(张洪文的妻子)能干的就多干点,干不动的就少干点,也耽误不了接孩子,也耽误不了生火做饭。
画外:目前,在湾头这个不大的村子里,淘宝店已经有500多家。由此也带动了产品设计、草柳编加工、五金件销售等周边产业的发展。
同期:(博兴县湾头村村委书记安江民)年轻人搞工艺品创作和电子商务这一块,中年人搞工艺品加工,老年人搞编织这一块。这样一来,我们村形成了工艺品加工的一条线。
画外:8月12号,阿里巴巴研究中心专门在湾头村发布调查报告。数据显示,湾头村草柳编产品一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草柳编产品专业淘宝村。
同期:(阿里巴巴集团阿里研究中心研究员陈亮)它以传统手工业为它的主打产品,这个在全国淘宝村中是独一无二的。
这条电视消息是第二十四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获奖作品。节目以农民网商为题材,通过年轻大学生回村创业的经历及老年人对网络的观念转变,展示了电子商务在湾头村落地生根的独特现象。记者观察角度新颖,采访深入自然,细节生动,剪辑得当。
节目一开始在导语部分就包含了丰富的信息量,电视将镜头置于“双十一”之际的山东博兴湾头村,设置了充分的悬念:“这个偏僻的乡村是怎样搭上了网络经济的快车?到底又是什么东西这么抢手呢?”让受众带着浓厚的兴趣继续收看节目。
在这条消息中,对新闻画面的时间性、报道内容的对象性、报道形态的现场性都进行了较好的表现。首先,消息一开始就通过画外音交代了时间,即“双十一”“时针刚刚滑过零点”。这种第一时间交代新闻时间的做法能够指引受众对事实进行更好的认知和理解,让新闻内容更加准确、具体。其次,消息报道的内容是年轻大学生通过电子商务回村创业的现象。在现代农村年轻人大量外出务工的社会背景下,湾头村的淘宝模式既传承了优秀传统手艺,又给农民带来了可观收益,引起了社会对淘宝村这种农村发展新模式的关注。第三,消息充分凸显了电视的画面优势,在这条电视新闻中,大量运用了同期声画面,具有十足的现场感,如安宝康的妻子打包货品、博兴县湾头村村民张洪文学习幼儿汉语拼音字母表等。将新闻现场原原本本地呈现在受众面前,用“画面”带领受众深入新闻第一现场,探访了淘宝村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感知新闻发生、发展、结果等全过程。
三、消息类电视新闻的写作特征
要明晰消息类电视新闻的写作特征,就必须对传统媒体中的报纸新闻、广播新闻、电视新闻进行比较,得出其异同。
从受众接受的角度来看,报纸新闻是以报纸为载体,是为看而写的,读者从书面文字的描述中来接受新闻事实,因此必须考虑报纸载体的特点以及读者阅读的认知规律,以受众认识、读懂、理解为目标,符合阅读规律。广播新闻是以声音为载体,因此是为听而写,听众从广播员的播音中来接受新闻事实,要充分考虑语音传播的特点及语音表达信息的规律,以快速听懂并记住为目标。电视新闻是以屏幕为载体,因此是为看而写,观众从电视图像和声音的组合中来接受新闻事实,不仅要考虑表达新闻内容的文字,还要考虑声像的融合。
经过对比发展,电视新闻要符合媒介的基本特点,就要求其在写作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越通俗越好
电视新闻写作内容要求具体、形象、生动,一般来说,给受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内容往往最容易被其接受和理解。因此,电视新闻要写具体的人、事、物,写具体的事件、情节、细节,多用典型事例的叙述。
对于某些本身就很抽象的新闻事实,可以少写或不写抽象的道理、概念、术语,可以加以通俗地解释,或用形象化的语言来描述,少用或不用议论、概括叙述等。
2.内容宜短不宜长
一般来说,电视新闻写作的内容要简洁、明了,交代清楚新闻的要素就可以,不必做过多的铺叙。但是,对于新闻事实本身就比较丰富、复杂、内容含量大的,可以将全篇内容化解为若干小的记忆层。每个小记忆层内容相对单一,各个记忆层之间最好不要用叙述文字进行严密的连接和过渡,采用文字分段、语音停顿的方式将它们连接起来。
3.重要新闻前要有“导听”
导听的作用是给受众一个心理准备,以让他们集中注意力进行收看。一般来说,导听有几种常用的形式:可以用语气、短语进行导听,如在新闻事实播报前加上:各位听众,现在播报……也可以用提问的方式进行导听,即在新闻事实揭示前,先提出问题;此外,还可以在重要事实播报前,加一段提示性新闻语,提炼出新闻的内容要点,或有关该事实特别要引起注意的问题。
4.表达口语化
电视新闻稿写作就是用书面文字写口语,是一种特殊的口语。而这种较为特殊的新闻口语与日常口语之间是有区别的。
日常口语是边想边说,话题可以跳换,衔接不严密也没关系,难免重复啰唆层次不清;用词自由,方言词、外来语和流行语在口语中大量出现,具有鲜明的感情色彩,难免不够贴切;句子较随意,难免不合语法。新闻口语则不然,它是大众传播,影响面宽,必须用规范化的语言传播信息,在语音、语汇和语法三方面,都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它讲究谈话的连贯性和一致性,话题都经过精心的准备,不能随意;电视新闻语言的修辞上,也呈现出一些接近于文书体的特征。
因此,电视新闻的语言是一种特殊的口语,是一种加工过的新闻口语,要符合新闻语言的要求。在追求电视新闻口语化的同时,绝不能忘记规范化的要求。
四、消息类电视新闻的编排方式
电视节目的编排都应该讲求整体效果,通过合理的编排将节目的最佳状态发挥出来,满足受众的收视需求。具体到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也应该把握一些基本原则,使节目具有合理性和流畅性。
1.讲求新闻价值的原则
新闻价值是判断一条信息是否能够成为新闻以及新闻是否重要的基本标准。新闻价值包含真实性、新鲜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和趣味性,这些要素决定了新闻价值的有无和大小,也决定了受众对新闻的判断和认可。消息类电视新闻进行编排时,首要原则就是考虑一条新闻是否具备新闻价值以及新闻价值的大小。淘汰掉没有新闻价值或者价值不大的新闻,保留新闻价值明显的新闻,这是在进行新闻编排时的第一原则。
在进行消息类电视新闻的编排时,除了判断一条新闻的价值之外,还应该通过恰当的排列组合,使每篇稿件的新闻价值都得到体现,进而使整个新闻节目的价值得到体现和发挥,这是对电视新闻节目讲求新闻价值原则的进一步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新闻价值的高低是随着新闻事件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因此不是固定的。例如,在2011年3月10日12点58分,我国云南盈江发生5.8级地震,当国人万众瞩目、驰援灾区时,在第二天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发生9.0级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造成日本福岛核电站机组发生核泄漏事故,引起世界性的恐慌。虽然两次地震之间仅隔了一天,但日本地震的破坏力和影响程度使其新闻价值更为凸显。因此,在进行消息类电视新闻的编排时,要时刻留意新闻价值的变化,将最重要的新闻呈现给受众。
2.遵循节目方针的原则
不同的电视台、频道,不同的新闻节目,其编辑方针、节目宗旨与定位都各不相同。因此,在进行消息类电视新闻的编排时,应根据各个节目的方针和内容规范,有针对性地进行编排,尽量突出各个节目的特色,满足不同受众的个性化需求。
以央视的《新闻联播》与凤凰卫视的《时事直通车》节目为例。《新闻联播》在编排时讲求先国内、后国际,先硬新闻、后软新闻的原则。节目开始一般先播放国内的政治、经济类新闻,而后播放民生、文化等领域的新闻,国际新闻一般放在节目最后,时长较短。而《时事直通车》节目在编排上打破了国内与国际的界限,国际上发生的重大新闻也可以安排在靠前的位置,甚至是安排在节目的头条,在观众中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力。此外,与央视较为严肃正统的《新闻联播》相比,各个地方媒体的民生类新闻节目则凸显了“软”的元素,将百姓日常生活作为报道的重点,基本不可能出现在《新闻联播》里的娱乐界新奇事物也成为民生新闻节目中的“常客”。
3.注重优化编排的原则
在进行消息类电视新闻的编排时,要注意优化编排的原则。一档新闻节目的结构安排不能纷繁复杂,要通过合理的排布,让节目更具合理性和流畅性,让受众更方便、快捷地获知新闻信息。优化编排不仅仅是要区分国内新闻、国际新闻等版块式的结构,更是要通过相互关联和补充,使新闻在有限的时间内承载更大的信息量,提升受众的收视愉悦感。
例如,在新闻节目的编排中要营造节奏感,可以通过不同的变化让受众获取更多的信息。在消息类电视新闻编排时,可以交替使用不同的报道方式,如口播新闻、画面配解说词、现场采访等方式。此外,可以采用同主题新闻连排等方式,更好地凸显新闻的主题,让节目更具节奏感和流畅性。
4.适应广大观众的原则
媒体工作应该讲求“三贴近”的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电视节目的编排也不例外。电视观众是新闻媒体服务的对象,是电视节目的直接体验者,电视节目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是由观众说了算的,只有观众获得了较为舒适、愉悦的收视体验,节目才能算成功。因此,在进行消息类电视新闻的编排时,一定要掌握适应广大观众的原则,通过相应的编排使新闻浅显易懂、富有生活气息。
开创全国民生新闻先河的《南京零距离》节目,是江苏省电视总台城市频道倾力打造的一档日播类新闻直播栏目,是全国第一个内容完全自采的大型新闻资讯类直播栏目。该栏目于2002年1月1日开播,节目面向省会南京,以“报道南京、服务南京、宣传南京”为宗旨。该栏目一经推出,即受到了广大电视观众的热烈欢迎和广泛好评,真正实现了与电视观众“零距离”,被誉为“南京人的电视晚报”。节目口号“南京零距离,就在你身边”,很好地诠释了节目定位,南京市民是节目的主人公。对群众零距离的贴近,极大地拓宽了《零距离》的新闻视野。每天《零距离》三大板块、二三十条涉及社会事件、生活投诉、实用资讯的内容,通过事件化、过程化、细节化的表述,立体而保真地再现了普通的市民生活。节目在报道角度和姿态上,也力争贴近百姓生活和平民心理,激发了观众的收视心理。报道不再以板着脸孔的姿态出现,表现出了浓浓的人情味。
依据以上的基本原则和人们思维逻辑的特点,消息类电视新闻可以有多种多样的编排方法,只要编排的新闻为受众所喜闻乐见就是成功的。但是为了方便初学者的掌握,在此介绍几种常见的消息类电视新闻的编排方法。
(1)组合编排法
将同类题材或内容相近、有一定内在联系的稿件排列组合在一起。这种编排方式可以强化对受众的认知刺激,加深新闻报道思想,凸显一组新闻的意义和价值。例如,新闻报道上海合作组织举行峰会时,将三条主题与之相关的新闻连排:第一条是“上海合作组织举行峰会,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第二条是“习近平会见土库曼斯坦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第三条是“习近平抵达阿斯塔纳开始对哈萨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这种编排方式围绕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召开的主题,有效地将与之相关的重要新闻组合在一起,强化了受众对新闻主题的认知,加深了受众的记忆,是一种常见的消息新闻编排方式。
(2)配套编排法
所谓配套编排是将同一主题的新闻与评论配套起来,也就是在新闻之后配发短评、编后等电视言论资料。这种组合方式中的新闻可以向受众传递事实,而评论则可以向受众传递意见。与消息相比,言论性内容更加犀利、观点鲜明,可以给受众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起到强化新闻事实、凸显新闻主题,同时引导受众思想的作用。例如,在湖北电视台播出的新闻中谈到了老河口市在推广农业产品技术时的做法:“老河口市在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时,克服盲目性,变‘见新就引’为‘见效抓稳’,收到好效果。”在新闻报道之后,紧接着配发本台短评:“推广农业科技要有科学态度”,观点鲜明地指出了推广农业科技的关键所在,既强化了前面的新闻报道,又观点明确地肯定了老河口市的做法,方便了受众的认知和理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宣传效果。
(3)对比编排法
把两篇或两类内容具有对比性的稿件相连编排,激发受众的思考和比较,以便显示差异、揭示矛盾。对比编排法中比较常见的内容有是非对比、今昔对比、内外对比等。是非对比一般是对与错、善与恶的对比,今昔对比是过去与现实的对比,如改革开放30年时,很多媒体对30年前与30年后的变化进行了一系列对比,凸显变化与发展。而内外对比一般是将本地与外地甚至是外国进行对比,如在2006年11月17日的《新闻夜航》节目编排中,将“哈尔滨市供暖开始,热费收缴困难”的消息与“长春市分户供暖,居民住上暖屋子”的消息安排在一起,本省和外省的新闻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对比,既为受众传递了丰富的信息又具备了较强的冲击力,引发受众的思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