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章,探讨与分析了少儿出版的多元价值以及人们认识少儿出版价值的发展历程,那么,少儿出版多元的价值究竟是怎样得到实现的呢? 少儿出版价值的实现,可以从少儿出版者和少年儿童读者、社会的角度加以考量,也就是说,少儿出版价值的实现,要从少儿出版这一价值活动的价值客体和价值主体的角度来进行考量与认识。
从少儿出版者的角度来看,它通过选题策划、对作者创作的作品进行选择、编辑加工润色,最终付诸印刷出版,获得出版物,将作者作品潜在的精神价值转化为可供购买阅读的具体的物质文化产品——少儿读物,实现了价值形式的转换,其实质是少儿出版价值的创造过程。但是,这个过程只是使得少儿出版价值的实现具有了基础与可能性,少儿出版价值的真正实现,还要经过少儿读者的消费、阅读和对出版物思想内容的接受与内化,最终外化为行为,这才达到了少儿出版最终价值的实现。
从少儿出版的主体——少年儿童读者的角度来看,少儿出版价值的实现,就是少儿读者对少儿读物进行消费,通过阅读,使自身的阅读需求得到满足,内在精神世界得到丰富,思想境界、知识水平、社会经验、审美能力得到提高的过程。从这个角度来看,少儿出版价值的实现,是由少儿读者来决定的。对于少儿出版的另一主体——社会来说,少儿出版价值的实现,就是少儿读者通过阅读得到提高与发展,能够更好地社会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够健康成长,获得更高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要求,成为对社会发展有益的成员。
少儿出版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是少儿出版活动两个根本性的内容,价值创造的终极目标是价值的实现,而价值的实现是以价值的创造为基础和前提的。
从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阅读行为是图书存在的前提,如果没有阅读,就不会有出版的诞生与发展,出版就会失去存在的基础与价值。图书之所以有别于其他文化产品和物质产品,根本要素在于它并非单纯通过对作者创作的文本、绘画等作品进行选择、编辑加工、印刷、装订、发行、售卖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就会实现其根本性的价值,图书的存在价值是通过阅读行为来最终实现的,书中传递的知识、思想、观念、社会经验、审美追求等,只有经过读者的思考,被阅读者接受,转化为自我的精神力量、思想感情和行为的指导,才真正具有价值。而且,阅读者的阅读与接受,是对图书价值的再创造,通过研读与思考图书所传递的知识、思想观念、社会经验等,阅读者在接受的基础上甚至会进行超越。伏尔泰曾就有关读书这种人类行为问题作过如下评论:无论是怎样有益的图书,其价值的一半是由读者创造的。[1]
就少儿出版而言,少儿出版活动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其价值实现的完成。少儿读物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产品,是作者要传达的思想文化、情感、社会经验等内容的物质载体,是对文化的积累与传递,必须经过少儿读者的阅读,完成接受、内化的过程,对小读者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并外化于行为之中,少儿读物所具有的价值才能真正得以实现,少儿读物的生命力才能得以体现。
基于以上的分析,要深刻理解少儿出版价值的实现,就要对少儿阅读行为有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