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传统文化的内涵
关于什么是传统文化,徐仪明在《中国文化论纲》中提出:中国传统文化“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特点,反映了中国氏族社会晚期、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个历史阶段的政治和经济状况,是具有各种知识价值的精神成果的总和。它包括了古代哲学、宗教、科技思想、文学、艺术、思维方式、习俗,等等,并形成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1]钱逊在《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关系的几点想法》一文中则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指在封建社会逐步形成的文化,它具有宗法、封建等级制的烙印,但也包含人文价值的精神。”[2]笔者认为,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具有传承性和积累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历史实践活动中创造和积累的文明成果,是世代相传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遗产。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历史中具有典型意义,并且会对人类产生经久不衰的影响。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具有复杂的多样性,既可以通过物质载体来表现,比如雕塑、生活生产用具、建筑、交通工具等,也表现为文化符号,比如文字,也有生活方式、民族心态等抽象的表现形式,当然还有以各种知识信息的积累、贮存来表达的形式。
文化的一个重要意义就在于通过固化的、典型的风俗习惯、知识体系、行为方式等范式,来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使由错综复杂、各种各样利害关系所支配的人际交往大体符合社会公认的价值体系和行为准则,通过社会舆论的力量和其他一些途径,使不同利益驱动的行为大体趋于一致,使人与人之间保持一定的和谐一致,从而起到整合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而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更是极为重要的。人类能够生存、发展、不断进步,文化的传承是极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如果人类没有可供继承、发扬的传统文化,我们就将失去文化的根基和沃土,人类的精神家园将会变得一片荒芜,人类社会和谐一致的局面也将难以维系。
传统文化是在民族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积累并流传下来的,并在流传的过程中不断得以丰富、发展和沉淀。但是这并不是说传统文化是固定不变的,它实际上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向前流动,并在这个过程中吸收新的内容,形成新的积淀和文化遗存,使传统文化更加丰富。人们现在的文化创造,随着时间的流逝就将成为历史的遗存,并对未来产生影响。像人类的石器文化、青铜器文化到铁器文化,每一种新的文化都是在以前的文化遗存中孕育发展并得到创新的,这使得传统文化表现出了强烈的历史传承性,同时又表现出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性。
二、少儿出版要以继承和发展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人类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类文化的发展过程中留存下来的文明成果,它可以让人们寻找到民族之根,树立起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和文化归属感。少年儿童是人类的未来、民族的未来、国家的未来,他们是人类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少儿出版自然具有向少儿读者传播传统文化的重大责任,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向广大少年儿童推广和宣扬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彰显我国悠久而丰富的传统文化,帮助少年儿童形成对民族和国家的深刻了解,进而激发起少年儿童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通过少儿读物将中国悠久丰富的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传播给少年儿童,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责任。但是,这种传播不能不加选择。
首先,人类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文化因而具有巨大的容量和庞杂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变化,许多在历史上被认为是优秀的文化,时至今日已经不再适合现代社会的现实与需要,是落后的文化糟粕,而少年儿童尚未具有成熟的思想和分辨与批判接受的能力,因而少儿出版必须对少年儿童进行有益传播,应该选择优秀的对少年儿童文化体系构建有益的传统文化进行传播。
其次,要注意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对待传统文化要有客观的认识,不能认为传统的都是好的,秉持国粹主义的态度;也不能持有民族虚无主义的态度,认为外来的才是优秀的。这里所说的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并不是要舍弃和消灭传统文化,而是要改变传统文化原有的模式,将其中有生命力的因素加以改造和重新组合,在传统文化中加入现代性的东西,使传统文化与时俱进,与现代社会有机协调,使传统文化和历史文明同现代文明相融合,和谐统一。当然,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构想,实现起来并不容易,因为传统具有历史顺延性,也就是说,它是一种文化的沉淀,相对具有稳定性,会逐渐偏离高速发展着的现代生活。有时传统文化和现代的生活、文化观念甚至是有冲突的,这在不同年龄段人之间存在的代沟上就有一定的表现。所以,我们不能因为民族在历史上的曾经辉煌,就因而怀恋、死守传统文化,那将使曾经灿烂的文化成为现代文明发展进步的沉重负担。毕竟传统文化是历史文化的沉淀,是旧时文明的成果,要想让传统文化在新的发展时期,在现代化的社会中依然能够闪烁光芒,少儿出版人就要承担起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光荣职责。继承是为了发展,发展又以继承为基础。毛泽东指出,对待中国传统文化要采取科学态度,既要认识到新文化是由旧文化发展而来的,要尊重自己的历史,决不能割断历史,要继承中国古代灿烂的民族文化,这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又要给历史文化一定的科学定位,不能颂古非今,更不能赞扬任何封建毒素。[3]任何时代的精神文明,都是对过去精神文明的批判、继承、提高、升华与发展。[4]2013年12月30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要加大正面宣传力度,通过学校教育、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多种方式,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5]
这些论述都明确地指明,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秉持发展的态度,努力让传统文化焕发出现代的生命活力,但这种发展是基于有选择的继承的基础之上的。
对待传统文化,少儿出版人作为把关人要具有文化的自觉,对于传统文化要进行冷静的分析与鉴别,对于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如个人迷信、封建家长制、闭关锁国等,要坚决抛弃,不仅不能向少儿进行传播,还要努力培养起少儿对于文化的鉴别能力,抵制这样的文化糟粕。少儿出版要选择和挖掘对现代儿童和现代社会发展具有借鉴意义的文化内容加以传播,以使少年儿童能够在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适应政治、经济和思想不断变化的新时代。少儿出版人在已有的文化框架下,对于传统文化所做出的选择,充分体现和强调了出版人在文化选择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1] 徐仪明:《中国文化论纲》,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6-7页。
[2] 钱逊:《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关系的几点想法》,《学术月刊》1996年第5期,第26-28页。
[3]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7页。
[4] 冯契主编:《哲学大辞典》(修订本)上册,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年版,第674页。
[5] 张智萍:《习近平谈优秀传统文化》,http://www.wenming.cn/ll_pd/wh/201312/t20131211_1631206.shtm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