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手机媒体概述

手机媒体概述

时间:2023-05-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4G的出现,手机成为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手机媒体高度的便携性还带来了高度的个性化、私隐性与贴身性,是同人们生活黏性极高的“带体温的媒体”。(五)多媒体传播3G时代的手机传播是一种多媒体的传播,它可借助文字、图片、图像、声音等任何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来进行传播活动。

随着4G(the 4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指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出现,手机成为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手机已具有更强的运算能力、可轻松实现多媒体功能,成为个人的信息终端。手机不仅具有通话和发送文字消息的功能,并且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可以预期,手机将是未来传播最广、发展最快的媒体。

一、手机媒体的优势

(一)高度的移动性与便携性

手机媒体具有高度的便携性,传播信息极其方便。如果说电视的收视率、报纸的订阅率更多依赖于用户的传统媒体习惯,那么,具有相当可读性、必读性、互动性、新奇性,类型丰富、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的手机媒体,就会成为用户随时随地获取信息的新的习惯性媒体。手机媒体高度的便携性还带来了高度的个性化、私隐性与贴身性,是同人们生活黏性极高的“带体温的媒体”。这就要求手机媒体传播者要按用户的需求提供个性化信息,即真正做到分众传播。

(二)信息传播的即时性

手机传播是一种数字化传播,其传播速度快、时效性强、范围广、限制因素少。手机传播的更新速度快,更新成本低。手机传播的更新周期可以用分秒计算,而电视、广播的周期要用天或小时计算,纸质报纸的出版周期以天甚至以周计算,纸质期刊与图书的更新周期更长。手机传播的即时性提高了新闻的时效性。同时,手机传播还具有一定的信息接收的异步性。例如,一条手机短信发过来,用户可以在方便的时候再去阅读与回复。接收的异步性可以使受众不受媒体传播时间的限制,按照自己的需要随时随地进行信息的接收与利用。

(三)互动性

手机传播是一种互动式传播。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在现实中通常是单向的,传播者与受众双方无法随时随地进行双向沟通。而手机传播既可以是单向传播,也可以是双向甚至多向传播,具有很强的交互性。手机媒体不仅可以向用户发送新闻等资讯,还可以实现材料收集、读者调查、读者评论等多方面的功能,实现更广泛、更迅速的互动。

(四)受众资源的丰富性

衡量媒体是否具有竞争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现实和潜在的受众数量。对手机媒体来说,最不用担心的就是用户资源。与国内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杂志,点击率最高的网站,以及客流量最大的车站、地铁等户外媒体相比,手机媒体拥有数量更庞大、类型更广泛的受众群。手机已经不再是简单的通信工具,它成为传播、整合信息的设备,乃至是个人数字娱乐中心。未来移动通信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将从用户数量的扩张转移到人均利润最大化。虽然在许多成熟的市场当中,手机的拥有量已经达到饱和,但在利用其进行信息传播以及赢利等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

(五)多媒体传播

3G时代的手机传播是一种多媒体的传播,它可借助文字、图片、图像、声音等任何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来进行传播活动。这种多媒体传播组合可以更加真实地反映所报道的对象,给受众带来逼真而生动的感受。在3G的基础上,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网页、电子邮件、实时语音、实时影像等功能均可以实现,而这些传统的与新颖的功能结合在一起,可以为不同需求、不同终端的用户提供不同的内容,满足他们不同的需求,也可通过多种形式形成一定的互补和替代,确保同一类内容在手机媒体中以不同的形式实现最广泛的传播。

(六)私密性

每一个手机终端对应一个具体的受众,这比互联网IP地址更能准确跟踪用户信息及其行为。对信息服务提供商来说,信息传播可以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乃至特定用户来设计,从而提供有吸引力的个性化服务,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对手机媒体用户来说,其自主地位得到提高,自由选择和发布信息的权限扩大,私密性得到保证。

(七)整合性

手机媒体能整合多样的传媒形态,承载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内容,并能充分发挥本身所具备的一切传播优势。手机媒体能整合多元的传播主体,将电信基础运营商和各种类型的服务提供商、内容提供商融合到一起,将生产信息、传播信息的传者与接受信息、消费信息的受众合而为一。

(八)同步和异步传播有机统一

手机媒体将同步传播和异步传播有机整合到了一起,即用户借助手机媒体,既可以实时接收传播者传递的信息,与其他用户实时交流,也可以选择其他任何自己愿意的时间接触传播者传递的信息,与其他用户进行跨时间交流。

二、手机媒体的劣势

(一)虚假、不良信息及垃圾短信泛滥

一些不法分子发布虚假信息,大肆招摇撞骗,各种淫秽信息和流言蜚语借手机流传,败坏了社会风气,误导了公众,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

(二)侵犯个人隐私

手机在记录生活点滴的同时,也容易导致偷拍、偷录和侵犯他人隐私的情况发生,严重的甚至可能上升为违法犯罪事件。

(三)信息安全隐患

一些手机黑客针对手机的软件漏洞专门设计了一些病毒或插件,对广大的手机用户进行攻击。用户使用手机接收短信或上网时,被动接收病毒,造成手机功能限制或私人信息泄露等。[1]

[1] 匡文波:《手机媒体概论(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24~29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