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布拉汗·思嘉·肖(Ibrahim Seaga Shaw)
本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一些涉及国家和社会参与者对媒体和政治经济干预的争议与辩论,并尝试比较人权报告和人道主义新闻(或人权新闻)。本课程可用来探索国家和国际政治、法律、经济和文化这些会影响到公民权利实现的结构,而这些结构的中心正是新闻实践。
课程概述
课程等级:新闻学专业本科学生最后一年的课程。
课程目标:本课程将加深学生对于记者这一关键角色的认知和理解,同时让学生思考作为一名责任承担者,记者如何在和平或危机年代促进和保护人类的权利。自从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颁布以来,我们就生活在人权时代,《世界人权宣言》是许多国家缔结的有法律约束的承诺,以此来维护和保护公民权利和其他人的权益不受侵犯。可是,这些承诺很大程度上仍是空话。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政府同时忙着维护自己的权利,消除对国家安全或公共秩序有丝毫威胁的因素。有时他们甚至会赞助侵犯公民和其他人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行为。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熟悉人道主义新闻的关键理论和实践工具。人道主义新闻旨在缩小政府领导人或民间组织领导人所做的人权保证和现实之间的差距。利用最近的案例研究,本课程将探讨人权新闻报道的不足和潜力,从而形成一种完整的人权报道方式,来更好地报道各地人们所遭受的苦难。因此,本课程从规范和实践的角度研究关于重要人权问题的报道,例如性别、儿童、教育、健康(包括艾滋病)、审查、环境、酷刑、监狱条件、贩卖人口、种族清洗、种族灭绝、贫穷、饥荒和移民等问题相关的报道。
该课程会向学生们介绍人权侵犯报道中权利本位方法的重要原则,例如其与人权标准、参与、问责、非歧视和授权的联系。本课程鼓励学生在人道主义干预和保护的责任范围内探索造成人道主义危机的因素(人为的和自然的)。本课程的重点是帮助学生培养重要的分析技巧,他们需要这些技巧来履行人道主义新闻的社会责任。本课程还重点关注记者在法律上、专业上和道德上的义务,因为记者是各种侵犯人权行为的见证者。
该课程还探讨了新媒体平台,如公民新闻和社交媒体在人道主义活动中的角色以及人权新闻的影响。
该课程同样考察了记者在报道人道主义危机时所面临道德的、职业的、伦理的和法律的挑战。
学习成果:
课程结束时,学生应该:
(1)掌握调查和报道侵犯人权事件时所需要的概念和实践知识以及工具。
(2)对关于保护和违反人权原则的报告的行文风格(鼓励式和诊断式)有更好的理解。
(3)理解报道人道主义新闻需要的方法和技巧,清楚其中的挑战,并监测和评估国家和国际范围内的人权原则和问题。
(4)报道人道主义危机时,要警惕政治和人道主义社会利益相关者的操控和利用。
教学方式和方法:讲座、研讨会、现场工作和小组报告结合的形式。
每个讲座和研讨会的学习结果要和这个模块的整体学习成果相联系(见上文)。讲座使教师以深入的方式讨论理论和个案研究。研讨会是为了反映核心问题和讲座的主题而设。讲师应该为每个研讨会的内容制订计划,并概括出研讨会的目的和结果。
每个研讨会都包含需要全部学生参与的讨论部分,这有时涉及图像和文字材料,学生应以小组的形式讨论这些图像和文字材料,并将这些材料和相关的讲座及阅读材料中的理论问题联系起来。学生向全班同学和讲师分享自己的想法。阅读材料、讲座指南和课程信息应该通过电子材料的方式在研讨会前提供给学生。
尽管该大纲是一个涉及关键理论和反思的模块,但它也包括一些小组展示和现场工作的实践。这个展示将会以学生的现场工作发现为基础,在这个模块中,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关键的人权问题[像性别、儿童、教育、健康(包括艾滋病)、审查、环境、酷刑、监狱条件、贩卖人口、种族清洗、种族灭绝、贫穷、饥荒和移民等问题],调查国家和社会的行动者以及当地的记者如何就这些问题承担责任。
小组的数目取决于班级的大小。一个50人或60人的班级可以分成10组,在11周的课程安排中将花费5周时间,每周两组做展示。
评分标准:
小组现场工作和课堂展示:20%。
论文(2500字):40%。
考试:40%。(论述题,两个部分共10个问题,学生从每个部分选择1个问题回答,一共回答两个问题)
课程时间:本课程计划在第2学期完成,持续11周,共44个小时。本课程包括11个讲座和22个研讨会,每周举行1个讲座和两个研讨会。每个讲座持续两个小时,每个研讨会持续1个小时。
课程大纲
第1课:人权报道的历史理论框架
这堂课简单介绍从19世纪杰姆斯·克里尔曼(James Credman)起人权报道的历史发展情况。人权报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美国19世纪90年代大量报纸的出现,在“黄色新闻学”的背景下,外国记者因为勇敢地报道世界热点地区侵犯人权的事件而受到欢迎。
这次的讲座和研讨会将探讨以下问题:
(1)你认为杰姆斯·克里尔曼的人权报道的优缺点是什么?
(2)为什么克里尔曼认为在人权报道中“诚实”的新闻比“客观”的新闻更好?
(3)在克里尔曼的人权报道中,如何在“黄色新闻学”和“准确”或“真理”中找到平衡?
阅读材料:Behr (1992), Moritz (2006), Shaw (2012b) ch. 3, section 3。
第2课:从人权报道到人权新闻
这堂课研究21世纪人道主义新闻的概念,旨在探讨人权报道的传统概念—揭露侵犯人权的行为和表达言论自由,并显示其如何和人道主义新闻相关联。本课还会将人权报道和新闻的替代模型相比较。
这次的讲座和研讨会将研究以下问题:
(1)什么是人道主义新闻?它和人权报道或战争报道有什么不同?
(2)人权新闻是如何不同于和平新闻、全球新闻的?
(3)为什么人权新闻对新闻研究和实践很重要?
阅读材料:Lovasen (2008), Plaisance (2002), Shaw (2012b) chs 2 and 3 (on Expanding peace journalism)。
第3课:新闻和联合国人权宪章
这堂课研究联合国人权公约和主体特定协议以及言论自由的权衡,如仇恨言论、安全问题和公共秩序及信息干预等问题。本课将研究这些内容是如何帮助或削减人道主义危机的。
这次的讲座和研讨会将研究以下问题:
(1)联合国人权公约和主体特定协议对人道主义新闻有多重要?
(2)自由表达权利对人权新闻工作有多重要?
(3)自由言论的权衡和信息干预(或缺少它们)多大程度上会破坏人道主义新闻?
阅读材料:Hamelink (2004), Lasner (2005), Puddephatt (2005), Shaw (2012b), ch. 2, section 2。
第4课:记者—人权原则的守卫者
这堂课研究记者在保护人权(如人权标准、参与、问责、非歧视和授权)中所起到的监督作用。还将研究记者在报道人权问题上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如国家和国际背景下的性别、儿童、教育、健康(包括艾滋病)、审查、环境、酷刑、监狱条件、贩卖人口、种族清洗、种族灭绝、贫穷、饥荒和移民等问题。这次的讲座和研讨会将研究以下问题:
(1)人权的五大原则对关键人权问题的报道有怎样重要的作用?试举例说明。
(2)解释人道主义记者在报道受侵害妇女、残疾人和艾滋病患者人群的权利时,应如何利用人权的参与原则和非歧视原则?
(3)解释一个人道主义记者在报道侵犯穷人和弱势人群权利的行为时,应如何利用人权的问责和授权原则?
阅读材料:Beman and Calderbank (2008) chs 6 and 7; Hamelink (2004); Shaw (2012b) ch. 12。
第5课:调查新闻和人道主义新闻
这堂课讲的是人道主义新闻的调查和解释技巧:从鼓动式到诊断式的人道主义危机报道。本课将研究重要的国际案例,来探讨调查新闻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人道主义,同时加强对关键概念的理解,来让学生积累实践的经验和教训。
这次的讲座和研讨会将研究以下问题:
(1)调查新闻对人道主义新闻有多重要?试举例说明。
(2)你认为鼓动式人道主义新闻报道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
(3)你认为诊断式人道主义新闻报道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
阅读材料:Hawkins (2002), Hoijer (2004), Shaw (2012b) ch. 5。
第6课:记者作为中立或者道德见证者的角色
这堂课探讨记者面对侵犯人权行为时的中立角色或道德见证者角色。本课研究和现实政治理论并行的人权新闻世界理论。在联合国国家主权和互不干涉原则的前提下,本课还将探讨人权和现实主义范式。这些原则可以追溯到1647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和2005年实行的“保护责任”的规范。该课程还研究新闻中立和道德之间的专业性悖论。这次的讲座和研讨会将研究以下问题:
(1)人道主义记者能够作为中立者来见证由国家和公民等社会参与者侵犯人权而造成的苦难吗?用例子来支持你的观点。
(2)记者作为违反人权的道德见证者时,特别是遇到反人类罪时,会面临什么样的挑战?
(3)讨论三个你认为非常接近人道主义或人道主义记者道德义务的人权原则。
阅读材料:Lee et al. (2006); Plaisance (2002); Rantanen (2007); Shaw (2012b) ch. 8, section 1, p.144; Tester (2001)。
第7课:人道主义新闻的法律、道德和结构挑战
这堂课研究记者报道人道主义危机时所面对的法律、道德和结构挑战,并利用来自非洲、亚洲、北美和中东的人道主义灾难和武装冲突进行最新的案例研究。这些个案反映了记者在进行人道主义新闻报道时面临的挑战与困难。
这次的讲座和研讨会将研究以下问题:
(1)人道主义记者有可能面对的法律障碍并给出例子。
(2)在报道由于侵犯权利造成的各种苦难的时候,人道主义记者需要考虑的关键道德问题和困境是什么?
(3)就“新闻编辑室和社会结构使得人权新闻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一说法进行讨论。
阅读材料:Dente Ross (2007), Hamelink (2004), Kempf (2007), Lynch and Mc Goldrick (2010), Simeant (2001)。
第8课:报道人道主义危机时媒体的刻板印象、操控和扭曲
这堂课探讨在环境灾害和其他危机中报道人类灾难时媒体的刻板印象、对报道内容的操控和扭曲,以及其对人道主义新闻和全球正义的广泛影响。本课重点研究美国、西印度群岛、东南亚和非洲的个案。这次的讲座和研讨会将研究以下问题:
(1)用一个人道主义灾难或武装冲突作为案例研究,讨论刻板印象是如何扭曲人类灾难的。
(2)讨论人道主义新闻中作为信息来源的救援工作者的作用。
(3)讨论人道主义记者在和救援工作者打交道时所面临的挑战,特别是在复杂的人道主义危机中面临的困难。
阅读材料:Alagiah (2001), Brauman and Backmann (1996), Chouliaraki (2006), Hoijer (2004), Shaw (2012a)。
第9课:新闻和人道主义干预的政治经济
这节课研究人道主义新闻对政治经济的干预,探讨学术和公民社会活动圈里被越来越多的人争论的话题,即记者如何经常隐藏在政治和经济议程后,为减轻或杜绝人类痛苦而实施人道主义干预,这些政治和经济议程包括从军事到救灾援助等措施。这节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争论话题的兴趣,并让他们为未来的实践做准备。
这次的讲座和研讨会将研究以下问题:
(1)人道主义的政治经济意味着什么?它是如何影响人道主义新闻的?
(2)政治经济精英在人道主义干预中会起到什么作用?
(3)根据人道主义灾难或武装冲突的个案,讨论国家利益、媒体底线和人道主义募捐这些问题是如何损害人道主义新闻的质量的。
阅读材料:Alagiah (2001); Brauman and Backmann (1996); Chandler (2002); Chouliaraki (2006); Shaw (2012b), ch. 8。
第10课:新媒体和人道主义公共关系—基于《科尼2012》的个案研究
这堂课批判地研究新媒体在促进人道主义活动中的作用,这些活动旨在筹集资金以支持在危机中受害的边缘人群。本课以著名的《科尼2012》活动视频为例,探讨社交媒体在世界性公共领域建设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展示它强化人道主义公共关系和筹款的政治经济作用。《科尼2012》是由美国人道主义宣传组织“被遗忘的儿童”(Invisible Children)发布的,该视频是为了反对乌干达反叛者首领侵害人权而制作的。
这次的讲座和研讨会将研究以下问题:
(1)利用“阿拉伯之春”的个案研究,讨论公民新闻和社交媒体在人道主义新闻中的独特作用。
(2)用《科尼2012》人道主义视频活动做个案研究,讨论在人道主义新闻中社交媒体的优点和缺点。
(3)讨论网上媒体平台记者在报道人类灾难时遇到的一些道德和法律挑战。
阅读材料:Cone (2012), Madianou (2012), Shaw (2012b) ch. 9, section 9:3, p.174。
第11课:人道主义新闻的风险和危险
这节课研究人道主义新闻的危险性、生存策略和国际人道主义法律。本课将研究在危险处境下的记者尝试报道侵犯人权现象所面临的风险,本课还会研究法律和其他机构保护的有效性以及国际红十字会和其他降低报道人道主义新闻风险的人权保护组织和机构,并在课堂上播放两段视频。
这次的讲座和研讨会将研究下列问题:
(1)选取一个武装冲突和一个人道主义灾难的案例,讨论记者在见证人类灾难时面临的风险。
(2)讨论报道人道主义危机时“嵌入式新闻”的意义。
(3)人道主义法律下的法律保障是否能够保护报道复杂人道主义危机的记者?
阅读材料:Geiss (2010), International News Safety Institute (2003)。
结语
这门课是为新闻学专业的本科学生的最后一年课程设计的。如果作为一门针对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它应该包括更多的内容,比如,在国家和国际背景下对人权原则和问题的新闻监测和评估,专业的人道主义组织(如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粮食计划署、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难民署、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乐施会和无国界医生组织)之间进行的危机交流和人道主义宣传,关于干预人道主义政治经济的更加详细的讨论,人道主义记者和人道主义工作者的共生关系,言论自由和人道主义信息干预,“冷热”冲突的报道,保护责任和新闻、新闻学、免责、国际刑事司法制度等。
参考文献
1. Alagiah, G.A Passage to Africa,London: Little, Brown,2001.
2. Beattie, L., Miller, D., Miller, E. and Philo, G. The media and Africa: images of disaster and rebellion,G. Philo (ed.), Message Received, Harlow: Longman, 1999.
3. Behr, E.Anyone Here Been Raped and Speaks English?Harmondsworth: Pen-guin,1992.
4. Bell, M.“The truth is our currency”,Press/Politics, 1998, Vol. 3, No.1, pp.102–109.
5. Bellamy, A. J.“Responsibility to protect: ve years on”, Ethics and International Affairs, 2010, Vol. 24, No. 2, pp. 143–169.
6. Beman, G. and Calderbank, D. (eds),The Human Rights-Based Approach to Jour-nalism: Training Manuel Vietnam,Bangkok: UNESCO, 2008.
7. Brauman, R. and Backmann, R,Les Médias et l’humanitaire: Ethique de l’infor-mation ou charitéspectacle, Paris: CFPJ Editions, 1996.
8. Carruthers, S. L.The Media at War: Communication and Conf ict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London: Palgrave Macmillan, 2000.
9. Cassara, C.“US newspaper coverage of human rights in Latin America” , 1975–1982,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1998,Vol. 75, No. 3, pp. 478–486.
10. Chandler, D.From Kosovo to Kabul,London: Pluto Press,2002.
11. Chouliaraki, L.The Spectatorship of Suffering,London/Thousand Oaks, Calif,/New Delhi: Sage, 2006.
12. Citron, D. K. and Norton, H. “Intermediaries and hate speech: fostering digital citizenship for our information age”, Boston University Law Review,2011,Vol. 91, No. 4, pp. 1435–1484.
13. Cone, J.The promise of social media for humanitarian action? Kony 2012 and the case of the invisible media, Harvard University Program on Humanitarian Poli-cy and Conf ict Research, May 10, 2012 .
See http://hpcrresearch.org/blog/hpcr/2012-05-10/promise-social-media-humanitari-an-action
14. Cottle, S. Mediatized Conflict: Developments in Media and Conflict Studies , Maidenhead: Open University Press, 2006.
15. Dente Ross, S.Peace Journalism: Constructive Model in a Global Community , 2007.
16. Global Media Journal: Mediterranean Edition, Vol. 2, No. 2.
See http://globalmedia.emu.edu.tr/fall2007/issues/9.%20Ross.pdf
17. Entman, R.“Framing: towards clari cation of a fractured paradigm”,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1993,Vol. 43, No. 4, pp. 51–58.
18. Galtung, J.Violence, War, and Their Impact: On Visible and Invisible Effects of Violence,Transcend: Peace and Development Network for Conf ict Transformation by Peaceful Means, 2004.
19. Geiss, Robin,How does international humanitarian law protect journalists in armed-conf ict situations? Interview, ICRC, 2010.
See http://www.icrc.org/eng/resources/documents/interview/protection-journal-istsinterview-270710.htm
20. Hamelink, C. J. Human Rights for Communicators. Michigan: Hampton Press, 2004.
21. Hammond, P.“Reporting humanitarian warfare: propaganda, moralism and NA-TO’s Kosovo war”, Journalism Studies, 2000,Vol. 1, No. 3, pp. 365–386.
22. Hammond, P.Framing Post Cold War Conf icts: The Media and International Intervention,Manchester: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2007.
23. Hawkins, V.“The other side of the CNN factor: the media and conf ict”,Journal-ism Studies, 2002, Vol. 3, No. 2, pp. 225–240.
24. Hoijer, B. The discourse of global compassion: the audience and media report-ing of human suffering, Media, Culture and Society, July 26, 2004, pp. 513–531.
25. Huckerby, M. The Net for Journalists: A Practical Guide to the Internet for Journalist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Paris: UNESCO, 2005.
26. International News Safety Institute, Dying to Tell the Story: The Iraq war and the Media: A Tribute.Brussels, July 29, 2003.
27. Kempf, W. 2007. “Peace journalism: a tightrope walk between advocacy jour -nalism and constructive conflict coverage”,Conflict and Communication Online, Vol. 6, No. 2, 25 January.
See http://www.cco.regener-online.de
28. Lasner, T. Media and human rights, Rhoda Smith and Christien van den Anker (eds), Essentials of Human Rights: 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About Human Rights,London: Hodder-Arnold, 2005.
29. Lee, S. T., Maslog, C. and Kim, H. S.“Asian conf icts and the Iraq war – a com-passionate framing analysis”,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Gazette,2006, Vol. 68, No. 5–6, pp. 499–518.
30. Lovasen, L.Journalism and power: the role of media in building human rights and culture of peace.2008.
See http://www.humanrightsdefence.org/journalism-and-power-the-role-of-media-in-build
31. Lynch, J. and Mc Goldrick, A.Peace Journalism, Stroud: Hawthorn Press,2005.
32. Lynch, J, and Mc Goldrick, A. A global standard for reporting conflict and peace, R. L. Keeble, J. Tulloch and F. Zollmann (eds), Peace Journalism, War and Conf ict Resolution, New York: Peter Lang, 2010, pp. 87–104.
33. Madianou, M.Humanitarian Campaigns in Social Media: Network Architectures and Polymedia Events, London: Taylor & Francis, 2012.
34. Moritz, Frederic.American human rights reporting born in yellow prose, 2006. See http://worldlymind.org/creelover.htm;
35. Philippe, J.La légitimation de la cause humanitaire: un discours sans adver-saires, Mots, No. 6, March, 2001, p. 15.
36. Plaisance, P. L.“The journalist as moral witness: Michael Ignatief f’s pluralistic philosophy for a global media culture”,Journalism, 2002,Vol. 3, No. 2, pp. 205–222.
37. Puddephatt, A.Freedom of expression, Rhona Smith and Christien van den Ank-er (eds), The Essentials of Human Rights: 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About Human Rights,London: Hodder-Arnold, 2005.
38. Rantanen, T.“The cosmopolitanization of newss”,Journalism Studie, 2007,Vol. 8, No. 6, pp. 843–861.
39. Robinson, P.The CNN Effect: The Myth of News, Foreign Policy and Interven-tion, London: Routledge, 2002.
40. Schirch, L.Human rights and peace building: towards just peace,Paper present-ed to 43rd Annual International Studies Association Convention, New Orleans, Lou-isiana, 2002,pp. 24–27.
41. Shaw, I. S. “Stereotypical representations of Muslims and Islam following the 7/7 terrorist attacks in London: implications for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terrorism prevention”,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Gazette, 2012a,Vol. 74, No. 6, pp. 509–524.
42. Shaw, I. S.Human Rights Journalism: Advances in Reporting Distant Humani-tarian Interventions,Basingstoke: Palgrave Macmillan, 2012b.
43. Simeant, J.Urgence et développement, professionnalisation et militantisme dans humanitaire, Mots, No. 65, March, 2001, p. 28.
44. Tester, K.Compassion, Morality and the Media,Buckingham: Open University Press, 2001.
45. Thussu, D. K.“Legitimizing ‘humanitarian intervention’? CNN, NATO and the Kosovo crisis”,Europe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2000,Vol. 15, No. 3, pp. 345–36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