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抓机遇勇立潮头乘东风跨越发展

抓机遇勇立潮头乘东风跨越发展

时间:2023-05-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碧海银滩”。中石化北海炼化项目已成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发展新标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设立10年间,作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始发港城市和首批14个进一步对外开放沿海城市的北海,勇立潮头,用一组组令人惊叹的发展成绩交上一份份靓丽答卷。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碧海银滩”。北海走出一条产业和生态和谐发展之路。(蒋礼宏/摄)

北海临港新材料项目从无到有,发展到2015年实现产值332.8亿元。图为北海诚德不锈钢公司热轧生产线场景。(曾俊峰/摄)

铁山港获批对外开放,亿吨大港呼之欲出。(曾俊峰/摄)

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突破1034.8亿元,成为北海首个千亿元产业。图为北海三诺智慧产业园内,壮观的万台联想智能云终端笔记本电脑生产场景。(曾俊峰/摄)

中石化北海炼化项目已成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发展新标杆。(李君光/摄)

近年来,北海主要经济指标持续领跑广西,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曾俊峰/摄)

彩霞华灯映珠城。(包瑞峰/摄)

中国最美湿地——北海红树林。(陈业伟/摄)

三大产业发展情况表

2005—2015年主要经济指标对比表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6%、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2.19%、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6.9%、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3.7%……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设立10年间,作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始发港城市和首批14个进一步对外开放沿海城市的北海,勇立潮头,用一组组令人惊叹的发展成绩交上一份份靓丽答卷。

10年间,北海全面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经济实现跨越发展,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产业支撑和文化支撑明显增强,开放合作进一步深化,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经济发展持续呈现出“速度快、质量好、后劲足”的鲜明特点,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和广西发展格局中的地位明显提升。

兴产业 城市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2006年设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后,北海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和实际条件,把坚持发展壮大优势产业作为贯彻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关键之举,按照经济区各自的功能定位,统筹北海组团和铁山港(龙潭)组团协调发展,优化产业空间布局,选准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大力招商引资,强力推进项目建设,着力打造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旅游商贸业及加工贸易,产业支撑显著增强,进入了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成立后,北海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临港新材料发展迅猛,到2015年三大产业合计产值1638.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7.5%,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6.9%。全市工业化率由2005年的1.44提高到现在的2.52。产业的发展直接带旺各大园区发展。全市产业园区产值从2005年的29.4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1761.65亿元,年均增长50.58%,园区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4.1%。

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城市强。10年间,北海市地区生产总值从164.6亿元提高到2015年的892.1亿元,全区排位从第10位上升到第8位;财政收入从19.3亿元提高到143.0亿元,全区排位从第8位上升到第5位;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从102.8亿元提高到1871.4亿元,全区排位从第9位上升到第5位;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67.24亿元提高到932.54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多年位居全区前列。其中2012年至2015年,北海经济增长速度更是实现全区四连冠,成为名副其实的发展“领头羊”。

扩开放 打造区域合作新高地

开放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最大的优势和最根本的出路,也是北海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

10年来,北海进一步发挥开放优势,实施积极主动的开放带动战略,打好东盟和粤港澳“两张牌”,开创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局面,始终走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前列。

10年来,随着北海铁路、空港、海运、公路运输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作为西部唯一同时拥有海港、机场、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立体交通网络的沿海开放城市,通道优势愈发明显。2015年,北海火车站旅客到发量达到647万人次,北海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107.8万人次,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810公里,港口年吞吐量扩大了1698万吨。

通过内引外联,北海对外合作成绩斐然。10年来,北海外贸进出口总额从2005年的1.96亿美元增长至37.9亿美元、年均增长34.5%。2014年至2015年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分别增长25.38%、73.5%,提前一年完成加工贸易“三年倍增计划”目标任务。10年来北海累计引进项目实际到位资金2468.58亿元,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0.48亿美元。

目前,北海港口岸扩大开放获得国务院批复,北海与湛江市合作开发的北海—湛江粤桂北部湾经济合作区规划建设已全面启动,与贵州贵阳市合作建设的北海贵阳港正式挂牌,参与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和一体化发展初显成效,获批为国家级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北海参与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平台越来越宽阔。

惠民生 让更多发展成果共享

推进和谐促发展,共享成果惠民生。10年来,北海全市财政用于民生领域的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75%以上,尤其是“十二五”期间,全市财政用于民生领域的支出达393.4亿元,比“十一五”时期增加255.3亿元,年均增长17.2%,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达75.64%。

10年来,北海强力推进民生路网工程、小街小巷改造、内涝整治工程,多年困扰市民的出行难问题得到解决;而在农村,北海在广西提前3年率先实现行政村硬底化公路“村村通”目标;覆盖北海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顺利推进,城镇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不断增加,全面完成“十二五”扶贫开发任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5年的9520元增长至27729元、年均增长11.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3180元增长至9923元、年均增长12.1%。

10年来,北海经济总量和工业产值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万元GDP能耗、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持续下降,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居全国、全区前列,城市饮用水水质达标率连续5年保持100%,近岸海域一、二类海水比例保持在90%以上。城镇污水处理率达85%,主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森林覆盖率达到36.3%。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建设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真正实现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更要“碧海银滩”。10年间,北海先后荣获中国十佳宜居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生态名城等称号,实现了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两不误、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共同进步。

回首望,北海砥砺革新,打破了潮起而兴、潮落而衰的历史宿命,进入持续健康发展新常态;向前瞻,北海已吹响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主要经济指标年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在广西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新号角。一个区域性现代产业集聚基地、旅游商贸物流中心、开放合作重要平台、生态宜居城市正在形成。

(《广西日报》 2016年3月20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