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海波
10年前,产业是广西沿海地区的“最弱一环”。
10年后,这里,已经卓然地矗立起石油、电子信息、冶金、粮油加工等千亿元临海产业集群新高地。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临海产业的崛起,正改写着中国经济版图,推动着我国经济增长“新一极”形成。
临海产业强势崛起
乘车进入钦州港中石油千万吨炼油项目厂区内,一个个硕大的储油罐拔地而起,不远处,中石油千万吨炼油设备英姿展露。这个占地3200多亩,总投资152亿元,在引进之初就被誉为“钦州翻身项目”的工程,不仅成为钦州市发展临港产业的一个标志性项目,也是广西有史以来单个投资额最大的工业项目。
一花引来百花开。玉柴溶剂油、泰兴石化、中海洋沥青……在钦州中石油项目的带动下,一大批产业链上下游项目接踵而至,极大地加速了产业、资金、信息等要素的集聚。
放眼北部湾经济区,石化、电子信息、冶金、林浆纸、粮油加工等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和东盟开放合作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李延强介绍,自2008年国务院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广西一直致力于通过布局大项目、建设产业新高地来谋划经济区的长远发展。
在电子信息产业这个北海历史上首个千亿元产业的强势带动下,北海市GDP增速连续四年领跑全区,2015年产值达到1034.80亿元。
“2007年,北海市成功引进中国电子行业龙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进驻北海工业园区。短短几年时间,借助中电集团等行业领军企业的带动效应,引进了惠科、朗科、三诺、冠捷等一大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北海市长林山青信心满怀,去年12月25日,随着中国电子北部湾信息港项目正式开工,北海电子信息产业开始进入“升级版”,将为整个城市建设的发展增加强大的推动力。
不仅如此,在北海铁山港(临海)工业区,10年前还是一片人烟稀少的农地和滩涂,如今石油化工、新材料、林浆纸、能源电力、船舶修造、港口物流等临港型产业及配套产业在这里布局落户,成为北部湾经济区的三大临海工业区之一。
在防城港市,以钢铁、能源、镍铜、粮油等为重点的千百亿特色支柱产业集群加快发展,成为中国大型粮油加工基地和磷酸出口加工基地之一,并有望成为世界大型镍产品加工基地之一。
在首府南宁市,高新区已经形成生物工程及健康,电子信息,汽车零配件与机电产品制造三大特色主导产业,拥有规模工业企业124 家, 2015年实现产值776.74亿元。以总部经济、工业设计、广告创意、服务外包为主体的服务型经济,以光电新能源、生物工程、生物医药、软件动漫游戏和生态环保五大新兴产业为支撑的创新型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淘宝网、新浪网、猫扑网、百度等知名互联网企业相继入区开展业务……
到2015年末,北部湾经济区已有凭祥综合保税区、南宁高新区等2个园区迈入千亿元园区行列,5个园区产值超过500亿元,490家企业产值超亿元。临海产业的强势崛起,成为驱动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强劲引擎。
在绿水青山间持续发展
保护好生态环境,始终是推进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不可逾越的底线。广西的决策者们深知,北部湾经济区要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遵循“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发展模式,着力打造绿色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
为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把4.25万平方公里的经济区,划分为城市、农村和生态3类地区,其中1/3的地域将建成生态屏障。
大企业、严标准、高门槛、新科技,这是北部湾在引进企业时严格坚守的底线。“我们企业开工建设之初就严格按照广西在环保方面的要求,至今在技术改造、污水处理等方面投入了6亿元,占到厂区固定资产投资的近10%,从源头到生产末端抓好污染物排放控制,各项排放指标均优于国家标准。”中石化北海炼化有限公司新闻中心主任刘志乾告诉记者。
在这家公司污水处理区,经过处理的污水从两个管子缓缓排出,流经两座假山后汇入一个小池子,十几条金鱼在洁净的水里欢快地游动。
“这已经成为我们公司环保成效一张亮丽的名片。”刘志乾告诉记者,经过处理的污水可以直接用来养金鱼,甚至还可以拿来饮用。
2015年,根据自治区环保厅发布的环境质量报告显示,北海月均空气质量排名位居全区前茅,钦州、南宁、防城港等市排在全区前列。
在离钦州港不远的海域,每逢阳光明媚的天气,运气好的话可以和白海豚偶遇;在防城港白鹭栖息的红树林生态景区,每年都有大量游客光临,白鹭迁徙之时,各地摄友更是云集于此……伴随着大工业、大港口、大物流不断发展的同时,北部湾经济区也保住了绿水青山。
当前,国家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中,绿色发展名列其中。自治区政府主席陈武强调,要坚持绿色发展,提高北部湾经济区升级发展的水平。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旅游经济、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加快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
“十三五”期间,一条生态与产业和谐共生的科学发展之路,在北部湾日渐清晰。
产业升级培育新动力
北部湾经济区第一轮的发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得益于石化、林浆纸、冶金、电子信息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的强力支撑和动力来源。
有专家指出,打造北部湾经济区升级版,应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培育和发展新兴的产业,从而形成新的动力。
收获10年硕果之际,北部湾经济区产业发展又有了新的谋划。
“除了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升级之外,北海还将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使之成为促进北海经济发展另一个新的增长点。”林山青告诉记者。
北海国家(海洋)农业科技园区暨海洋产业科技园区已于2013年启动建设,园区的发展有别于全市其他4个园区,强调创新驱动、科研先行、产学研联动发展,现已签约入园海洋科研机构达到17家,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北海基地也正式揭牌。北海海洋产业科技园区将成为聚集海洋科研机构、培育发展海洋产业的园区。
除了新兴产业外,新能源产业也将助力北部湾经济区升级发展。2015年10月25日,中国广核集团(简称中广核)防城港核电站1号机组并网发电。
据测算,中广核一期投运后,可带动全社会相关行业总产出增长约778亿元,创造总就业岗位84.2万个,每年可为北部湾经济区提供150亿千瓦时安全、清洁、经济的电力,与同等规模的燃煤电站相比,每年可减少标煤消耗48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186万吨,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约19万吨,环保效益相当于新增了3.25万公顷森林,对治理大气污染、实现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保护生态环境发挥积极作用。
李延强表示,根据有关部署,广西未来将致力于打造北部湾经济区升级版,大力培育和发展新型显示器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优势海洋产业,加快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着力把北部湾经济区打造成为广西改革的“先行区”和“试验区”。
(当代广西 第六期专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