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 萍
近日,一条微博引起网民的热议: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刻上了“××到此一游”。“××到此一游”的涂鸦司空见惯地出现在中国很多的旅游景点,然而此中国式涂鸦出现在国外观光景点时,我们既对千年文物遭受损毁感到震惊与羞愧,也为国人的礼仪品质感到担忧。
中国历来就被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自古就有“治国必先治家,治家必先修礼”的文化特质。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忽视礼仪的传承,以致礼仪修养的教育与养成出现了缺失。这种缺失往往表现在个人修养、社会交往、生活学习的细节方面。如,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乱扔杂物、高声谈笑等缺乏自我约束的失礼行为;在人际交往中莽撞、冷漠、自私等缺乏基本交往准则的无礼行为,以及缺乏与周围环境的融洽相处,对中国传统文化所知不多的行为等等。
礼仪不仅仅是一种风俗,它同时具备教化民众、规范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的功能。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对个体也具有教导、规范、约束、平衡的作用。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哲学家荀子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可见,中国礼仪可以从传统文化中找到源头和宝贵的精神营养。
对一个人来说,礼仪美德往往表现为外在的行为举止,但依托的是人内在的道德文化修养。礼仪修养的提升离不开平时的道德修养和道德境界的磨练。我们可以吸取传统文化的精髓,继承优秀传统美德,养身修性,以谦卑的胸怀去待人,以忠诚的态度去交友,以认真负责的理念去置业,在传统文化中提升礼仪美德。
当代青年塑造“识礼、受礼、行礼、尚礼”的文明形象,要在言谈举止、仪容仪表、待人接物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如举止形象要行如风、站如松、坐如钟、卧如弓,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不能时刻做到,也要时刻想到提升“礼仪形象”的重要性。
真正的知书达理之人,不必刻意记忆什么礼仪之规,因为这些早已培养成一种行为习惯。提高礼仪修养,教育尤为重要。现在的学校普遍重视知识教学,对德行为养成重视不足,礼仪教育更是如此。埃及卢克索神庙浮雕上的涂鸦事件,与当事人的父母没有及时阻止及其在校接受的教育不无关系。可见,学校、家长及社会都要树立礼仪教育、道德教育必不可少的意识。
当然,礼仪教育不能盲目地进行,而要在结合当代需求的情况下科学地操作。就家庭而言,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应做到言传身教,从小为他们树立良好榜样;就学校而言,应在师资、教材、课堂形式、日常管理等方面对礼仪教育有所考量与规划;就社会而言,良好的社会风气对孩子健康成长的积极作用不可小觑。只有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补充,传统礼仪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当然,对待传统礼仪我们不应一味固守原有的东西,而应取其精华,适应时代发展,在文化交流和文化融合中不断向其注入新的内容,使“礼仪价值增值”,培养出“诚于中而行于外,慧于心而秀于言”的全面人才。
(本文载于《东北师大校报》1239期,获得2013年度吉林省教育好新闻言论类一等奖,作者为文学院2012级本科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