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致我的又一次十八岁

致我的又一次十八岁

时间:2023-05-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王奎龙王奎龙,政治系1997届毕业生,记者团第七届团长。从母校老师、上下届同学、校报编辑部、现任学生记者等多个渠道得知记者团三十周年纪念活动正在积极筹备,难掩心中激动。比如说今年,东北师大校报记者团三十年了,我是在她8岁的时候即1993年与之相逢,在她12岁的时候挥泪作别。

王奎龙

【工作简介】

王奎龙,政治系1997届毕业生,记者团第七届团长。曾任《吉林日报》政教部记者,《城市晚报》主任、副总编,《东西南北》杂志执行主编,现任中国吉林网综合办兼互动中心主任。

【难忘记者团】

这两天很热,三伏天。

我被另一种火热所感染,这种热度远大于气温。

从母校老师、上下届同学、校报编辑部、现任学生记者等多个渠道得知记者团三十周年纪念活动正在积极筹备,难掩心中激动。

时间是个神奇的东西,每天从身边滑过的时候,你我或珍惜或挥霍,或肃畏或戏谑,它都流走了,但对时间不同的态度,留下了不同的人生意义。而更多时候,时间本身就是意义,特别在重大的时间节点上。比如说今年,东北师大校报记者团三十年了,我是在她8岁的时候即1993年与之相逢,在她12岁的时候挥泪作别。现今,她30岁了,我在离开她之后进入党报媒体,又走过了18年。

回首这些年来所历之程,就像过电影一样历历在目,而这部职业电影的序幕是从大学时代开始的。在一个下大雪的日子,我通过招录考试,推开了校报编辑室的门,现在想来,1993年的冬天,应该是我生命里的春天——新闻之春。如果要把大学里的老师分两种的话,一种是我所在专业的老师,一种是我的校报老师。那时候虽然我有新闻梦想,也努力去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但完全手生,关乎选题、策划,谈及导语、新闻背景,什么是消息、通讯,再小到自己署名放哪儿,压根没有实践。是校报老师一点点教,一稿稿改,一次次给予鼓励。那时的校报有四位老师,我的大学四季如春,四年如春。

刚入门时不会采访,不敢采访,老师们说那你可以先写篇副刊稿件,锻炼自己发现的眼睛,锤炼自己的文笔。我是从辽宁一个渔村考来东北师大的,对长春这座城市有自己稚嫩的认知,就写了《初识春城半边天》。我自己都不知道管它叫什么文体,经老师编辑见报后我心里乐开了花,自信大增。校报生活,最难忘的就是这种成长,难忘师生情,难忘上下级的传帮带,难忘组团郊游,难忘新年联谊,难忘暑期采访校友共贺校庆……

校报纪念1000期时,我写了篇《美丽情结》。此次逢记者团三十周年,由衷继美续丽,校报的男生永远是我心中的新闻美男,校报的女生永远是我心中的新闻丽人。无论大家毕业后做什么,校报给我们的发现的眼睛,将让大家永远正视人生。

我毕业做新闻18年了,我一辈子不会忘记起点在校报,在记者团。

【寄语】

让我们以发现的眼睛记录时代,以成长的勇气做生活能者,以记者团的名义永结友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