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市县地震现场应急指挥

市县地震现场应急指挥

时间:2023-05-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汶川地震阿坝州破坏性地震应急救灾指挥部“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阿坝州委、州政府立即成立破坏性地震应急救灾指挥部。阿坝州汶川特大地震遇难学生家长和遇难教师家属工作领导小组:5月31日成立。

一、汶川地震阿坝州破坏性地震应急救灾指挥部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阿坝州委、州政府立即成立破坏性地震应急救灾指挥部。州委书记侍俊任指挥长,陈贵华、白理成任常务副指挥长,夏春喜、陈钢、吴泽刚、金吉昌、田晓丹任副指挥长。指挥部内设办公室、抗震救灾现场指挥部等工作机构。包括:

阿坝州救灾物资转运工作协调组:5月16日成立。

阿坝州抗震救灾指挥部灾区群众疏散工作领导小组:5月18日成立。

阿坝州人民政府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区过渡房建设领导小组:5月23日成立。

阿坝州直属分指挥部:5月27日成立。下设汶川威州片区、汶川水磨片区、茂县和理县指挥部。

阿坝州汶川特大地震遇难学生家长和遇难教师家属工作领导小组:5月31日成立。

阿坝州驻都江堰市抗震救灾联络工作组:6月3日成立。

阿坝州抗震救灾紧急避险领导小组:6月12日成立。

阿坝州地震灾区就业援助领导小组:6月18日成立。

阿坝州都汶路抢通保通指挥部:6月30日成立。

阿坝州汶川特大地震遇难学生家庭救助工作领导小组:7月14日成立。

阿坝州汶川特大地震灾后农房恢复重建建材保控领导小组:7月24日成立。

阿坝州汶川地震灾后城乡居民住房重建领导小组:10月16日成立。

阿坝州汶川地震遇难失踪人员名单清理核实公布工作领导小组:11月7日成立。

阿坝州灾后交通恢复重建协调领导小组:11月10日成立。

阿坝州受灾群众自建过渡房专项整改领导小组:11月11日成立。

二、汶川地震绵阳市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

(一)工作机构

2008年5月12日19时30分,在北川县城新城区成立绵阳市北川抗震救灾前线临时指挥部,由绵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左代富任指挥长,市委常委、科技城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易杰任副指挥长,负责指挥协调北川抗震救灾工作。12日夜,指挥部移至北川中学帐篷内。

(二)工作职责

负责组织指挥协调军地各方救援力量,及时开展被埋压人员的搜救及医疗、卫生防疫工作;负责组织指挥协调全县受灾学校师生、群众的转移、安置工作;负责组织指挥协调各方力量排除唐家山堰塞湖等各种险情;负责组织指挥协调军地各方力量及时修复基础设施等各项工作。

三、汶川地震北川县抗震救灾指挥部

汶川地震后,北川县委县政府迅速成立了抗震救灾临时指挥部,由县长经大忠同志为指挥长。外出学习的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宋明赶回北川县后,成立了宋明书记为指挥长的北川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县委副书记、县长经大忠,县政协主席杨应庆,县人大党组书记、副主任李春寿,县委副书记蒲芳芳任副指挥长,县委常委、县人大、县政协、县检察院、县人武部相关领导为成员。指挥部下设人员伤亡统计、综合协调、抢险救人、人力资源调度、物资接收分发、后勤保障、群众安置、社会稳定、新闻宣传9个工作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全县开展自救互救工作,协调全县军地各方救援力量及时开展被埋人员的搜救工作;负责组织指挥协调全县受灾学校师生、群众转移、安置工作;负责组织协调全县救灾物资资金的接收、管理、分发工作;负责组织协调全县受灾群众临时生活救助、困难群众后续生活救助金发放;负责组织指挥协调军地各方力量排除唐家山堰塞湖等各种险情;负责组织指挥协调全县医疗、卫生防疫救援工作;负责组织指挥协调各方做好中央、省市领导来北川指挥抗震救灾的后勤保障工作。

主要工作:

(一)组织群众撤离;

(二)组织开展自救互救;

(三)报告灾情;

(四)转移安置受灾群众;

(五)现场救治和转运伤员;

(六)消除受灾群众恐慌心理;

(七)做好卫生防疫;

(八)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九)抢修道路设施;

(十)开通唐家山堰塞湖水上航线;

(十一)抢修通讯设施;

(十二)应急供电和电力设施抢修;

(十三)抢修广电设施;

(十四)抢修供水设施;

(十五)抢修燃气设施;

(十六)组织开展农村抗震救灾;

(十七)维护社会稳定;

(十八)干部队伍和基层组织建设。

四、汶川地震绵竹市抗震救灾指挥机构

“5.12”汶川大地震后,绵竹市委市政府立即在市委大院所在地成立了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蒋国华同志任总指挥,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有成同志任副总指挥,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全体领导为成员。15时20分绵竹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移至市政府大院。

12日深夜,绵竹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发出了《关于做好当前抗震救灾工作的紧急通知》,成立以市委书记、市长任指挥长,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许飞地为常务副指挥长,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任副指挥长,各镇乡、市级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抗震救灾指挥部。指挥部下设:

抢险物资组:由副市长付利民为组长,成员单位有经济局、发展改革委、科技局、交通局、环保局、民政局、广电局、劳动保障局、统计局。负责救援物资的组织安排,负责抢救队伍的调度,确保每一个灾区得到及时有序的抢救。

医疗物资组:由副市长陈彦夫、戚键任组长,成员单位有卫生局、食品药品监管局、三办、广电局。负责全市医护抢救的统一指挥,负责药品机械、医护人员的调度,负责死亡人员的处置和灾后疫情的防治工作。

治安保卫组:由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于云祥任组长,成员单位有政法委、法院、检察院、公安局。负责全市治安保卫工作,负责全市重点单位、重点部位的安全保障工作,坚决防治打砸抢等事件发生。

后勤组:由副市长侯光辉任组长,成员单位有商务局、财政局、教育局、环保局、文体局、旅游局、工商局、石油公司。负责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信息收集汇报组:由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市总工会主席冯军任组长,成员单位有市委办、政府办、民政局、救灾办。负责灾情的收集和信息上报。

水电气保障组:由郭永福任组长,成员单位有建设局、供电局、水利局、环保局。负责全市的饮水供应和安全,组织对全市水电气等设施的抢救和有序恢复,负责汽油、柴油等物资的组织供应。

各镇乡成立分指挥部,由所在镇乡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任指挥长,市级各部门为成员单位,协助镇乡做好抢险救灾工作。建立了三级应急工作机制,层层落实责任,明确各自职责。全市各级干部和各镇乡、市级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迅速行动,立即在震后第一时间赶赴工作岗位,全力以赴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中去。

鉴于汉旺镇片区(清平、天池、汉旺)灾情特别严重,2万多人被困等紧急情况,13日,德阳市委决定在绵竹市汉旺镇设立指挥部,由德阳市委常委、德阳市常务副市长张金明任指挥长,德阳市委常委、德阳军分区司令员李木生任副指挥长,统一指挥协调汉旺片区(含汉旺镇、清平乡、天池乡、东汽、天池煤矿、清平磷矿、龙蟒集团)抗震救灾工作。

为提高工作效率,绵竹市抗震救灾指挥部于5月15日发出《三级应急工作机构及工作方案》,再次明确了各级指挥部的工作职责:(一)抗震救灾指挥中心。指挥长为蒋国华,副指挥长为李友成,职责为:负责全市抗震救灾工作的总指挥。下设抗震救灾工作组负责具体工作。(二)抗震救灾工作组。指挥中心下设物资物品组、组纪宣和政法组、军队协调组、灾民安置组和救灾技术指导组。(1)物资物品组。责任人许飞地,职责为负责抗震救灾物资接收、安排、发放,组织实施现场救援。(2)组纪宣和政法组。责任人任钊、于云祥,职责为负责各镇乡各部门机构运行、干部补充、纪律检查、社会治安、信息宣传等工作。(3)军队协调组。责任人代青,负责军队的联系和使用。(4)灾民安置组。责任人贾远兴,负责市区二环路内灾民接收点的设置及物资供应、药品发放。(5)救灾技术指导组。责任人许飞地,负责组织地震、水利、交通、建设、国土、环保、卫生、供电、供气、供油等方面的技术专家,全力为抗震救灾提供技术指导。以上各组分别设相应的工作组。(三)接待询问处,在市政府门口设立“总接待询问处”,负责全天24小时接听指挥部对外公布的电话。下设救援物资组、灾情灾民组、情况反映组、引导指引组,负责相关事项的办理。协调人任钊,责任人毛文华。根据各地受灾情况,全市抗震救灾工作重心及主次分为三个级别。一级保障片区:汉旺片区,包括清平、天池和金花。二级保障片区:九龙、遵道、土门等沿山镇乡和城区。三级保障片区:坝区镇乡。

16日再次以《绵竹市抗震救灾指挥部三级应急工作机构及工作方案》明确三级应急机构,并对有关工作进行细化和明确。(一)抗震救灾指挥中心。指挥长为蒋国华,副指挥长为李友成,职责为:负责全市抗震救灾工作的总指挥。下设抗震救灾工作组负责具体工作。(二)抗震救灾工作组。指挥中心下设物资物品组、组纪宣和政法组、医疗救治防疫卫生组、军队协调组、灾民安置组、救灾技术指导组、生产恢复工作组、教育教学恢复组、信息通讯和秘书组。(1)物资物品组。责任人许飞地,负责抗震救灾物资设施的接收、安排、发放,组织实施现场救援。(2)组纪宣和政法组。责任人任钊、罗应光、蔡绣鸿、于云祥,负责各镇乡各部门救灾机构设立及运行、干部人员调配补充、志愿者接待安排、纪律检查、社会治安稳定、信息宣传等工作。(3)医疗救治防疫卫生组。责任人陈彦夫、戚键,负责全市医护抢救的统一指挥,负责药品器械、医护人员的调度,负责死亡人员的处置和灾后疫情的防治工作。(4)军队协调组。责任人代青、罗绪平,负责军队、武警、消防官兵的接待、安排、调度。(5)灾民安置组。责任人贾远兴,负责灾民接收点的设置、建设及物资供应、药品发放等。(6)救灾技术指导组。责任人许飞地,负责组织地震、水利、交通、建设、国土、环保、卫生、供电、供气、供油等方面的技术专家,全力为抗震救灾提供技术指导。(7)生产恢复工作组。牵头人任钊,负责全市生产恢复组织的总协调工作(下设工业生产恢复组、农业生产恢复组)。其中工业生产恢复组由贾远兴、付利民为责任人,负责全市工业生产的组织协调工作;农业生产恢复组责任人代青、张滔,负责全市农业生产恢复的组织协调工作,切实抓好抢收抢种。(8)教育教学恢复组。责任人罗应光、侯光辉,负责组织协调全市学校逐步恢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做好备考工作,确保高考顺利进行,做好受灾学校恢复或重建的前期准备工作。(9)信息通讯和秘书组。责任人冯军、刘小枫,负责灾情的信息收集与上报,做好指挥部文件的制作与分发。(三)接待询问处,在市政府门口设立“总接待询问处”,负责全天24小时接听指挥部对外公布的电话。下设救援物资组、灾情灾民组、情况反映组、引导指引组,负责相关事项的办理。协调人任钊,责任人毛文华。根据各地受灾情况,全市抗震救灾工作重心及主次分为三个级别。一级保障片区:汉旺片区,包括清平、天池和金花、市灾民医疗救助点。二级保障片区:九龙、遵道、土门、广济、富新、拱星、东北、西南、兴隆和城区。三级保障片区:其他镇乡。

23日抗震救灾指挥部发文增设灾民安置管理组和灾后重建政策研究组。其中,灾民安置管理组由郭永福为责任人,由民政局牵头,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国土资源局、规划建设局、农业局、商务局参加,负责制定实施灾民安置管理的政策、措施和办法,指导各镇乡做好灾民安置工作。灾后重建政策研究组由陈彦夫为责任人,由发展改革委牵头,财政局、国土资源局、规划建设局、农业局、安监局参加。负责分析研究上级支持灾区重建的各项政策和措施,学习借鉴外地灾后重建的经验做法,结合实际提出本市灾后重建工作的政策、措施和办法,供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决策。

27日,根据工作需要,市抗震救灾指挥部作出调整,增加了救援部队、预备役部队和部分副市长为副指挥长。灾民安置分为5个组:过渡房建设分配组,负责过渡房的规划与建设。救灾物资(机械类)组,负责大型机械设备的接收与调配使用。救灾物资捐赠接收发放组,负责食品、帐篷等救灾物资的接收与发放。供水供电交通通讯保障组,负责通水、通电、通路、通讯工作,保障畅通。灾民救助组,负责灾民救助的安排。恢复重建工作分为4个组:恢复重建方案组、工业生产恢复组、农业生产恢复组、市场物资商品餐饮功效恢复组。其他相关工作分为5个组:新闻宣传报道组、纪检监察督查组、国际救援协调组、指挥部办公室及总值班室。6月7日,结合农村居民安置工作实际,成立了灾后农村居民安置工作组。

进入7月后,全市的抗震救灾工作已经进入以安置受灾群众和灾后恢复重建为主要任务的重要阶段。7月7日,为加强和规范全市过渡房的管理和使用,成立了绵竹市过渡房管理委员会。11日,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决定调整工作组。调整后的工作组共16个:指挥部办公室、医疗防疫保障组、灾民救助组、救灾物资及资金捐赠接收组、水利(堰塞湖)监控组、交通保障组、新闻宣传报道组、维护稳定组、救灾资金物资监督检查组、组织建设组、震情监测组、外送治疗人员返乡处理组、援建工作对接组、过渡安置房建设分配组、恢复重建组、恢复工业经济组。分别由市委、市政府领导担任牵头人。19日,因工作需要增加了军地联络组,并对过渡房安置建设分配组进行了调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