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北川县交通设施抢险保通

北川县交通设施抢险保通

时间:2023-05-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群众自发抢救2008年5月12日下午强震刚过,北川县擂鼓镇麻柳湾村党支部书记立即组织当地的多辆铲车,擂鼓麻柳湾水泥厂也组织机械设备,冒着余震落石的危险,分头向绵阳和北川方向清除大岩坊路段的巨石,使救灾车辆在当天下午能够顺利通行。据统计,地震发生后,北川县共出动保通队伍32支、抢险人员1680人、各型机械3000台(班),参与交通抢险和道路抢通保通。

一、群众自发抢救

2008年5月12日下午强震刚过,北川县擂鼓镇麻柳湾村党支部书记立即组织当地的多辆铲车,擂鼓麻柳湾水泥厂也组织机械设备,冒着余震落石的危险,分头向绵阳和北川方向清除大岩坊路段的巨石,使救灾车辆在当天下午能够顺利通行。

二、抢险救援队抢修

地震使北川的公路网络遭受毁灭性打击,交通陷于瘫痪,特别是关内地区的交通中断,导致救灾物资难以运达,人员进出也只有翻山越岭从羊肠小道穿行。为尽快抢通公路,全国各地伸出援手,捐赠大批机械设备。山东省交通厅、四川省路桥公司,以及解放军十四集团军、二炮部队、武警交通一总队等对口援建单位则直接组织队伍,投身抢通生命线的战斗。

在外援力量的大力支持下,北川县广大交通系统干部职工全力以赴,投身到垮路、塌桥、断道抢险救灾现场,查灾情、排路障、抢运输,昼夜奋战在抗震救灾抢通第一线,打通一条又一条交通“生命线”,保证救灾物资、人员和设备及时运往灾区,确保灾区群众安全顺利出行。

据统计,地震发生后,北川县共出动保通队伍32支、抢险人员1680人、各型机械3000台(班),参与交通抢险和道路抢通保通。至2008年6月15日,在一个月时间内,全县共完成除被唐家山堰塞湖完全摧毁的北茂路曲山至禹里段,漩金路(漩坪至金凤)之外全部干线公路的抢通保通,总里程240千米。其中安北路(安昌至曲山)22千米,永通路(永安至通口)19千米,邓通路(邓家至通口)16千米,曲桂路(曲山至桂溪)38千米,垭都路(垭上至都坝)24千米,北松路(禹里至片口)55千米,北茂路禹里至茂县界段22千米,墩青路(墩上至青片)44千米。

在抢通保通原有公路的同时,新抢通主干道公路130多千米。此外,为方便县境中西部地区救灾物资运输和人员进出,还开通唐家山堰塞湖航线,开展客货运输。

三、抢修应急通道

(一)任家坪至县城公路

5月14日,接到中央军委命令后,第二炮兵司令员靖志远、政委彭小枫亲自指挥,调兵遣将。308工程指挥部官兵接到救灾命令时,正在一座深山中执行国防工程施工任务。经过短短4小时应急准备,政委马力带领107团、252团、通信站700多名官兵,数十辆重型机械,1000多件小型机具紧急出动,5月14日晚全部抵达北川,连夜展开搜救。

由于地震造成山体大面积滑坡,使进入县城的唯一道路被山崩巨石严严堵死。从5月13日开始,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已组织施工人员投入抢通,但由于缺乏现代化的施工机械,进展十分缓慢,上千台救援车辆和万余名部队官兵、医疗救护人员和地方救援人员心急如焚,打通通往北川县城的“生命通道”,成为北川救援的当务之急。

5月14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临北川查看灾情,慰问看望受灾群众。面对无法通行的进城之路焦急地说,一定要组织精干力量,尽快打通这条生命线,把受难群众解救出来。22时30分,第二炮兵抗震救灾现场指挥部与308工程指挥部官兵在县城外顺利会合后,副司令员于际训当机立断,在县抗震救灾指挥部人员的引领下,与副参谋长王治民、308工程指挥部政委马力带领部分官兵,连夜进入县城,勘察受灾情况。5月15日凌晨4时,副司令员于际训通过卫星电话向第二炮兵作战值班室汇报灾情和下一步打算后,立即组织工程部队,紧急研究抢通破障方案。5月16日6时,107团官兵在团长郭中定的带领下,在北川城外展开一场“人石大战”:技术骨干驾驶大型机械清堆积的山石,小块的直接扒走,中号的用锤砸碎,大号的钻眼击破。北京、四川等地救援人员开来的挖掘机、铲车等统一组织起来,临时“应征”。官兵们冒着30多次余震和滑坡,经过12小时艰苦奋战,到18时,牵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领导的北川“生命通道”全线贯通。

(二)绕城公路

地震中,省道105线县城过境段全部被毁,短期难以恢复。为解决县城到陈家坝方向的交通,新修经杨柳坪村至邓家长26千米的绕城公路,其中对原有村道清理塌方并拓宽20千米,新建6千米,共开挖土石方12万立方米,清理垮方18万立方米。由绵阳市万苹鸿达有限公司负责承建,于7月5日抢通。

(三)马(槽)桃(龙)路

桃龙到马槽方向原有20千米村道,地震后利用原有村道,进行清理塌方和拓宽处理,还新建10千米与马槽乡境内的墩青路相接,成为连接两个乡全长30公里的横向通道。马桃路由解放军十四集团军及县交通局共同修建,共开挖土石方43万立方米,清理塌方4万余立方米,于7月14日抢通。

(四)都(坝)开(坪)路

为尽快解决关内各乡救援物资运输问题,市、县交通部门除规划抢通擂禹路应急通道外,还规划新建都开(都坝至开坪)路,保证救灾车辆可以从平江公路经桂溪、都坝进入关内。都开路全长约70千米,其中都坝至白坭段30千米,对原村道清理塌方并拓宽约24千米;新建6千米,由成都军区驻滇某集团军、山东省泰安公路局、山东省菏泽市公路局、广巴高速公路公司援建,县交通局组织都坝、白坭两乡群众参与突击。经过50天的日夜奋战,共出动抢通人员2600多人(次),机械1050台(班),新开挖土石方70多万立方米,排除危岩21万立方米。至7月21日,都坝至白坭段全线抢通。

都开路白坭至开坪段40千米,除利用原有村道外,新建6千米,由北川鸿飞建筑有限公司承建,6月16日进场施工,共开挖土石方35万立方米,8月20日抢通。

(五)擂(鼓)禹(里)路

从原县城曲山湔江而上经漩坪至禹里的公路,是关内12个乡及茂县土门乡、松潘县白杨乡和平武县泗耳乡外出的咽喉要道,而这一路段在地震中受损最为严重,在短期内难以恢复,导致救灾物资难以运达,人员进出只得翻山越岭走羊肠小道。为满足救灾和重建需要,市、县交通局通过实地查勘,决定重新修一条从擂鼓经苏宝上巴笼山至鸡窝坪,再下山到禹里场镇的应急通道。擂禹路全长36千米。参加抢通任家坪至县城生命通道的解放军二炮官兵发扬不畏艰险连续作战的作风,于5月21日即开赴擂鼓实施抢通作业。擂鼓至苏宝,顺河沟而上,原已有10千米的乡村公路,只需加以拓展即可。但要新修的路段则要盘山而上,翻越海拔高达2000多米的山口。由于山高坡陡,地形复杂,施工极其困难。地震造成山体松动,极易垮塌,加上夏季多雨,更增加了抢通难度。经过近1个月的努力,终于抢通12.5千米,但6月16日,一场暴雨,已抢通的路段大部分因山体滑坡、塌方、路面沉陷而中断。此后,二炮官兵又经过3个月的艰苦奋战,修了垮、垮了修,终于完成了抢通任务。

承担擂禹路抢通任务的武警交通一总队于5月26日到达墩上,首先抢通墩上东至禹里、西至茂县的通道,大批急需的救灾物资得以从绵阳绕经平武、松潘、茂县运达关内。

当唐家山堰塞湖险情排除后,武警交通一总队的官兵于6月18日进入擂禹路抢通现场,从禹里方向开始抢修,官兵们不畏艰险,在高耸入云的大山上苦战3个月,累计投入4.7余万人次,投入车辆装备8700余台(套),开挖土石方近300万立方米,终于胜利完成抢通任务,2008年11月7日,经过二炮和武警官兵艰苦奋战,擂禹路全线贯通,移交北川管理。

(六)邓(家)永(吉)路

地震发生后,漩坪乡场镇淹没于唐家山堰塞湖中,按规划将移址于永吉村重建。为适应救灾和未来发展需要,乡政府在地震后不久就开始组织施工队伍修建从邓家到永吉村的公路。邓永路和县内其他公路一样,也穿行于高山峡谷之中,施工极为困难。经过夏、秋、冬三季的连续抢修,还剩下几公里悬崖路段尚未打通。11月在加班加点抢通擂禹路、都开路的同时,县委、县政府将邓永路列为县内第三条生命通道,纳入统一督导范围。县交通部门大力支持,协助解决施工所需的爆破器材及其他机具,乡干部轮流到施工现场督促,限期抢通。2009年2月,邓永路全线抢通。

(七)开通唐家山堰塞湖水上航线

唐家山堰塞湖淹没公路后,关内地区进出车辆只能绕行九环线东线或西线,路程长达数百公里。在四川省和绵阳市航务海事部门的支持下,2008年6月2日开通禹里至漩坪的唐家山堰塞湖航道,堰塞湖排险后又从漩坪延伸到桐子坝。配备客运船舶2艘、货运船舶1艘、快艇2艘、冲锋舟5艘、船员13名,设置码头4个、招呼停靠点8个,开展客货运输服务。在航道开通后两三个月里,日均客运量达500余人次、货运量20吨,不仅解决了禹里等关内各乡救灾物资的运输问题,还大大方便了群众出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